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肉羊疾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2-06-10 08:34罗国现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代谢性肉羊母羊

文│罗国现(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羊肉以其鲜美的肉质和良好的口感,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肉羊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国的肉羊养殖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肉羊养殖的规模以及肉产品的品质,我国的肉羊养殖业逐渐从传统的散养模式转变为舍饲养殖。然而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一些常见羊类疾病的流行率和发生率也不断升高,特别是在环江条件比较差的养殖场,疾病的发生率更高,给肉羊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如何针对舍饲肉羊的流行性疫病进行综合防控,是当前各养殖场应重点关注的环节,这直接影响着养殖场的经济收益情况,更关乎着我国肉羊养殖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一、舍饲肉羊常见的疾病及其流行特点

1.营养代谢性疾病。营养代谢病在舍饲肉羊养殖中最为常见,并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首先,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肉羊的营养情况、运动以及代谢情况密切相关,但由于肉羊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大部分的养殖户不注重饲喂管理的科学性,通常情况营养配方比较单一,不注重饲料的科学配比,过于偏重饲喂一种饲料,非常容易导致舍饲肉羊发生消化不良、采食量下降、偏食或者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其次,饲料中维生素A、C、D、E、矿物质或者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充足、不平衡也会导致肉羊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影响肉羊的生长性能和健康情况。特别是对于妊娠期的母羊,如果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后非常容易诱发其流产、早产等现象,不利于羊群的健康。而母羊在未妊娠阶段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后,则容易造成母羊不发情、不孕、产后瘫痪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肉羊的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对外界应激反应的抵抗能力降低,更甚者还会造成羊只的死亡。羔羊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后自身抵抗能力会明显降低,容易发生羔羊肺炎或者白肌病等,可造成羔羊较高的死亡率,给肉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2.细菌性疾病。在舍饲肉羊养殖过程当中,如果养殖的环境较差,养殖场内外的污染比较严重,并且没有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则非常容易导致肉羊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发生细菌性疾病感染。如饲舍内的粪便、剩余的饲料等污物没有被及时清除,则非常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肉羊生活在这种环境内就很容易发生感染。如果饲料或者饮水等被致病菌污染后,也同样会引起肉羊感染发病。此外,养殖场在对外引种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也容易通过患病的动物将致病菌引入养殖场内,同样运输羊只或者饲料的车辆也可以作为传播病原菌的媒介。细菌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并且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给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3.传染性脓疱病。肉羊传染性脓疱病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类病症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群发性,羊群中一旦出现病例,则很快会扩散至整个羊群。患有本病的羊只主要表现为口唇黏膜或者皮肤等处出现脓疮,并形成溃烂等情况,如果这一时期的患羊受到了感染,则病症会持续一段时间。对于本病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处理,清洗干净后,在涂擦一层土霉素药膏,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4.中毒性疾病。这类疾病在舍饲肉羊养殖当中较为多见,并且对肉羊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极易造成肉羊的死亡,并且会严重影响肉羊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其生产性能。在实际养殖当中,秸秆中毒和尿素中毒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

5.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这类病症通常又叫作红眼病,在肉羊养殖中发生率比较高,通常发生于夏秋等季节。由于夏季和初秋的气温比较高,空气流通不好并且天气比较干燥,非常容易出现本病,病症多出现于患羊的眼部,病情严重的会出现充血的情况,同时还可见有黄色脓状的液体流出。对于患本病的羊只可以使用浓度为2%的硼酸水对肉羊的患部进行冲洗,然后使用混合均匀的硫酸卡那霉素和肾上腺素涂抹在眼部,连续使用4~5天,可见病情有好转。

