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渗漏的初步分析

2022-06-07 11:19祝春江
山西水利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墙帷幕渗流

祝春江

(新疆奇台县水利管理总站,新疆 奇台 831800)

1 水库概况

某水库工程是一座是以灌溉供水为主,结合防洪、生活及工业供水的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根据水库工程坝址的库区地形、地质条件,工程任务及安全运行的需要,该水库由沥青心墙坝、导流放水隧洞、表孔溢洪洞组成,大坝位于河谷布置,导流放水洞位于左岸,表孔溢洪洞位于右坝肩。

水库为中型Ⅲ等工程,大坝为2级建筑物,导流泄洪隧洞、放水隧洞、表孔溢洪洞为3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水库总库容1 440万m3,大坝坝型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顶高程为1 738.80 m,防浪墙顶高程1 740.00 m,最大坝高84.8 m,坝长175 m。

2 工程地质概况

水库位于河出山口以南2.5~6.0 km的河段上,地貌形态属中低山区。河谷两岸岸坡,产状52°~57°SE∠12°~31°。坝址地貌形态呈“V”形峡谷,坝线处两岸坡基岩大多裸露,边坡稳定,河谷最窄处仅10m。左岸大部分区域基岩裸露,库岸稳定性较好;右岸坡积物覆盖较多,坡积物厚度2~8 m,坡积物出露高程主要位于最高蓄水位以下。

分水岭较高,基岩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博格多群上亚群第一组,分布于库区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砂岩、灰色薄层细砂岩等,库区出露厚度1 101 m,构成河谷两岸岸坡,岩体成中厚层,部分为薄层,只有两组NW向和SE向裂隙和断裂相互切割成网格状,存在小规模的的渗漏通道,存在绕坝渗漏风险。

洞室稳定条件较好,以Ⅳ类围岩为主,部分地段为Ⅴ类,进出口地段岩体较破碎,围岩类别Ⅳ~Ⅴ类。下坝址右岸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上覆基岩岩体厚度较薄,易发生塌方和掉块。

3 坝体基础施工处理及检测成果

3.1 基础处理

基础灌浆,按先固结灌浆,后帷幕灌浆次序进行。大坝两岸岸坡心墙开挖至弱风化基岩顶面,河床部位心墙底部及上、下游过渡料宽度范围内,均开挖至弱风化基岩面上。

帷幕灌浆施工范围为坝体桩号0-125 m至0+150 m,布置于心墙轴线上,采用单排孔,孔距1.5 m,孔径91 mm,孔深按透水率小于5 Lu控制。因心墙基础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需进行处理,桩号0-050~0-045、0-094~0-089、0-122~0-117、0+064~0+069、0+077.5~0+082.5、0+017~0+021在心墙上游侧1 m位置增加一排帷幕灌浆孔,孔距1 m;0+084~0+122在原灌浆孔之间各增加一个帷幕灌浆孔;在坝轴线桩号0-050的位置,帷幕灌浆孔恰好打到断层破碎带上,灌浆量陡然增大,因此在桩号0-052.75帷幕孔的Ⅰ序孔左右0.75 m处各增加一个帷幕灌浆孔,水灰比采用5∶1、3∶1、2∶1、1∶1、0.8∶1、0.6∶1、0.5∶1七个比级,灌浆开灌水灰比为5∶1,帷幕灌浆孔按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造孔和采用纯压式灌浆施工。

坝体基础进行固结灌浆,采用两排,孔距1.5 m,排距2.0 m,孔深6.0 m,固结灌浆先进行上游排,次进行下游排。每排分二序孔,先施工一序孔,后施工二序孔,固结灌浆按分序加密的原则划分灌浆单元。固结灌浆液水灰比为2∶1、1∶1、0.8∶1、0.5∶1。

3.2 基础处理检测成果

帷幕灌浆,在各单元工程灌浆全部结束14 d后,进行检查孔的施工,采用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压水试验的方法进行。压水试验的压力按(SL 62-2014)规范执行,压水记录采用灌浆记录仪进行记录。检查孔压水试验结束后,对检查孔按基本孔的要求进行灌浆和封孔。

