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运弓技巧与演奏要点

2022-06-09 23:24刘子君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弓法协奏曲小调

刘子君

(一)布鲁赫生平简介

马克斯·布鲁赫(Max Bruch)

生于1838年1月6日,1920年10月20日在柏林逝世,是一名德籍犹太人。布鲁赫一生中作品数量众多,且涵盖不同种类,其中包括歌剧、交响乐、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以及清唱剧等。布鲁赫热爱民乐,喜欢运用民歌素材进行创作,他的许多作品都运用了民俗音乐素材,例如《苏格兰幻想曲》《俄罗斯民谣旋律组曲》等。布鲁赫的母亲是一名歌手,布鲁赫从小受其影响,不论是在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中都十分注重旋律性。《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可以说是布鲁赫音乐风格与理念的代表作。

(二)《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概况

布鲁赫从1857年开始构思《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于1866年才完成这部作品。这部作品最初计划由约翰·科宁担任独奏进行首演,但由于约翰·科宁突然病倒,音乐会推迟,最终由科隆音乐学院教授勒夫独奏。1876年10月,布鲁赫基于约阿希姆的意见修改了新谱,并让约阿希姆进行演奏,演出非常成功,布鲁赫便把该作品献给了约阿希姆。

在布鲁赫创作出《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的同时,调性音乐因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问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问世也标志着调性音乐的瓦解。布鲁赫一直坚持着德奥古典传统音乐,其保守的创作风格对其音乐作品的历史价值也有一定的影响,但《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还是以它优美的旋律及独特的形式打动了人们,成为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

(一)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概述

19世纪20年代,音乐作品的创作题材多来自浪漫主义的诗歌文学作品,当时的作曲家们十分认同文学作品应继承和发掘自身民族艺术传统。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又一次震撼了欧洲社会。这时,进步的民主力量开始公开表达对封建统治的反感。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和声语言开始变得更为丰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小调反配的作品,这预示着浪漫主义音乐即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到了19世纪末,浪漫主义音乐开始走向衰落。

浪漫主义时期不仅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还产生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他们在音乐的各方面积极探索并实践,这对后来的音乐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的演奏特征

19世纪是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各个学派空前繁荣。此时的小提琴学派主要有法比学派、意大利学派、德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

法比学派在浪漫主义的发展时期兴起,该学派恪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演原则,其主要美学思想为“为艺术而艺术”。该学派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传统,还吸收了帕格尼尼的技术成就,对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都十分看重,追求完美,在演奏时十分注重作品思想情感的表达。

意大利学派以帕格尼尼为代表,是公认的浪漫主义时期最注重技巧的演奏流派。而帕格尼尼则是该流派中影响最大、技巧最高的演奏家。他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演奏如火一般激情,肆意地抒发着情感。

德国学派的演奏审美观追求着自己的民族意识,在技术上相对于法比学派来说较为保守。德國学派认为,音乐艺术是用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感受的,是用来挖掘美的,而不是用来炫耀技术的承载品。该学派整理出许多16世纪和17世纪的小提琴作品并加以宣传推广,使这些经典作品重放光彩。

俄罗斯学派是在其他三大学派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该学派的作曲家和演奏家都十分善于学习其他学派的优点,但在创作上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俄罗斯学派的作品以个人的情感渲染着作品的内容,使人们为之着迷。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演奏风格上流露出一种宏伟的气势,其演奏技巧也十分精湛。

浪漫主义时期涌现出大量小提琴音乐精品,对小提琴演奏技术和表现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促进了音乐家音乐素质整体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从前的演奏方法,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演奏技巧。

(一)右手运弓技巧在小提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小提琴是一件需要左右手流畅配合的乐器。演奏者要想拉出优美的旋律,右手的运弓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右手的基本功以及各种技巧的掌握深深地影响着演奏者拉奏出来的声音。随着小提琴音乐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逐渐丰富,弓子的构造也随之改变,这使得小提琴的右手运弓技巧也日益复杂起来。

演奏者能否正确合理地使用弓法对音乐作品的诠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习者对弓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必要的。

(二)右手运弓的技巧分析

1.分弓。分弓在小提琴的右手技术中是最基本的弓法,它的演奏方法就是每一弓拉奏一个音。演奏者在练习时需要注意拉奏每一个音时要保持一样的压力以及换弓时尽量减小痕迹。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开头是两个音型节奏逐步上升的宣叙调,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注意这两句的最佳发音区在靠近琴码的区域,在演奏这里的分弓时

应逐渐加快弓速并拉长运弓的长度,完成一气呵成的音效。此外,演奏者还需注意换弦动作是以右手手臂带动进行的,这样不会发出多余的重音,旋律线条会更加清晰。

2.连弓。连弓这种弓法的起源要追溯到18世纪的中期。这一时期,小提琴的演奏开始倾向于歌唱风格,而连弓则是模仿人歌唱方式的一种演奏法。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乐句加长,延绵起伏的旋律使音乐更具推动性。演奏者在拉奏连弓时要注意换弓、换弦以及换把。换弓要注意其连接性,每次换弓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重音并尽可能地减小换弓的痕迹;换弦时用右手手臂圆滑地带动,让每一段旋律像小溪一样绵绵不绝;换把则需要准确顺畅。

