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进展与探讨

2022-06-06 03:06薛蓉宫静雯屈凌芸张倩苏联麟季德张伟李林毛春芹陆兔林
世界中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整体观

薛蓉 宫静雯 屈凌芸 张倩 苏联麟 季德 张伟 李林 毛春芹 陆兔林

摘要 毒性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而炮制工艺的科学合理是保证毒性中药饮片应用安全有效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毒性中药饮片发展过程及质量控制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毒性中药主要通过加工炮制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以保障临床安全有效,因此针对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现状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了古今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初步阐述了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减毒机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提出基于中医药整体观系统开展炮制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基于中医药和谐观解析炮制过程中物质相互作用科学内涵,为明晰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机制,规范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实现毒性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保障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安全有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毒性中药饮片;减毒增效;炮制工艺;炮制机制;整体观

Research Progress and Discussion on Processing of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XUE Rong1,GONG Jingwen1,QU Lingyun1,ZHANG Qian1,SU Lianlin1,JI De1,ZHANG Wei1,2,LI Lin1,MAO Chunqin1,LU Tulin1

(1 School of Pharmacy,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2 School of Pharmacy,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hui 230012,China)

Abstract Safety,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decoction pieces are the core of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CM.Scientific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the key to the safe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oxic TCM decoction piec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quality control status of toxic TCM decoction pieces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 toxicity of toxic TCM decoction pieces could be reduced and its effectiveness be enhanced by processing to ensure their safe and effective clinical application.Therefore,the processing status of toxic TCM decoction piec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In addition,ancient and modern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oxic TCM decoction pieces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processing mechanism was preliminarily expounded.On this basis,it was proposed dynamic changes in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TCM holistic view be studied and material interaction in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TCM harmonious view be analyzed.This paper provided reference for clarifying the processing mechanism,standardiz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achieving quality control and guaranteeing clinical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oxic TCM decoction pieces.

Keywords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Reducing toxicity and enhancing efficacy;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mechanism; Holistic view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22.09.001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最初,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观察,认识和了解中药,逐渐发展形成中药的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

毒性中药的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以毒纠毒的原则,毒性中药在治疗恶疮肿毒、疥癣、麻风、瘰疬瘿瘤、癌肿癥瘕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毒性中药治疗量与中毒量较为接近,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较易引起不良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含生物碱、毒蛋白、多肽类的中药,附子、马钱子、蟾酥等对心脏产生毒性作用;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关木通、青木香等可能会导致肾毒性[1-2];含生物碱、苷类、二萜类、内酯类的中药,雷公藤、川楝子、何首乌等会导致肝损伤[3];川乌、草乌、附子等具有神经毒性;半夏、僵蚕等会产生生殖毒性。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储存、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以及患者的体质、年龄、证候等都有密切关系,毒性中药的安全有效性备受关注,在临床使用中毒性中药主要通过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2条途径保证其臨床应用安全性。C35C0335-6F7B-4567-8FB2-D5E952124BEA

毒性中药通过炮制成毒性中药饮片供中医临床配方调剂,毒性中药饮片在中医药防病治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毒性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其中炮制在毒性中药饮片发展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毒性中药通过炮制成饮片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对于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应当适度,太过则疗效难以保证,不及则易发生中毒反应。毒性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及炮制机制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毒性中药饮片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基于中医药整体观和中医药和谐观结合现代技术方法开展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以期为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建言献策。

1毒性中药饮片概况

1.1毒性中药饮片历史发展毒性中药饮片由毒性中药炮制所得,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西汉以前“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药治通义》指出:“毒药二字,古多连称,见《素问》及《周官》,即总括药饵之词。”古代对毒药的统称,表现出对中药性能认识的局限性,尚未对其治疗作用与毒性作用具体区分,但已有“治半夏”记载,说明已有毒性中药饮片相关应用。

