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习作教学设计

2022-06-09 22:31于东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内心习作心理

于东梅

【设计理念】

六年级上册选编了铁凝的作品《盼》,下册选编了史铁生的作品《那个星期天》,两篇文章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孩童时代的一种纯真情感——盼。相信每位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曾经或者现在迫不及待地盼着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种物。不仅自己亲身体验过“盼”的兴奋、焦急,或许还尝到过“盼”之不得而失落、伤心、绝望的滋味。当我们回头重温那段有趣的往事时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多味,这样的经历一定会引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心底萌生浓浓的趣味,从而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表达冲动。因此,教师设计再现鲜活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深藏内心的情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学生与同伴、教师分享了这段真实的心路历程之后,教师继而顺水推舟地进行习作指导,让学生的真情在笔端自然流露。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情感的波动,诱

发对生活中“盼”这一情感的回忆,感受生活的无限精彩。

2.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鼓励自由表达、个性表达、创意表达。

3.抓住人物的内心独白及动作、语言、神情及环境的描写,实现真情的自然流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勾起回忆

1.(师分享女儿盼平衡车的故事)最近这两周,我被自家女儿闹得又好气又好笑,为什么呢?她死缠烂打、软磨硬泡地让我答应给她买一辆小米平衡车。可网上下单之后还不安生,一晚上问了五六回:“妈妈,是今天发货吗?后天能收到吗?万一明天还不发货怎么办?”各种问题让我无力招架。第二天,又开始了新的折磨:查看物流。早晨五点看一次,七点再刷新一次,上午九点、十一点,直到物流显示:快递派送中。然而,她并没有消停,而是继续看,继续问:“妈妈,你说几点能送到?要不我下楼去看看吧?”“妈妈,我刚看到一辆顺丰的物流车从小区门口开过去了,怎么没进来呢?”“妈妈,要不你帮我打个电话催催?”就这样,直到平衡车拿到手,我才从“水深火热”中解脱了。

2.从大家的笑声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这样的生活场景挺感兴趣,是不是?人生在世,有所盼、有所望、有所念、有所想,生活才显百味。在你的身上,也曾有过类似的“盼”吗?你盼过什么?

3.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忆自己“盼”的真实体验,并将你独特的“盼”与大家分享,最后把这份真情实感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学习方法。本次习作的基点是源于生活,乐于体验,善于观察,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好文章。此环节由教师分享身边的故事,旨在引发情感共鸣,开启学生心扉,勾起对同类情感的美好回忆,为接下来的畅所欲言做铺垫。】

二、唤醒记忆,畅所欲言

1.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以我的经验,你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真真切切地盼过,也许盼出差在外的亲人回家,也许盼一份精致的生日礼物,也许盼妈妈带你去一趟游乐场,也许盼买一样新玩具、一本新书、一支造型独特的笔……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说说自己的故事吧!(生自由表达,畅谈自己的故事。)

2.刚才大家畅所欲言,纷

纷将自己平时不会轻易透露的“盼的那些事”说出来与同学分享。看你们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个情感细腻豐富得很啊!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你瞧,这么一回忆,你会发现,生活如此多彩!老师觉得你们的“盼”都很有意思,但是,仔细一想,却又觉得“盼”的感觉还差那么一点点,那么如何让你的“盼”更具有吸引力呢?

三、课文引路,引领表达

1.六年级上册、下册分别选编了《盼》和《那个星期天》两篇文章,作者不约而同地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孩提时代的“盼”,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的部分精彩语段,欣赏作者精彩又大气的文笔。

出示精彩片段: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课文对于习作训练有借鉴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将阅读课文时的自我感受与本次的习作要素融和到课堂学习中,而这个简单的回顾过程就是对课文学习的呼应和提升。单元课文中的精彩处清晰可见,沉淀到学生心里,就会自然变成自我表达的一个标杆或方向。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出示课文里的精彩语段,从而起到一个很好的引路作用,为下一步的“说具体,说生动”做铺垫。】

2.读了上述片段,你有怎样的感受?是不是想到了自己的“盼”?

