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研 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6-14 01:27伊满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武昌区研训教科研

伊满香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培中心(以下简称“区教培中心”)针对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逐步开展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工作。区教培中心承担了武昌区中小学的区域教研和科研工作,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聚焦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新课程改革倡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主张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各中小学也尝试着进行课堂教学的变革,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迫切需要区教研专家开展教科研指导。如今,武昌区的教科研工作从原来单一化、局部单向的工作方式逐步转向综合化、全区域共同体的引导,通过区校协同,发挥教育科研合力,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发展质量,打造“学在武昌”的教育品牌。

综合施策 促进区域教科研改革

确立“区—片—校三级协同”教科研机制。武昌区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坚持过程化、科学化以及多元化的原则,通过“区—片—校三级协同”的方式,有效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首先,进行区域层面的顶层设计。全区教育科研工作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针”,区教培中心统筹规划,通过“大主题”共同教科研、邀请专家学者进学校以及教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举措,从区域教育角度明确武昌区学校的教研和科研方向。

其次,以片际层面的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组织片际层面的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教育教学科研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以片带面”、实现全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尝试。武昌区在片际间联合不同学段的学校组建特色教育联盟,基本形成了联盟内“主体研究引路,各校互动生成;整体监控保障,校际合作提升”的全方位联动机制,通过片际学校间的合作研究推动教师实现多方面和多维度的科研实践。

最后,以学校层面的校本化实践达成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化。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最终需要落脚于学科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其中,把握课型,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學质量标准以及如何达标是极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区教培中心通过邀请专家进课堂、进科组和进学校的方式,帮助学校及教师自主凝练教学实践经验并形成教学实践成果。

同时,构筑“研训一体化”教科研思路。武昌区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协同共创”这一核心思路。其中,“研训一体化”的达成,有效地保障了区域教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建立“研训一体化”机制是达成教科研一体化的前提基础。在“中心统筹,三处互通,区校对接,循环推进”的基本工作流程上,结合区校对接的实际需求与现实问题,在中小学校试行组建教师发展处,统领教、科、训工作,形成与区教培中心相对接的“研训一体化”机制,有效提高区域研训工作效率。

以问题解决、课题驱动、项目引领为导向,形成“研训一体化”的基本工作模式。问题解决式“研训一体化”模式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核心,旨在通过“区—片—校”三级教研、教师培训、备课组建设以及课例专题研讨,以更具体的方式推进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驱动式“研训一体化”模式指向课题研究、检验与推广,通过筛选、提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发现的教育教学问题,将典型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发挥教科研合力将问题转化为成果。项目引领式“研训一体化”模式旨在通过项目带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丰富和发展武昌区的“绿色教育”理念,引领区域学校办学及教师发展方向,顺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关注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服务于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区教科研工作有效开展与推进的重要基础。区教培中心关注教师发展,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从组织管理、操作策略、基地建设、体系建构四个方面展开了有效实践。

打造区域教科研共同体

区域教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是建立在均衡发展的区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的,遵循就近整合、性质相近原则将区域内的所有中小学纳入不同类别的教科研共同体中,释放学校活力,构建学校之间的合作教科研共同体。

区域教科研共同体的建设遵循质量为本的原则,教师的教研工作本质上是为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大主题”课题项目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即不同学校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大主题”课题项目中的子课题承担者,以此带动学校教师参与科研。与此同时,区教培中心还建设了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不同学校之间学科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资源共享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课件资源的分享,还包含了区域科研课题、学科教研计划等各项资料。

同时,区教培中心依托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组成立了学科建设团队,通过专家讲座、集体备课以及听评课等方式来打造优秀的教科研共同体,通过教科研实践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

首先,以“大主题”课题项目加强区域学校教科研互动,形成“‘大主题’协同推进—小课题放权研究”的武昌区教科研新模式。用“大主题”的教科研项目将区域内中小学校纳入课题项目中,发挥不同学校独有的学校特色和教师资源,实现教科研助力学校发展。与此同时,参与课题项目的学校可以依据自身学校与教师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资源选择合适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实现共同体与个体的协同并进。

其次,不断落实“校—区—专家”的教科研指导模式。采取专家指导、区校研讨、课堂指导的方式为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区教培中心作为第三方的介入,能够保障教研指导不流于形式,确保学校教研和科研方向与区域教育研究方向的一致性。

再者,激发学校教科研活力。武昌区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学校实践,全面助力各学段学校的教科研实践工作。一方面,先后从区域层面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助力学校科研和教研工作的顶层设计方案,指导全区学校教科研的整体方向。另一方面,重视解放全区中小学校的活力,通过适度放权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动权交给学校,激活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能够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开展教科研工作,推动区域教科研发展,形成区域办学特色。

最后,建立片区教科研联盟,创新区域教科研组织形式。片区的教科研联盟旨在打破学校教科研与区域教科研的局限,因为区域教科研很难照顾到学校具体的需求和教学实践问题,而学校教科研又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校本教研中。片区的学校教科研联盟试图以项目合作、问题解决为核心,形成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结对共进、协同发展,区教培中心则为片区的教科研联盟提供了平台和资源保障。

武昌区作为全国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域,今后将不断开展研究和实践,为全市、全省基础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武昌区研训教科研
向着目标拼搏
秋衣去哪儿了(外一篇)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着力打造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平台——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开展“三问”见面会的实践与探索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
武汉市武昌区国税局征纳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