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潜阳通络汤联合头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研究*

2022-06-09 08:26续江涛
河南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通络后遗症血流

续江涛

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灵宝 472500

脑梗死是一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疾患,可引发机体神经功能异常。该病属中医学“卒中”“中风”等范畴[1-2],其发病原因除与患者气血内虚、阴阳失调有关外,亦与饮食劳倦、情志不畅关系紧密,均可导致机体脏腑气机逆乱、瘀血痹阻脑络,以半身不遂、头晕目眩等为主要症状。中风后遗症则属中风病发日久证候未散、体征未消所引发的内虚病变,患者多具本虚标实之象,除气机不畅、血络受阻外,亦可因长期脑络痹阻致痰瘀内生、肝风内动,引发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肢体强急等一系列肝经瘀热之假实表现[3]。《医学纲目》曰:“痰之为病……眩晕如坐舟车,精神恍惚。”《临证指南医案》亦有曰:“有身体缓纵不收,耳聋目瞀,口开眼合……阴阳枢纽不交,与暴脱无异,并非外中之风,乃纯虚症也。”均指出中风发展至虚证阶段可表现出外邪侵袭之假象,实际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瘀热搏结所致阴阳不交、痰阻脑络有关,故临床治疗需以平肝潜阳、化痰通络为治则[4]。笔者采用平肝潜阳通络汤联合头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的7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69.85±6.21)岁;病程(9.72±1.31)个月;梗死部位:基底节区28例,脑干7例,枕叶3例。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69.36±5.68)岁;病程(9.49±1.41)个月;梗死部位:基底节区26例,脑干8例,枕叶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风痰火亢型中风证诊断标准[5],主症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自我感觉减退;次症为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痰多黏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1.2.2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中相关诊断标准[6]。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60~80岁;处于脑梗死后遗症期,即发病时间在6个月以上者;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4 病例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或精神疾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者;预计生存期低于3个月者。

1.5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常规饮食指导、康复锻炼、营养支持。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J20171021),每次1片,每天1次,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J20170008],每次1片,每天1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平肝潜阳通络汤联合头针治疗,平肝潜阳通络汤具体药物组成:决明子20 g,葛根15 g,丹参15 g,菊花15 g,桑寄生15 g,川牛膝15 g,夏枯草15 g,栀子10 g,天麻10 g,地龙10 g,水蛭6 g。每日1剂,以2 000 mL水文火煎煮,取汁2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嘱咐患者清淡饮食、调畅情志,切忌辛辣刺激油腻饮食及情志剧烈起伏变化。头针选择规格为0.35 mm×40.00 mm的毫针,针刺范围选择为患者健侧头部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足运感区,首先对上述范围进行常规消毒,随后将针体与头皮夹角调整为15°~30°,将其刺入至头皮下肌层,针刺深度为1.2寸左右,随后可连续进行快速捻针操作,以200次·min-1的速率实施5 min,期间不可提插,随后留针0.5 h,留置期间每隔5 min实施上述快速捻针操作1次,共需实施3次。头针治疗每周进行1次,共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症状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进行评分,将头晕目眩、头痛、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等症状按照严重程度计为0~3分,评分细则如下:头晕目眩:0分为未出现头晕目眩;1分为偶尔出现头晕目眩;2分为头晕目眩经常出现,但尚在可忍受范围内;3分为出现较频繁,难以忍受。头痛:0分为未觉头痛;1分为偶觉头痛,程度轻微;2分为时常头痛,但尚可忍受;3分为频繁头痛,难以忍受。心烦易怒:0分为未觉心烦;1分为偶觉心烦;2分为烦躁不安;3分为烦躁不安。肢体强急:0分为肌张力未出现变化;1分为肌张力略微升高;2分为肌张力较高,但尚能伸展;3分为出现肢体强痉拘急。

1.6.2 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8],该量表涉及11条项目,每条评分不等,总分在0~4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

1.6.3 精神状态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9],该量表涉及11条项目,总分在0~3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精神状态越佳。

1.6.4 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评估[10],该量表评估领域涉及7个方面,内含18条项目,每条得分0~3分,总分0~5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低。

1.6.5 肢体功能采用改良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AM)评估[11],该量表涉及40条项目,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强。

1.6.6 脑部血流动力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脑血流峰值时间(time topeak,TTP)、双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mean flow velocity,Vm)、脑平均血流量(mean blood flow,Qm)。

