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自荣:我有一个又一个梦

2022-06-13 01:39
读报参考 2022年13期

  2022年1月,“配音王子”童自荣接受了湖南卫视《再次见到你》节目的专访,78岁的他依旧风度翩翩。近50年的配音生涯中,千余部作品是他在人生之旅中结出的硕果。他以华丽多变的声线,俘获了几代影迷,而他自己却谦逊地说:“除了做配音梦外,谈不上有何传奇色彩。”

十二年终圆配音梦

童自荣的配音梦是从高中开始的。1944年,他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渐渐喜欢上了看电影。电影带来的奇幻世界,激发了他内心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从中获得了无限乐趣。

有一次,他看了苏联电影《白夜》,男主角的配音者是邱岳峰。影片从男主角老年时的回忆开始,这时邱岳峰的声音是充满沧桑感的、深沉的本色嗓音;等配到男主角年轻时的情节,邱岳峰又把嗓子拎起来,声音变得亢奋,极富感染力。從那时起,童自荣有了朦胧的理想——做一个配音演员。

然而,这份心事,童自荣却不敢对任何人说,包括自己的父母。既怕说出来被人笑话,又怕被扣上“小资情调”和“崇洋媚外”的帽子,他只能把梦想深埋在心底。果然,高中毕业时,得知他要报考上海戏剧学院,全家人都表示反对,熟知他性格的祖父甚至一口咬定,他不适合在“那个圈子”里生存。童自荣却义无反顾,1962年,他如愿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他外形条件好,不论形体还是台词,都学得非常用功;可是上台演戏时,他却始终无法克服怯场这个心魔,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狼狈万分。但他发现,他念台词时的声音,经过录音后变得更加好听。于是,童自荣愈加笃定,幕后配音,才是最适合他的“伊甸园”。

到了1973年,童自荣终于真正成为了一名配音演员。那时,上海电影译制厂需要补充一批新鲜血液,在表演课老师李志舆的推荐下,他终于被分配到了梦寐以求的上译厂。

五年龙套一举成名

电影说明书上的名字变成了身边活生生的人,能和邱岳峰等大师朝夕相处,童自荣倍感幸福。可没想到,怀揣热切期盼的他,因为“说话带有浓厚的舞台腔”,被厂长陈叙一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先跑五年龙套。”

“名利放两边,台词放中间。”换了别人,可能会气馁,然而,童自荣却说:“成为配音演员是我毕生最大的梦想,现在梦想成真了,我又岂会放弃?”“我自知绝非天才,我能做到的,就是像老厂长要求的那样,天天用功配音。”厂长陈叙一既是翻译家又是导演,是童自荣心目中的“大权威”。五年冷板凳坐下来,陈叙一给了他极大的肯定。1978年,他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主要角色——美国科幻电影《未来世界》里的记者查克,一炮打响后,属于他的时代来临了,

1979年,童自荣被点名为影片《佐罗》中的侠客佐罗配音,其实他的声音华丽、浪漫,与电影主演阿兰·德龙低沉、浑厚的音色差异很大。但导演还是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陈叙一也多次鼓励他:“要放松。”

在《佐罗》里,童自荣一人分饰两角——佐罗和“假总督”。两个角色,一个洒脱、一个懦弱,为了彰显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童自荣别出心裁地借助了道具。上午,他穿着借来的厚重大皮鞋为佐罗配音,脚下有了分量,声音中自然有了威慑力;下午,他再换上轻便的塑料拖鞋,“脚底下轻飘飘的,就有了一点儿微妙的不同”。

最终的效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一部在国外反响平平的影片,在中国上映后却带来了巨大反响。银幕上,阿兰·德龙饰演的佐罗,身着黑斗篷,戴着黑面具,挥舞长鞭英气逼人,再配上童自荣的磁性嗓音,人物被塑造得既灵动又潇洒。这一形象,深入人心。