表1 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成果统计表

4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布置、检测数据及渗漏情况

4.1 检测仪器的布置

大坝坝址河床较窄,只选取了2个横断面(0+000断面、0+025断面)和1个纵断面布置监测仪器。检测仪器包括坝体表面变形观测标点、杆式沉降计、钢丝水平位移计、固定测斜仪、位错计、渗压计、温度计、测压管及水位计。

4.1.1 坝体渗流观测布置

水库共设坝体(坝基)渗流监测断面2个,分别为0+000和0+025断面,每个断面各布设有6支渗压计(安装位置及坝体渗压计安装位置统计见表2)

表2 坝体渗压计安装位置统计表

4.1.2 绕坝渗流布置

UP1、UP2……UP6为绕坝渗流监测测压管,安装位置均紧贴于坝后山体边沿安装(安装位置及坝体渗压计安装位置统计见表3)。

表3 坝体测压管安装位置

4.2 监测数据记录结果分析

自水库下闸蓄水以来,通过1年蓄水,水库最高蓄水水位1 731.45 m。其各仪器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如下:

(1)蓄水后坝体最大累计沉降量为365.1 mm,最大沉降量占坝高的0.425%,累计沉降量正常,蓄水对坝体沉降基本没有影响。

(2)心墙与过渡料的相对变形量为-3.4~-31.7 mm,各测点心墙与过渡料的相对变形,全部为初期沥青心墙的沉降变形大于过渡料的沉降变形,后期心墙与过渡料的相对变形基本一致,蓄水引起的相对变形对坝体防渗体未产生影响。

(3)随着库水位不断上升,大坝基础心墙后的渗透计水位不断上升,在库水位1 720 mm附近,坝后渗流逐步趋于稳定,(图2为0+000、0+025断面库水位~渗压计水位关系曲线图)。

图2 0+000、0+025断面库水位~渗压计水位关系曲线图

(4)根据坝后绕坝渗流测压管的监测数据显示(图3库水位与渗压管水位关系),坝体左测的岩体水位始终高于右侧;随坝前库水位不断增加,左侧坝后岩体水位增长幅度明细高于右测坝肩;右侧坝肩的渗流水位趋于平稳,左岸测压管水位为1 666.23~1 691.37 m,右岸测压管水位为1 668.47~1 682.93 m。左岸UP1、UP2测压管水位偏高,右岸测压管水位基本正常。

图3 库水位~测压管水位关系曲线图

4.3 坝后地表渗漏情况

通过视频影像资料和人工观测对地表出流情况的对比,水库库水位升高至1 714.00 m时,距坝后约30 m处的原河床轴线部位出现出水点,其渗水量较少。库水位在1 714.00~1 720.00间,坝后渗水量随坝前水位升高而增加;库水位在1 720.00~1 732.00之间,坝后渗流量趋于稳定;坝后地表出水点高程在1 669.51~1 671.59 m之间,渗流量在30~70 L/s,其渗水水质始终处于清澈状态,未出现浑浊。大坝坝后坡未发生渗水和浸湿的痕迹。

5 渗漏位置及原因分析

5.1 渗漏位置分析

根据出水位置、地质条件、监测数据及地表渗漏情况进行综合分析:(1)水库蓄水过程中,坝后坡始终处于干燥状态,未出现水印和浸湿的痕迹,从而推断坝体自身未出现渗漏;(2)沥青心墙与过渡料的相对变形量差值不大,其变形量较小,未产生较大拉应力造成心墙撕裂破坏;(3)坝后渗漏的水质清澈,未出现浑浊,说明渗水通道未通过坝体;(4)根据绕坝渗漏的曲线位置,左岸测压管UP-1、UP-2数据异常,且管水位较高,其该处附近出现渗漏的可能性较大;(5)水库地质显示:河谷两岸岸坡岩体呈中厚层,部分为薄层,只有两组NW向和SE向裂隙和断裂相互切割成网格状,存在小规模的的渗漏通道,存在绕坝渗漏风险。

