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博开放用户IP属地功能的影响

2022-06-09 08:03徐积佩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信力社交媒体

徐积佩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现代数字社交媒体的互动性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模式,从单方面的受传者转变成互动者,增加了公民了解信息的窗口,公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参与公共议题的门槛降低。本文以中国主流社交媒体——微博为例,探讨其在疫情期间开放用户IP属地功能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社交媒体; IP属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信力

后真相时代人们在媒介技术发展的赋权下得以进行更加广泛多元的表达与交流[1]。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社交媒体为大众提供了新的讨论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谣言传播等问题,造成恶劣影响。

一、社交媒体

(一)中国主流社交媒体——微博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目前,中国的主要社交平台为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基于用户关注链接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2006年,在美国网站“Twitter”(推特)推出了微博客服务之后,2009年新浪微博(以下简称微博)诞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交媒体覆盖率迅速增长。经过10余年的迅速发展,微博已成为中国主流社交平台。

(二)社交媒体的特点

近些年,在热点新闻事件中,社交媒体体现了其强大的实时性和互交性。在新闻事件的报道速度和传播广度、深度都领先于传统媒体,使热点事件第一时间被受众捕捉和讨论[3]。微博在中国社交网络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以"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4]。微博以分享与发现为基本传播形态,以独特的技术优势、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推动公民社会建立的潜质,对公共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5]。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得知最新进展保障其知情权。同时,社交媒体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促进了传统媒体报道方式的革新。但其用户和信息规模庞大,且缺乏“把关人”,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期,少数不法分子趁机煽动负面情绪,形成网络舆情,对政府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6]。

二、社交媒体开放用户IP属地功能

2022年4月28日,新浪微博宣布将全量开放评论展示发评IP属地。并在个人主页一级页面展示IP属地。微博方面表示,该功能旨在更透明地向广大用户呈现真实情况,无法由用户主动开启或关闭。据悉,微博将根据,最近发博、发评、投票的IP属地判定所属地区,显示规则为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在微博开放IP之后,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也已经上线或者宣布拟上线此功能。

(一)开放IP属地以规范言论自由

社交媒体使公众获得了话语权,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发布和接受任意信息。社交媒体也在追求利益、点击率、关注度、流量。因此美国学者施拉姆曾提出“即时报偿新闻(娱乐、灾难、体育、漫画等迎合大众口味的比较低俗的新闻)在不断排挤延期报偿新闻(公共事务、社会问题、经济事件、健康教育等对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新闻)”。在网络世界,言论缺乏社会道德标准束缚,受众被表象信息误导对事件形成片面的认知。疫情期间,确诊者遭遇网络暴力,个人隐私被泄露。给受害者帶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巨大的心灵创伤。为此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社交媒体开放IP属地,为净化网络生态、捍卫网络良序、文明上网具有积极意义。

(二)开放IP属地以净化网络环境

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公众获得了话语权,打破了传受双方的界限,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谣言的病毒式传播。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中的信息量增加。各类谣言弥漫。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谣言和负面信息,不利于社会稳定,开放IP属地有利于打击仿冒搬运、造谣传谣、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维护真实有序的网络环境。

(三)开放IP属地以捍卫政府公信力

网络社交媒体为大众提供了新的讨论、评价政务的平台, 政府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塑造良好形象、澄清不实消息、了解民众动向、增加互动机会。但负面信息和谣言会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7]。在新冠疫情期间,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不准确和虚假的信息会误导人们对形势的判断,引发了社会的恐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有学者认为,信息公开透明,是应对“信息疫情”的最佳疫苗[8]。

结语

社交媒体的出现在丰富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谣言肆虐、恶意传播等。在疫情期间,这些问题误导用户,造成恐慌、扰乱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社交媒体开放用户IP属地的功能在抑制谣言传播、整顿网络环境、捍卫政府公信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莉.“幻影公众”的认知实践:后真相时代生活世界的真相建构解读[J].传媒观察,2022(04):87-92.DOI:10.19480/j.cnki.cmgc.2022.04.010.

[2]丁柏铨.论公众意见表达及与政府、大众传媒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04):124-128.

[3]王妍.浅谈社交媒体对热点新闻的舆论影响[J].今传媒,2017,25(03):47-48.

[4]谢耘耕, 徐颖. 微博的历史, 现状与发展趋势[J].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 (4): 75-80.

[5]张跣.微博与公共领域[J].文艺研究,2010(12):95-103.

[6]桑瑛.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以微博为例[J].新闻知识,2014(04):62-63.

[7]赵富丽,段桂敏,陈丽君.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谣言特征与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2):122-124.

[8]丁慕涵.社交媒体时代的疫情传播:私人领域的公共化[J].中国广播,2020(04):62-67.DOI:10.16694/j.cnki.zggb.2020.04.016.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信力社交媒体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