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水生植物优化配植研究

2022-06-14 00:50段钰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水生植物宿州园林绿化

段钰

摘 要:水生植物在水体治理中具有突出价值,广泛应用于水体的美化净化。宿州市滨河公园按照“生态、多彩、雅致”的原则,通过精选品种、创新配置组合、优化岸边水线等配植策略,提升水生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实现了岸绿水清景美的效果,对公园水景品质提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宿州;水生植物;植物配植;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9-0076-04

Research on Optimal Planting of Aquatic Plants in Park Green Space

——Taking the Binhe Park in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DUAN Yu

(Suzhou  Municipal Park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enter, Suzhou 234000, China)

Abstract: Aquatic plants have outstanding value in water treatment and are widely used in water beaut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colorful, and elegant”, Suzhou Binhe Park improves the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nature of aquatic plant configuration by selecting varieties, innovating configuration and combination, optimizing shore waterlines and other planting strategies, and realizes the realization of green water and clear water. I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aterscape quality of the park.

Key words: Suzhou; Aquatic plants; Plant matching; Landscaping

水生植物是指常年生活在水中,或者在其生命周期內某段时间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这类植物通常体内细胞间隙较大,通气组织比较发达,种子能在水中或沼泽地萌发[1-3]。水生植物在园林静态水体如湖、池、沼的环境营造中作用显著。我国城市公园中常见的水景植物包括睡莲、水芦竹、芦苇、莲花等。大部分水生植物都有着很好的环境价值和观赏价值,具有繁殖迅速、适应力强、观赏性好等特点。按生活型常分为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4类。按生存环境可分类为湿生、水生和沼生水生植物3类;按照观赏部位,则又可分观叶、花叶兼赏类2类。按照植物栽植的位置可分为水面植物、驳岸植物、水边植物3类[4-6]。根据水体大小、深浅、驳岸结构和形式不同,可以展示不同的栽培品种。

水生植物在水体治理中具有突出价值,同时还有很好的水体治理价值、生态保护功效和观赏价值,是营造园林水景的重要材料,在促进岸绿水清景美的过程中必不可少[7-10]。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促进水清河畅,参与对水体的二次净化,中和氮磷物质等富营养物以及有效去除工业废水的重金属离子污染[11-13]。如水生维管束植物有助于限制藻类生长;千屈菜则有效去除水体中总磷(TP);旱伞草能吸收氮、磷等有害元素,抑制藻类繁殖;美人蕉对去除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效果明显;芦苇可吸取废水有害有机物、重金属离子;香蒲净水能力强,可大量吸收Cd、Cu、Zn等重金属;凤眼莲可有效去除污水中农药、印染废水、洗涤剂。本文以宿州市滨河公园为例,探讨公园绿地水生植物优化配置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区域及滨河公园概况

1.1 研究区域 宿州市地处安徽省北大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年均气温14~15℃,年温差小,光照充分、雨量适中,适宜多类水生植物生长。宿州市主城区水系纵横,河道众多,分支河道(沱河、环城河、运粮河、新汴河等)数量在25条以上,是水生植物栽植的天然“土壤”。宿州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安徽省内园林养护标杆城市。宿州市园林管理服务中心在工作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不断提升宿州园林绿化的品质。在沿河水景打造方面,以水为带,依河植绿,因地制宜搭配观花水生植物,优化水线,丰富生态过渡空间,改善环境,营造优美、可感、渐变、雅趣的水生态意境。自2018年以来,结合市区黑臭水体治理的机会,陆续在主城区的三八河、环城河、大陈沟、运粮河等河道水系栽植了约50万m2的水生植物,极大地改善了水体质量和景观效果。目前,宿州市代表性河道常见水生植物主要栽植品种中,观叶植物有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高杆灯(Juncus effusus)等;花叶鉴赏类有花叶美人蕉(Canna glauca 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睡莲(Nymphaea L.)、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 (Kunth) Kaven subsp. stipulacea]、花菖蒲(Iris ensata var. 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 L.)等。具体品种详见表1。