综合上述,水库大坝自身不存在渗漏,该渗漏属于绕坝渗漏,坝体左岸坝基处出现渗漏的可能性较大。

5.2 渗漏原因的初步分析

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初步确定绕坝渗漏的可能性较大,其渗漏通道位于岩基裂隙中,因此,推断坝体基础处理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是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

(1)水库基础处理为单排帷幕灌浆,最大帷幕灌浆深度到达93.6 m,河床帷幕灌浆最大深度55 m。在灌浆过程中,岩石坚硬,局部岩体完整性差,在灌浆造孔过程中,灌浆孔孔斜度不易被控制,因此,灌浆下层帷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难以得到保证。

(2)基础帷幕灌浆深度较深,而灌浆采用分段纯压式的灌浆方式,纯压式灌浆的特点是浆液颗粒容易在孔底沉淀,不利于裂隙的填充,其浆液的扩散半径不大,因此,对单排帷幕的连续性也存在一定影响。

(3)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左岸岸坡部位基础灌浆的最大灌浆压力为1.89 MPa,相应的灌浆率为40 L/min;其次,左岸坝基河谷岸坡较陡,产状在52°~57°间,SE∠12°~31°,灌浆基础处在斜坡位置,从而大大削弱了灌浆基座的的压重功能;另外,岸坡较陡部位处理未采用台阶形式,其混凝土灌浆基座稳定性相对其他部位较差,较大的灌浆压力可能引起表层基岩抬动变形,从而形成渗水通道。

(4)水库通过两年的运行观测记录,坝体未发生大的沉降变形,坝后坡无浸湿现象,同时,在库前同等水位高程下,较前一年的坝后渗流出水量有明显减小。初步分析渗水量减小的原因是水库淤积,泥沙细颗粒将岩体内渗水通道堵塞,使得水库渗漏减小。该现象的发生,从侧面验证该水库渗漏属于绕坝渗漏。

6 处理措施方案

根据坝后坡脚溢出点位置,其溢出点的最大渗透比降为:i=△H/△L=(1 678.66-1 669.50)/(264.5-80)=0.05<0.12(水库设计河床砂砾石允许渗透比最大容许为0.12),因此,该渗漏不会对坝体正常运行产生影响。需加强观测,建立库水位与坝后渗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库水位与渗流量关系是否同步,分析特点,加强重点水位观测频次。

因沥青心墙防渗坝体自身结构的特点,以及出现渗漏的防渗体位置,很难对防渗体及基础采取措施进行堵漏。为了不降低水库的综合效益,利用该新建水库供水功能,充分利用渗漏水量,在坝后坡脚地表下,在不同高程埋设6排三层PE材质的花管(DN 500),花管用反滤土工布进行包裹,在地下形成临空面,从而更有效的收集地表下渗水,降低渗水水位。通过多根花管收集的渗水,经过量水堰后,引入专门修建的蓄水池中,通过蓄水池再引入生活及工业供水管网中。通过此措施,一方面可以更精准的观测确定坝后渗流量,另一方面使水库渗流得以控制并加以利用。

7 结语

由于沥青混凝土较好的延展性和塑性,其沥青心墙出现裂缝的自愈能力也较强,因此在众多的沥青心墙坝中,坝体内的防渗体一般不会出现渗漏,而坝体基础部位则成为防渗的薄弱环节,因此,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合理采用施工方案,是提高坝体防渗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水库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心墙帷幕渗流
深基坑桩锚支护渗流数值分析与监测研究
300 m级超高直心墙和斜心墙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
帷幕灌浆在胜土水库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渭北长3裂缝性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及产能研究
长河坝左岸地下厂房渗流场研究及防渗优化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声·生不息” 点亮希望之光——2020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落下帷幕
高压旋喷止水帷幕施工要点简析
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