東汉时代,《神农本草经》:“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其中“序例”部分初步阐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并按照药物毒性、扶正祛邪疗效的不同,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提出有毒药物可采用“相畏相杀”的炮制原则。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对药物毒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毒性药物炮制也更加多样。东汉以后的本草著作对有毒药物均标明毒性[4],且对毒性中药的炮制如天南星姜汁浸、巴豆去油制霜等均有较多记载,毒性中药饮片应用更为广泛,也促进了毒性中药的发展。

现代本草《中药大辞典》将中药毒性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小毒、微毒5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采用大毒、有毒、小毒3级分类,收录83种毒性中药,且对部分毒性中药饮片进一步区分,如将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等与半夏分列以区分半夏毒性饮片与其他品规,川乌与制川乌分列区分不同毒性品规,更为科学合理地保障毒性中药饮片的应用。此外,《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毒性中药有28个品种。

随着中医药不断实践应用及现代研究,对毒性中药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传统毒性中药,雷公藤、补骨脂、何首乌等非传统认知毒性中药不良反应频发。现代对毒性中药及其饮片的认识仍存在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界定和系统深入的研究,临床毒效剂量、半数致死量、临床使用情况都应该综合考虑,尤其是一些具有长期毒性、生殖毒性等的毒性中药饮片还需要进一步认识总结[5-6]。

1.2毒性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毒性中药饮片应用历史悠久,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家善用毒性中药防病治病,李时珍《本草纲目》“十枣汤驱逐里邪……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张仲景《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现代附子理中丸、马钱子散、通痹片等成方制剂也应用广泛,因而对毒性中药饮片质量有效控制势在必行。

传统经验鉴别是毒性中药饮片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毒性中药饮片多采用分类学鉴别特征对其真伪进行辨别,此外当前通过多种现代科学手段从物理、化学等维度对毒性中药饮片进行客观化研究。李晓伟等[7]以巴豆苷和木兰花碱为对照,以氯仿-甲醇-水为展开系统,建立巴豆生物碱的薄层鉴别方法;房蕴歌等[8]优化蟾酥薄层鉴别方法,并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得制定蟾酥中蟾蜍甾合理含量限度;Xue等[9]基于UHPLC-MS结合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环境对半夏质量的影响。然而,传统经验鉴别与局限化学鉴别已不能满足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需求,进一步剖析毒性中药饮片问题,实现毒性中药饮片全过程质量控制迫在眉睫。

1.3毒性中药饮片存在问题

毒性中药饮片的疗效有目共睹,但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科学合理性、质量标准的客观性、专属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性问题亟待解决。

1.3.1炮制工艺科学性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是毒性中药有效的减毒途径,而毒性中药的“毒-效”相关性研究是其科学合理减毒的关键,在得到良好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毒性是毒性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但许多毒性中药的毒性成分同时是效应物质。乌头类药材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毒效成分,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抗肿瘤等治疗作用,但过量使用会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10-11]。在临床应用中,乌头类中药多通过蒸、煮后使用,川乌、草乌通过浸泡、煮制降低毒性;附子炮制品种类较多,盐附子通过胆巴浸泡后加食盐继续浸泡,黑顺片和白附片经过胆巴浸泡、煮制、水漂、蒸制等炮制过程,淡附片通过甘草、黑豆加水煮制,炮附片采用砂烫。通过一系列的炮制过程,保障了乌头类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但在解毒的同时可能存在疗效的降低,一味关注毒性可能忽略药物的疗效。毒性中药炮制过程中毒-效关系的研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全面解析毒性中药炮制科学内涵,保证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迫在眉睫。

