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运”背景下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使命及路径研究

2022-06-09 09:45鱼晓辉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

摘 要:体育文化是反映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提升社会总体体育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为背景,从促进经济体育发展、助力群众体育勃兴、推进体育强省建设三方面探讨了其对陕西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加强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有机融合、提升体育文化的质量效益、挖掘体育资源,营造体育文化发展氛围等方面阐发了新时代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使命;从坚持党管体育的基本原则、人民体育的基本思路、体育强省的基本战略等方面提出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十四运、体育文化、人民体育

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和传播力较广的国家级综合性运动会,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机会,对赛事的承办方而言,是展示本地区综合实力、提升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难得机遇。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西安举行,这是全运会自设立以来首次在中西部地区举办,体现了国家对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特别是体育事业勃兴的充分肯定。

一、“十四运”对促进陕西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四运是建党百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之际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一届全运会,精彩激烈的赛场角逐和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下的体育事业发展新成就、新风貌,筹备和举办十四运为陕西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对中西部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具有带动效应。

(一)促进竞技体育发展

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水平代表着国家、地区的形象,是综合实力的外化。全运会比赛项目丰富多样,目的在于锻炼队伍,培养人才。本届全运会周期,陕西省体育行政部门努力提高科学训练水平,重视体能训练,加强科技助力,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不断学习借鉴和创新训练比赛恢复手段,在多个项目上取得较好成绩。老将新人表现优异,凸显了竞技体育的传承发展和不断攀升的良好趋势。本届全运会中陕西体育代表团在竞技体育项目中获得19枚金牌,15枚银牌,23枚铜牌,特别是在攀岩、滑板、足球、乒乓球等项目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意识到陕西体育事业发展与一些体育强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快我省竞技体育发展任重道远。

(二)助力群众体育勃兴

“人民體育”是党的体育事业一以贯之的主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现了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重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壮大“群众体育”的共建力量和共享主体。广大人民在十四运群众体育项目赛场上展现了风采、增进了友谊,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情。以十四运为契机,陕西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全运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全运会带来的体育成果。体育设施更加完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体育场馆尽可能为群众服务,在“八百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上,各类健身场所和器材星罗棋布,成为贯通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的“绿色健身飘带”。革命圣地延安,对全域体育设施进行提升完善,截止目前超过80%的县区拥有大型场馆,90%以上的村庄、社区建成健身设施。

(三)推进体育强省建设

近年来,陕西深刻把握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历史机遇,以建设体育强省为目标,坚持体育设施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引领、体育产业为支撑、体育文化为内核的发展思路,着力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020年2月,陕西省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体育强省的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陕西全省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全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体育文化影响力有效提升,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到2035年,体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领先。十四运的成功举办无疑为第一个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全运会场馆建设兼顾了赛时要求和赛后利用,为未来城市的基础建设、经济发展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全运遗产”正渗透到三秦大地的各个角落,体育强省建设蹄疾步稳。

二、“十四运”背景下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使命

正如前文所述,十四运的举办对陕西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与体育强省目标的实现还有相当差距,总体而言,竞技体育水平有待提高,群众体育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体育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需要激活。具体而言,陕西体育文化建设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明确使命任务:

(一)加强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有机融合

体育精神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又超出运动本身,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处于体育文化的核心层,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

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体育文化的精髓,是党领导的体育实践涵育的宝贵思想,对于推动传统运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具有巨大引领作用。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将中华体育精神概括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这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创新性、时代化表达,对于指导陕西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是全人类的文化盛会和文明遗产,它的丰富内涵和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是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生活态度;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陕西体育文化发展应坚持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有机融合,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持续发展、发挥经济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带动效应和群众体育对全民健身的辐射功能。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

(二)提升体育文化的质量效益

体育文化是指反映人们不同历史时期思维、行为方式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提升社会总体体育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体育文化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精神、行为、物质三个方面,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层,主要包括价值观、审美、认知理念等;制度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中间层,主要包括体育制度、法律文件、体育社团组织关系和社会环境等;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外显层,主要包括口号、标识等。体育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之间相互联、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归根结底是源头、衔接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十四运背景下,陕西提升体育文化的质量和效益就是要厘清体育文化三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价值观对体育价值取向的决定、对体育文化发展的引领及对发展趋势的主导,就是要发挥体育文化的培养功能、引导功能、凝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传承功能和融合功能。

(三)挖掘体育资源,营造体育文化发展氛围

新时代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使命和任务就是,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体育精神为指导,挖掘体育文化资源,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抓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其他体育核心文化建设,开发体育的衍生文化形态,使陕西体育文化成为促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经济功能,推动体育消费,带动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进而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培育新型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加快体育产品与体育产业文化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开放、有序的体育产业文化集群,继而培育良好的体育文化发展氛围。

三、“十四运”背景下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新时代加强陕西体育文化建设,应坚持党管体育的基本原则,为具体路径探索提供方向指引;坚持人民体育的基本思路,为具体方案的形成提供价值遵循;坚持体育强省基本战略,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一)坚持党管体育的基本原则,为陕西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组织支撑和制度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体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体育事业稳上台阶、不断取得成绩的根本所在。新时代陕西体育文化建设应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圍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党组织在体育事业发展、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引领作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百年来,党带领人民探索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思想,这为陕西体育文化建设、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陕西体育文化建设在遵循体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应体现时代要求,因势而新地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致力于推动体育治理方式创新、治理效能提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大多阔斧的魄力完善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体育”格局,消除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壁垒。

(二)坚持人民体育的基本思路,为陕西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群众基础和建设力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事业发展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人民主题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革命建设年代国家自人民体育中蓄力到新时代人民自人民体育中获得,无不体现出极具辨识度的中国特色体育发展思想。

新时代陕西体育文化发展应坚持“人民体育”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实施城乡统筹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树立典型,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和人群间的均等化和标准化;统筹建设场地设施,实现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展“一市一品牌”赛事创建活动,推动打造一批群众体育精品赛事;组织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发挥体制优势,提升竞技体育能力。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加强高水平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强化科学训练,促进体教思想、目标、资源、措施大融合,夯实竞技体育后备力量,构建科学的竞赛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均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格局。

(三)坚持体育强省的基本战略,为陕西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科学方案和持久动力

一方面,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改善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体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一些富含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的精品体育赛事。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体育企业。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体育市场的供给能力,拉动体育消费,实施“体育+”战略,推动体育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加大体育文化传播和交流,利用新媒体、多平台宣传体育强省建设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完善体育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交流,加强对体育专业院校特色专业的扶持力度等。

陕西正处于体育事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体育系统应将思想统一到习近平关于体育相关论述精神上来,坚持体育强省基本方略,为陕西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科学方案和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钟秉枢,李楠.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基本理念与具体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1):1-7.

[2]崔乐泉,刘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1):8-15.

[3]辛哲,吕晓东,赵畅,杨扬.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战略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01):43-49.

[4]王邵励.中国共产党“人民体育”思想的话语脉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07):21-29.

项目来源:2021年度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十四运’背景下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使命及路径研究”(2021394)

作者简介:鱼晓辉(1987.11--)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
探析新常态下足球文化在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发展中的作用
高中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与课程构建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相结合
白族民间体育活动考析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