二、舍饲肉羊疾病流行现状

首先,由于大部分养殖户对舍饲肉羊的饲养不科学,导致肉羊营养代谢性疾病普遍存在,母羊不孕、流产的现象增多,羔羊发生肺炎和白肌病的情况增多,并且增加了羔羊的死亡率。其次,部分养殖户对一些细菌和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比较差,对输入型或者外来型的疫病,如口蹄疫、梭菌病、羊传染性脓疱病、小反刍兽疫等疾病的防控能力较低,导致本地区的舍饲肉羊养殖遭受到巨大的冲击。再次,就是由于部分养殖户饲养管理条件较差,导致细菌性疾病增多,从而增加了抗生素的预防和治疗使用量,导致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出现,当发生混合或者继发性感染时的治疗效果比较差,甚至没有效果,给舍饲羊的疾病诊疗带来严峻的考验。此外,虽然随着各养殖户防范意识的提高,舍饲肉羊中毒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秸秆中毒以及尿素中毒的情况仍偶有发生。

三、综合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措施。加强舍饲肉羊的饲养管理措施,对提高其免疫能力,降低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养殖场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品种、不同性别或者不同体质的肉羊应进行分群、分阶段饲养,尤其是对于妊娠期的母羊,更应该根据其所需营养物质的标准进行科学养殖,并且严格控制好母羊不同泌乳阶段的营养摄入情况。其次,养殖场应确保舍饲肉羊有充足的运动量,培养羊群游走性觅食的习惯,提高羊群的日运动量,舍饲肉羊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与羊群运动量不足有较大的关系。因此现代舍饲肉羊养殖中应修建规模适当的运动场地(最好能保证是羊舍面积的2倍以上)。此外,除了配比好精粗饲料的比例,还可以在饲粮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以促进羊群的胃肠道菌群平衡,提高羊群的消化性能和免疫能力,同时还能提高饲料转化率。最后,养殖场则需建立完善的隔离保护制度和相应的隔离设施,在肉羊的养殖生产区建立防疫沟以及围墙等,同时在厂区门口处设立消毒池和消毒室等,进出的车辆、人员等均需遵守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首先,养殖场的环境条件直接关系到羊群的健康情况,为保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每周应最少清扫3~4次羊舍和运动场地,及时将羊舍和运动场地内的粪便、饲料等污物清除,并进行生物发酵处理,以免污染周围的环境。养殖场应准备2~3种不同的消毒制品,轮换使用对养殖场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止耐药菌的出现,羊舍内常用的消毒制剂有4%的氢氧化钠、10%的漂白粉以及20%的石灰乳等。其次,对于舍饲肉羊的饮用水和饲料等在饲喂前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查,不可使用被污染的饲料或者水源饲喂羊群,勤换水和换料,避免被污染。此外,养殖场还需定期进行灭鼠、杀灭蚊虫等工作,防止这些动物传播疾病,切断疾病传播的途径。

3.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意识。首先,肉羊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疫病监测机制,加强舍饲肉羊进出养殖场的检验检疫工作,在引入羊群时应进行全面的检验检疫,并进行21~35天的隔离饲养,待隔离期结束经兽医工作人员认定无异常后方可进行混养。其次,为了更好地防范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养殖场还应对羊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对于舍饲肉羊建议的疫苗免疫计划如下:对于6月龄以下的羊群,可在每年的3月通过皮下注射0.5毫升/只的羊痘疫苗,6月龄以上的则接种0.5毫升/只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在每年的3月和9月可对羊群进行肌内注射0.5毫升/只的口蹄疫疫苗;每年的6月通过口腔黏膜注射免疫羊口疮弱毒疫苗;对于1月龄的羔羊可进行皮下注射1毫升/只的羔羊大肠杆菌疫苗。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舍饲肉羊养殖业具有较为可观的发展前景,并且各养殖户已经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但当前由于饲养管理措施不当,肉羊发生各种疫病的概率仍然比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肉羊养殖的发展。饲养人员应深入了解舍饲肉羊养殖各种疾病流行的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手段,提高肉羊的生存环境与卫生条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进一步促进舍饲肉羊的健康生长,从而推动整个肉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代谢性肉羊母羊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不育男性年老时代谢性疾病风险更大
吃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