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对初中生物理学习影响的研究

2022-06-02 11:23张胜军张瑞
中国新通信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信息技术

张胜军 张瑞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逐渐对教育领域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但针对目前的课堂现状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满足不了新时代培养学生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恰恰彌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紧密融合起来,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改革,但由于这一方式使用经验还有些欠缺的原因,所以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对初中生物理学习影响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生    物理

引言:

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其也为领域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初中物理课堂当中,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掌握更多的新式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善于使用新式教学方法,深度促进学生主观学习思维、培养学习习惯。开创出具有多角度知识渠道的教学环境,但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中的娱乐软件表现出较为痴迷的态度,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探索,寻找应用实践的具体方法。

一、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弊端

针对与目前阶段来说,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并没有过多的实践案例,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处在理论计划阶段。[1]同时对于这种教学理念的研究方法过于偏重理论,并不具备多方面的思维特性。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想充分发挥出这一教育理念的价值,还是应当将基础的实际教学实践作为出发点,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的影响也是这一理念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2]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其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更愿意改革自身的教学理念,但由于教学经验不多,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不充分,也容易导致实际课堂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发生。而对于老教师来说,其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控、学生的心理状态等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思想传统或是对新式教育理念的排斥等问题,不愿意接受信息化技术融入严肃的课堂中。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小老板,应该加大力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3]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的影响

(一)教师的自身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入融合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综合素养。[4]在综合整合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蕴含的难点进行有序展开,并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知识渠道。

同时在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不够等原因,很难理解教材内容的抽象知识,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避免不了为学生举一些更加接近日常生活的例子。为了让举出的实践案例紧跟时代潮流,教师也要适当通过网络上的资源,多了解一些较为先进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目前阶段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发展,使得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各种知识渠道来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一定要改版故步自封的心理,积极接受新鲜事物,保证自己的想法和教学具有更为丰富的时代意义。

(二)丰富课程质量

以往的教学改革往往受限于教学环境、教学硬件上的不足,导致教学改革并没有较大的实际意义。[5]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却在根本上改变了这一问题,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多功能的设备软件等都为教师丰富其教学内容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教师为了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还可以通过网络优势观看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从而获得教学的有效提升。

电子白板这一教学技术被广泛地引进课堂,这一技术对于传统课堂的改变是多方面的。[6]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白班功能培训等形式,促进教师更好地学会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同时白班系统的不断升级也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上课体验,教师可在课上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结合实际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教学内容。同时一堂内容丰富的物理课程,学生可以学到知识是一方面,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十分关键。

(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要想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注意不要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硬性教学条件,更不能当作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是要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培养学生进行主观学习的认知思维。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教学中构建出交流共享、合作探讨、主观探索的教学环境。更深层次地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物理教学具有实践性,进行,学生往往存在不能通过所学习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很好地加以运用,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教师在讲解知识时更加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深度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意,信息技术是与课程进行融合,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的全面性结构当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本质,借以达到影响整个教学目的。同时,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借助互联网教育资源将课程进行有效的延伸,开发出新型的教学模式。

(四)信息化教学手段

各种交互式的教学软件的诞生,让学生可以利用别样的方式参与到物理课堂当中。[7]物理教学当中,学生往往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想象,但交互软件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其需要的思维发散空间。交互软件的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交互性网站上拥有各种各样的交互活动,这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具体化。通过微课录制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开展课件制作等信息化的教学形式。

(五)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但在传统教育当中,应试教育往往是教学的主流,在课堂上,教师为了使学生通过考试,达到升学等目的,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并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应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做什么,学生就要机械式地做什么。所以针对这一现象而言,将信息技术与课堂高度融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物理课堂中,师生间的教学地位,学生作占据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机械式学习的方式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主观性学习,这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个人素养将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更早接触到信息化的教学设备,也能促进学生更好跟进时代的步伐,提升学习效率。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巧妙结合在一起,对教学改革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对于物理课堂来说,这一门学科本身就需要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而本来受到压制的创新天性被释放,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创新,而信息技术拓宽了他们的信息来源,即便在课下进行实践,依然可以运用互联网寻找到相关资源,保障学生的创新不会受到局限。

(六)重视教学过程

在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时,教师要注意不应仅将最终成绩当作教学成果的唯一体现方式,还应将目光多放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果。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其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样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价值理念等,这种综合性素养是足以让学生受益一生的关键因素。