1.3.2质量标准专属性基于毒性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对毒性饮片进行有效质量控制的质量标准必不可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附子炮制品黑顺片、白附片炮制方法仅说明简单的工艺过程,其检测包括性状、鉴别、检查项(双酯型生物碱的上限),含量测定项(单酯型生物碱的下限)均为同药材。与药材标准的同质化未考虑到药材到饮片炮制过程,且双酯型生物碱不仅是毒性成分还是效应物质,仅规定其上限,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药效可能无法有效控制。同样,单酯型生物碱也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使用会产生毒性作用,最小值形式的控制无法保障其安全性。半夏饮片检测主要为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其中姜半夏、清半夏还进行了白矾限量,但半夏的质量标准缺乏对其毒性及有效性控制的指标,这可能会影响半夏临床使用疗效及安全性。此外,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各省市饮片炮制规范收录毒性中药饮片品种、临方炮制毒性中药饮片品种如竹沥半夏、油炸马钱子、姜汁炒炭制川乌等质量标准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更为突出[1]。毒性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问题不容忽视,建立专属性的质量标准是控制毒性中药饮片质量的前提,也是保障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必要条件。C35C0335-6F7B-4567-8FB2-D5E952124BEA

1.3.3临床应用安全性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要注意辨证施治、适度炮制、合理配伍、用法用量、应用禁忌等原则。毒性中药饮片由于较易引起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发展应用,但毒性中藥饮片疗效确切,科学合理应用至关重要。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需要毒性中药饮片质量有保证,临床合理辨证调配组方,需要中医药人共同努力以促进毒性中药饮片发展。

2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进展

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是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安全有效应用的关键,毒性中药炮制不当可能导致毒去效失或效失毒存,合理的炮制过程对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性至关重要。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炮制机制的相关研究对毒性中药饮片的发展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1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历代演变

2.1.1古代医籍记载根据古代典籍相关记载,毒性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主要归纳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以及其他制法。修制主要是净制、切制、破碎,其他制法还包括水飞法和制霜法等。

修制法主要是除去有毒部位及杂质或进行切制、破碎。全蝎的炮制方法为去足、去尾;中药蜈蚣去头足用,或去尾足[12-15];斑蝥去两翅、足并头。动物类中药多采用净制法去除毒性部位[16]。

水制法主要包括浸渍、浸泡、漂洗等。古代典籍中半夏炮制方法多为清水浸泡、漂洗,还包括加姜汁水制等[17];毒性中药川乌在汉代以前主要为浸渍法[18-22];关于草乌水制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苦酒渍”,历代古籍中草乌炮制方法还包括“汤泡”“水泡”“水浸”“米泔水浸洗”等[23-26]。

《本草蒙筌》中记载“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27]。关于大毒中药马钱子的炮制明清古籍记载较多,明代《鲁府禁方》中首次记载油制法,清代采用土炒法对马钱子进行炮制[28-30];毒性中药京大戟最早记载的炮制方法为唐代《外台秘要》“炒”,在其他各类典籍中则规定了不同炒的程度“炒黄”“微炒”等[31-33];巴豆的炮制也涉及炒制,“炒微黑黄”“炒黄”“去皮心膜,炒熟,研如泥,去油”“炒去油尽,微存性”[34-36];唐代《外台秘要》首次记载了闹羊花炒法,酒炒法始于宋代,其清炒有炒黄、微炒、炒微黄、炒熟等不同程度描述[37]。

水火共制法沿用至今,主要是采用蒸、煮的方式。乌头类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均为有毒中药,在唐代以前多为“炮”“烧”等火制法,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次采用水火共制法对附子进行炮制为“醋煮”,此外还包括“醋蒸”“姜汁煮”“赤小豆煮”“丁香炮后姜水淬”“甘草、甘遂煮”等[38-39];天南星炮制方法多采用煮法,其炮制方法首次记载为唐代醋煮制,宋代天南星的炮制方法已基本完善,白矾水煮制及姜汁煮制的炮制方法沿用至今,除煮制外,宋代创有蒸制法,蒸至“不麻舌为熟”的理论对后世影响较大,现今“是否麻舌”仍作为炮制程度的传统鉴别依据[40-42]。

毒性中药除采用修制、水制、火制以及水火共制相结合的方法外,也包括制霜法、水飞法等其他制法。巴豆去油制霜后形成巴豆霜,巴豆霜始载于汉“经去皮、研细取霜”,宋代记载“槌碎用新水浸,逐日换水浸七日后,以纸裹压出油”;毒性中药朱砂炮制方法从直接研磨演变为加水后研磨,沿用至今,宋《太平圣惠方》中最先提出“水飞过”[37]。历代古籍中主要毒性中药炮制方法见表1。

