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育人为主导的“三维一体”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2-06-09 09:42程沙沙
安徽建筑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考核试验

程沙沙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1 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扩招化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与装饰材料作为建筑类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程之一,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将建筑与装饰材料学、工程学、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融为一体,课程教学对培养建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众多教育工作者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李志新等分析了建筑材料试验的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刘东等利用慕课,建立建筑材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刘明华立足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背景,从“教师、教法、教材”三方面做了探索,提出建筑专业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本文拟从“三教”改革出发,结合线上教学平台,深度加强校企合作,提出以协同育人为主导的“三维一体”建筑与装饰材料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

2 高职院校建筑与装饰材料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建筑与装饰材料是一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课程。随着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建筑与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工程实际中解决建筑材料问题和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也给出了本课程建议的理论学时和试验学时。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校内实训基地限制,很多院校在本课程结构设计时,试验学时较少,甚至没有试验部分,这样使理论教学很枯燥、难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并未真正掌握相应的技能,部分同学甚至未见过实际的建筑材料等结果,这些都与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不符。

2.2 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扩招直接导致师生比过小,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很多高职院校直接从高校引进大批高学历优秀人才,但大多是从一所校门进入另一所校门,缺乏实际现场经验。建筑材料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教授专业核心课程后,就不再担任专业基础课教师,因此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团队很多都是中级及中级以下教师,教学和实践经验都较缺乏。

2.3 试验室及实训场地配备不足

根据建筑材料的教学需要,学生应通过参观校内实训基地对建筑材料有直观的了解,通过材料试验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但现实中,很多院校建筑试验室和建筑实训场地过少,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教师只能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图片和试验视频让学生学习建筑材料,学生很难有直观认识。

2.4 传统教材信息化资源少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建筑材料的材质和检测手段不断更新,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不断变化,但传统的教材形态单一,编写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以文字表达为主,与教材配套的信息化资源少,学生很难更全面地掌握建筑材料相关知识。加上编写教师脱岗性和编写时间的滞后性,很多教材已不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

2.5 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大部分院校的建筑材料考核主要采用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来“一考定乾坤”。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无法体现学生的扩散思维、创新能力。同时,学生为了成绩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略实践操作,没有达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符。

3 以协同育人为主导的“三维一体”建筑与装饰材料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结合高职院校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本着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的原则,本文以协同育人为主导,提出“三维一体”的建筑与装饰材料教学模式,见下图所示。“三维”指的是“线上+线下+企业”三个维度。线上主要是搭建教学平台,线下是校内教学,企业包括邀请企业专家授课、现场连线和学生去企业学习等。“一体”指的是一本立体化教材。针对建筑与装饰材料的教学现状,提出基于以协同育人为主导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以协同育人为主导的“三维一体”建筑与装饰材料教学模式

3.1 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根据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外,科学设置试验部分可开设一些建筑材料基础试验内容,如水泥的细度试验、试模成型、砂的筛分析试验等,让学生通过试验进一步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熟悉试验操作,掌握分析试验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试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议增加课程实训环节,实训部分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选择固定的几周时间在校企合作企业完成。

针对理论教学枯燥的问题,①通过慕课、超星、智慧职教等线上平台放置课程电子教材、课件、微课等电子资源,引导学生线上学习,补充线下因其他因素没有掌握的内容,便于学生课下继续学习、复习;平台上发布讨论、测试、作业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检测学习效果;随时通过网上直播或QQ群、微信群发布新材料的知识,拓宽学生建筑材料知识面。②线下学习可以采用“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材料展示室或者试验室,在教师给学生讲课时可以同时进行材料展示和试验演示,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动手操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通过网上直播或者QQ、微信连线企业老师,企业老师通过网络带领学生直接观看现场的材料实物、材料检验过程等,随时解答学生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2 优化课程团队,提升教师实践技能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关键,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校企共建”方式,组建课程教师团队。①“走出去”,也就是教师进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高校引进的新进教师必须到建筑企业一线进行跟岗学习,从材料的选择、价格分析、进场验收、检测等各环节进行学习。老教师每五年去企业挂职一次,也可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轮岗实习,保持对行业发展的敏感度,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走出去”,提高在校教师的业务能力,解决教学与业务脱节的局面。②“请进来”,也就是招聘企业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和能工巧匠来学校长期任教,也可以让他们参与课程设计、教师培养、教学考评,进一步拉近外聘老师和学校的关系,提高教学能力。③“校企共建”,是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和企业的技术资源的优势长期合作,共同组建一支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教师库”。校内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完成新型建筑材料开发、更新材料检测手段、改进检测设备,既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也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形成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

3.3 “校外+线上”双助攻,延伸实训领域

针对校内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除在校内设置基础的试验场地外,可以采用“校外+线上”来延伸试验领域。①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企业作用,通过网络直播或者拍摄试验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看具体的试验过程学习最新的材料检测技术,也可以利用实训周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训学习,更好地与实际对接。②利用线上的虚拟仿真试验软件或VR技术。线上的虚拟仿真试验可以模拟从材料准备、模型制作、模型加载、破坏形态等真实的试验过程,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具体的试验过程,会分析实验数据,从而进一步了解材料的性质。VR技术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将VR技术应用到建筑材料试验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材料的试验,提高建筑材料试验的效率,节约原材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试验技能。

3.4 完善课程配套信息化资源,打造立体化教材

教材是改革的载体。编写教材时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邀请行业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共同参与,使教材内容与建筑行业紧密衔接。要打破传统以知识点罗列的单一形态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材形态,如立体化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等。教材配套完整的信息化资源,如可以把扩展知识微课视频、小测试、试验视频等相关资料,以扫二维码的形式进行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在平台上搭建课程,放入课程简介、微课、讨论、测试等资源,打造“纸质教材+线上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

3.5 多方位综合考评,体现公平合理

为了改变原来单一考核的方式,采用常规性考核和其他考核相结合的多方位的综合考评方法。常规性考核主要是“平时+过程+期末”考核,平时占20%,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平台预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期末占40%,主要以卷面笔试成绩测试学生课程学习结果;过程占40%,包括上课过程考核和试验过程考核,上课过程考核包括课堂上平台测试等课堂活动,检验听课效率,试验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试验检测能力、对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平时考核也可以用材料市场调研报告或者假期参加企业实践报告代替作业完成情况,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

其他考核主要是“以赛代考,以证代考”,把竞赛、考证融入教学评价体现,将学生参与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相关的技能大赛级别和获奖情况,折算为该学科的成绩,学生考取了材料员、试验员等各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抵作该门课程的学分。通过这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证书考取,为他们今后就业增加筹码。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与装饰材料教学中存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教学上需要改进的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还要研究教法,以协同育人为指导,三维一体全方位改进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考核试验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应用研究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CS95
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