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音乐文化背景下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发展研究

2022-06-07 09:49张佳慧
艺术评鉴 2022年8期
关键词:民族化发展策略

张佳慧

摘要:电声乐器作为时代的新兴乐器,因其可融合呈现若干种音色与丰富音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本文基于区域音乐文化背景,首先应用实例对电声乐器“民族化”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其次通过对双排键电子琴、电子琴工程师所研制电子民乐琴等电声乐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展望了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制作与改良以及未来市场层面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新形势下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发展提供新的参考思路。在当今世界各民族区域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发展与应用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乐器文化及音乐文化至关重要。

关键词:电声乐器  民族化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5

一、区域音乐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多元的区域音乐文化体现着各地区的人文色彩,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真实音乐写照。随着各地民间戏曲、说唱、歌舞等百姓生活文化蓬勃发展,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并催化了一系列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

近年来,多所与区域音乐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心陆续在全国各地的音乐专业艺术院校、综合院校、地方高校等成立,意图深入洞悉所辐射地域的代表性音乐种类,如2010年10月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上,将“区域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中国传统音乐与当代社会”等一并作为议题列入讨论。一系列相关研究议题的提出、学术活动的开展以及专业研究机构的成立预示着区域音乐文化发展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诸如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的传承与发扬、音乐作品的民族化改编与表演呈现、乐器的民族化改良等实际问题的发展方向。其中,作为时代新宠而备受关注的电声乐器,亦在区域音乐文化发展之中呈现出“民族化”的改良与应用之态势。

二、电声乐器“民族化”应用现状分析

电声乐器由若干电子元件组成的振荡器作为发音体,其发音过程为首先通过电压放大不同的频率变化以产生出不同的音频信号,再进行功率放大,最后由扬声器传送出特定的声音。近年来,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电声乐器音源的民族化采样应用

电声乐器的种类颇丰,而在民族原声乐器的音色采样方面使用较多的是电子琴类与具有MIDI功能的各类合成器,故此处对电声乐器音源的民族化采样应用分析以电子琴类中常见的双排键电子琴为例。

双排键的音源储存在芯片中,依靠计算模拟或回放真实的音响采样,合成或再现各种声音,故其音源可涵盖近千种音色,且音质接近于真实的原声乐器。除拥有模拟真实原声乐器的单一音色外,双排键还可以表现乐器的复合音色,足以比拟一个小型乐队。因此,双排键在使用民族乐器音色表现民族管弦乐队作品中具有不容小觑的优势,并由此发展了诸多由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改编的双排键乐曲。同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应用多种音色是双排键发展进步的方向之一。

不同于往日,近年来国内双排键的音色研发试验逐渐由以西洋乐器为中心转向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并有学者对其音源“民族化”的音色采样提出了诸多设计思路与发展规划。除此之外,双排键音源在民族乐器音色模拟与制作上的创新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如在制作民族器乐曲演奏中所需音色时,可通过BRILLIANCE(明亮度)、REVERB(混响)、PAN(音像定位)、INITIAL TOUCH(前觸键)、AFTER TOUCH(后触键)、VIBRATO(颤音)、TONE(音高微调)等音效编辑功能的运用和其它乐器音色的融合来实现。

时至今日,一系列双排键电子琴的革新与发展,预示着未来电声乐器音源的“民族化”采样应用发展或将进一步积极顺应时代趋势,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二)原声民族乐器电子效果器的发展应用

在当前世界音乐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中国各地域原声民族乐器跟随时代的脚步,就世界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进行了借鉴与融合,并发展应用了原声民族乐器电子效果器。以我国作曲家兼演奏家卞留念与Roland中国创意研发的EH-10电子二胡效果器为例,其基于原声二胡的安装使用在稳定还原乐器真实音色的同时,还包含了八度音域拓展功能、音量放大器功能、同类型弓弦乐器的音色模仿功能及音频延时、混响等多种立体音响效果的应用功能,极大地丰富了原声二胡的音色表现力,并极为有效地拓展了原声民族乐器的未来发展空间。

据电子二胡效果器的研发者卞留念描述:“在Roland EH-10一代产品中推出的混响、延时、八度音和合唱四种音效,可以说是传统二胡走向电声化发展道路中非常好的起点。”同时,诸如此类原声民族乐器电子效果器的发展与应用也对未来原声民族乐器的科技研发、音响性能、演奏应用等方面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三)电声乐器表演“民族化”

在使用电声乐器演奏民族传统乐曲时,演奏者可通过效果器来调整或制作音色以更加贴近原曲意蕴。若出现无法单纯依靠音色与音质调整来达到传神目的的情况,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演奏中的技巧应用。以双排键电子琴为例,在演奏传统民族乐曲的过程中,适当调整控制手指在键盘上的触键时间和左右摆动琴键等演奏法的运用,可模拟民族吹管乐器音色的延展性、打击乐器的敏捷性或民族弦乐器揉弦奏法的快慢及幅度等。这种将演奏法与效果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从听觉上使音乐的表达更加贴切,同时还可以配以现代化的舞台视觉效果,如3D效果,全息投影,动态舞台等,使电声乐器表演的视觉呈现更加丰富、传神,从而进一步增强表现力与感染力。

