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县秃杉林资源及保护对策

2022-06-02 03:53段剑坤
绿色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黎贡山物种

段剑坤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1 引言

为保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尤为重要。为此,通过森林资源调查,摸清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为保护管理空间规划、实施重点工程、履行国际义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016年贡山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查清了贡山县秃杉林资源数量规模和分布状况,为保护和发展秃杉物种提供了数据支撑。

2 树种简介

2.1 植物分类

秃杉(TaiwaniaflousianaGaussen)是杉科台湾杉属,台湾杉属是我国特有属,全属共2种即:台湾杉(TaiwaniacryptomerioidesHayata)和秃杉[1]。

2.2 形态特征

秃杉为大乔木,高达75 m,胸径达2 m,树冠圆锥形。树皮褐灰色,呈不规则的长条片状。大树之叶鳞状钻形,横切面四棱形,高宽近相等;幼树及萌芽枝之叶镰状砖形,长0.6~1.5 cm,直伸或微向内弯,两面扁平。雄球花2~7个簇生枝顶,雄蕊19~36枚,有2~3个花药。球果长椭圆形或圆柱形,直立,长1~2 cm,径约1 cm,褐色;种鳞21~39片,长6~8 mm,宽约8 mm。种子长椭圆形至倒卵形,连翅长4~7 mm,宽3~4 mm。球果10~11月份成熟[2]。

2.3 产地及分布情况

秃杉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由于第四纪冰期影响,在全球仅残存于云南、贵州、湖北、福建及缅甸北部局部地区[3]。多呈零星块状分布或散生于山谷沟谷地带,现保存有天然林分和树龄达500年以上的大树,但自然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又因天然更新不良,处于濒危状态。

2.4 保护价值

(1)秃杉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农业农村部2021年第15号公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台湾杉(秃杉)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

(2)秃杉是古生物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见证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是研究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古气候和杉科植物系统发育等的理想对象[4]。

(3)秃杉树冠呈塔形,枝条修长下垂,树姿优美,是园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同时,秃杉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又是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近年来,对秃杉进行了大量的引种栽培,范围北至河南、南至广东、西至四川、东至浙江[3]。现存的天然林分和树龄达500年以上的大树,是我国珍贵的秃杉物种基因库,为秃杉的引种栽培提供优良种源,为该树种适宜的引种栽培自然条件提供研究样本。

3 调查区概况

贡山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约172.08 km)。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大峡谷的最北端,滇、藏两省交界处,全县国土总面积4375.79 km2[5]。贡山县地形地貌属高山峡谷,三山夹两江,怒江、独龙江分别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切割形成自北向南走向的碧罗雪山山脉、高黎贡山山脉和担当力卡山山脉,呈“川”字形;最高峰海拔5128 m,最低海拔1339 m,相对高差3789 m。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孕育了贡山县境内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云南乃至全国生物富集区和重要的边防生态屏障。

4 调查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要求定期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调查间隔期10年。贡山县最近一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于2016年完成,调查运用最新3S技术,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深入现地进行小班区划与小班因子调查;以县为总体,机械布设723个样地,采用角规控制检尺方法进行蓄积量调查[6]。

5 结果与分析

5.1 秃杉林资源数量

2016年贡山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贡山县分布有以秃杉为建群种的秃杉林,秃杉林面积205.1 hm2,蓄积66790 m3。详见表1。

表1 贡山县秃杉林分布情况表

5.2 秃杉林资源特点

5.2.1 为原始天然林,自然度较高

秃杉林面积205.1 hm2,起源全部为天然林。自然度为Ⅰ级的面积163.6 hm2,占秃杉林面积的79.8%;自然度为Ⅱ级的面积41.5 hm2,占秃杉林面积的20.2%。

5.2.2 龄组结构单一,为近熟林和过熟林

近熟林面积1.0 hm2,占秃杉林面积的0.5%;过熟林面积204.1 hm2,占秃杉林面积的99.5%。林分平均年龄除777林班11小班外,均为100~500年。

5.2.3 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少量为秃杉纯林

以秃杉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面积193.8 hm2,占秃杉林面积的94.5%;秃杉纯林面积11.3 hm2,占秃杉林面积的5.5%。