《佐罗》在中国大获成功,童自荣的名字一时间变得家喻户晓。信件开始像雪花一样向他飞来,其中有一封这样写道:“您的声音代表着正义与自尊,你独特的人格与艺术魅力永远留在观众心中,无人能替代。”落款是“一家三代影迷”。面对影迷的赞美,童自荣云淡风轻:“我给佐罗配音,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此生足矣。名和利,都是次要的。”

  他一如既往地热爱着配音,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看剧本、念台词,从进棚开始,台词就一个字也不会错,在演员组里,他是公认的最用功的一个。

1980年,童自荣为《加里森敢死队》里的加里森中尉配音。有一天,他一边蹬着自行车,一边背台词,就在这时,一辆卡车从侧面结结实实地撞了上来,瞬间,人就飞了出去。幸好,他只是受了皮肉伤。一时间,“佐罗飞起来了”竟成为坊间一大新闻。

热爱结出硕果,越来越多的影片邀请他为主要角色配音:在《黑郁金香》《铁面人》等影片中,他多次一人分饰二角;《水晶鞋和玫瑰花》《天鹅湖》……所有的“王子”角色都被他包揽;甚至他生病,导演都会专门等着他。之后的二三十年里,童自荣参与配音的作品多达千余部,其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有300多部。在译制片的“黄金时代”,在幕后用声音演绎角色的他,无疑就是一个传奇。

为传承不遗余力

随着大环境变化,译制片的“黄金时代”走向终结;再后来,前辈们尤其是老厂长陈叙一的离世,令童自荣非常难过。

2004年,他从上译厂退休了。含饴弄孙之余,他从幕后走到台前,参加晚会,做主持人,过话剧瘾。“一想到观众在倾听你的每一句台词,就能感受到当年配音的状态,心里就很开心。”

但心里,他始终放不下配音梦,当动画电影导演找上门时,他欣然应允。继《风云决》和《玩具总动员3》之后,2015年,童自荣又受邀为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混沌”配音。当年惩恶扬善的侠客,摇身一变成了冰冷阴险的妖怪。没想到,电影上映后,许多观众为“混沌”阴柔、邪魅的声音倾倒,但他们无论如何都猜不到,配音者竟是一位七旬老人。

配音事业再度迎来辉煌,童自荣仍表现出一贯的淡然,有广告商找上门来,他无情拒绝:“我要保护自己塑造的角色!”也有电视台想为他拍摄纪录片,他同样婉拒,理由是:“比我好的人多了。”

2017年,童自荣完成了传记《让我躲在幕后》。在书中,他以较大篇幅回忆了带领他走上配音之路的前辈们。在序言中,他写道:“愿这本书化作一枝‘玫瑰’,虔敬摆放在陈老厂长和各位前辈配音演员的墓碑之前,以表达我无限的思念。”他还希望年轻的朋友们重温上译厂的经典作品,“让他们痴迷、陶醉,百听不厌!”对译制片的“没落”,童自荣既伤心,又不甘心,只要有机会,他就向年轻人分享经验。在一个“偶像声援计划”活动中,他受邀担任了评委,上万人的踊跃参与,再次点燃了他心中的配音梦。痴情从未改,他坚信:“译制片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从风华正茂到老骥伏枥,他一直在为配音事业忙碌着。2021年夏天,童自荣发起一场名为“向往崇高”的音乐朗诵会,年近八十的他,集策划、导演、主持、参演于一身,整整奔波了一年。在台上,除了朗诵外,他还和小师妹搭档,为日本电影《蒲田进行曲》的一场戏配音,观众们安静地聆听、感受,谢幕时,掌声如潮。

  尽管自嘲“王子老了”,但那热烈的眼神、饱满的激情……他俨然还是当年那个追梦少年。“我有一个又一个梦。”朗诵会之后,童自荣征求意见,总结经验,又开始做起了下一个梦。为了传承配音事业,他不遗余力。他总是对年轻人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件事,千万不能让观众朋友们失望。”

(摘自《时代邮刊》潘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