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视阈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研究

2022-06-09 08:03卡迪丽亚·库尔班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研究

卡迪丽亚·库尔班

摘 要:文学翻译是情感达意的转化过程,是读者、译者、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感悟与理解。在英语文学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以科学的翻译思维看待英语文学作品,需要创造性地理解和挖掘英语文学作品中蕴涵的审美情趣、人文思想,从而在传达作者思想和理念的前提下,满足读者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审美需求。而将新媒体融入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能使翻译作品具备网络时代的特征和特点,拓宽英语文学作品的受众范围,提高英语翻译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文化学;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技巧;研究

引言

良好的翻译能够更好地为语言的学习提供动力,学习英语的重要前提,需要首先了解英语的组成基础以及相关国家的知识。英语语言翻译的最佳状态就是针对国家语言以及相应的知识等进行开展研究,站在英国实际基础上进行翻译。所以相关的翻译者在进行英语翻译之前,需要首先了解英国的知识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联。才能够更好的翻译出英语所表达出的真实状态。不仅如此立足于文化基础上进行翻译,还需要相关的翻译者综合水平与能力达到一定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指具备一定的英语翻译水平,还需要这些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同时,结合相关的国家背景以及社会知识的综合运行。达到英语译文翻译的真实反馈,满足相关语言工作者的需求。但是在进行翻译之前,需要首先保证词语的正确以及整个翻译的句子的完整性。

一、文化学

所谓的文化学是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学科之一,文化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文化的起源背景、传播途径、文学结构、功能作用等。然而,之所以会构建文化学,旨在探寻与研究各类文化之间存有的内在关联性,从而为其他文化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架构。从本质层面上来看,文化学属于人类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代表性产物,而且这门学科也是凭借人们聪明才智下创造出的文化为基础,在此之上研究人类,从而帮助人们了解到文化学的发展历程。经实践论证,文化学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历史性、实效性特征。

二、文化学视阈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研究的意义

美学视角下,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而思维与语言如影随形。英语文学翻译自然反映了中西方思维的差异。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继承了希腊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彰显出对理性和智慧的推崇,无论是宗教、爱情还是战争等题材,都散发着哲学和理性思维的光芒。西方的逻辑思维一直走在世界前沿,尤其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相较之下,中国人的思维虽然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但更凸显形象思维。从《论语》《诗经》等开始,中国文学与哲学、政治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结在一起,受韵文、骈文、八股文等的影响,汉语以类似螺旋形的趋势进行发展,体现出反复又发展的环形特征,尤其以跳跃式思维为特色,使中文段落、篇章呈现松散的特征,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逻辑联系不够明显,常常使读者误认为文学作品主题不够明朗。从美学视角进行分析,这种思维特征对读者的要求较高,需要读者事先了解作者背景和思维特征,换位思考,品味其中的美学价值。然而,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翻译者在将英语文学转译为汉语时,其思维转换、主旨表达甚至是翻译语言的流畅度都会受到影响,使得英语文学本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语言效果大打折扣。而真正立足于美学视角对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语言进行改进,正是要求译者预先了解西方思维,最好是具体作品和作家以及创作该作品时的心境,而后找准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契合点,并选取最恰当的翻译技巧,将多方面因素相结合,且“糅碎”,通过反复推敲文学原文、挖掘其思维活动,把握创作主线,将翻译技巧熟练运用于这种思维转换中,以力求体现中西方思维的异同和英语文学本身以及翻译的美学价值,这就翻译技巧成功运用的目标之一。

三、文化学视阈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

(一)不能曲解原文意思

在文化学视域下,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要求翻译者掌握的基础技巧是不能曲解原文意思,换言之,作为翻译者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变作者创作的目的以及所表达的写作情感。一般状况下,人们大都认为不曲解原文意思,就是忠实原文,即逐字逐句进行翻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翻译应成为文学作品、创作者、读者之间的“枢纽”,这样才能将英语文学作品的创作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所以,翻译者在转化翻译语言的时候,一定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翻译习惯来擅自转变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面对于此,为了在翻译时不改变英语文学作品的原意,翻译者便可选用直译或者意译的方法完成相应的翻译任务。

(二)坚持“与时俱进”原则,赋予译文历史感和时代感

英语文学历史跨度大,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英语文学翻译艺术语言的运用有必要与作品所处的社会风貌、时代特色等相联系,这就要求英语文学翻译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所谓“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对原作中包含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有透彻的了解,保证翻译的艺术语言具有历史感;另一方面要与译者和读者所处的时代、事物等相联系,保证艺术语言具有时代感。以英国作家简·奥斯汀(JaneAusten)于1813年出版的《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为例,作者以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镇日常生活为素材,描述了处于保守状态下的世态人情。该部作品在当时英语文学界耳目一新,至今享誉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运用艺术语言极为严谨,例如“Idonot”,共出现60次,但不采用其缩写形式,且大多数搭配know(19次)、believe(5次)、think(4次)、like(3次)、mean(2次)、imagine(2次)等表示心理活动的词汇。这一点成为我国译者重点研究和完善的关键点之一。我国翻译家孙致礼在翻译该作品时,对原作中贵族家族的生活进行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运用“尊重,崇拜,居高临下,享受面子”等词汇对其进行描述,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人物心理等,也与今天人们的语言习惯较为吻合,成功赋予译文历史感和时代感双重属性。

(三)语言翻译文学需要通顺带有相应情感

英语文学语言作品的处理与翻译的整个过程中,文字方面的流畅度是一个检查标准。更好的保障文章作品翻译质量水平不仅需要文学作品提供的文学水平和时代背景的真实,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感传递,使得人们在开展文学作品的表达研究中得到享受与情操的陶冶,所以,翻译过来的作品一定不要生涩,导致整体感情机械。机械的作品翻译不仅达不到原有作品的需求,也不能够满足相关读者的理解。流畅度的原则也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主要原则,保持流畅度水平较好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文学语言的翻译时,与原文保持一致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语言语法要求,结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打开创造。换种说法来说,翻译者在进行文学语言作品的翻译时,需要首先针对原文中的作品展开翻译,然后自己融入原有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并且表达出原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结束语

总体而言,现实中文化表达的载体之一就是语言,基于当期社会已经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在此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也已构成了相互交融、协同发展的良好文化社会学体系。在该体系建设中,收集、分析、提炼各类文学作品的精髓、创作价值以及创作内涵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然而,从当前社会现状来看,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方面仍旧表现出难度大的特征,所以,在文化学视域下,作为英语翻译者务必要探寻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以实现翻译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推动英语文学创作领域的进步。由此可见,对文化学视域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做出研究与分析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韩春慧.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技巧研究[J].散文百家,2018(11):19.

[2]趙菊菊.文化学视阙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8):197.

[3]王小芳.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技巧探析[J].校园英语,2017(04):227-228.

[4]黄柳.文化学视阈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研究[J].海外英语,2016(03):105-106.

[5]于文杰.文化学视阈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J].芒种,2012(16):163-164.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英—汉翻译技巧在艺术英语文献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