1.7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主症次症均消除或出现显著缓解,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70%;有效:各症状表现均有所好转,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30%~69%;无效:各症状表现均无好转,甚至出现加重,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30%。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有效率为68.4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NIHSS、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NIHSS、MMSE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PSQI、FAM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FAM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PSQI、FAM评分比较 分)

2.5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RI、TTP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Vm、Qm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存在痰、瘀、风、火、虚等多种病理状态,其中血瘀属最关键发病状态。随着中风病情发展,其病变因素逐渐复杂,血瘀仍属重要病机,亦可出现肝郁化热、虚阳上亢之热象,而随气血津液受虚热熏蒸,加剧痰阻脉络之象,终发展为中风后遗症[12-13]。

中风患者多存在脑络血行受阻之象,就其生理状态而言,患者多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即血液黏稠、血行缓慢等血瘀病变基础,与阴血亏虚、推行不利等内虚因素有关,亦可由内热熏蒸所致,内生风阳而致肝风内动,出现肢体强急、眩晕、言语謇涩等中风后遗症表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亦有曰:“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均指出中风后遗症所具肢体运动不利、眩晕、虚热之象与肝风内动有关。

平肝潜阳通络汤中决明子、菊花均可入肝经,后者更具清热散风之效,二者共为君药。葛根解肌清热;丹参活血散瘀、通利脑窍;桑寄生滋补肝肾;天麻平抑肝阳、熄风止痉,亦具通络之效,四药共为臣药,助君药清肝之风热。川牛膝散瘀通络、通利关节;夏枯草清肝泻火;栀子清热利湿、泻火除烦;水蛭破血逐瘀,共为佐药。地龙具有通行经络、传递药效之力,是为本方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疏通脑络之效,使肢体拘急、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等中风后遗症得到显著改善。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其后续生活质量改善关系密切,其中远端肢体肌力恢复情况影响作用尤为显著[14-19]。目前,中医药治疗对血瘀、痰热等病理表现疗效较为明显,但在肌力恢复、精细动作培养方面疗效一般,故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并不应局限于中药口服,头穴针刺法亦可用于改善此类患者神经功能、微循环状态、肢体功能[20]。本次研究中,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MMSE、FAM评分则有所升高,其中观察组评分变化幅度更为显著,提示平肝潜阳通络汤联合头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及肢体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头针治疗可刺激增加脑部经络,加快病变区域侧支循环建立,使脑血流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并表现出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睡眠质量的改善。此外,该方法可通过大脑特定反射区针刺有效刺激受损脑神经,有助于兴奋运动中枢,促进其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

现代药理研究亦显示,平肝潜阳通络汤中葛根、丹参所含黄酮类提取物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状态,促进机体神经功能改善[21-22];天麻所含的天麻素具有保护脑神经作用;桑寄生所含桑寄生总苷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改善微循环状态的作用,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及精神状态的改善。

中风病位在脑,发病病机包括风、火、痰、瘀、气、虚等多种因素,患者多属上实下虚之证。上实为标,为肝阳上亢、神蒙窍闭、脑络瘀滞所致;下虚为本,为肾精亏虚、阴亏无以制阳。中风后遗症患者元气亏损,血气运行不畅,故仍可存在脑脉痹阻,表现为言语、肢体活动不利。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该病发病多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紊乱[23],可引发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终至语言、认知、肢端运动功能异常。本次研究中,经4周治疗后,两组RI、TTP水平均有所下降,Vm、Qm则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平肝潜阳通络汤联合头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状态,分析其原因在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病程迁徙日久,病情复杂,血瘀之病机仍旧存在。平肝潜阳通络汤中葛根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脑血流速度以减缓脑缺血状态;丹参具有通利脑窍、活血化瘀、降血压的功效;水蛭亦可借其逐瘀通络之效促进局部血流状态改善,《本草经百种录》有曰:“盖血既离经,与正气全不相属……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桑寄生虽为补虚之药,但其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亦存在降血压之效[24]。本研究所用头针可通过刺激腧穴加快经络疏通,促进机体气血运行,同时头针可直接影响脑血流调节状态,有助于局部血流重新分配,加快血流速度并提升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平肝潜阳通络汤联合头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睡眠质量、肢体功能,亦可调节脑部血流状态。

猜你喜欢
通络后遗症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春天的“后遗症”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创卫不应“要了面子伤了里子”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