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城市血脉的畅通

2022-06-08 06:01阿晖
新民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入境航班防疫

阿晖

昔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如今空空荡荡。摄影/JeremyZhao

作为全国最大的出入境口岸,作为拥有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必须成为国门抗疫一线最为坚固的堡垒。在“精准防控“的抗疫战中,在机场、在地铁、在公交……无数抗疫者用努力、牺牲与付出,用自己的担当与责任,保障了国际通道的顺畅,保证了城市交通血脉的畅通。

“国门”防疫丝毫不松

3月21日的清晨6点,加拿大航空AC027航班平稳降落在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中,尚未洗去昨夜满脸疲惫的机场、边检、海关等驻场的防疫人员们,早已穿戴好全套防护服,开始了忙碌的新一天。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700多个日夜,但每个人的心里却不敢有一丝放松,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是“国门“,就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口,而在他们身后,是正经历着疫情“倒春寒”的大上海。这样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说上海是全国接待入境航班量最多、接待入境人数最多、入境防控压力最大的城市,一点不为过。整个2021年,上海浦东机场保障了我国近1/3的出入境航班起落,全年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超200万人次;浦东机场全年还保障了境内机场超四成的出入境货运量,成为了全国最主要的防疫物资通道。

来自航班管家的数据显示,疫情暴发初期,上海浦东机场的入境航班量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到了2022年2月,浦东机场的入境航班量占全国总量已超过40%,北京和广州机场则分别降到了0.8%和0.4%。从2月25日到3月10日的两周内,上海浦东机场共有出入境客运航班878架次,由国内外34家航司运营,相当于平均每周超过400班,每天超过60班。

这样的数据量,让上海空港口岸在“外防输入”上始终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在全国抗疫形势平稳时,上海其实始终处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的风口浪尖。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更多的入境航班量,意味着更多的机组和防疫人员,隔离设施要投入到持续不断的境外输入防疫工作。执飞上海入境国际航班最多的中国东航的数据就显示,2021年全年东航累计隔离了超过21万人次,其中单人最长隔离天数293天,很多机组飞一次航班,从出门到回家,一次就要超过20天。

2022年2月24日凌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疫车辆正在转运旅客。

洋山深水港集装箱码头。上海边防警察对刚停泊码头的一艘外轮工作人员,进行防疫检查。摄影/ 蒋爱山

执飞完3月10日上海至米兰航班的东航机长杨云国,正处于自己的又一个“21天”隔离期内。据悉,为了防疫安全,执飞国际航班的飞行员都要严格执行21天隔离政策,一些飞行员一年中有200多天是在一个小小的隔离房间里度过的。“这对我们的体能和心理都是严峻考验,但我们用最大努力维护国际航线的畅通,也要尽最大努力守护城市平安。”杨云国说。

自疫情暴发以来,承接了全国40%的入境客运航班和旅客的上海,通过创新摸索和精细管理,构建了输入性病例“閉环”管理机制。然而,病毒快速变异、境外输入持续高压、多源头叠加交叉,让打了一仗又一仗的上海,在防控机制上不断面临新考验,基础设施和工作人员持续处于“极限”应战状态。

在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是口岸与地方联防联控机制衔接的重要一环。境外输入病例数持续处于高位,让与病毒可能直接“面对面”的海关登临、旅检的卫生检疫关员面临持续高压。但他们坚守凌晨3点的机场检疫一线,顶着闷闭的防护服数小时无休作业,直面高风险旅客潜在的染疫风险,没有一句怨言。“一个人的付出,或许并不能换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惟有坚持,于心、于行不大意、不松懈,才会迎来春暖花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旅检四科党支部书记、科长陈宇炯说。

民航资源网专家李晓津指出,2020年以来,上海集中全国近40%入境航班、近50%入境旅客、近70%入境货物,但收治4000多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占全国比例远低于50%,这反映出上海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精细、精心。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发、大流行以来,浦东机场始终是守卫上海城市安全最重要的“入城口”。正是航空公司、机场、海关、边检和上海的各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这些在浦东机场为国“守门”的人,共同筑牢了上海空港口岸疫情防控防线。

为缓解上海市疫情防控压力,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决定,自3月21日至5月1日期间,调整部分上海入境国际客运航班。共涉及国航、东航、上海航、吉祥航、春秋航等5家航空公司22条航线,共计106班。

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上海的境外输入压力有望逐步减轻。不过,所有上海空港口岸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并没有一丝懈怠。“在一轮一轮的战疫中,4000多例输入病例我们守住了,这本身就是不俗的答卷。只是疫情反反复复,我们打了一次胜仗的同时,还要时刻准备打下一场硬仗。”杨云国说。

