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助推乡村振兴

2022-06-06 00:31李瑞菊
中国商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兴旺农村居民农业

李瑞菊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内容,产业兴旺既是实现农业强和农村美的经济基础,又是实现农民富的关键力量。而且,农村产业兴旺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成效。

各地区必须要积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产业视角,将生活赋予作为目的,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明确产业兴旺存在的理论逻辑,而后总结出基于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战略思路。

产业兴旺的理论逻辑

产业兴旺属于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起点,而生活富裕则是其最终落脚点。从本质角度而言,产业兴旺要以农业为定位,借助农业来发展二、三产业,以此推动不同产业深度融合。基于产业兴旺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目标就是协助农村居民提高经济收入,实现生活富裕。常言道,“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蕴藏的多元性与多产融合,使得农村居民增收途径得以有效拓展。

从产业兴旺的角度来讲,其首先属于一个“将蛋糕做大的”传统问题,而后才属于分配问题。众所周知,现代化农业发展既无法脱离资金、土地、知识以及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的大力投入,又无法脱离农业产业结构的完善与融合。立足农业第一产业角度来讲,产业兴旺不仅能提升农产品产量、居民经济收入,而且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价格,真正做到增收。立足于农业第二产业角度而言,其价值在于延长了各种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立足农业第三产业角度而言,其提升了农村土地资源整体利用率,而其中增大用户黏性和提升复工率则是关键点。

基于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

生态产业模式

所谓生态产业模式,就是将生态资源开发和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将生态振兴作为核心,落实绿色发展观念,提升区域自身发展综合能力,帮助贫困群众进入生态产业链,让生态产业逐渐发展成支柱型产业,并将生态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在产业兴旺的背景下,生态产业模式主要以整合生态、村集体和贫困户形式为主导,扶贫方式涵盖三种:一是光伏发电扶贫,二是水电开发扶贫,三是生态旅游开发扶贫。

光伏发电主要适用在光照充足的区域,借助政府和光能公司等组织资金投入,在居民房顶和村集体用地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且光电发电产权归农村居民所有。针对水电开发扶贫方式来讲,其主要适用在水能丰富的区域,水电水利工程不但能防洪减灾,还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文化产业模式

所谓文化产业模式,即指整合文化资源开发和扶贫工作,将文化振兴作为灵魂,带动居民融入文化产业链,让文化产业链变成支柱型产业,使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文化产业模式主要以文化、旅游和贫困户结合的方式为主导,具体举措包含非遗扶贫和民间特色文化扶贫等。

从非遗扶贫角度来讲,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如以湖南苗秀手艺为例,其手艺人依靠一针一线,绣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文化作品,既增大了收入,又发挥了“扶志”以及“扶智”的双重作用。从开发民间地区特色文化产业而言,创建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弘扬戏剧表演和书法美术等地域文化,对弘扬与保护我国民间文化产业也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战略思路

以人为本,打造时代新型农民

人不仅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亦是生产劳动活动的主体。基于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首先就需要留住“人”,缺少劳动力是限制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农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应当以乡情来召唤游子,利用乡村发展留住游子,吸引他们回归故里,为美丽家园建设贡献力量。其次,要提升农民道德素养与综合能力。近些年,我国各级组织逐渐加深合作力度,对农村居民展开综合技能培训,包括农业技术、家政以及电工等技能,以此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养与职业能力。

从理论角度而言,培养新型农民,既是现代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又是推动农村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另外,基于产业兴旺的背景下,打造新型农民还要注重吸引“人才”。现阶段,许多亟须发展与完善的乡村均未受到工业污染,依旧保持着乡村特有的青山绿水。因此,各级组织可利用乡村自然风貌吸引向往恬静的城市人投资建设乡村,并留下这些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所需的新型农民。

这些人出生在城市,抑或是在城市中生活很长时间,既拥有城市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又十分了解城市人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他们能将城市人的思想理念、科学技术与资金带到农村,在为乡村注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人力资源,为乡村农业发展提供更为雄厚的支持力量。

由此可见,基于产业兴旺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要以留住传统农村居民为基准,以打造时代新型农民为依托,两方面发力,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统筹规划,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首先,可以借助集体力量。上世纪八十年代年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民快速摆脱了饥饿困境,逐渐实现了吃饱、穿暖等基础诉求。

伴随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和工业体系日渐完善,此种小农经济的不足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田地划分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将家庭作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简陋且经营规模小,技术革新难度大,难以积累更多财富扩大生产规模,更难以抵御无法控制的天灾和人祸。

在产业兴旺背景下,构建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必然选择,具体方式如下:

第一,创建农村合作社。以土地个人承包为基础,统一协调乡村整体事务。以苏州某村为例,该村庄将所有耕地交由专人耕作,随后安排年迈与体弱者打扫村中公共区域卫生,或是进入村养老院担任服务人员,最后让村庄劳动力进入村办企业工作。

通过统筹分配,该村粮食产量以及村办企业整体经济收入均大幅上涨,并在苏州地区名列前茅。常言道:“独行快,众行远。”在产业兴旺的背景下,要想保证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则要依托集体力量、团结合作。

第二,運用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针对创建集体农业合作社来讲,可选择劳动力入股与财产权入股的方式,如此能进一步充分激发农村居民加入合作社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另外,参股方式使农民既拥有打工者身份,又拥有合作者身份,有利于激发其主动作为的热情,而且在合作社分配的统一劳动中,容易使农民形成集体归属感和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干事创业活力。可见,在产业兴旺背景下,利用统筹规划,构建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有助于强化农民主人翁意识,使农民在产业兴旺中明确自身主体责任,继而积极自主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和价值。

融合发展,搭建农村产业框架

在农村地区,推行乡村战略的基础是完善农村地区优先发展农业与保证粮食安全的相关制度政策,抓紧“米袋子”尤为重要。

同时,为提升乡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乡村农业实现产业兴旺,应积极发展除了传统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换言之,就是搭建农村产业新框架,保证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

具体来讲,融合发展、搭建产业兴旺新框架,首先应延长产业链,努力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展。其次,应提高价值链,通过参加不同生产经营活动、运用新型生产模式及现有资源等,有效提升农业以及农产品附加值。最后,将产业链利益实现最大化,使所有参与人员均可共享利益链,并分享产业链增值所产生的效益。

此外,还要借助乡村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创建养老、旅游与度假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机制。养老与旅游是近些年农村地区发展最广泛的新型经营形态,更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全新模式。发展上述产业,一方面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渠道和岗位,让乡村居民就近打工,为劳动力相对薄弱的老年人群体和体弱者群体提供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也会增大乡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一些乡村居民可利用租赁房屋与土地使用权等来提高经济收入。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交通、餐饮与农村产品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可以促使农村居民收入趋于多元化,不需要死守“土地”,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过日子。由此可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很好地衔接城乡发展要素,还能使农村居民在家就能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国计民生,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要想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要从聚拢人心和统筹规划入手,融合乡村产业,让乡村变成最宜居的地区,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实现持续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兴旺农村居民农业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