此外,音乐的表演诠释与音乐作品的关系密不可分。电声乐器表演“民族化”的呈现,亦为作曲家使用传统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法创作与创编乐曲提供了更多思路,如融入了传统民族原声乐器演奏元素的《金蛇狂舞》《彩云追月》《古蜀回响》等,为传统民族器乐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发展策略

(一)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制作与改良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电声乐器在国内当下的音乐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合成器、电吉他、电贝司等电声乐器亦常见于各类民族乐曲的创编与演绎中,并为大众带来诸多惊喜。由此,与电声乐器的“民族化”相关的创新制作与改良应用开始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电子乐器“民族化”制作与改良的基本条件是使其模拟对应原声民族乐器的音色。我国工程师田进勤先生经其多年的音色模拟研究发现,主观音色感与乐器的演奏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单纯的静态频谱模拟并不足矣决定听众的主观音色感,如民族原声乐器演奏中的装饰音等对人耳听觉的影响。换言之,对于传统民族原声乐器音色的简单模拟复制并不能完美地呈现主观音色感,在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制作与改良创新中,应将音色模拟与传统民族原声乐器演奏法等其它相关影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地演绎与呈现。

基于这个观点,田进勤先生以既能较为确切地表现演奏风格与技巧,又能强化主观音色感为目的制作的便携式电子民乐琴,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这款应用晶体管集成电路研制成功的便携式电子民乐琴能够为演奏者的演奏表现手法提供较大的自由,在模拟短笛、洞箫、板胡、马头琴等诸多原声民族乐器音色功能的基础上,电子民乐琴可通过触摸控制对揉弦、压弦、颤音等一系列演奏技巧和装饰音进行呈现。若要更为精细地传达演奏技法,还可通过安装电子弓插件连接钢丝琴弓,实现弓控演奏。作为本质上的电声乐器,电子民乐琴亦具备如和声、混响等各类效果器的音效,在琴体一侧即可对混响量、音量、线路输出进行调整。除此之外,田先生而后又研制成功了一种能逼真模拟中国民族乐器音色且使用环境较为普及的“电脑民乐琴”——华琴。华琴实质上是一种可在普通电脑Windrows系列中文操作系统上运行的音乐软件,具备直接在电脑键盘上进行演奏的功能,成为推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乐器文化发展的又一利器。

从最初由应用电子管发展到应用晶体管制作电子民乐琴,再到多媒体时代下“电脑民乐琴”诞生的研究过程可知,电声乐器“民族化”的进程体现着鲜明的的时代特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笔者认为,未来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发展或将不再仅仅单纯地为电声乐器添加民族化的音乐元素,而是视电声技术为手段与实现途径,在理解原生乐器的演奏法与设计理念基础上更大限度地贴近于原声民族乐器音色,为电声乐器愈加自由、准确地传达民族音乐艺术的灵魂、个性与意韵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二)电声乐器“民族化”的市场发展趋势

1.“民族化”应用市场不断扩大

由于表演形式的局限性,传统民族器乐曲目长期的演奏方式较为单一,舞台感染力与互动趣味性也尚存不足,再加之曲目也较为老旧与晦涩, 从而导致传统民族器乐曲目表演的受众难以涵盖大部分的年轻人群。而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此类现象正在逐渐得到进一步改善,民族音乐元素在西洋管弦乐队与电声乐器中的应用亦呈现出了发展态势。除了民族化元素外观装饰的体现与应用,民族化的表演应用、乐曲创编与演奏教学在电声乐器中的应用亦是大势所趋。如根据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改编的双排键乐曲《春江花月夜》《春节序曲》《红色娘子军》《二泉映月》等,在编曲与演奏法的思路上模拟融合了中国民族管弦乐的配器法与原生态表演形式,以一种更为新颖的形式弘扬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促进了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电声应用呈現与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创编双向发展,扩展了电声乐器的演奏应用市场。

同时,在电声乐器教育培训等方面应用民族音乐元素,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情怀,从而通过体会、欣赏与学习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深度体现美育的价值。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中,音乐文化的“民族性”是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与亮点,是教育保持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鲜明标志。因此在新时代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中融入电声乐器,可在提高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同时助力弘扬传统文化。展望未来,我国电声乐器“民族化”的多角度、多方面应用或将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趋势,而这一趋势也将为电声乐器的应用市场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2.与原声乐器市场相互促进

