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科创新之花在新江苏盛开

2022-06-10 01:16张新科
群众 2022年9期
关键词:社科社会科学普及

张新科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吹响了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時代号角。省社科联团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自觉发挥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的作用,以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立法出台为突破,大力推进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建设,让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之花在新江苏盛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培植“理论社科”之花,散发“求真唯物”之芳。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奋进的力量,持续学习研究宣传阐释新思想,努力做到“高处再攀高”。崇尚“真理”,做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持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任何时候都把“两个确立”作为最深刻的政治领悟、政治信念,把“两个维护”作为最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忠诚。阐释“真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深刻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中蕴含的学理、哲理、道理和情理,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理论研究成果。探索“真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以新时代国家和江苏发展的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基础优势学科为支撑,立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建设学科布局优、学术根基牢、科研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国际影响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弘扬“真经”,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坚持以“社科之思”解答“社会之问”,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壮大主流声音,弘扬正能量,不断巩固党和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

培植“应用社科”之花,散发“咨政建言”之芳。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提升社科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效益,有效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聚焦重大课题。紧紧围绕江苏“三大光荣使命”“六个显著提升”“九个方面重点工作”等全局性、战略性和政策性问题,抓好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党代会专项课题研究,组织开展省主要领导圈阅重大应用课题和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课题研究。聚焦智库服务。以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为依托,打造集聚各类智库的高端服务平台,推动一批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向智库转型,在大型企业开展产业智库、企业智库建设试点,有序扩大现有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规模。持续组织高层次智库专家研修班、青年智库学者培训班等活动,打造在省内外叫得响的智库品牌。聚焦平台搭建。举办全省性智库峰会,持续开展高端对话、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以及热点难点座谈会,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组织新模式,鼓励开展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协同攻关,完善精品工程“1+N”课题组织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社科专家助力新江苏高质量发展。聚焦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决策参阅》综合性转化平台作用,努力提高决策咨询的转化率、批示率。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和影响江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加强决策部门同研究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精准靶向,精确发力,积极打通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培植“大众社科”之花,散发“启智育人”之芳。依托江苏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充分挖掘释放我省人文社科红利,全面提升江苏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壮大“科普阵地”。进一步完善省级社科普及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持续推进设区市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组织好全省第十九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有效融合高校社科普及资源,提升社科普及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促进社科普及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人才阵地”。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社科人才的培育扶持力度,组织多层次社科学术研究能力、决策咨询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积极推荐中青年社科专家参加省内外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巩固“社团阵地”。启动实施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创新工程,力争提升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覆盖率。创新开展党建活动,打造“红色传承”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筹建“综合阵地”。突出“共建”“共享”“共治”原则,筹建集社科研究、智库建设、学术交流、社科普及、成果展示、社科评价、数字社科于一体的江苏社会科学馆,使之成为江苏社科发展的历史走廊、学术交流的众创空间、社科普及的主体阵地、文化强省的社科名片。

培植“开放社科”之花,散发“守正创新”之芳。坚持团结协作打造精品,多维度推动社会科学的开放实践,抓好“开放社科”的阵地、品牌等建设。完善开放机制。充分发挥“联”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推进高校社科联、县级社科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全省社科界“五路大军”整体合力,构建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大联合大协作大社科格局。创新开放手段。积极开展第十六届学术大会品牌创新行动,优化社科学术大会组织形式,注重吸引更多名家大家参与,提升办会层次和在全国影响力。高质量开展全省第十七届社科评奖,更好地发挥社科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导向激励作用。推动“江苏对外交流学术大使”培育工程落地,坚持用学术助发展、用学术促开放。打造开放矩阵。推进《江苏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办好“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研究”等栏目,努力打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流传播平台。编撰出版《江苏社科年鉴》《江苏地方文化史》,办好《江苏社联通讯》,努力打造更为开放的阵地。树立开放品牌。充分挖掘各地的历史和现实资源、物质和文化资源、官方和民间资源的巨大潜能,引导找准优势,积极赋能优势,不断扩大优势,努力打造“一市一品”工程,全面展示社科建设的新成就。

培植“数字社科”之花,散发“与时俱进”之芳。以社科资源数字化、社科工作信息化和社科学术研究交流网络化为路径,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拍摄社科名家影像纪录片。选取在江苏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取得重大学术成就、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社科名家,组织专业力量摄制个人专题影像纪录片,系统全面记录和保存社科学术大师在为学、为人、为事业中展现出的爱国情怀、治学精神、学术成就和奋斗历程。打造融合共享的社科数据库。打造全省社科事业发展公共数据库,协调政府和公共部门数据资源集中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开放共享,促进数据价值释放和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哲学社会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互通融合。建设社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全面推进协同办公自动化、数据资源一体化、科研服务智能化、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实现办公、科研、人事、外事、财务等社科工作向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搭建社科普及云平台。建设即时、全面、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社科普及网络,促进社科普及线上线下融合、社会公众知识需求和普及产品服务相结合,提升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水平和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传播、供给能力。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社科社会科学普及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人文社科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