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22-06-09 18:26彭瑾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小学生

彭瑾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时期。在小学心理教育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暗示带来积极的行动,通过情感传递,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让他们健康成长。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扭曲的人格。而人格涵盖了个人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的有机结合,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1] 。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承受得住困难和挫折的打击。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为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义深远。

二、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成为新常态。本人任教的小学是一所条件较好的县直小学,可仍有较大比例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亲情的缺失,隔代教育中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孩子的任性和骄纵,因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多数家长忙于工作、社交、娱乐等,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孩子做错事,多数是责备,缺少和孩子平等的对话和思想的交流,不能包容孩子的一切,无法与孩子平静地分析错误原因,导致孩子在苛责中成长,产生逆反心理 [3] 。

(三)学校因素

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极度匮乏,农村小学没有专职负责心理教育的教师,其他兼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不能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很难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学生自身因素

当前,网络信息发达,它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的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常态。而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为教育造福的同时,各种不良信息也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小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拖延行为

“拖延问题”在小学生中主要体现在面临一项必须完成的活动时,不能立刻、持久投入,而是从事与之无关的活动。例如许多学生主观上想提高学习成绩,他们智力不差,又有各种学习方法,可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许多学生经常真诚地定目标计划,可就是不见行动,其实他们都是拖延行为的牺牲者。

分析他们的心理,他们多是对自身有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有不着边际的幻想,期望过高导致过高的焦虑水平,产生消极情绪,将外部困难放大,而其意志力又相对薄弱,我曾尝试通过心理暗示法来解决学生的拖延行为,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再指导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改变认知,戒掉拖延行为,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当机立断的行为习惯以及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而且在暗示過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并在相应的心理干预中设置情景教学[2],让他们更直观的感受到正确的认知和行为带来的益处,通过后期强化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二)懒惰心理

如今的孩子生活质量好,他们有严重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没有上进心,这种依赖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对于这样的孩子,除了运用埃利斯理情疗法,培养其正确信念外,也可以运用心理暗示法,“这件事我可以,我能,我行......”首先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让他们行动起来,因为懒惰的学生内省再多,不动也无法改变。

首先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接着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做好规划,然后寻找榜样,带动自己改变。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以此来克服懒惰的恶习[3]。

(三)自卑心理

小学阶段自卑心理多出现在中高年级,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于自己和社会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内心易敏感。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常表现出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消极情感。

自卑的学生多数内向寡言,也有少数极爱说谎,对自卑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我通常用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充分找到和发扬自己的优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勇气。通过各种活动,融入情景教学,帮助他们展示自我,并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也可以通过“交际主题”的团辅活动,帮助他们与人交往,有意识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学习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

(四)留守儿童问题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心理健康课上,我会穿插情感互动的环节,让这些孩子融入集体。在我校假期的关爱活动中,我设计了很多团体辅导方案,例如“增强团结意识”“培养沟通能力”“知你识我”等的活动项目,孩子们能在活动中感受到爱和被爱,为他们填补少许感情缺失。在个案咨询中,我也常用暗示法,强化法让他们自我肯定,给予他们内心的力量。

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

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关注更全面的学生,也关注了学生全面的发展。它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尊严。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要求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基础上,也应提升自我,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以一颗爱心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对学生的自卑感、挫败感、习得性无助感、消极悲观、彷徨焦虑感,我们要能与之共情,真正去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生活和心理上的帮助,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精神得到依靠,心灵得到寄托。注重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才是真正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永玉,人格心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02-03.

[2]王海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2017,17.

[3]董敬平,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4.16期。B3E7A0EE-E156-451A-B48C-909FA4DB6CB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小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