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域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06-09 03:41周彩节徐德安罗飞飞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财务管理改革

周彩节 徐德安 罗飞飞

摘要:本文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性质,重新整理财务管理课程的讲解内容及思路,以解决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面临的困难,实现财务管理课程的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分别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形式、内容和途径探讨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结合思政内涵,实现思政课程系统化;基于构建碎片形式的思政知识,深入研究财务管理课程思政要点;在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下,围绕五个层面教学方式,创造课程教学的时空界限。思想政治与财务管理课程的有机融合,达到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期,有助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

关键词:思政视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等教育思政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课堂教学渠道的重要性,要求高校课程教学必须尽职尽责,实现所有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2014年,上海市对高校课程进行改革,由此产生了课程思政内容,而习总书记在全国高等教育思政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使大家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习总书记重点强调培养对象和培养方法是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问题。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这次会议特别提到教育体系必须包含思想教育,将思政课程融入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当中,至此,课程思政完全形成。其他国家也尝试过“隐性课程”的开发,探讨如何有效推进德育建设,认为受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多方位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例如1968年,美国社会学者杰克逊提到,不仅学生应该学习书本知识,而且一些次要课程也可以逐渐影响学生。这一观点使“隐性课程”研究成为热点,并收录于《班级生活》中,其核心思想与思政教育内涵十分接近。但是有人认为美国学校是因为深入反省了形式主义和相对主义德育理论,才增加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投入力度。本人长期教授财务管理课程,将以财务管理课程为典型案例,研究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探究如何潜移默化地体现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大多数研究提出必须根据课程思政的特性和具体条件,来总结课程思政的含义。“课程思政”具体的含义是“基于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而开展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或是吸收承载了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和基础课程”。思政课程和多学科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即负载思政课程内涵的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一大特性,这一特性明确了蕴含隐性课程的全过程专业课教育方法,有助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共同发展。

(二)建设课程思政的主要难题

1.缺乏课程思政的元素

有些研究者认为我国课程建设的结构不匹配,没有充分研究其内涵,而且没有突出形式,总体思政建设处于“脱嵌性”阶段,特别是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学者提出,如果想解决课程思政的“脱嵌性”难题,需要重点关注社会性、适应性与联结性三部分内容。另外也有人认为,没有充分研究教育资源在教学体系组成中的地位等问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

2.缺乏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师群体

有研究提出,由于思政教师对思政教育相关知识了解有限,所以不能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人才,因此,专业教师必须在丰富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复合学科,开拓创新思维。另外,有些课程思政印象刻板、急功近利,导致思政建设停留在形式层面,缺乏精髓。

3.未能合理规划课程思政课程

有些教师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设置中存在很多缺陷,未能平衡两者的关系,在课程全过程不能体现教育理念,甚至已经违背了课程思政实行隐性教育的初衷,过于强调“课程上出思政味”。

4.缺乏健全的课程思政考核制度

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考核制度的尚未完善,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发展和完善。有些思政课程建设停留在形式层面,未能关注内容,也是由于健全考核制度的缺乏。

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定位

财务管理课程是以资金活动管理为研究内容的管理学科,目标是增加经济效益,跟传统会计不同,它注重“经济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公司盈利分配、经营管理、资金筹集、资金投资四个内容来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运行,全面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公司财务管理的理性认识及各个资产部门财务工作的能力。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准确定位应基于财务管理课程专业知识的熟识,同时结合思政因素,具体定位为:以“立德树人”理念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深度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提高财务管理育人体制水平,使专业知识与思政课协同发展;紧紧围绕高校教师新型定位,运用课程特色方法,完善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和应用好课堂的主要教学平台,探讨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与利用。

(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准则

首先,須谨记协同准则。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两者协同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目的一致,应共同建设,不可相背而行或互不干涉,课程体系核心是思政课程,支撑内容是专业课程。其次,应以隐性教育为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育的主要方式是显性教育,但在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育中,为了体现课程特性、符合教学趋势,课程思政应该逐步引导,遵循隐性教育原则。第三,应符合情感导向原则。课程思政的情感要素是重要支撑,因此教师应以感性教育弥补理性教育的不足,让学生主动吸收而非被动接纳,才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离不开情感因素。最后,应坚持创新发展原则。为了增强课程思政的创新与时效,需要不断改革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课程技术性的时代要求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决定了财务管理课程必须吸收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创新教学内容,才能满足现实需求[1]。

(三)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途径

第一,通过深入探究课程思政,完善财务管理课程全方位知识,制定相关能力要求与素养要求。本研究对一些高校进行调研,目的是了解财务管理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情况。结果发现,财务管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未达到深层次有机结合,其中包括应用本科院校和民办院校,所以还需要长时间发展,才能真正融合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教育。针对这一问题,本人认为首先应该修改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重新制定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教育体制,通过个人价值观、社会观和职业道德观等方面,深入融合“碎片化思政”与“系统化思政”内容,最终完成这一课程的知识目的、能力目的与素养目的,使学生熟识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而且能采取专业分析手段,处理财务管理专业难题,培养辩证批判的思维、专业细致的能力和合作共赢的意识。