为世界最大轨交网“排毒”

作为世界范围内线路总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海地下有800多公里地铁线路网。轨道交通是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上海地铁加强了全网络疫情防控,在全力保障线路运行畅通的同时,也提升了乘客出行安全。D705F28E-EDC0-4F93-8E47-586B33907E3A

据了解,上海地铁已经全面提升了站车的消毒力度和等级,目前除停运的11号线昆山段外,暂停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金运路站、金沙江西路站和14号线封浜站、乐秀路站、临洮路站、嘉怡路站运营服务。上海地铁505座车站每天多次反复清洁消毒,全网络7000多辆列车则按照“一天两次”的频率进行整车消杀。前不久,媒体记者们就在深夜探访了一次被称为“终末消毒”的地铁升级消毒工作。

深夜11点半,在上海地铁三林基地内,随着首列6号线地铁回库车辆入库,上海地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列车保洁员杜从卫背着重达20公斤的药水桶走进了6号线车厢,开始了防疫消毒保洁工作。

车厢消毒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将84消毒液按照要求的比例稀释,然后再用喷桶喷洒,手柄、扶手、座椅、驾驶室、门板、通风口都要消毒,每个细节之处都不放过,必须不留死角,喷洒完全部列车后再进行封闭除菌。“每辆车要5—7分钟……”杜从卫说。

据了解,地铁车辆平时消毒时原液与水的比例是1:60,而“终末消毒”,则将消毒原液与水的比例调整到1:30,提高了浓度,保洁工作人员会全程穿戴整套防护服进行工作。

等到基地内20多列地铁的车厢依次完成防疫消毒保洁,已经过了凌晨3点。消毒结束,保洁人员的护目镜内已满是水雾,汗水早将防护衣浸透。

在本土疫情暴发之际,上海地铁保洁员坚守在遍布全市的29个车辆基地内,行走在一节节车厢内,每日对7000多辆列车全面清洁消毒,默默守护着乘客的安全出行。

除了严格落实站车消毒、通风、乘客进站测温和全程佩戴口罩等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上海地铁所有运营车站对乘客“佩戴口罩”的广播宣传频次提高为5分钟一次,所有运营列车车厢广播频次提高为每站播放,中央广播也每逢准点向所有运营列车进行车厢内广播。与此同时,上海地铁同时组织警企联合行动,加强车内巡查,对不规范佩戴口罩的乘客进行劝阻和引导。

3月14日,在12号线车厢内,来自上海轨道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四中队的孟春荣与同事及公安民警巡视车厢,看到个别乘客口罩没有遮住鼻部,就会立即上前提醒劝阻。

当天,上海轨道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四中队联合上海公安轨道交通总队特种机动支队开展警企联合专项行动。申通集团保卫部白大磊说,地铁车厢内客流量大,正确佩戴口罩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此次联合行动主要是对车厢内佩戴口罩的情况进行巡视,对未规范佩戴口罩的乘客加以提醒和劝导,希望广大乘客疫情期间自觉规范佩戴口罩。”

据悉,上海轨道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目前对每条地铁线路均安排了执法人员上车巡视,主要针对乘客不规范佩戴口罩的行为及其它不文明现象依法劝阻制止。而执法人员的巡视也明显起到了督促作用。

3月21日,上海的地铁里几乎没有乘客。摄影/刘德功

目前由于全市范围内执行小区网格化封控措施,上海地铁每日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居家隔离,站务员、列车司机、调度、维保等必须到场工作的岗位受到严重影响。上海地铁适时采取针对性的临时行车组织措施,广大员工克服困难、主动担当,采取了调整班制、加班顶岗、干部支援、集中式管理等举措。虽然人员安排仍捉襟见肘,但这张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网依然维持了正常线网运营,上海的城市脉搏也在疫情下继续迸发强有力的节奏。

公交出租人克艰“顶岗”

作为上海市民除地铁之外的重要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公交和出租行业也在本轮疫情中以自己的积极努力,保持了有条不紊的正常运转。

在66路公交車丰镇新村终点站,消杀人员沙兵穿着防护服、戴好手套和口罩,拿着清洁布等工具,登上一辆66路公交车,对车厢内的重点区域进行消杀。“66路因途经中风险地区,执行一程一消毒规定。”沙兵介绍,除了对乘客经常接触到的扶手、栏杆、座椅等进行消毒外,每消毒完一辆车他都会从后车厢到前车厢检查一遍,再让车辆离开。