1.2 滨河公园 宿州市滨河公园专指宿州市沱河景观带西昌路沱河桥至淮海路桥之间,沱河路以北,沱河河道以南的一段绿地,是沱河景观带早期建成一部分,是市级精品绿地建设示范工程,2012年获“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此处原为沱河滩地,种植有大片水杉林、成片的桧柏及零散的树木;整段地面地形坑洼不平,到处是淤泥、垃圾和附近居民杂乱种植的一些农作物。2010年,市政府对沱河景观带进行了规划建设,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滨河公园是整个景观带打造最为精细的区域之一,由本单位专业人员规划设计并监督建造。此处还设计了柳韵曲溪和绿港清波2个景区。公园水体位于绿港清波景区,周围是由绿色植物分割、营造出形态各异的空间,有竹声潭影、红梅晴雪、疏林健身、绿波棕影、沿河景观5个景点,休闲空间多样化,平时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很多。

1.3 滨河公园水系 滨河公园内的水系是沱河地下渗入水而形成的自然活水系统,平时不需要考虑引水和换水问题,节水节材;河面岛屿采用杉木桩护坡加紫穗槐藤条网,形成了生态型自然护岸;周围种植各类乡土树种,长势旺盛,维护成本极低,是宿州市节约型绿地建设示范点。绿地内的水面南北宽度8~30m,东西长260m,水中各类小岛断断续续,纵贯东西。根据面积此处属于带状水域,尺度亲切,适合游客近距离观赏或拍照。

2 宿州市滨河公园水景存在的问题

滨河公园自建成以来,整体景观效果优良,但公园水景距离公园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不足:

2.1 水位差变化大,近观效果较差 因滨河公园内的水源是沱河地下的渗水,所以其水位是沱河的水位决定的。夏季丰水期水位较高,水边景观效果较好,但在遇枯水期水位则下降1.5m左右。如果遇到连续干旱期,因岸边缺少滞排水的植被带,水体水位降低常常导致边坡呈带状露土,河岸近观效果较差(见图1)。

2.2 水生植物数量少,品种单一 前期仅在水面配置了少量睡莲、水边配置了少量黄菖蒲。水体岸边层次效果不丰富,生态驳岸沿线缺少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挺水植物,特别是水生开花植物(如再力花、芦苇等);山石驳岸和木桥附近,岸线较生硬,缺少用于软化的植被。水面上的浮叶植物睡莲面积过小,分散于水面,覆盖不成面状(图2)。未考虑到河道作为自然式水体,其实际水域的宽度和面积变化较大,近圆形片区的参考比例随着水位变化而变化,未大面积引栽花叶兼赏的荷花,观赏效果较差。沿岸列植的黄菖蒲断线,或零散3~5株丛植,点线不成,线不连面,数量、形状不规律,缺少整体观感。

2.3 空間色彩过于单调 春夏时节,水体周边仅由成片绿色、少量黄色等组成,数量不超过3种,色彩单调,缺少红黄蓝紫等大面积暖色及冷色调搭配,同时也未应用花色对比与色彩分层来丰富空间层次;更未考虑到秋冬季节到来时,草木凋零,河道灰暗,极大降低了水体景观效果。

3 宿州市滨河公园水生植物优化配置的原则

滨河公园水岸现有水体上部生态优良、现有水域流线优美,根据现有水域宽度、空间现状、植物问题,提出“生态、多彩、雅致”的优化配置原则。在景观上着重近景效果的营造,较多关注水生植物的生长形态、花叶色彩及高低搭配等细节,以细致的手法凸显景观特点,重视选择色彩艳丽,形态纤巧的水生植物。

3.1 生态 结合水位变化、空间层次、植株生态习性,打造由草坡、挺水植物共同组成的多层生态驳岸,丰富草坪入水生态岸线;在浮叶植被配置方面,水域覆盖面积考虑河道宽度,确定适宜面积;沿岸线配置开花植物,对原岸线裸土全覆盖,滞雨涵水,改善水质,丰富生态多样性,营造鸟语花香、鱼翔浅底的优美生态环境。

3.2 多彩 选取红、黄、蓝、紫等6种左右的暖色为主色调。选用红色的水生美人蕉,白色的花蔺、白睡莲、白花梭鱼草;蓝色的玉蝉花、蓝花梭鱼草,紫色的千屈菜等观花植物;白绿相间的花叶芦竹、银边卡开芦,黄绿的金线水葱,墨绿的旱伞草等观叶植物,确保色彩艳丽;运用冷暖色系、冷色系、暖色系、同色深浅对比,丰富色彩层次,提升美观度。颜色表现上考虑植株数量、花叶颜色组合效果以及季节对花色的影响(见表2)。

3.3 雅致 因地制宜,以“品字”丛植、片植、岸线列植等方式,结合不规则弧形岸线的地形高差变化、植株高度,营造疏密有致、高低起伏,曲折通幽的意境效果;组团栽植造型优美的水生植物,营造近观亭亭玉立,远眺整洁大方的效果,依托景石,凸显雅致魅力。

