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022-06-02 03:53陈维妮
绿色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集约各乡镇农用地

陈维妮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黄平县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县。当前,黄平县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的建设用地将会占用农用地,导致人口、粮食安全、资源等问题越发严重。对黄平县农用地集约利用开展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农用地利用率、提高农用地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发展。从现实意义来看,进行黄平县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总结出各乡镇农用地集约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为黄平县政府对农用地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1~4]。分析了黄平县农用地资源现状,在对农用地资源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及对策。

2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处理

2.1 黄平县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确定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依据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构成,构建黄平县农用地集约利用I-O-S指标体系,以“投入-产出-可持续”来确定其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5~8],如表1。

表1 黄平县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处理

由于指标选取十分广泛,其数量单位和数量级均不相同,因此需要将各种指标值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9~12]。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通过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表2)[13~15]。

表2 黄平县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从农用地集约利用投入强度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加权指数法计算可得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投入强度分值(表3)。用自然断点法对其分值大小进行划分,投入强度分值在0.6472~0.4406为高投入强度区;投入强度在0.4405~0.2029为中等投入强度区;投入强度在0.2028~0.1156为低投入强度区。

表3 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投入强度分值及分级

3.1.1 化肥、农药等投入较2020年增多,且农药投入区域差异大

黄平县农用化肥折纯使用量是6252 t,比2020年增长141 t;农药使用量达152 t,比2020年增加了20 t;而耕地面积却比2020年减少了320 hm2。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会造成严重的土壤和水污染,会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地表水出现富营养化;长此以往,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会受到破坏,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农用地一旦被污染,可逆性难,治理难度大且投入较多。

黄平各乡镇农用地农药施用量区域差异巨大,导致农药投入指数在指标体系中所占权重最大。农用地农药施用农药量较高的是翁坪乡、苗陇乡,高达5.48 kg/hm2、2.38 kg/hm2;施用农药量最低为平溪镇,只有0.21 kg/hm2,与施用量最高的翁坪乡差距明显。由此可见,黄平县农药投入区域差异大。

3.1.2 动力投入较低,劳动力投入较多

黄平县动力投入量相差较大,普遍较低平均仅为1.31 kW/hm2,最高是重安镇的1.98 kW/hm2,最低是上塘乡的0.56 kW/hm2。远低于我国北方地区农用地动力投入量平均18.5 kW/hm2。

黄平县农村劳动力22.71万人,占农村人口数的60.79%,占黄平县总人口数的59.48%;其中农业从业人数是15.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66.23%;计算得到种植每公顷农作物种植平均需要3.27人的劳动力,与有关研究表示每个劳动力可种植0.85 hm2耕地相比,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投入较高。

根据投入强度分值把黄平县各乡镇分为高投入强度区、中等投入强度区和低投入强度区。高投入强度区为翁坪乡、重安镇;中等投入强度区为、苗陇乡、一碗水乡、旧州镇、黄飘乡、浪洞乡、重兴乡和野洞河乡;低投入强度区为上塘乡、平溪镇、新州镇、纸房乡和谷陇镇。

从以上事实可发现翁坪乡、苗陇乡的农药施用量普遍较高,特别是翁坪乡,影响了其他乡镇投入强度的权重;但是在动力方面黄平县整体投入较低。这也说明在黄平县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应当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增加科技服务人员;而农药、化肥的投入要适当,不能盲目投入。

3.2 从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评价模型计算可得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利用程度分值(表4)。用自然断点法对其分值大小进行划分,利用程度分值在0.8561~0.5221之间为高利用程度区;利用程度分值在0.5220~0.2462之间为中等利用程度区;利用程度分值在0.2561~0.2014之间为低利用程度区。

表4 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利用程度分值及分级

3.2.1 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农用地利用程度较高

根据利用程度分值把黄平县各乡镇分为高利用程度区、中等利用程度区和低利用程度区。高利用程度区为重安镇、旧州镇;中等利用程度区为新州镇、谷陇镇、黄飘乡、翁坪乡、重兴乡、苗陇乡、一碗水乡、平溪镇、和浪洞乡;低利用程度区为纸房乡、野洞河乡和上塘乡。