2.1.2现代相关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共收载83种毒性药材及部分饮片。10种有大毒,42种有毒,31种有小毒;大戟科9种,毛茛科6种,天南星科4种,豆科4种,菊科4种,还包括马钱科、罂粟科、银杏科等;植物类70种,动物类8 种,矿物类5种。山豆根、丁公藤、苦楝皮、蓖麻子、重楼等饮片仅进行简单的净制、切制或破碎等;大戟科饮片炮制多采用辅料醋;毛茛科饮片炮制主要通过蒸、煮等;天南星科饮片多采用复制法使用辅料白矾、生姜等解毒;其余还包括炒法、蜜炙法、酒炙法、制霜法、烘焙法、水飞法及应用辅料甘草、豆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主要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方法见表2。

现代对毒性中药炮制工艺开展了更为科学深入的研究,基于草酸钙针晶质量分数、水溶性浸出物得率及白矾残留量优选姜半夏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和工艺,建立科学合理的姜半夏炮制方法,更好保证饮片质量[47]。将中药传统外观性状鉴别与现代技术电子鼻、电子眼等结合,对吴茱萸炮制过程中甘草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对其气味和颜色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实现对吴茱萸炮制品客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48]。马钱子有大毒,一般砂炒后使用。通过采用在线式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机器视觉技术、UPLC-MS/MS技术,对马钱子砂炒炮制工艺、外观颜色、内在成分等进行研究,保障了砂炒马钱子炮制工艺规范性和质量可控性。

毒性中药炮制方法多样,包括净制、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复制法、烘焙法、水飞法、制霜法等。随着现代技术应用,炮制工艺由实践性、经验性逐渐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保证了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2.2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机制相关进展

毒性中药必须经过炮制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才 能入药,但毒性中药炮制技术主要根据中医药临床实际应用经验的总结,并未具体阐述毒性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炮制机制。现代随着对毒性中药的毒性机制及炮制减毒研究不断深入,对毒性中药炮制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49]。

2.2.1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减毒机制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减毒机制研究主要以毒性物质基础为切入点,开展药理、药效、毒理等一系列相关研究,明晰毒性中药炮制过程中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对毒性中药炮制科学内涵的诠释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毒性中药炮制减毒机制见图1。

毒性中药炮制可以通过直接去除非药用毒性部位达到炮制减毒的目的,这种净制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明确毒性部位的中药。雷公藤红黄色外皮毒性极大需去外皮以入药;蕲蛇头部含有出血性毒素和神经性毒素,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而致死,去头部后使用;斑蝥所含斑蝥素存在于软组织中,由足关节分泌,头、翅中有效成分少,应去除头、足、翅以降低毒性[50-51]。药物通过水洗、水漂、水泡、水浸等过程处理,使毒性成分在水中溶解流失,减少毒性成分含量,也能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如半夏、天南星等多采用复制法反复加水浸泡;商陆经润制后其主要毒性成分商陆毒素发生溶解并水解;朱砂采用水飞法减少毒性较大的可溶性汞盐;雄黄通过水飞法除去二硫化二砷以净化药物[52]。加热过程能使毒性成分结构被破坏,常与净制及水处理相结合炮制毒性中药达到减毒之效,主要包括清炒法、蒸、煮、燀法、煅制、烘焙、去油制霜等。苍耳子所含毒性蛋白可损害肝、心、肾等内脏实质细胞,炒制后毒性蛋白质含量降低,牵牛子、川楝子、蓖麻子等均需炒黄或炒焦处理;川乌、附子等需经蒸煮,使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微毒单酯型生物碱和无毒的醇胺型生物碱降低毒性;苦杏仁则多用蒸法和燀法,使苦杏仁苷等毒性成分降低;干漆多用煅法免除刺激性,硇砂则用煅法降低毒性;虻虫、蜈蚣经烘焙处理后,毒性物质被破坏[53];巴豆、千金子则是典型的经去油制霜处理的药材,巴豆在去油制霜过程中,毒蛋白变性,巴豆油大量析出,减少刺激性的同时保证了药效。C35C0335-6F7B-4567-8FB2-D5E952124BEA