4 宿州市滨河公园水生植物优化配置的策略

在上述原则基础上,宿州市滨河公园水生植物优化配植采取精选品种、创新配置组合、优化岸边水线3条配置策略。

4.1 精选水生植物品种 精选观花水生植物为空间增色添彩,提升整体和节点美观度。结合各类水生植物在宿州的表现,拟定采购8个观花水生植物品种:蓝花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白花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White Pike’)、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花蔺(Iris pseudacorus)、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睡莲(Nymphaea L.)、玉蝉花(Iris ensata);河道大面积栽植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金线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 ‘Albescen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ersicolor’)、银边卡开芦(Phragmites karka)4个品种观叶类水生草本;观花叶类植物开花时间集中在4—11月,观叶类则全年可赏。确定的种植密度为25株(芽)/m2,盆栽4株/m2,数量充足,保确配置效果良好。

4.2 创新配置组合 结合水位变化现状,配置组团、带状水生植被(图3),确保沿岸裸土全覆盖(图4)。以本地适应性良好的观花水生植物玉蝉花、黄菖蒲和睡莲为主,连线成面,配植有玉蝉花+金鱼草,水葱+千屈菜(图5),蓝花梭鱼草+花叶芦竹,千屈菜+银边卡开芦(图6),覆盖1m宽、20~30m长度不等的沿岸区域,确保“岸线不露土”。

4.3 优化岸边水线 一方面,规划设计沉水、浮水、挺水、湿生、水岸风景林5层纵向空间,形成狭长、带片状、多层次弧形水线空间,丰富草坡入水界面。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依河道12m宽度,控制植被种植片区在15~20m2区间,配置适宜高度植物品种和组团量,选定10cm,20cm、40~60cm、70~80cm、80cm以上5类高度的植物品种,各高度区间品种分别为:10cm区间:睡莲;20cm区间:蓝花梭鱼草、百花梭鱼草;40~50cm区间:水生美人蕉;50~60cm区间:花蔺、黄菖蒲;70~80cm区间:千屈菜、旱伞草、银边卡开芦;80cm以上区间:金线水葱(80~100cm)、花叶芦竹(80~120cm)。

5 结论与讨论

水生植物用于水体美化和净化,应用前景广阔。现有公园水体的水生植物优化工作,重点是对水生植物群落优化设计,既要考虑植物的功能与作用,也要考虑植物层次的合理搭配,以展现水体边的空间层次感。目前,本地区园林部门在植物配置中考虑最多的是岸边及水面植物的应用,挺水植物种类相对较为丰富,但对沉水植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不够。此外,浮叶植物只有睡莲,对莕菜、野菱等应用较少。今后需要加强引种和科研。

宿州市通过河道水生建植,因地制宜搭配水生植物,优化水线,丰富生态过渡空间,对于改善环境,营造优美、可感、渐变、雅趣的水生态意境,对全市园林绿化提质增效,打造水绕宿城、绿色宿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仕钦.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福建热作科技,2021,46(03):43-45.

[2]林彦燕.浅谈滨水景观的植物选择与应用[J].现代园艺,2021,44(19):122-123.

[3]夏繁荣.生态水景工程的构建技术要点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1(23):131-132.

[4]蔡卓翰,唐雯.生态园林视角下水景植物的运用[J].乡村科技,2021,12(21):116-117.

[5]张蕾蕾,肖月娥,奉树成.上海植物园水生植物种类调查及其景观应用[J].南方园艺,2020,31(05):59-65.

[6]杨军,杨媛.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景观中的种植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6):122-123.

[7]周倩.城市公园水生植物的景观特征及其公众评价[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0.

[8]展秋菊.浅议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42(23):165-166.

[9]劉雪敏.园林水景植物的景观配置与生态研究[J].风景名胜,2019(10):6.

[10]刘雨鑫.水景景观设计中水形态的表达与运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11]侯盼.园林水景植物的景观配置与生态研究[J].吉林农业,2019(11):81.

[12]陆东芳,魏凌伟.水生植物组合培植对水体中重金属富集效果研究[J].中国园林,2020,36(04):105-110.

[13]杨贤鑫,易佳宇,刘旺香,等.10种水生植物水质净化效果及生态设计应用研究[J].现代园艺,2019(19):8-1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水生植物宿州园林绿化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
花境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