可以看出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农用地利用程度普遍较高,由此可见农用地利用程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与经济条件呈现出正比关系。这一点在机械化指数上尤为凸显。

黄平县农用地机械指数区域差异较大。重安镇机械化指数最高,机耕面积占该镇耕地面积的59.60%;旧州镇次之,机耕面积占该镇耕地面积的58.96%;黄平县则稍稍落后,机耕面积占该镇耕地面积的55.94%。而其余乡镇则普遍较低。翁坪乡、重兴乡、纸房乡、苗陇乡的机械化指数仅仅为1.86%、1.99%、2.76%、5.38%。

3.2.2 复种指数普遍较低,耕地闲置现象严重垦殖率较高

黄平县各乡镇平均复种指数为103.77%,与全国平均复种指数134.26%[23]相比低了30.49%。黄平县各乡镇复种指数普遍较低,超过全国平均复种指数的仅有苗陇乡和一碗水乡,分别为148.01%和158.44%;而重兴乡、平溪镇、野洞河乡、黄飘乡、浪洞乡、谷陇镇仅仅只有66.61%、79.22%、84.84%、90.37%、91.31%、98.74%,低于100%,这表示这些乡镇存在着耕地闲置的现象。

黄平县垦殖率为26.56%,比贵州省25.57%的垦殖率高出0.99%;比全国14.07%的垦殖率高出11.19%。其中,高于黄平县平均垦殖率的乡镇有浪洞乡、旧州镇、苗陇乡、黄飘乡、翁坪乡、重安镇和重兴乡,垦殖率分别为25.63%、26.06%、26.79%、34.19%、35.12%、37.64%、40.05%。

3.3 从农用地集约利用效益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评价模型计算可得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利用效益分值(表5)。用自然断点法对其分值大小进行划分,利用效益分值在0.6299~0.3491之间为高利用效益区;利用效益分值在0.3490~0.1739之间为中等利用效益区;利用效益分值在0.1738~0.1327之间为低利用效益区。

表5 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利用效益分值及分级

3.3.1 劳均产值低,且地区差异明显

黄平县平均劳均产值0.53万元/人,尽管黄平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1570元。其中,野洞河乡和一碗水乡都劳均产值都高于1万元/人,分别为1.77万元/人、1.40万元/人;劳均产值最低为苗陇乡,仅为0.31万元/人。在黄平县14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低于全县平均劳均产值。

将劳均产值与农用地施用农药量进行对比,发现施用农药量多的翁坪乡、苗陇乡在劳均收入上并不高,并且苗陇乡是全县劳均产值最低的乡镇。由此可见,农药的施用要合理,不能盲目。

3.3.2 黄平县各乡镇粮食安全系数差异明显

黄平县粮食安全系数最高是苗陇乡,高达124.08%;而其余乡镇则都低于80%,重兴乡最低,低至35.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全县平均粮食安全系数为60.39%,与我国粮食安全系数41.40%相比,情况较好。

根据利用效益分值把黄平县各乡镇分为高利用效益区、中等利用效益区和低利用效益区。高利用效益区为一碗水乡、野洞河乡、苗陇乡、重安镇和翁坪乡;中等利用效益区为新州镇、平溪镇、谷陇镇、黄飘乡、旧州镇、纸房乡和浪洞乡;低利用效益区为上塘乡和重兴乡。

将利用效益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进行比对,可发现,黄平县农用地利用效益与投入强度、投入程度关系并不大。利用效益较高的野洞河乡和一碗水乡在投入强度和利用程度上都十分普通,野洞河乡甚至还有些偏低。这说明在农用地的利用过程中并不是大量的投入生产要素,才能得到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看出利用效益与利用程度中的复种指数呈一定正比关系,复种指数较高的一碗水乡、苗陇乡、重安镇的利用效益都很高;而复种指数最低的重兴乡,在利用效益中也处于最低。

3.4 从农用地集约利用持续状况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评价模型计算可得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持续状况分值(表6)。用自然断点法对其分值大小进行划分,持续状况分值在0.8211~0.4686之间为高持续区;持续状况分值在0.4685~0.2293之间为中等持续区;持续状况分值在0.2292~0.1108之间为低持续区。