3.怎样才能像课文里写得让人感同身受呢?老师教你一招,那就是不仅是嘴动,更要心动、情动。说的时候不能太笼统,要具体些,最好能抓住当时的小小细节详细说,紧紧抓住当时的心理活动,再配合生动的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语调,那就更有意思了,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这里的说与刚才的说相比,有一个质的提升。这次不仅仅是说事情,更要求把事情说具体说生动,能引起大家情感的共鸣。精彩的课文语段,就是为了引发学生再次搜索记忆,唤醒被隐藏的信息。这样不仅拓展了习作素材,还为习作指导做了有效铺垫。说好是为了写好,因此这一步必不可少。】

四、微课导航,触摸写法

1.出示微课:《让心灵说话,抒真情实感》。

(1)“心理独白”知多少。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描写。心理独白,即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我”的感情、情绪的自然流露。因为它类似于戏剧中的内心独白,所以又称“独白式”。

(2)“内心独白”魅力大。

出示: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这是《那个星期天》中“我”在焦急地等待妈妈带我出门时的内心独白。“我”一直在等待,妈妈却一直在忙碌。内心有些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心中嘀嘀咕咕。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

(3)“内心独白”如何写。

出示: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一位学生的习作,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能感觉到他有多紧张、多伤心,原因就在于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把紧张的感受表现出来呢?此时,可用独白式直接写出“我”内心的想法、感受。

出示:有一次上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勤劳最可贵,懒惰最丢人。”她接着问大家在家干不干家务活。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格外紧张,怦怦乱跳,唯恐老师叫到我的名字。想想自己从没有干过家务活,不觉自责:“王小陶啊,王小陶,亏你还是大队长呢!在学校还能劳动,可是在家里干过什么活呢?什么事不是妈妈干的?完了,今天老师提问,我看你怎么回答。”

这样一写,是不是生动了许多?让笔下的人物在心里自己跟自己说话,或者和别人说话,“我”内心的紧张、后悔之情一下子更真实可感了,带给读者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

(4)间接描写来帮忙。

习作时,可以通过对自己心理的直接描写来揭示内心世界,表现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让读者感同身受。除了直接描写内心独白,我们还可以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借助环境描写,来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让心灵说话,抒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微课就“心理描写”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围绕例文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让学生的习作有路可循。出示本微课,就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如何让心灵说话,抒发真情实感,进而明白:对人物之“盼”的细致刻画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环境描写等方法,让整个“盼”的过程更有场景感,让读的人也恍若身在其中。】

2.看了这段微课,相信你对心理描写一定有更多的认识。要想写好“盼”,你打算怎样做?

3.交流明确:

(1)明晰主线,抓住“盼”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重点描述。

(2)把内心独白描写细腻。

如果“盼”成功了,就要表现内心的激动、喜悦;如果“盼”失败了,就要表现内心的失落、伤心等。

(3)扣住人物的語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

(4)环境,也应该作适当的描写,用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4.小结:是的,精彩的内心世界就得靠内心独白,靠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靠环境衬托来展现。作家铁凝的《盼》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就在于二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内心情感的变化彰显得淋漓尽致,这样我们读来自然觉得情真意切。

【设计意图:仅有素材,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素材是不够的。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对微课的赏析,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让心灵说话。通过层层深入的思考之后,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维,并要明确写好本次习作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

五、牛刀小试,快乐习作

1.这节课,我们一起聊了曾经的“盼”,大家不仅做到了无拘无束的交流分享,还欣赏了例文,学习了微课,这些都已经为我们的习作铺好了台阶。接下来就请大家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去摘取胜利的果实。老师期待着你们笔下的一篇篇精彩的《盼》。

2.编列提纲,合理安排结构。

3.生习作。

【教学后记】

习作教学时,教师总希望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能“形神兼备”,情感能自然流露。但现实却是: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正确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使人物具有“形”,却较少能够运用心理描写让人物具有“神”。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立体感,情感的流露也不够自然。

心理描写最能够直接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出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心理描写还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教学中,教师选择了已学过的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加以引路,并特别对心理描写进行训练,借助微课来引导学生感受“内心独白”的魅力,感知“内心独白”的写法。这样,既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又在潜移默化中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思路。

习作就是表达自我和与人交流。“表达自我”就是要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说自己最想说的话;“与人交流”就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和别人分享。无论是表达自我还是与人交流,都要讲究真情实感。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心小宇宙,蹲下来,用儿童的视角去看世界,教师才会看到他们内心那个广阔的小宇宙。那么,如何让学生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借语言文字释放出来,这就是本节课所带领学生做的一次尝试。从学生最后呈现的习作看,这节课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安市城东镇韩洋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内心习作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习作展示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