此外,中药通过辅料炮制饮片能达到缓解偏颇之性、引药入经、增强临床适应证等目的。炮制辅料解毒是在药物炮制时加入辅料,利用辅料来吸附、分解、结合药物的毒性成分达到解毒的目的。常用辅料可分为固体和液体二类,常用固体辅料有米、河砂、滑石粉、麦麸、豆腐、明矾、黑豆、甘草等。米炒法主要原理为吸附,应用于毒性昆虫类药物,如斑蝥、红娘子;砂烫法可达到较高的温度,主要针对剧毒中药马钱子,破坏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以达到减毒效果;滑石粉质地细腻,与药物的接触面积大,水蛭通过滑石粉炒可破坏水蛭素结构,有效降低毒性[54];麦麸煨肉豆蔻可降低肉豆蔻中有毒的脂肪油和挥发油;豆腐中的蛋白质为两性化合物,可与生物碱、重金属等结合产生沉淀降低毒性,同时豆腐煮后呈蜂窝状,表面积大,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硫磺、藤黄的减毒[55];明矾在水中为凝胶状态,可与毒性成分结合而减毒,明矾制半夏可使生物碱在水溶液中发生沉淀,从而去除;甘草甜素水解产生的葡萄糖醛酸可与毒物结合,且有类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甘草酸能加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故临床常用甘草制半夏、吴茱萸、附子等毒性药[56-57]。液体辅料多用醋、酒、蜜等,醋有降低毒性、利水解毒之效,醋炙法炮制大戟、甘遂能减少二萜酯类成分含量,降低毒性;制首乌蒽醌苷转化为苷元,毒性降低[58]。

2.2.2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共性规律毒性中药炮制减毒机制主要包括去除毒性成分部位、降低毒性成分含量、破坏毒性成分结构、促进毒性成分转化等。目前,毒性中药炮制减毒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依据动植物化学分类、中药毒性物质基础和毒性中药炮制方法,初步形成毒性中药炮制减毒共性规律[59]。

同科属毒性中药可能具有相同的毒性成分类别和减毒机制。毛茛科植物川乌、草乌、附子等均含以乌头碱为代表的双酯型生物碱,炮制方法主要是进行蒸、煮,使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发生水解与转化,达到减毒目的;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半夏等的共有毒性成分是毒针晶和凝集素蛋白,选用白矾作为辅料进行炮制,可溶解毒针晶中的草酸钙,降解凝集素蛋白,从而降低毒性;大戟科植物如京大戟、狼毒、甘遂等均含二萜类成分,为峻下逐水药,醋制可使二萜类成分含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毒性[60];芫青科动物如斑蝥、红娘子、青娘子等均含有斑蝥素,米炒可使其毒素升华而不致药物焦化。

含同种类型毒性成分毒性中药,可能采用相同的炮制方法解毒,蛋白类、有毒重金属类、生物碱类、皂苷类、脂肪油类、挥发油类等毒性中药存在共性炮制减毒规律。毒蛋白类成分经加热处理后,受热变性而消除毒性;有毒重金属类成分经水飞处理后,去除易溶于水的重金属,毒性降低;毒性皂苷类成分,经醋制后皂苷水解为皂苷元,毒性降低;具有峻烈致泻作用的油脂类成分经制霜后,部分油脂被去除,滑肠致泻作用降低。

毒性中药炮制减毒关键是明晰毒性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从而通过炮制达到减毒的目的,但炮制减毒还要关注去毒存效,炮制适度,保证临床安全有效。毒性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极大促进了毒性中药饮片发展应用。

