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心,花开当季

2022-06-08 17:33李淑倩刘甲
成长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李淑倩 刘甲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个人的成才和健康成长,更影响了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客观需要,更是维护校园和社会和谐安定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响应国家号召,成立心理咨询室,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引进心理学专业人才,对学校老师进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推动了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1 某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某校在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内,开展针对新入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工作。本文以某次调查工作为例,总结该校有的放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本次调查工作采用了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某校四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共790人,其中男生202人,女生588人。得到790条有效数据。

下表1是该校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的平均分与全国平均常模的比较,通过分析发现:学生SCL-90的测试结果在所有因子上都高于全国平均常模,其中强迫、焦虑、恐怖因子最为突出,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2 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社会原因

我国处于一个社会变革时期,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急剧变化的社会必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尤其是互联网和新型通讯设备的普及更是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部手机走天下,衣食住行全靠它”,线上购物和快捷支付方式,使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极大丰富了网络信息,各类文化快餐时刻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沉溺于虚拟世界而不可自拔的人也越来越多,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张扬的个性让人眼花缭乱,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愈发严重,特别是对处于心智发展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明显。

本届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感很强:依照惯例,新生入学第一周军训。在训练过程中短暂休息期间,学生争分夺秒观看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活用品基本上依靠网购,收快递拆快件几乎成了每位同学的日常;快手、抖音是每部手机的必备APP;其它社交软件或游戏软件更是运用熟练,得心应手。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比较明显。

2.2 家庭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雕像的话,需要六位雕塑家,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家庭。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智力发展17岁达到最高水平算作100%的话,4岁时就达到了50%。而4岁之前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奠基石,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通过对新入校同学的广泛了解,也反映出大部分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均与其成长环境有关。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母爱或父爱缺失;有的小时候有过被亲戚代养的经历,感觉被父母遗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也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或者被过度溺爱或者不被关注,疏于管教导致家庭教育缺失;还有的父母过于强势,自我诉求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认可,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得不到尊重;或者父母三观不合,感情不好,争吵不断,导致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不到温暖。这部分同学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的亲和力和安全感没有建立起来。安全感的缺失,导致焦虑、多疑、强迫症或刻意讨好别人。还有部分同学成长在骄纵、溺爱的环境中,自我约束力和规矩意识缺失,导致被同伴疏远、老师批评,屡屡受挫中出现焦虑、偏执、敌对等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同学成长环境疏于管教,自控力不强,沉溺于网络而不可自拔,成为“宅男”、“宅女”,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能力降低,产生沟通障碍而导致心理问题。

2.3 其他因素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中考中成绩不好无法升入高中学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在初中阶段大多存在问题。有的完全失去学校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经常违反学校纪律;更有甚者还出现过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在中学期间,他们遭受老师的批评、亲友的指责、社会的歧视已是家常便饭。长时间得不到理解、尊重和认可,有的故意和老师、家长对着干,有的穿着奇装异服、浓妆艳抹,有的结交社会不良少年等等,以寻求认可和关注,结果反而适得其反,陷入恶性循环,愈发显得自己和同龄人格格不入,日益另类,慢慢出现了敌对、焦虑、暴躁、不信任、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有的同学则是自身存在生理缺陷,或者成长环境存在特殊情况,生活状态压抑困惑,经常受到别人的嘲讽或作弄,即便被人欺负也不敢反抗,于是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或反社会行为,导致胆小、多疑、恐惧、报复等心理问题。

3 干预措施

首先,针对学生个体不同程度的问题进行分类干预:①对于具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团辅的形式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让这部分同学首先自我识别,然后在团体活动中进行自愈。如:通过“一分钟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认识潜能,不被想象中的困难吓倒,增强信心;通过团队协作型“风火轮”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難、服从指挥的团队精神,增强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信任背摔”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彼此的信任和尊重。②对于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和家长、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提醒家长、班主任关注、关心、关爱学生,随时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动态,出现异常及时与负责心理咨询的老师反映,以便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管理情绪。该校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专业老师,会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③对于个别有重度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会让班主任通知家长来学校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耐心细致地向家长说明情况,引导家长正视、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一旦发现具有神经症或者精神症状的问题,第一时间转介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矫治。5076CA8C-6674-4DD7-8443-0FBF07C32825

其次,关注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强化学生教育引导,增强心理健康免疫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既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也发挥第二课堂、线上线下的作用,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将心理健康意识纳入学生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安排不同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意识教育。通过班级日常管理分工分责,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培养集体参与感和责任感;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团辅活动等,进行挫折教育,提升抗挫折能力;通过场景再现、角色互换等方式,学习情绪管理,增强情绪自控能力。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学知识。通过制作电教片、开辟网上专栏、开通心理热线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预防心理疾病的手段等。三是拓宽学生心理宣泄渠道。配备专业咨询人员,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日常心理检查和心理辅导,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开辟校园情绪宣泄角,为学生提供宣泄情绪的场所和设施。四是建立和完善学生谈话制度。学生在新学期新环境、岗位调整以及矛盾集中等时期,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该校要求班主任每周不少于四次找学生分别谈话,每个月和每位学生至少一次细心交流,并随时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关心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再次,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第一,该校不仅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并多次获得了市级、省级、国家级不同等级的多种奖项,增加了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从而让学生热爱学校,建立起他们对身为该校学生的自豪感。第二,学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各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荣誉感以及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一是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教育,聘请公安机关的警察或律师来学校进行法律知识宣讲,提升学生知法用法、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邀请该校优秀毕业生来学校介绍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树立信心和目标,将主要精力放到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上,实现自我成长,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增强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同学间相互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同学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日常帮扶的过程中,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学会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不断提升社交适应力。五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志愿者服务的作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社团组织,在社团活动中展示个人才艺和特长,从而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到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为老人和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获得认同感和幸福感。

最后,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中,一是父母要积极配合学校的综合素质培训,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校互动活动,学习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提升实施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水平;二是要以身作则,在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积极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父母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要自觉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应酬活动,尽可能多地增加与孩子相处和陪伴的机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应多鼓励、多倾听、满足合理诉求、控制情绪不发火,以缓解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生命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把生命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普查和班主任日常观察,随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加强研判,及时发现高危对象,及时采取正确的综合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免受伤害。在社会环境中,一是加强保安24小时值班制度,在上、下学高峰期聘请特勤值岗服务,尽量减少不良商贩或社会闲杂人员在学校周边活动,禁止校外人员进入校园,营造安全、有序的学校周边环境。二是严禁学生带领社会人员进出校园,并尽量减少学生与社会人员的交往。三是严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并对学生手机的用途进行监管和控制,尽可能减少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联系、沟通与合作,形成了三方合力,营造健康向上、拼搏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4 预后效果

该校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都有明显的提高和进步,充分体现了该校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一是学生着装符合身份和未来职业要求,整洁、规范、大方、活泼,杜绝了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二是学生注意文明用语,尊师重道,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三是学校环境整洁卫生,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班级文化各具特色,学生学习气氛浓郁,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随处可见。四是量表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同学,都有明显的改善。轻度的趋于正常,中度的转为轻度或正常,重度的转为轻度或有所减轻;个别需要转入专科医院治疗的,经过系统科学的综合防治,也已达到正常复学要求,基本治愈了。在上級教育管理部门每年例行的安全检查和教育视导中,普遍得到认可和表扬,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也成为兄弟院校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该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办学满意度也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3] 《某校新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分析报告》2019.11.

作者简介:

李淑倩:(1970.06—),女,汉族,江苏丰县人,高级讲师,教育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就业指导。5076CA8C-6674-4DD7-8443-0FBF07C32825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