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灶减瘤术后阿昔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肾癌伴双肺多发转移1例报告

2022-06-08 05:39陈志贤阮海龙蒋国松章小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肾癌腹膜单抗

陈志贤,阮海龙,蒋国松,章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湖北武汉 430022)

最近20年中,晚期肾癌的药物治疗经历了从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到靶向治疗,到如今新型免疫疗法的过渡[1],其间,对于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RCC)是否在系统药物治疗前行原发病灶的减瘤手术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现有原发灶减瘤术后阿昔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肾癌伴双肺多发转移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突发左侧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2 d”收入我科。腹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肾癌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图1A)、双肺多发光滑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大者长径约1.4 cm,疑似转移瘤(图1 B)。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血钙值均无明显异常,短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非依赖级,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CC Database Consortium, IMDC)风险模型评为低风险。最终拟行减瘤手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 CN),术后予以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A:患者术前肾动脉CTA (红色箭头示左肾肿瘤,蓝色箭头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B:术前肺部CT;C:术后经免疫靶向联合治疗后肺部CT(红色虚线内示肺部转移瘤);D:肾脏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术后病理(HE,×400)。图1 肾癌伴双肺多发转移患者影像学及病理

患者于入院后第5天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标本肉眼所见:肾下极一边界不清肿物7 cm×6.4 cm×5.5 cm,切面灰黄,质中。病理诊断:(左侧)肾脏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核分级:4/4级)伴大片坏死及局部横纹肌样分化(图1D)。术后予阿昔替尼(5 mg,2次/d)+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3周/次)治疗,患者耐受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肺部及肾脏CT,示双肺多发光滑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较前减少、缩小(图1C)。

2 讨 论

202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指南推荐在中低危mRCC患者行CN,侧重人群筛选,“分类别而治”[2-3]。并且,2020年EAU指南推荐为任何IMDC风险的mRCC初治患者提供帕博利珠单抗加阿昔替尼,为IMDC中高危mRCC初治患者提供纳武单抗加伊匹单抗(O+Y),即PD-1单抗联合抗CTLA-4抗体的“双免”疗法[8]。总之,免疫联合治疗代替靶向药物单药治疗成为新的一线治疗选择。此外,对于不能耐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可依据风险等级选用舒尼替尼、帕唑帕尼或卡博替尼[4]。KEYNOTE-426研究中,治疗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与对照组(舒尼替尼)在局部复发或者mRCC人群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5.1个月和11.1个月(P<0.001),一年总生存期分别为89%和78%(P<0.001),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与单一靶向药物治疗相比,疗效进一步提高[5]。然而,联合用药的重叠毒性可能带来严重的肾毒性、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因此在设计联合用药前,需考虑对于特定患者联合组方、剂量及给药方式的合理性[6],用药时严密监测肝肾功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本病例中患者为IMDC低危患者。结合患者客观病情及主观意愿,行CN术后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加阿昔替尼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复查CT,提示双肺转移灶减少、缩小,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影缩小,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CN后免疫联合治疗在本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病例目前随访时间短,远期疗效仍待观察。此外,国外虽已有针对免疫联合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报告,PD-1/PD-L1单抗应用于肾癌在国内仍处于起始阶段,后续在严格把控适应证的基础上,仍需纳入更多此类病例以观察免疫联合治疗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疗效,以获得更加客观全面的疗效评价。

猜你喜欢
肾癌腹膜单抗
IL-23/Th17 轴拮抗剂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进展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国内首个腹膜假黏液瘤治疗规范发布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我国抗癌新药研究引国际关注
做个B超就能及早发现肾癌
肾癌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p73及血清IL—17表达的临床意义
人类的内脏是简单堆在肚子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