5.2.4 森林质量较高

秃杉林具有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4个植被层的完整群落结构,林分郁闭度达70%~85%,林木生长健康,每hm2蓄积达325.6 m3,是云南省乔木林每hm2蓄积94.8 m3[7]的3.43倍。

5.3 秃杉林资源的分布特征

5.3.1 分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贡山县秃杉林位于高黎贡山东坡,地理位置东经98°32′54″ ~ 98°35′33″,北纬27°42′ 30″~ 28°02′03″。高黎贡山是横断山区七脉六江中最西南的山脉,北起青藏高原,南达中印半岛的缅甸,横亘在云南省西部,长约600多km,跨越5个纬度[8]。高黎贡山像一座巨大的桥梁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印半岛,该区表现在气候上由印度洋季风向西伯利亚寒流过渡的特征,从而形成生物的过渡特征,即产生古热带植物区系和泛北极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的现象,使得高黎贡山生物资源富集,特有种、古老种和珍稀物种丰富,贡山县秃杉林资源亦位于其中。

5.3.2 贡山县秃杉林分布具有典型性

秃杉原生种地理分布范围狭窄。在国内仅原生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流域的贡山、福贡、泸水、腾冲、龙陵和澜沧江流域的兰坪、云龙等地海拔1800~2800 m处[9];湖北西南部利川海拔795~1350 m处[10];贵州东南部雷公山一带的雷山、台江、剑河和榕江海拔800~1300 m处[11];福建的鹫峰脉中南段的屏山、吉田海拔355~1030 m处[12];缅甸北部也有分布。主要为小块状、单株散生残存,数量稀少,在贡山县成片分布的原始天然秃杉林十分罕见,是我国秃杉原生种群在原产地集中分布的典型。

5.3.3 贡山县秃杉林分布具有稀有性和脆弱性

贡山县秃杉种群分布范围狭小、数量有限。境内仅在丙中洛镇甲生村和茨开镇双拉娃村、吉束底村3个地点有秃杉林天然分布。秃杉林总面积205.1 hm2,仅占贡山县森林面积的0.06%。该物种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只能在特定的海拔、土壤、森林生态环境下出现和生存,自然繁衍不足,现存的都为近熟林和过熟林,森林“老龄化”严重,缺少中幼林后备资源。秃杉种群在分布范围、数量、林龄结构等方面都面临濒危趋势。

5.4 秃杉林生境地分析

(1)秃杉生长区的立地特征。位于高黎贡山的东坡,分布在从怒江谷底至高黎贡山主山脊的中坡位地带,海拔1867~2627 m。小地形多为谷底山凹,各坡向,坡度为陡坡、急坡。成土母岩为花岗岩,森林土壤主要为红壤、黄棕壤,酸性土,质地为壤土,土壤厚度为厚层土。

(2)秃杉分布区的气候特征。水平地带性气候属高黎贡山自北向南的西伯利亚寒流与南部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交汇区,形成典型的北亚热带气候;该区山地立体气候明显,从谷底到山顶依次为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4个垂直气候带,秃杉分布区属山地暖温带气候,以温湿为主要特征。年平均气温10~15 ℃,≥10 ℃的积温2200~4200 ℃;年降水呈双峰值,有春、夏2个“雨季”,降水量较为充沛,年平均降水量达1300~1900 mm;干燥度K<1,属湿润区[8]。

(3)秃杉分布区的植被特征:秃杉林镶嵌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中,乔木层以秃杉为优势种,多与尼泊尔桤木(Alnusnepalensis)、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硬斗石栎(Lithocarpushancei)、白穗石栎(Lithocarpusleucostachyus)、银木荷(Schimaargentea)等混交形成针阔混交林,少量为秃杉纯林;灌木层以箭竹(Fargesiaspathacea)、厚皮香(Ternstroemiagymnanthera)、米饭花(Lyoniaovalifolia)为主。草本以耐荫喜湿的苔草(Carexspp)、沿阶草(Ophiopogonbodinieri)、鳞毛蕨(Dryopterisfructuosa)和铁芒箕(Dicranopterislinearis)为主。乔木树干上多附生有鳞轴小膜盖蕨(Araiostegiaperdurans)、树萝卜(Agapetes)、高黎贡厚唇兰(Platantheramandarinorum)等。