表6 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持续状况分值及分级

森林覆盖率与人均耕地面积较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黄平县平均森林覆盖率为49.17%,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20.36%,并且没有任何一个乡镇低于该值。黄平县人均耕地0.12 hm2/人,高于全国人均耕地0.09 hm2/人,且没有任何乡镇低于该值。

根据持续状况分值把黄平县各乡镇分为高持续状况区、中等持续状况区和低持续状况区。高持续状况区为纸房乡、上塘乡、苗陇乡和浪洞乡;中等持续状况区为野洞河乡、平溪镇、一碗水乡、黄飘乡和旧州镇;低持续状况区为重兴乡、新州镇、翁坪乡、谷陇镇和重安镇。

3.5 从农用地总体集约利用水平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持续状况的得各个分值及其各自权重,计算出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表7)。用自然断点法对其分值大小进行划分,综合指数在0.4930~0.4092之间为高集约利用区;综合指数在0.4091~0.3381之间的为中等集约利用区;综合指数在0.3380~0.2518之间为低集约利用区。

表7 黄平县各乡镇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及分级

黄平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各乡镇差异明显。根据综合分值,将黄平县各乡镇分为高集约利用区、中等集约利用区和低集约利用区。高集约利用区为重安镇、苗陇乡和一碗水乡;中等集约利用区为翁坪乡、纸房乡、旧州镇和野洞河乡;低集约利用区为浪洞乡、黄飘乡、新州镇、上塘乡、平溪镇、重兴乡和谷陇镇。

4 措施与建议

4.1 建立农用地集约利用考核制度

将区域情况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目标结合起来,制定适合黄平县的考核标准。这样可以明确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反映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还可以增强土地资源的忧患意识,防止农用地闲置现象,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关建议:对于复种指数低于100%的乡镇,应当建立禁止农用地闲置,要求复种指数不低于100%的考核标准;同时可在施用化肥、农药和使用农膜较多的乡镇建立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的施用量的考核标准。

4.2 制定有关农业优惠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引进高新技术

政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较好的农作物予以适当补贴,鼓励农户对闲置的耕地进行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农业的进步依赖于科技的发展,而农业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科技人员和推广人员;制定从事农业科技人员和推广人员的鼓励政策,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增加农用地产出量,提高农用地质量和集约利用水平。

相关建议:可适当对种植绿肥作物进行补贴。间种绿肥作物,充分利用土地,做到用地养地,间种绿肥可增加土壤的氮素,减少杂草和主作物病害。如在玉米行间种竹豆、黄豆,甘蔗行间种绿豆、豇豆,小麦行间种紫云音等。

4.3 帮助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需要跟据各个乡镇的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创立具有特色的农业品牌,同时还需要对原产地农业产品的进行保护,提高农业的发展潜力,使农产品更具竞争力。这需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帮助农产品流通;加强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及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提高其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以黄平县利用效益较高的野洞河乡和一碗水乡为例。野洞河乡以种植烟草为支柱,带动了养殖业和加工业等的蓬勃发展。而一碗水乡凭借土壤多为硅铁质黄壤和酸性紫色土的自然优势,形成以种植中药材和甘蔗等农产品为特色的农业发展。

相关建议:黄平县旧州镇是黄平县内有名的水果大镇,每年生产大量橘子、甘蔗并且新建了蓝莓基地。但管理较差,产量开始逐渐减少。建议该镇可实行产业化经营,利用当地的便利交通,在已有蓝莓果汁加工厂的基础上新建一些其他的水果加工厂,如橘子罐头,白糖加工厂。

4.4 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农用地占补平衡

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保证各业用地的优化配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使土地利用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的总体最优。其中,应将重点放于统筹协调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措施。土地利用分区、 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土地的用途、土地的利用率、基本农田的保护等。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其因地制宜、综合效益、逐级控制、集约利用、公众参与的原则。使规划更具科学性、约束性与公众的参与性。 在新一轮规划中必须严格实行农用地占补平衡,积极进行土地整理。

猜你喜欢
集约各乡镇农用地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农用地利用情况分析
2018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区域热量资源分布特征
南江县:“三述三质三讲”问计于民
农村土地流转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临洮县人大常委会加大县人大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推广力度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日本“缩小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检查指导乡镇“人大代表之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