3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思考

毒性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伴随着化学成分和毒效作用的变化,应遵循中医药基础理论,开展毒性中药炮制研究,明晰其毒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保障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61]。

3.1基于中医药整体观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命科学从表观描述及宏观实验发展到细胞分子水平并逐渐向系统、整合、交叉、融合方向过渡。系统生物学围绕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开展系统研究,中医药始终秉持整体观、辩证观,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不谋而合。系统生物学主要是对生物系统所有组分包括基因、mRNA、蛋白质、代谢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而且融入信息科学、计算机等,这种系统、整体、动态的研究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参考[62-65]。养心氏片由13味药组成,临床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等,通过整体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发现养心氏片治疗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组织中25个差异代谢物和80个差异蛋白,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建立养心氏片抗心力衰竭“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66]。基于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整体性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养心氏片抗心力衰竭的蛋白靶标相互关系,从系统生物学角度进行了中药复方的相关研究。葛根芩连汤在临床上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通过分析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促炎细胞因子、回肠转录组学研究葛根芩连汤与其可能的活性成分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机制,结果发现葛根芩连汤可能通过其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调节肠道菌群发挥疗效[67]。

系统生物学现已广泛用于中药复方的研究,毒性中药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可以借鉴其相关研究。基于中医药整体观,采用系統生物学研究毒性中药炮制前后作用于机体的结构组织的发展变化规律,从毒性中药炮制减毒的角度发现毒性中药的毒-效成分与作用机制,明晰毒性中药炮制机制,实现毒性中药质量控制,保障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性。

3.2基于中医药和谐观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毒性中药配伍减毒也是毒性中药减毒的有效途径,部分毒性中药炮制减毒与配伍减毒存在交叉互通之处。甘草是附子临床常用的配伍药物之一,二者配伍能降低附子的毒性作用,附子的炮制品淡附片便采用甘草、黑豆煮制的炮制方法[68-69]。半夏与生姜配伍既能增强降逆止咳疗效又能降低毒性,其炮制品姜半夏采用生姜、白矾制,临床多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70-71]。基于中医药和谐观从配伍减毒的角度切入研究,对明晰毒性中药饮片的炮制辅料减毒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毒性中药饮片仍然主要以复方形式应用于临床,中药复方应用能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满足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需求,从复方应用角度研究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更切合中药实际临床应用[72-73]。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是将血清药物化学与代谢组学相结合[74],将中医临床证候研究与中药临床复方应用相结合,切合中医药临床应用。四君子汤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观察四君子汤对丝裂霉素C诱导免疫毒性的保护作用,发现10个关键生物标志物,推测得到四君子汤免疫保护可能的代谢机制[75]。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肾气丸治疗肾阳虚证34个体内成分和23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进一步关联分析初步明确药效物质基础[76]。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对以复方形式开展毒性中药炮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C35C0335-6F7B-4567-8FB2-D5E952124BEA

因此,可以考虑基于中医药和谐观从中药配伍角度采用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毒性中药炮制减毒增效机制。以复方为基础进行毒性中药炮制研究,通过研究复方中能有效降低毒性中药饮片其他药味与毒性中药饮片的相互作用,为毒性中药饮片炮制辅料减毒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复方中毒性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差异变化、代谢差异变化、疗效差异变化,可初步明确毒性中药的毒-效关系和毒性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结合临床复方配伍的毒性中药炮制的整体分析,才更符合毒性中药的实际应用,才能更好地保持毒-效的平衡,保障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4总结与展望

毒性中药饮片的应用由来已久,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是毒性中药饮片发展应用的重要环节。毒性中药炮制在历代古籍中均有记载,为毒性中药炮制工艺发展奠定了基础。毒性中药炮制解毒机制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开展,应采用科学手段解析毒性中药炮制内涵。随着现代技术方法的应用发展,系统生物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等在中医药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基础之上基于中医药整体观、和谐观开展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以期保证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中医药的研究任重道远,其中毒性中药饮片的应用更是中医药关注的焦点,在其防病治病的过程中毒性的控制至关重要,而毒性中药主要通过炮制达到减毒的目的。毒性中药炮制的工艺及机制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毒性中药炮制科学内涵仍需进一步地挖掘,以保障毒性中药炮制减毒科学合理,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晓,王萌,朱彦,等.中药肾毒性机制研究现状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23):3581-3591.