《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连弓是出现最多的弓法,其中的换弦是有一定难度的。演奏者要利用右手手指、手腕、前臂进行换弦,避免动作过大影响旋律的清晰度。所以,演奏者在演奏这部作品时必须注意右手的控制,才能充分展现出作品抒情优美的旋律。

3.和弦。和弦除了左手音准问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右手运弓的发音问题。许多人在演奏和弦时只是把弓子用力地打在琴弦上,以为这样就能演奏出浑厚的音响效果,其实不然。过度用力砸琴弦并不能让琴弦充分振动,这会影响它的发音,这样的演奏方式会使和弦听起来干瘪,甚至会出现杂音。

一般和弦的演奏方式有三种,为分解和弦、未分解和弦以及转换和弦。《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第34~36小节有一连串的三和弦,此处为未分解和弦,需要3个音同时发声。演奏者需要连续下弓,难度较大。演奏者刚开始练习时应慢速拉,利用手腕咬住琴弦然后在拉的瞬间放松地将弓子推出去,这样演奏出来的声音才是浑厚且共鸣强的。由于该处使用连续下弓,演奏者每拉完一个和弦后,右手必须迅速收回拉下一个和弦,期间右手手臂应尽量放松,不然在拉完几个和弦后手臂会僵硬,導致速度减慢。在慢速练习完成后,演奏者再渐渐加速,保证每个和弦的音响效果都饱满而富有弹性。

(一)引子

《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引子部分由两个宣叙调组成。其中,独奏小提琴的演奏必须明亮浑厚,并带有延续的效果。有的版本为了突出延续的特点,甚至把主音G的时值拖延到5拍。

第一个宣叙调在音响效果上十分平稳,没有任何重音,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哀怨感。该句出现的“长短弓”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弓法。演奏者拉奏这种弓法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长弓拉不动、短弓又偏长,这会大大降低节奏的稳定性。第二个宣叙调则更富有感情,开始的重音让人感觉想要冲破现状,最后的减弱似乎在诉说“没有实现愿望,只能被迫顺从”的情感。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注意控制弓速,根据时值的长短合理分配弓段,并配上相应的力度变化。要想完美地演奏出这两个宣叙调,演奏者在平日的练习中就要运用不同的弓法,在不同的发音区域进行发音练习,以适应乐曲中的不同要求。

(二)主部主题

主部主题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独奏小提琴必须以一种开门见山的形式呈现出来。演奏者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动作要干净利落,左右手需有很好的配合并准确地做出反应。该段旋律中双音与和弦的演奏极多,在演奏双音时演奏者不仅要关注音准,还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演奏者要横纵双向练习双音,先横向进行分解练习找准音,再纵向找到两组双音间的距离关系。

在演奏时,要注意把空拍与呼吸相结合。例如,在演奏第18小节时,演奏者可以深吸一口气,使接下来那一连串快速的走句随着自身的气息倾泻出来。在演奏第28小节时,演奏者左手应熟练掌握一、四指八度的手型变化,柱式和弦演奏时要能准确地变换手型。在第34~42小节,从连续和弦转换到单音时,演奏者要保证单音的音响效果浑厚宽广,此时应以一种宽阔的分弓方式进行演奏,为达到浑厚宽广的效果,右手弓子应紧紧贴在琴弦上,且弓速不宜过快,左手用大臂揉弦,制造出厚实的音效。

(三)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再庄严、有力,而变得抒情、哀婉,旋律十分连贯流畅,几乎没有停歇,演奏者像是在低声细语。演奏者在分配弓段时必须考虑接下来的弓法、时值,做到气息与运弓相协调,这样更容易把握住作品旋律的节奏感。该段节奏是以“缓—急—缓”的结构呈现的:其“缓”于第46~55小节,演奏时要注意力度与情绪的细微变化;“急”于第56~60小节,演奏时要展现饱满、富有张力的效果。

(四)展开部

展开部情绪高昂,演奏难点较多,如快速的走句与半音阶、柱状和弦、连续的换弦等。在演奏半音阶时,单个手指移动的时候容易产生滑音。因此,演奏者必须防止半音阶中滑音的出现。最难的地方在第98~107小节,这里的旋律结合了换弦、换把和节奏的变化。演奏者要想拉好这一部分,必须进行专门的练习。演奏者练习时必须注意手型、换把后的音准以及换弦时大臂的起落,避免出现过大的动作。

布鲁赫在1911年与勃拉姆斯会面时曾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勃拉姆斯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而我的大部分作品都将被慢慢遗忘。50年之后他将成为历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大师之一,而我只会有一部《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还会被人记起。”历史见证了这个预言,这部作品因其优美的旋律、独特的形式深受大家的喜爱。

《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是布鲁赫从19岁开始构思,到28岁才完成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在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以新谱演奏,演出非常成功。从此,这部作品一直受到小提琴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如今,该作品已经编入小提琴业余考级教材。这部作品运用了许多演奏技巧,对演奏者的基本功与技巧有一定的要求。演奏者要了解该作品的难点和演奏要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做到技术上无障碍,才能全心地投入到音乐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石予小学)

猜你喜欢
弓法协奏曲小调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谈二胡演奏弓法技巧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小提琴演奏中的技巧与艺术的关系分析
五河小调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谈小提琴演奏的弓法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