据久事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已经进一步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常规公交营运线路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切实做好营运车辆消毒、通风,以及从业人员防护和体温测量工作;凡途经本市中风险地区的营运线路重点做好营运车辆一程一消毒、工作场所4小时一消毒、场所和车辆持续通风、司乘人员一圈一测温、工作人员6小时一测温、从业人员规范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疫措施。

在全市范围执行小区网格化封控措施的情况下,让各条线路正常、安全、有序营运,对于公交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南站车队先后被居住地封控管理的职工已达车队职工总数的50%以上,但车队党员干部、一线管理人员身先士卒,恪尽职守,尽力调配运能做好线路保障供应,鼓励能正常出行的职工跨线支援。在线路调度员紧缺的情况下,能上岗的调度员带着洗漱用品连续多日跨线调放……

从3月初上海疫情防控升级以来,管理着500辆出租车、800位驾驶员的大众出租汽车八车队车队长虞立波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刻不得停歇,车队防疫、流程制定、驾驶员安抚、物资调配申领、驾驶员起居和心理疏导等等都需要他操持,每天都要连轴工作12小时以上。

当有人问他,这样的工作强度身体能挺住得吗?他说:“我必须挺住!也一定能挺住”! 虞立波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急送医院重症监护,但他来不及考虑家庭,义无反顾将主要精力放在车队。他说:“这种时候,我不能脱离岗位,相信我的母亲和家人都能够理解我。”

大众出租运营中心综合治理经理胡泽勇同样也有着这样的工作体会。因为下面的六车队管理人员全部被封,3月16日一大早他火速支援,为了拿到车队钥匙,以便未及通知的驾驶员来处理充电、领用发票、灌装消毒液等事务,足足跑了近60公里,相当于绕中环路走了一圈。D705F28E-EDC0-4F93-8E47-586B33907E3A

胡泽勇说,每次疫情有反复,最辛苦的还是基层车队,既要记录、统计驾驶员隔离情况、做上下车调整,又要给驾驶员做大量解释工作,让他们“屏牢”,手机不停,饭来不及吃,双休日也是如此。有的车队同一天竟然有六十几人被封,每人都要通话、记录、发照片、做调整,预计封控结束还要主动回访,核实停运天数,防止漏做,工作量可想而知。

“就像2020年初我们所有大众人一起坚守岗位,挺过疫情一样,只要有决心、肯付出,一定能渡过难关。”胡泽勇说。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映照着千千万万在疫情防控阶段克艰战难、舍小家顾大家的普通人,所有的艰辛与付出,所为的正是上海能战胜疫情,迎来真正花开的春天。

疫起买菜

2022年3月13日,受疫情影响,上海居民出行减少,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生鲜物资的需求增多,本土生鲜零售企业都全力投入到市民菜篮子的保障工作。图为叮咚买菜快递小哥。

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对重点和非重点区域进行核酸筛查,小区封控。封控期内,居民遭遇的最大痛点就是买菜难。

大家不得不各显神通——有人清晨6时在生鲜电商平台上拼手速;有小区业主群自发挖掘资源,发起团购;还有社区干部专门组织部分菜场,在封控小区门口设摊,允许小区居民有序排队,隔“门”采购。但这些都是应急之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线上订单暴增,导致快递小哥根本就来不及送货。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小区周边的线下菜市场、超市货源准备充足,但却因为居民出不了门而卖不出去。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上海一些软件企业迅速开发出相应的小程序,将供需双方的信息直接对接起来。如商派软件有限公司,火速成立15人项目小组,经一个通宵开发,在3月17日火速上线了“疫起买菜”公益小程序,现已覆盖徐汇区康健、田林、徐家汇等7个街道,以及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等,后续闵行等多区也在加入。

居民使用这个小程序,买菜能与线上购物一样便捷,挑选、支付、退换货均通过线上系统完成。至于菜场和卖场资源,则由街道来招募,且迅速划定各菜場和卖场的配送责任区域。非常时期,菜场、卖场每家商户提供3至4个套餐品种供选。商户接单后,自行理货并集中配送至小区门口,由小区志愿者交接,提高供应链效率。

记者所在小区的永辉超市也迅速组建了社区团购群,每日提供三四种荤素搭配的套餐,由专人负责附近3公里以内的配送,极大地缓解了居民的买菜难题。

目前上海抗疫形势依然严峻,上海市数字化办向全市各街镇相关部门发布信息,如需上线“疫起买菜”平台,可与“疫起买菜”小程序内客服联系。

(陈冰)D705F28E-EDC0-4F93-8E47-586B33907E3A

猜你喜欢
入境航班防疫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非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