[2]李文婷,吴勉华.中药马兜铃酸的肾毒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5):1095-1099.

[3]李芝奇,范琦琦,陈美琳,等.中药肝毒性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13):4082-4095.

[4]娄鑫,田硕,白明,等.一种新的有毒中药毒性分级方法——四级毒性分类[J].中医学报,2020,35(2):370-373.

[5]徐麟,颜冬梅,聂鹤云,等.基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毒性药材标准现状对中药毒性分级标准的思考与探讨[J/OL].中药材,2021(5):1039-1043.[2022-04-29].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21.05.001.

[6]孙文燕,侯秀娟,王斌,等.中药毒性分级概况与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199-2201.

[7]李晓伟,易智彪,曾宝,等.巴豆生物碱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J].北方药学,2013,10(2):3.

[8]房蕴歌,王鹏飞,朱厚达,等.蟾酥药材和饮片(蟾酥粉)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8):1726-1733.

[9]Xue T,Xiong Y,Shi J,et al.UHPLC-MS-based metabolomic approach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Pinellia ternata tubers grown in shaded environments[J].J Nat Med,2021,75(4):1050-1057.

[10] Wang NN,Xu HH,Zhou W,et al.Aconitine attenuat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of cardiomyocytes via promoting deacetylation of cyclophilin-D mediated by sirtuin-3[J].J Ethnopharmacol,2021,270:113765.

[11]Cao Y,Liang X,Li C,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Aconite and Angelica sinensis on Myocardial Ischemia Rats with Yang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20,2020:7027391.

[12]寇宗奭.本草衍義[M].颜正华等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25.

[13]赵佶.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17.

[14]雷公著.雷公炮炙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4.

[15]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681.

[16]葛洪.肘后备急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60.

[17]吴普.神农本草经[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21.

[18]张仲景.金匮玉函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86.

[19]刘涓子.刘涓子鬼遗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1.

[20]王衮.博济方[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1.

[21]王衮.明医杂著[M].薛己注,孙迎春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205.

[22]朱泛.普济方[M].北京:人民卫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196.

[23]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五十二病方[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44.

[24]华佗.华氏中藏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3.C35C0335-6F7B-4567-8FB2-D5E952124BEA

[2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0.

[26]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9.

[27]陈嘉谟.本草蒙筌[M].张印生,韩学杰,赵慧玲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13.

[28]龚廷贤.鲁府禁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2-123.

[29]王清任.医林改错[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33.

[30]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1.

[31]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18.

[32]陈言.三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96-197.

[33]李梃.医学入门[M].金嫣莉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65.

[34]许叔微.普济本事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30.

[35]楼英.医学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686.

[36]王肯堂.证治准绳[M].吴唯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95.

[37]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180.

[38]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05.

[39]赵学敏.串雅内外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10.

[40]赵佶.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189.

[41]许叔微.普济本事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356.

[42]赫炎,刘峘,唐力英,等.天南星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577-2580.

[43]祁坤.外科大成[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383.

[44]龚廷贤.寿世保元[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163.

[45]王洪绪.外科全生集[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12.

[46]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4.

[47]李景丽.简述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炮制方法[J].陕西中医,2004,25(6):551-552.

[48]李本俊,赵华.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的三类分类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8):260-261.

[49]池群.毒性中药的古今炮制方法与原理[J].中成药研究,1982,4(2):18-20.

[50]李景丽.简述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炮制方法[J].陕西中医,2004,25(6):551-552.

[51]李本俊,赵华.有毒中药炮制减毒的三类分类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8):260-261.

