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X线片与CT用于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准确性探讨

2022-06-10 05:39刘继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线片肋骨例数

刘继宽

(成武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菏泽 274200)

肋骨骨折作为常见的胸部创伤性骨折疾病,是患者胸部受外界因素作用影响而出现的肋骨骨折病变现象[1]。常见的致伤原因包含交通意外、坠落、剧烈咳嗽、击打、刺伤、跌倒等[2]。临床上为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精准判断,了解骨折数量、部位和骨折情况,需采取有效检查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积极影响[3]。诊断肋骨骨折常采取X线片进行检查,但设备受限于客观因素影响,在拍摄角度方面会受到干扰,因此造成误诊和漏诊率较高[4]。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T诊断技术被用于临床诊断中,且具有较高确诊率,被广泛用于骨折患者疾病确诊工作中[5]。对此,本文选取成武县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肋骨骨折患者,探讨传统X线片与CT检查用于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成武县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5.58±5.11)岁;致伤原因为:交通意外伤25例、坠落伤30例、剧烈咳嗽15例、跌倒19例、击打及刺伤11例;患者前肋骨折、后肋骨折、肋腋弓骨折例数分别为38例、36例、26例;1~3肋、4~10肋、11~12肋骨折检出例数分别为47例、30例、23例。对照组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5.03±5.03)岁;致伤原因为:交通意外伤28例、坠落伤27例、剧烈咳嗽20例、跌倒15例、击打及刺伤10例;患者前肋骨折、后肋骨折、肋腋弓骨折例数分别为40例、35例、25例;1~3肋、4~10肋、11~12肋骨折检出例数分别为36例、40例、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②不存在交流障碍,可积极配合诊断者;③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者;③肝、肾功能存在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X线片进行检查,诊断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80 mA型X线片诊断仪,患者采用正位以及立位状态下的肋骨左右双斜位,旋转角度在15°~55°之间。参数设定电流为15~20 mAs,电压65~

85 kV,便于获得结果。

观察组采取CT检查方式进行检测,采用Siemens(SOMATOM Definition AS-128层)CT进行扫描,检查前,让患者采用仰卧姿态,举高双臂,均高过头顶,手臂呈微曲状;检测扫描时,患者需自然屏息,自上而下从患者锁骨上区至肋弓下缘进行检查,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机器参数。一般情况下,将管电流设置为120 mA,电压120 kV,层厚3~5 mm。在检查过程中,可根据投射角度适当倾斜20°~25°。两组患者完成检测后,由相关人员将图像资料上传,由专门影像科医生进行后期处理,最后对两组患者检查资料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式下的诊断结果、骨折范围检出率(包含前肋骨折、后肋骨折、肋腋弓骨折3项)及骨折肋间检出率(包含肋骨1~3肋、4~10肋、11~12肋3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肋骨骨折诊断检出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n(%)]

2.2 骨折范围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CT检测下,患者前肋骨折、后肋骨折、肋腋弓骨折例数分别为34例、35例、25例,对照组X线检查下,患者前肋骨折、后肋骨折、肋腋弓骨折例数分别为30例、30例、20例,观察组患者骨折各范围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骨折范围检出率比较[n(%)]

2.3 骨折肋间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CT检测下,患者前肋骨折、后肋骨折、肋腋弓骨折例数分别为45例、29例、22例,对照组X线检查下,患者1~3肋、4~10肋、11~12肋骨折检出例数分别为30例、33例、17例,观察组1~3肋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10肋、11~12肋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骨折肋间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城市化建设的进度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在使用交通工具或外出工作时,容易出现工伤事故、交通事故或与他人的暴力冲突等问题,这些因素均造成了肋骨骨折发生率的提高[6]。肋骨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骨骼形态十分细长,呈半圆状,前低后高,排列十分有序,分布于胸部的外侧[7]。在遭受外力的挤压下,容易发生骨折。若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气胸、血胸、肺部感染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8]。因此,准确诊断肋骨骨折的性质和部位,对疾病治疗具有显著性意义。

