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发展空间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研究

2022-06-07 09:03吉万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秦淮设计方案公交

吉万军

(南京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 言

当前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通过更加合理的方案解决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为实现城市交通布局的合理性,确保城市更加有序发展,必须从道路交通结构的角度出发,结合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道路管理和规划[1]。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而言,道路规划是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制定合理有效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当前城市发展的速度较快,在完成对道路的规划后,实际施工中的城市空间可能已经发生较大改变,使得道路规划方案无法满足发展后的城市交通需求[2]。针对这一问题,在制定道路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空间的问题,从而给出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

1 考虑发展空间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

1.1 工程概况

为研究道路的合理规划设计,本文选择以秦淮大道为例进行分析,项目在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空间需要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制定了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秦淮大道位于溧水区,北起秀山路,南至南外环,全长约11 km,其中S7#线与秦淮大道重叠段约为10 km,为溧水城市发展南北向重要轴线,贯穿工业区、老城区和城南新区,串联工业区、生活区、行政服务区及度假休闲区,其交通功能、市政承载功能、城市发展空间引导功能均十分重要(详见图1)。全线分为三段,分别为。

图1 道路总平面图

第一段:交通路以北为开发区段,改造道路,全长4 509 m。地铁为高架段与下地过渡段。高架段约1.9 km(秀山路-机场路),过渡下地段500 m(机场路-开元路)。沿街建筑(围墙)立面间距为49~56 m。

第二段:交通路至幸庄路为老城区段,改造道路,全长3 850 m。地铁为盾构段,沿街建筑(围墙)立面间距50~53 m。

第三段:幸庄路以南为城南段,新建道路,全长2 711 m。地铁为明挖段。

项目的建设,以TOD理念为导向[3],设置公交专用道,结合地铁实现公交一体化及P+R,优化交通功能;进行雨污分流,设置中水及综合管廊,采用透水路面,打造海绵城市,提升市政功能;秉持地域特色、绿色环保理念,路灯与交通杆件并杆设计,对现有香樟予以保护,维护老城历史风貌。结合地铁站点设置口袋公园,全面构建绿色街区。体现了道路功能区分及空间分配。

1.2 道路断面分配

对道路断面分配规划时,秉持主线交通保证双向6车道,确保公交专用、慢行交通、人行交通各行其道原则,根据道路所在3个区域的现状建筑宽度及功能定位,共三组道路进行断面具体分配。

第一段道路为开发区段,地铁采用高架形式,中分带宽为5~15 m,以满足高架桥墩设置,采用主6辅2形式,辅道为公交专用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形式,允许小车借道出入,临时停靠[4]。

第二段道路为老城区段,基于服务街区、保树保绿原则,进行精细化设计。采用双向6车道,四块板形式,最外侧车道为高峰期公交专用道,根据现状香樟树位置设置3.5~4 m侧分带,非机动车道宽度为5 m,确保周边业态临时停车。

第三段道路位于城南新区,为新建道路。规划到位,空间完整,采用“主6辅4”的主辅路形式,辅道设置公交专用。

1.3 路基路面规划

结合秦淮大道路基本规划布局、现状路基路面结构病害、管网设置要求,针对地铁所采用的建设形式的不同,对道路路基路面进行优化设计。

秀园路-交通路段:地铁S7#线为高架段,过机场路后逐渐下降为敞口明挖段。因地铁施工,路面破损严重,且高架桥墩承台埋深较浅,与现有路基软硬搭接位置易产生沉降,该段路基采用拼宽搭接,路面翻挖新建的方式进行处理[5],并在承台位置设置级配碎石搭接过渡段。交通路幸庄路段:地铁S7#线为盾构段,正常拓宽改造。根据检测,现状老路路基路面较好,采取路基利用,路面新建方式处理。幸庄路-南外环段:地铁S7#线为明挖段,结合地铁结构整体新建。

考虑到地铁结构对路基的影响,在规划过程中提出如下要求:(1)出于满足区间抗浮的要求,区间结构上方覆土不小于1.5 m(含道路结构)。(2)车站上方道路活载不得大于20 kPa,结构顶部500 mm以内应当采用小规模作业设备,严禁采用大型机械碾压。

秦淮大道为城市主干路,现有路面结构仅为2层沥青,基层为二灰碎石,破损严重,已不能满足交通量的发展,因此全线路面翻挖新建方式,机动车道采用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C)+6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8 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材料组成类型,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

1.4 地下管线综合布置

地下管线综合布置,在尊重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听取管线单位意见,合理设置管综横断面及竖向,确保合理交叉,且不对地铁设施造成影响。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管线双侧布置,根据雨水汇水面积,合理设置雨水管管径。调查周边业态,计算污水服务面积,合理设置污水,并为后期地块雨污分流预留接口[6],为保护环境,污水管统一采用球墨铸铁管。中分带预留中水管。为后期中水利用打下基础。天生桥大道-南外环段,在道路西侧人行道下设置综合管廊,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功能承载能力和市政服务水平。

1.5 道路节点设计

结合地铁站点、客运站及沿线河道景观,对道路进行节点专项设计,提高市民生活空间,优化道路景观环境。秦淮大道全线共有5处地铁站点,分别为卧龙湖站、交通路站、中山湖站、幸庄站、无想山站。卧龙湖站为高架站点,利用过街天桥进出地铁,天桥桥墩布置影响道路进口道宽度及车道分配,公交站台结合进口道及团山站出入口位置一体设置,公交地铁无缝对接。交通路站贯彻P+R的理念,针对地铁、公交、客运车辆、出租车、社会车辆分别设置交通流线及停车场,综合设计交通方案。针对中山东路节点,结合轨道站点、淮源公园、中山河及中山河桥总体设计,通过计算桥梁拓宽桩基对地铁管片的结构影响,确定桩基位置及设计深度,设置休闲广场使地铁站点与河道景观融为一体。幸庄站结合万达广场及周边城隍庙景区,考虑人流需求,缩小交叉口半径,强制转弯车辆慢速通过,设置二次过街,方便行人快速通过路口。无想山站位于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结合大型停车场、游客游览步道、景区服务中心综合设计,实现游览出行一体化。

重点考虑地铁区间和站点的标高,人行道与地铁出入口无缝衔接;通过侧分带控制横坡,保障道路标高与周边业态无缝对接。秉持多杆合一、地域特色理念,路灯与交通杆件并杆设计,侧平石、阻车石、窨井盖、路名牌等体现秦淮源头特色,体现历史人文风貌。

2 应用效果分析

结合上述设计方案,完成对秦淮大道规划及施工后,投入使用的道路交通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部分节点以往存在的拥堵现象消失。交叉口范围缩小,不会对慢行出行的安全与顺畅造成影响。雨污水管线标准提高,消除了积淹水问题。对于公共交通而言,结合地铁站点实施公交一体化后,为附近周围居民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同步与地铁结构施工完成市政管线、 路面施工, 是的在地铁通车时,与地铁共同承担交通出行功能。综合考虑了空间发展规划后的秦淮大道成为了富有活力、功能完备、绿色低碳、宜居慢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型主干道。

3 结束语

本文将秦淮大道作为依托,研究了基于城市空间发展需求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并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高该道路相关功能的实用性。

猜你喜欢
秦淮设计方案公交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灯影秦淮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集成商如何为客厅影院设计方案
秦淮看月记
等公交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
心动茶里的爱情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