第二,拓展思政要素融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有效方式。首先,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点,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具体内容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达到“学习知识”与“引导价值观”结合的目的。例如,针对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可以引导如何让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针对价值观的培养,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把控财务筹资、管理风险投资;针对职业道德的塑造,可讨论财务管理学科发展历程与重要人物事迹;针对法制观念的培养,可重点讲解公司利润分配原则与内部调控。其次,全方位创新课程有关内容与载体,把重要的财务管理实例和财务管理前沿理念加入课程内容,并以网络教育为主要课程载体,通过微信、微博、B站、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等新媒体平台,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第三,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时空条件,选择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方式和载体,实现思政学习的途径多样化,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全方位紧密结合,完成显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课程时间不局限于课堂,除了课堂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学习,还应在课前课后预习复习、巩固拓展。课程深度不仅限于知识学习,课程思政与学习生活的结合,可引导学生挖掘财务管理理论的深层次含义,使学生更加关注财务管理前沿进展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2]。

(四)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行

(1)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全面探讨财务管理课程知识的思政特征,将思政元素融入财务管理思政课程,形成“碎片化思政”的课程特色。

首先,制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时,应紧密结合财务管理学专业课程内容。其次,在具体课程设计中明确思政元素,基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重难点,嵌入课程思政内容。

其次,在具体课程内容上,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专业理论与思政要素有机融合,实现专业学习与观念培育。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和核心含义已渗入到课程发展内容中,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领悟到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原因,使学生视野变广;另外,可以让成功财务管理工作者亲身讲述经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司股东的利益与社会影响和公司利益最大化,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社会责任感。财务指标分析是财务报表内容的重要成分,可以让学生针对公司具体财务数据独立分析或小组研讨,形成研究报告,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分析能力,而且一些涉及报表造假的负面违法案例也能使学生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得到改善。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报酬是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学生通過分析资金时间价值的实例也能形成科学素养与务实态度。学习债券和股票等证券估值的分析运用,及其与财务分析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的分析水平得到提升,培养严谨的钻研态度和正确的法制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是运营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在知识学习、案例分析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经济伦理素养。利润分配原则、利润分配程序等公司利润分配知识的学习,可提升学生的视野。关于公司创造价值,可以重点探讨国内著名行业公司,比如讲解华为、格力等公司的发展历程,实现爱国教育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进步,增加文化自信与竞争意识。

最后,鼓励学生对国内外著名公司的实例和资料进行调研,研究我国对民族企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让学生认同爱国思想。此外,近几年美国制裁我国民族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并禁用我国微信、抖音海外版的实例,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国家实力密不可分,进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支持国家发展的责任感[3]。

(2)思政课程教学体系。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时间的拓展,需要同时具备课内思政理论和课后思政实践体会。思政课程的教学体系包含三个阶段,分别为课前预备、课中实行、课后延伸,充分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与思政内容,以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紧密关系,更加全面地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思政。

首先,组织课前准备工作。鼓励学生通过本校已有的SPOC课程和其他著名院校的优秀MOOC教育资源平台等线上资源提前预习理论内容,并启发学生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的关注和反思,时刻留意国内社会变动和驰名公司采取的财务管理新决策等资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国内大型公司“格力电器”财务管理的改革和规划,以及抖音海外版等海外公司的发展趋势,对比国内外企业,从而反思国家企业发展前沿趋势,传播民族自信。

其次,形成课中实行体系。这一课堂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实例与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明确教育理念、体现德育主题;第二步,通过模拟实操财务管理程序,将专业财务管理知识与模拟公司实际财务现状结合,在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第三步,鼓励通过小组形式谈论现实问题,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最后,完善课后提升。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日常巩固作业或案例分析报告,实现巩固理论知识;其次,组织种类多样的知识竞赛促进学习,使实践与课堂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基于全方面培育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企业价值创造实践大赛、大学生财务决策等比赛,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这些教学实践将逐步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结语

本论文从个人责任、社会责任、价值观塑造等角度,重新构思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隐性融合,通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改革,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协同发展的教学目的,通过逐步拓宽现有思政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思政教育思政化有机融入思政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周谦,赵娟."课程思政"视阈下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21(11):4.

[2]张静."课程思政"视角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学习, 2021(32):2.

[3]王婕霖.试论基于"课程思政"视阈下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21(23):2.

项目课题:2020年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一流课程财务管理“线下”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编号:YLXXKC202003)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财务管理改革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