对秃杉生境地的调查分析,秃杉喜温湿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带;林下潮湿,下木草本多为耐荫喜湿种,在山凹、土层厚的地段长势较优。

6 保护建议

6.1 科学开展贡山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提高秃杉林的“保护空间”等级

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 号),云南省统一部署,贡山县启动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通过保护地范围调整和保护功能区调整,主要解决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问题、历史遗留和矛盾冲突问题以及应保尽保的保护空缺问题[13]。贡山县秃杉林总面积205.1 hm2,全部位于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中:丙中洛镇甲生村的2个秃杉林小班,总面积53.8 hm2,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茨开镇双拉娃村和吉束底村共有7个秃杉林小班,总面积151.3 hm2,位于保护区的实验区[14]。为了对贡山县秃杉林实施更有效的保护,建议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整合优化工作中,将位于核心区的53.8 hm2秃杉林继续纳入整合优化后的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同时把位于实验区的151.3 hm2秃杉林调整到核心保护区。

6.2 做好与高黎贡山地区省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

物种的繁衍生息与所处的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贡山县秃杉林是在特定的海拔、土壤、森林生态环境下出现和生存,并自然繁衍了数百年。对秃杉林特有种群的保护,不仅是对秃杉林本身的保护,也要对秃杉林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因此,目前正在开展的高黎贡山地区省级国土空间专项编制工作,要充分考虑秃杉林的生存环境,科学布局生态保护空间,合理确定生态保护红线,以构建稳定、安全的森林生态系统,为贡山县珍稀濒危的秃杉(TaiwaniaflousianaGaussen)、桫椤(Alsophilaspinulosa)、长蕊木兰(Alcimandracathcartii)等物种的生存创造优良环境。

6.3 应用新技术对资源的监管

传统护林方式主要以管护人员步行巡护、车辆巡逻、高点瞭望等。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林业上不断使用野外视频监控摄像头、智能语音播报卡口设备、无人机航飞航拍等,大大提高了森林管护能力。针对贡山县秃杉的分布特点,秃杉林离村庄最小直线距离3.4 km,位于山体中下部,镶嵌在原始森林中,周围群山环绕,山高坡陡,周边无机动车道路,对秃杉林实时监控带来很大困难。建议在进入林区的主要通道设置野外视频监控摄像头,智能语音播报卡口设备,定期开展无人机航飞航拍工作,使秃杉林得到实时监测监控,有效保护现有秃杉林资源。

6.4 人工秃杉林的培育计划

通过人工营造秃杉林方式不断扩大种群规模是贡山县秃杉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贡山县是秃杉物种的原生(产)地,具有适合秃杉物种生长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属云南省秃杉生长的最适宜区[16],将人工培育秃杉林纳入贡山县林业和草原建设规划中,编制定向培育人工秃杉林的中长期计划。同时,充分发挥省内科研团队的技术力量,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等合作,建立贡山县珍稀、特有种的植物园,对秃杉的良种采集、育苗、人工栽培技术进行实验,在取得成熟的人工培育经验后,扩大造林规模,逐步建成后备资源不断增加、林龄结构合理、分布广泛的贡山县秃杉资源,打造贡山县以秃杉林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名片,助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7 结论与讨论

秃杉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世界濒危物种,被我国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秃杉仅在我国少数地区和缅甸的北部自然分布,自然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贡山县是野生秃杉种群的天然生境地全国性典型集中分布区,保存有分布古老、群落结构稳定、生长状况良好且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天然秃杉林在国内十分罕见,是我国宝贵的秃杉种质资源库和秃杉物种基因库,其对研究古地理、第四季冰期气候和杉科的系统发育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022年3月3日是第9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球宣传主题为“恢复关键物种 修复生态系统”。因此,应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加强贡山县秃杉林的保护行动,应用先进技术对秃杉林的数量、生物量、质量、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监控;在保护现有秃杉种群的同时重视整个原生生境地即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在扩大繁殖和栽培秃杉林等方面进行综合保护。

猜你喜欢
高黎贡山物种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物种大灭绝
丽水发现新物种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浅析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阳分局护林员管理
影像保护影像保护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端东坡野生动物肇事分析及对策建议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林业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