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2-06-10 03:16刘文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物传统

刘文博

0 引言

中华文化中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传统建筑、文化中留存下来的文化元素是当代建筑设计的可用元素之一。随着社会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古为今用”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理念创新的方向之一,但如何有效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当代建筑内容仍是无数设计人员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研究,对提升当代建筑设计水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义重大。

1 当代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

建筑是城市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构件,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是通过改变建筑物风格、装饰、结构的方式,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审美需求,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对建筑设计提出更多要求,但设计师在实际建筑设计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部分设计者盲目跟风,过于强调时下流行的建筑风格,建筑设计中所用的元素缺乏创新,难以体现出建筑设计本身的艺术性、实用性。

(2)受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影响,不同地区的建筑物会有着独特的设计风格。然而部分地区为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忽视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得当地建筑物缺乏特色。

(3)创新是建筑设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设计师会树立创新观念,积极地探究建筑设计中可创新的元素,如建筑风格、结构设计、色彩搭配等。但部分设计师在创新建筑物的整体设计时,片面追求建筑的创新性,最终导致建筑物成品不伦不类,没有凸显出建筑该有的审美艺术。

2 建筑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存着大量的优秀文化,包括传统思想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传统建筑文化等。这些文化代表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及其对待生活的态度、基本的审美与价值观,体现着古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精神特质。而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的主体结构,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不仅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同样可促进当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使设计师在设计现代建筑物时,能够通过古为今用的方式,用现代建筑呈现传统文化元素,增加建筑物的精神、文化内涵。

另外,积极促进当代建筑设计、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让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相互影响、相互整合,提炼出具有传承价值的建筑元素,使当代建筑的文化艺术特点、功能特点高度统一。使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通过创新传统建筑设计元素的方式,升华当代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出符合社会潮流且能体现中国优秀文化、古代意境,并符合国民审美的建筑物。

3 建筑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阻碍

3.1 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快

现代社会发展中,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各类西方思想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部分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物时会强调建筑物的国际化、现代化,忽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应用。但在当前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不断凸显,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一大助力,对宣扬中国优秀的人文思想、文化观念,转变社会公众的意识形态意义重大。因此,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应正确审视传统文化,分析传统建筑、文化中可用于建筑设计的各类元素,用传统文化装饰、创新现代建筑,用现代建筑传承、呈现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在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改良当代建筑风格,潜移默化地传递建筑物上的文化艺术。

3.2 设计者传统文化素养不高

受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影响,建筑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相关人员会以市场与客户需求为导向,学习建筑设计,并且会受西方建筑文化、建筑美学的影响。因此,多数建筑设计人员的建筑设计理念、风格特点多为“简约式”、“欧式”,部分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则更关注建筑物的功能性、经济性特征,缺乏对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研究,所以在当代建筑设计队伍中,设计者传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建筑设计时,缺乏坚实的人才基础。

4 当代建筑设计创新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基本思路

4.1 在设计活动中促进二者的融合

为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创新当代建筑设计思路,可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促进二者的融入。

一方面,基于中国传统元素,用当代建筑的设计手法设计建筑物。比如,某设计者在设计历史博物馆时,根据当地的“传统地域性文化”特点,将该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各类元素加入博物馆的设计工艺中,用“海港”、“山”、“水”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元素。

设计博物馆外部墙面时,设计者通过回收具有传统特色的“青砖”、“竹条”、“瓦片”与现代建筑工艺的混凝土共同砌筑墙面。墙面上的各个传统元素可体现出该地区的文化情怀,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带有浓浓的传统文化特色。不仅如此,建筑物设计中混凝土与传统建筑材料、文化的结合是对当地建筑设计的创新,可以同时满足新时期传统文化传承、建筑设计理念创新应用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当代建筑设计活动中,相关设计者可直接用传统文化元素表现现代建筑理念、现代文化。例如某建筑物在外观上使用传统建筑的“斗拱”元素,但在构建“斗拱”时采用了现代建筑的混凝土、钢筋构件。据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斗拱”是一种文化特色明显的元素,而使用现代建筑工艺组建斗拱是为促进当代建筑思想、材料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自然地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表达传统文化内涵。

4.2 结合传统建筑设计当代建筑物

现代建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局限在当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上,还包括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继承。对此,设计人员应结合传统建筑设计当代建筑物,正确地看待现有古建筑物。具体来说,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实体,不仅是可利用的文化符号,同样能够为当代建筑设计工作提供部分参考。因此,还应加强传统建筑以及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使其能够与现代建筑相互交融,留存在现代建筑群内。

一方面,设计人员可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观察分析传统建筑整体风格、文化象征,随后在设计当代建筑物的时候,针对性地设计建筑物的风格,使其色调、高度、整体结构与传统建筑保持一致。但是为保护传统建筑,预防建筑损伤,可在建筑物周围设计绿化带,或其他缓冲带、围护装置。

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应主动理解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并从多个层面分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取优秀、独特的元素符号,创新当代建筑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从物质、环境层面,借鉴传统建筑文化。比如,古建筑建造时会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地质地貌、气候,以及当时流传的工艺技术。当代设计师在该区域设计现代建筑物时,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创新、完善当代建筑的设计方案。