目前,诊断肋骨骨折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如X线检查、CT扫描等,应用十分广泛,且具有较高诊断价值[9]。但随着检查方式的不同,使临床诊断结果也不一致。传统检查方式首选X线胸片诊断肋骨骨折,此种检查方式操作十分简单,且成本低廉,辐射较小,检查速度快[10]。患者在拍片过程中,无需屏住呼吸,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这是其他检查方式不具备的优势[11]。但X线胸片诊断也存在不足,对于患者腋线、胸椎旁、锁骨区以及前后肋骨交叉区等区域的诊断,容易出现漏诊现象。容易对患者治疗和医学鉴定带来不利,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这是由于胸部结构较为重叠,细微的骨折线容易被掩盖。摄片过程中,大部分骨折区域无法贴近胶片,因此影响肋骨骨折的显示。传统X线胸片诊断肋骨骨折,用于错位明显的骨折区域诊断效果较好,而错位轻微的骨折区域,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

CT检查是临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肋骨骨折诊断中也具有较高价值,且精准性较强,能降低传统X线片存在的漏诊和误诊率[12]。并且,CT检查还能准确显示血胸、气胸、肺挫裂伤等并发症。对于肩胛骨、胸骨错位及大血管损伤等不易发现的骨折现象,都能得到显示,尤其是膈下肋骨骨折对肝脾损伤范围及程度更是显而易见。CT检测技术可以进行冠状、矢状、任意斜面的图像重组,对损伤部位也具有多剖面观察,能避免X线胸片骨折线不易显示的缺点。

但CT诊断肋骨骨折也存在一些漏诊和误诊现象,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隐匿性骨折、扫描参数设置有误、阅片医师诊断经验不足、或患者合并有骨质疏松等。CT检查中出现伪影,是造成肋骨骨折诊断漏诊和误诊的原因。由于患者在CT扫描过程中,出现重叠性阴影,造成图像不清晰,无法准确地反映出肋骨骨折情况。而隐匿性骨折是针对骨质或骨折线较细,且骨折端没有出现错位和分离的骨折现象,通过CT图像很难观察到这一部分的骨折区域。而CT扫描期间设备参数调制错误,会引起CT图像不清晰,出现数据误差情况。另外,阅片医师临床经验不足或阅片不仔细,都会造成漏诊和误诊现象的出现。

对于胸部外伤患者而言,尤其是交通事故所引起的多人受伤,在接诊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会造成患者体征检查不完全。因此,在进行检查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状态,除按规定进行扫描外,需直接对患者受伤部位、活动受限部位、疼痛部位进行重点观察,避免漏诊和多次搬动伤员所造成的骨折错位加重。针对CT检查容易出现的漏诊和误诊原因,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①CT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患者能准确屏住呼吸,并提前去除衣物中或身体内的高密度异物,尽可能地缩小扫描范围,避免出现重叠扫描现象。②在调节CT设备参数时,需依据规范正确调试。③诊断医师在阅片过程中,需向患者了解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并发骨质疏松。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行肋骨骨折诊断的检出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提示CT检查模式,对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更具精确性,能扩大肋骨骨折患者适应范围,改善对错位轻微的骨折区域的检出效果。观察组患者肋骨骨折检出率中,前肋骨折、后肋骨折、肋腋弓骨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CT检查,具有冠状、矢状、任意斜面的图像重组,对损伤部位也具有多剖面观察,能避免X线胸片骨折线不易显示的缺点。肋间检出率中,观察组1~3肋、4~10肋、11~12肋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CT检查具有多角度,多平面重组的后处理功能,更能直观、逼真地体现病变区域,降低X线检查存在的不足现象,可提高确诊率,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CT检查作为肋骨骨折诊断,可提高检出率与确诊率,减少漏诊与误诊,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线片肋骨例数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股骨远端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1例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
改良Chevron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类风湿性拇外翻1例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肋骨缺失应重视
迷人肋骨
日安,白天
肋骨四位像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