随着电声乐器愈加趋于“民族化”的发展,其与原声乐器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电声乐器一度以其丰富的音色配置博得大众的关注与喜爱,尽管它可以较为逼真地模仿传统原声乐器的音色,但也仅限于模仿,而不能取代其地位。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其中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亦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时代下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原声乐器特殊的内涵与意蕴,且原声乐器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后,具有演奏技法的特殊性与音色的唯一性,因此在诸如双排键一类的具有多种丰富音色的电声乐器盛行的环境下,原声乐器仍保持着其独一无二的魅力。

从另一角度思考,电声乐器丰富的音源与效果器亦对于体味与洞悉原声乐器发挥着积极作用。电声乐器演奏者在使用传统民族原声乐器音源,或体会原声乐器演奏技法时,通常能引起了解原声乐器的兴趣并加深理解;反观之,原声乐器元素亦在新颖的电声乐器融合演绎中令人耳目一新。此外,观众在欣赏融合传统民族原声乐器元素演奏的乐曲时,也会被美妙的音色吸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原声乐器市场的发展。故从某种意义上看,电声乐器的“民族化”改良发展对于原声民族乐器而言并不是处于对立面,而是为原声民族乐器打开了一个促进交流与进步的窗口。

未来电声乐器与传统民族原声乐器市场的发展,或将于生产制造、传播销售、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呈现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进步的局面。

3.创新应用市场蓬勃发展

文化在融合、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创新是发展的不竭源动力,而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与时代进步,未来电声乐器“民族化”的发展也将更加趋向于创新应用,变得更加专业化、智能化。

未来电声乐器的音源效果器音色发展,或将更加倾向于贴近原声民族乐器,具有更自然、逼真的音色模拟效果;电声乐器音质音色在演奏时与演奏法相结合的音响效果或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优化;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发展或能进一步拓展传统民族乐器应用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助其走出堂会音乐的局限;在网络互联的时代大背景下,电声乐器或将能实现与传统民族原声乐器乃至世界各民族音乐资源及配置的自由共享;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方面,电声乐器或将呈现更加智能化的发展,如具备民族器乐曲编配、曲目演奏示范与智能评分纠错等能力,从而与演奏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未来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具有诸多发展的可能性,诸如此类的创新应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演奏者、观众与消费者,从而使电声乐器“民族化”发展应用市场在各方面都展现出巨大潜力。

四、区域音乐文化背景下电声乐器“民族化”发展的意义

纵观我国近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概况,电声乐器的“民族化”發展已成为体现各区域特色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发展不仅为其在诠释我国多元化的区域民族音乐中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区域民族音乐的演绎更具流行音乐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音乐愈加通俗化、愈加贴近年轻群体的审美意识,从而催生更多电声乐器“民族化”的创新改良与应用,亦进一步推动了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中,各区域不同民族音乐元素的演绎与应用始终体现着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底蕴,蕴含着各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与品质。因此,民族音乐文化在通过电声乐器“民族化”这一渠道进行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强化各民族器乐及音乐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理解与创新已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电声乐器“民族化”的发展与应用在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亦是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进一步揭示与深化,体现着公众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与重视,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及构筑本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民族所特有的音乐文化属于世界音乐文化范畴的一部分,是世界音乐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体现,而民族原声乐器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由特定民族创造出来的环境产物。时至今日,民族乐器已形成了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也因此使其音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征。这种民族特征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其在时代的变迁中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换言之,也就是听众听觉审美的主观倾向性。因此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与传播交流媒介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将艺术文化体系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已成为大势所趋,“电声乐器‘民族化’发展如何能为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做贡献”这一议题,也在逐步引起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广泛关注。

未来我国或将在植根于中华民族音乐土壤的基础上更加致力于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发展研究,并切实可行地提出更多适于电子乐器发展的设计方案,令民族音乐发展更符合现代大众多元化的音乐审美需求。通过多方位参与了解电声乐器的“民族化”发展以及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更进一步地深入学习与探究,大众可以丰富精神思想内涵、提升文化素养底蕴,将艺术文化理念尽可能地渗透到民族音乐文化中,更加明确自身所肩负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弘扬与发展的职责所在,从而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日趋繁荣的世界电子音乐舞台中独树一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进勤.影响主观音色感的非频谱因素探讨[J].电声技术,1992(10):2-5.

[2]田进勤.电子乐器民族化问题再探[J].电声技术,1993(12):4-6.

[3]张亚达.电子管风琴研发中国民族乐器音色的前提与基础[J].音乐天地,2019(07):48-53.

[4]黄伟.卞留念:电子二胡效果器成民乐“新宠”[J].乐器,2010(05):66-68.

[5]陈国志,闫莉.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意义与路径论析[J].艺术评鉴,2021(02):16-18.

[6]张元庆.电子乐器与电脑音乐系统[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227-230.

[7]沈晓明.电子管风琴的发声原理及技术特点[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4(04):59-61.

[8]李晓黎.中国民族弓弦乐器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音响模拟与演奏方式的探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

猜你喜欢
民族化发展策略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研究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