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础上中职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策略研究

2022-06-09 03:41刘洪勋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职业中职

刘洪勋

摘要:开展学生敬业精神培养,不仅是德育工作方式的一个拓展,更是校本特色课程的一个丰富。我们从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敬业精神养成教育等方面培养中职学生社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培养中职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更好的落实中职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础上中职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策略研究。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概念

敬业精神是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职业、对工作满腔热忱、勇于负责、积极创新、最求完美的精神。它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做好。一般来说敬业是热爱和忠实于自己职业的再度升华,表现为所从事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和进取心,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奉献意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业就是要有工作热情,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敬业就是要有奉献精神,视工作为使命;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把自己职位所要做的事情做到位,并不断追求做到最好。而敬业精神即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社会需要敬业精神,企业需要敬业精神,而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我们除了教给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不遗余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做贡献,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七条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以达到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目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面向现代化企业、面向用人单位,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现代企业的模式和运行规律。现代企业要求就业人员要有立足企业岗位的改革创新精神;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有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要培养不断自觉学习的习惯。有了敬业精神,其他素质相对容易培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以增强学生在现代企业严格规范管理下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率。

3.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但是,在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今,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具有敬业精神的就业者往往会优先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敬业精神已成为中职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就业成才和成功的必备素质。作为负责塑造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培养中职学生精神的重要意义,采取灵活丰富有效的做法帮助学生形成、巩固敬业习惯。

二、敬业精神研究的目标、内容

敬业精神研究要达到的目标是: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寻我校开展“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积累切合中职德育大纲和我校实际的“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经验,从而带动我校的教研和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2.通过敬业精神研究使我校学生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改变社会对中职生“低认可”的观点,最终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帮助广大中职生实现人生目标。

3.通过敬业精神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敬业精神题研究的内容包括十个方面: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理论学习。二是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三是利用主题班团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教育。四是将爱岗敬业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五是从分层教学着手,强化敬业意识。六是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参与竞争,培养敬业意识。七是利用典型、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敬业教育。八是专业教学中结合企业文化培养学生敬业精神。九是在实习实训教学中深入企业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十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三、敬业精神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初期,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在校学生的实际表现及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以及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学生就业后在工作上普遍存在缺乏敬业精神,通过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了解中职生长期享受着父母过多的呵护,习惯于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他们不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了,敬业精神也就无从谈起。分析学生存在现状及成因,制订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并向上级呈送申请书。通过行动研究法,对全校学生利用典型榜样、技能竞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等有效性策略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法,将对策用于实践,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搜集有代表性的课例、教育教学细节和典型的学生个案,对职业学校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不断从中发掘提炼有效的措施,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最后采用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职业学校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有效性策略。

四、敬业精神研究的成果

经过潜心研究、认真探索和积极实践,构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为:

1.构建中职敬业精神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2.摸索出校本礼仪教育实施模式。

3.中职学校如何开展敬业精神培养教育

4.摸索出校本敬业精神教育实施模式。

通过敬业精神研究,我们欣喜的发现,通过敬业精神教育,学生在方方面面有很大的改观,学生思想乐观向上了,行为习惯改善了许多,如同学们在打掃卫生时能够认真负责、打扫得及时干净,在劳动中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在学习中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够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的学习工具,学习上有目标、有动力;在实习实训、技能操作中仔细认真,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积极进取,有集体荣誉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文明风采大赛和技能大赛中学生取得的骄人的成绩,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敬业精神研究对教师而言: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师把“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养正品行,终身受益”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树立了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教师的科研能力获得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新的突破,自身的理论水平及敬业精神能力得到提高。

敬业精神研究对学校而言:形成了我校有效敬业精神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围绕敬业精神进行研究,在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动态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敬业精神教育活动实施模式和成功经验,促进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职业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我爱的职业
意识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五花八门的职业
谈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