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常用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

2022-06-09 04:28李绮华
职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

李绮华

摘 要: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是以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相关的实操技能为目标的专业。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学相结合。本文以常用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以下简称电气设备安装)课程中的某一课题为例,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了合适的工匠精神元素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了在电气设备安装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工艺达标率达到90%,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工匠精神 电气设备安装 创新

中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位居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创新自然驱动发展,随着制造业水平和我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升级转型的时期,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技能人才的技艺水平、严谨性和产品精度等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智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行业、工业水准。在技工学校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气设备安装是针对机电维修电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常用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后续对接维修电工中级考证项目以及可编程控制技术、变频器等相关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等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熟练又过硬的动手能力,并为后续PLC、变频器等自动控制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课程的承上启下特点比较突出,如何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在技能操作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显得格外重要。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技术基础薄弱

技工学校的部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热情不高,欠缺自主学习和认真钻研的精神。很多学生都是从初中毕业的,没有任何实操基础。实操技术只能通过中技课堂多练而慢慢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如同庖丁,是经过无数次训练练习才熟练掌握了解的技术。

现实生活的电线基本都是接在线槽里面或埋进墙里面,不能直观地看到电线的走线和接线工艺,在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形成工艺的概念。很多学生觉得能让电机动起来的接线就是成功的接线,他们没有意识到在接线过程中一个小疏忽,如在线路中多接一条线、少接一条线或者错接一条线,都可能导致短路或火花,烧毁元件,烧坏线路,严重的还会发生火灾。

(二)教师对学生要求不高

技工学校的教师长期在成就感不高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教学,容易有职业倦怠感,失去教学的激情。大部分年轻教师还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立马走向教师岗位的,自己的动手能力本来就不强,不知道在接线上对线路工艺是有要求的。有些教师更认为线槽一盖上接线工艺就都不再重要了,不会对学生的接线工艺有严格要求。

二、 工匠精神的含义

(一)热爱劳动

“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和升华人生价值和意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爱劳动、不怕苦的品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怕苦,不怕出错,愿意多动手,多练习。

(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对细节的注重、对完美的追求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现代机械工业尤其是智能制造工业领域,对各生产环节有严格的要求,细节和精准度决定了产品能否合格。对细节与精确度的把握,是工匠多次训练的结果,通过训练培养形成习惯、自成品格。

“功夫”一词,除了在武术中指武功外,也是指各种工匠所应具有的习惯能力。只有在技术的层面上追求精益求精,才有可能提高产品质量。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讓他们形成意识,在技能学习和实际操作中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三)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有民族的创新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当前,社会对于工匠技术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从师傅那里学会的技能就行了。传统工艺是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进步的。现代工艺更要将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在传承的前提下追求创新。现代机械制造特别是现代智能制造,每一个产品的开发和每一项技术的革新,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匠参与其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多思考,多交流,形成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开阔眼界,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三、把工匠精神融入电气设备安装教学

笔者尝试在电气设备安装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发现无论是对学生接线工艺水平的提高还是控制线路的创新设计,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进行课题设计时先设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各个电气符号,会看控制电路图,能自己分析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原理后,才能进行正确的线路连接。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线路连接,在线路连接的过程中加入对接线工艺的要求,这个工艺要求可以参照世界技能大赛照明线路接线的工艺操作要求,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书本的控制图和工艺要求把线路接出来后,可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出能达到同样控制目的的属于自己的控制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

笔者以电气设备安装课程中课题十“Y-三角降压启动”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制定目标

在进行课题设计时,先定制定教学目标——学生能自己设计出使用时间继电器控制的“Y-三角降压启动”,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接出自己设计的控制图,并试电成功。在此之前,笔者发给学生手动控制的“Y-三角降压启动”控制图,让学生按图接出“Y-三角降压启动”的线路。

该课题线路接线相比之前的难度明显加大,还要求学生按照工艺要求把线路接出,学生很容易会有情绪。

笔者鼓励学生不要被复杂的线路吓到,要不怕困难,勇于尝试。学生必须先对线路图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只有清楚工作原理才能准确地接线,也为后面的线路创新做好铺垫。

(二)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感染学生

学生完成第一次的接线操作后,笔者先检查其接线是否正确,再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如整体布线是否合理,能不能做到横平竖直,尽量集中靠拢,导线的接触口有没松动,有没有“露铜”,一项一项地进行认真检查。结果发现,在第一次接线操作中无一名学生达标,此时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随后笔者在课堂中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以彭祥华为例,他能够把装填爆破药量的呈送控制在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之内;胡双钱,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技师,仅凭自己的双手和传统铁钻床就可产生出高精度的零部件……笔者还给学生讲述了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励志故事,鼓励学生努力向优秀技能人才看齐,立志成为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的故事深深感染了学生们,有的学生受到激励开始更新进行接线操作。经过第二次的认真改进,学生的作页比第一版本有了明显的进步。经过试电成功后,笔者选了几个工艺比较好的接线控制板在课室里进行展示,并拍下照片上传到班级家长群,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得到表扬会更有成就感。笔者也鼓励其他学生一起努力向优秀学生靠拢。

(三)引导学生挑战自我

学生们完成手动控制的降压启动后,笔者引导学生向高难度挑战,提出问题:如何能实现:“Y-三角降压启动”的自动转换?手动操作的局限性是什么?能否利用学过的元器件代替现在的手动操作?

学生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之前学过的时间继电器,接着让学生引入时间继电器进行线路设计,学生可以自行选用通电延时或断电延时继电器设计出自动控制图。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画图分析进行创作,接线试电,从中体验成就感。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创作出线路控制图,并试电成功。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后,对电力拖动课程更有兴趣了,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思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小结

电气设备安裝是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实操技能和扎实的动手技术。

通过一个学期的在电气设备安装课程中结合工匠精神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尹悦悦,王保恒,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融入思政教育探讨[J].教育培训,2021(9).

(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城建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创新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