[52]赵颖,陆兔林,谈瑄忠,等.毒性中药的炮制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9,28(3):334-336.

[53]王琳琳,丁安偉.有毒中药饮片炮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房,2008,19(3):229-231.

[54]王璐.浅谈毒性中药的炮制解毒技术[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9):71-72,128.

[55]孙兰凤.毒性中药去毒减毒炮制方法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5):732-733.

[56]Shi Q,Wang Q,Chen J,et al.Transcriptome and Lipid Metabolomics-Based Discovery:Glycyrrhizic Acid Alleviates Tripterygium Glycoside Tablet-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by Regulating the Activities of CYP and the Metabolism of Phosphoglycerides[J].Front Pharmacol,2021,12:822154.

[57]Morita A,Omoya Y,Ito R,et al.Glycyrrhizin and its derivatives promote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via sweet receptor,Wnt,and Notch signaling[J].Biochem Biophys Rep,2021,28:101181.

[58]侯东.浅述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3):208-209.

[59]王卫,王奎龙,单雪莲,等.有毒中药的炮制解毒技术及共性解毒机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5):448-462.

[60]Yu H,Liu L,Wang K,et al.Upregulation of aquaporin 3 expression by diterpenoids in Euphorbia pekinensis is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f th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co-culture system of HT-29 and RAW 264.7 cells[J].Biochimie,2018,144:153-159.C35C0335-6F7B-4567-8FB2-D5E952124BEA

[61]杨冰,杨陆,周滨滨,等.新世纪20年: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5):1161-1169.

[62]梁众擎,赵霞,邢琼琼,等.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药发展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537-5539.

[63]孙安会,袁肇凯,夏世靖,等.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00-204.

[64]陈海彬,程海波,卢伟,等.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119-124.

[65]许爽,任献青.系统生物学技术在中药复方中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20,35(9):1898-1903,1938.

[66]高越.基于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养心氏片抗心衰作用机理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6.

[67]Xu X,Gao Z,Yang F,et al.Antidiabetic Effects of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via the Gut Microbiota Are Attributable to Its Key Ingredient Berberine[J].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2020,18(6):721-736.

[68]Wang X,Zhang A,Zhou X,et al.An integrated chinmedomics strategy for discovery of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J].Sci Rep,2016,6:18997.

[69]杨波,董辉,孙晖,等.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的附子配伍甘草减毒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9,21(7):895-902.

[70]王利勤,杨沛华,万海同,等.基于中药配伍理论探析附子甘草配伍相关性研究及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5):666-671.

[71]金羊平.生姜中姜辣素类成分对半夏、掌叶半夏毒性的解毒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72]邓家刚,覃骊兰.试论中药配伍中的中医“和谐”观[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503-504.

[73]覃骊兰.中医“和谐”观与中药药性理论相关性研究[J].中華中医药杂志,2013,28(2):451-453.

[74]杨波,张爱华,董巍,等.酸枣仁汤的血清药物化学及不同配伍变化对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3,30(4):44-47.

[75]苏红娜,张爱华,孙晖,等.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8):1279-1286.

[76]Guan Z,Wu J,Wang C,et al.Investigation of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Sijunzi decoction on mitomycin C-induced immunotoxicity in rats by(1)H NMR and MS-based untargeted metabolomic analysis[J].J Ethnopharmacol,2018,210:179-191.

(2022-03-10收稿本文编辑:吴珊)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7000)作者简介:薛蓉(1997.02—),女,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药炮制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E-mail:xuerong93@126.com通信作者:陆兔林(1963.09—),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炮制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E-mail:ltl2021@njucm.edu.cnC35C0335-6F7B-4567-8FB2-D5E952124BEA

猜你喜欢
整体观
整体观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整体观视角下健身气功·八段锦“哲学之基”的挖掘与构建
幼儿教育整体观的多元智能视角研究
整体观下网球比赛中的审美表现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计算能力
关于判断长城修建年代的思考
江学勤主任医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探析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
“串糖葫芦”的历史教学法
整体观在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