而中学物理课程中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文化基础,文化基础包含了人文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等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获得了活跃的科学思维,提高了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在信息技术这样一种教学条件下。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发现式学习环境,大胆地在特定的空间内进行探索和创新,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富有坚定的科学精神。第二是自主发展理念,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观学习,通过信息化教学这样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将得到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逐渐地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构建起的沉浸式教学环境,也让学生对课堂有足够的参与度,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分享,并创建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物理世界的教学环境。

三、融合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实验情景模拟

对于物理而言,其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8]教师应注意的是,物理实验教学本身具备生动有趣的基本特征,在常规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当中,受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常常会导致最终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但依托多媒体技术实验模拟的辅助,教师可以依托先进科学技术,模拟一些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的物理实验,以此来充分弥补常规实验仪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强化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9]此外,由于物理学科当中具备许多较为抽象的知识,其中实际应用的数据也十分抽象,例如,在分子运动论这一教学概念当中,“磁场”、“力”的概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充分解决课堂上的这一类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分子运动论”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很难看到物质内部,各个分子间的运动,因此对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理解,这时教师便可应用媒体计算机,针对分子发生碰撞、运动的过程展开模拟。气体的扩散速度相对较快,学生可以理解,但课本中提到的“在水中诸如硫酸铜溶液,发生的扩散现象”,则会在几天以后才能出现。[10]对于固体的扩散,则其时间将会更长。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应用信息技术,在通过教师的展示,就可以将上述两个实验现象一同展现给学生。同时通过模拟试验的应用,也能使学生迅速了解到其中原理,无需教师重复讲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每一章节开始前,都会有一个引入新课的案例,同时在案例内容中提出本章节需要解决的问题。[11]如果教师以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自然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兴趣,但如果应用多媒体展开情境的创设,则能在调动学生活跃气氛的同时,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机械运动》章节,进行新课的引入,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将飞行员抓子弹的画面再现出来,此时教师应询问学生,为什么飞行员会具备如此强大的本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普通人才能够抓住一颗子弹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则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全神贯注地进入到学习内容当中。

例如,《压力与压强》这一课程教学当中,压强是其中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这一物理专有名词,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茫然无措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应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人在雪中艰难行走、以及滑雪者踏着雪橇板前进的画面,这将会调动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充分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三)展示物理现象

初中生在抽象思维方面,大多还属于经验性思维,形象的具体性依然在其思维构成过程中起到极大的作用。而物理学科又恰恰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之上的学科,很大一部分物理知识并非是依靠实验进行总结的,例如,许多涉及高科技的知识、宏观自然现象等都无法用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述。那如果仅靠教师的平淡叙述来讲述物理现象,因为初中生的经验、知识等都相对较为有限,并且在思考过程中,经常会带入主观思维,无法保证辩证的客观性。因此,如果这一过程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来进行宏观现象的展示,则会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大有不同。

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当中,就有分析日食、月食成因的内容,教师如果直接对学生说,这一现象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无法接受甚至不能理解的问题。但如果教师选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针对地球、月球二者的运动轨迹展开模拟,学生则能够直接性地观察到,在月球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因为光会发生直线传播,因此来自太阳的光纤被挡住,地球上就会出现阴影,这就是月食现象出现的原因,这样一种形象模拟的形式,学生看得懂,自然也就拥有了深刻的记忆。同时依托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后,还能为学生起到拓宽知识渠道的作用,使學生直面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无法用肉眼看见的现象和成因,这对于学生拓展思维、发散性思维的提升,有着十分深远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对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虽然针对与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一教学方法依然存在着诸多弊端,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出这一理念的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张胜军    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中学

张瑞    甘肃省静宁县城关小学

参  考  文  献

[1] 游丹莹.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有效融合的研究分析[J]. 读写算, 2019, (02):13-13.

[2] 令闰强, 朱玉兰.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育融合对师生的影响[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 (003):24-26.

[3] 杨逊杰.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12):231-231.

[4] 曹爱云. 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 (08):91-92.

[5] 韦现军.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融合的探讨[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7):119.

[6] 苏侨峰. 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措施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0, (14):186-186.

[7] 冉杰生, 王书宾.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策略分析[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007):67.

[8] 曹建军. 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下, 2021(8):2.

[9] 陈轶. 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认识[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9(6):2.

[10] 黄思恩.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 7(25):1.

[11] 金如贯.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融合[J]. 教育现代化, 2018, (027):379-380.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理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留言板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