4.3 深入研究建筑文化中的精神元素

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尤为丰富,在利用当代建筑设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时,设计人员可从精神层面深入研究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神元素。具体来说,传统建筑中家具放置、墙面装饰、外部结构等基础设计中均体现着传统文化,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元素。比如,对于传承儒家思想的建筑物,建筑物的整体风格强调“规矩”、“等级”,建筑物非常端庄、稳重,而传承道家思想的建筑物,其风格特点较为含蓄、清雅,建筑结构相辅相成,融合出令人神往的“意境美”。

由此可见,当代建筑设计创新时,可传承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的精神元素,用古建筑中可体现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的文化元素设计建筑物,严谨地设计建筑物结构、整体格局,确定建筑物的风格特点。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在基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设计建筑物时,还可从“传统制度”方面,挖掘设计元素。古代建筑中,庭院、走廊、建筑结构的设计多与社会政治文明相联系,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秩序、社会背景。所以设计人员可遵循传统建筑的“等级风格”,设计可反映传统礼教精神的现代建筑物。

4.4 完善当代建筑设计中文化创新体系

(1)当代建筑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在创新、传承传统文化时存在直接复制或照搬的情况下,使得现代建筑物设计活动中的固定模式与传统建筑完全一致,缺乏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应用,无法满足新时期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对此,设计者应正确理解“古为今用”、“文化传承”的基本概念,借鉴传统建筑物文化、引用传统文化元素时,还应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基本规律,记录更多文化符号,并抓住传统符号中的设计精髓,随后结合当代建筑设计需求,合理地将其融入建筑设计方案内。

(2)设计人员作为当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主体,其文化素养会直接影响建筑物整体设计质量,并且受西方美学影响,现代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审美意识无法满足传统建筑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条件。因此,设计人员应持续学习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古建筑,持续积累、记录传统文化元素,定期总结传统建筑特色、风格特征、设计精髓,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为后期建筑设计打好基础。

(3)设计人员应具有“民族自信心”,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概念,了解当代建筑、传统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价值,自觉承担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同时树立正确的建筑审美意识,避免过于强调建筑设计中的经济效益,而是积极地创新现代建筑设计模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5 灵活运用传统建筑的象征符号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已经积攒无数优秀文化符号,古典建筑中的“斗拱”、“图腾”、“窗花”均属于传统建筑的象征符号,反映着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些象征符号同样是当代建筑设计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所以设计人员还应灵活运用传统建筑象征符号,使其与当代建筑物和谐统一、相互融合。

一方面,传统建筑设计中墙面叠砌的象征符号是“粉墙黛瓦”,在设计当代建筑时,可将该象征符号融入设计方案中。比如,某建筑物在设计时结合“传统徽派建筑”对“粉墙黛瓦”的应用,借鉴传统建筑的色彩打破,用白色作为建筑物外围的主要色彩,墙面底部、屋面均为黑色,建筑物整体结构中色彩对比鲜明。此种设计方法虽然传承了传统建筑设计中较为朴实的色彩搭配方法,但并未直接使用“粉墙黛瓦”,而是用黑与白的色彩对比,体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随后,设计者用镂空的红色砖瓦堆砌部分墙体,墙体间设置带有龙湖图腾的柱体进行间隔,借此在保留传统建筑“粉墙黛瓦”的部分象征符号的基础上,创新当代建筑设计方案,传承传统文化符号。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建筑中,“坡屋顶”同样属于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号。设计者可关注传统建筑上屋顶的结构设计特点、美学特色,将其应用在部分现代建筑物的设计中。某设计者在设计当代建筑时,将其作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构件之一,并用大小不一的屋顶组合增加建筑物的古典特色,从而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创新象征符号,凸显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的功能性、审美性价值。

4.6 重视传统区域性文化的应用

传统文化是不同地区社会文明演绎后的产物,能够直接、间接地反映民族特色、民族风貌,所以区域性文化同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建筑文化体系中,因各个民族区域的不同特征,逐步形成了“徽文化”、“江淮文化”、“海派文化”等。这类建筑文化是传统文化、传统区域性文化的具体演绎,并且在传统区域性文化的影响下,各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如“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宿”、“海派建筑”等。因此,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创新、传承传统文化时,设计人员还应重视传统区域性文化的应用。

以某地区的商业街设计为例,设计者用“联排式”的建筑布局,设计商业街的功能区域,街区内各个店铺、建筑物立面相互融合,二层设有带有海派建筑特色的“内廊”、“石库门建筑”作为商业空间。使顾客能够在商业街消费、娱乐时,体验传统建筑中的文化情怀,初步的传承海派建筑文化,满足顾客的审美需求,营造具有古典氛围的娱乐街区。

此外,为突出海派建筑特色,创新当代建筑设计,该区域建筑物设计中融入了“青砖”、“红砖”、“木制品”、“石块”等传统建筑元素,但加工、制作建筑材料时使用现代工艺模拟传统建筑材料,以此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基础上,保障建筑物对传统区域性文化的传承效果,更为逼真地打造传统海派建筑,传承古代区域性建筑文化,确保当代建筑设计中引用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为丰富当代建筑设计内涵,还应将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建筑设计的一大创新,借此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当代建筑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物。但是为满足新时期建筑设计、传统元素的融合需求,还应适当地加大相关设计人才的培训,引导其深入研究传统建筑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符号特点,灵活地改变当代建筑风格,全方位地凸显建筑物中的传统文化艺术,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建筑物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鉴定评估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