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社区照顾问题研究

2022-06-14 03:20徐蕾
理论观察 2022年2期

徐蕾

摘 要:农村留守老人作为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伴生的一個特殊的、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沉重话题。本文通过构建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来发展社区照顾,首先通过分析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物质、生活照料、精神情感等方面的社会支持现状,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这三方面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都不足,然后从非正式照顾与正式照顾力量这两个层面来分析原因,在非正式照顾力量方面: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初级群体情感联系少、社区志愿者组织孵化缓慢;在正式照顾力量方面:政府公共资金投入少、专业服务组织数量少,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构建新型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为发展社区照顾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这项研究。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非正式社会支持;正式社会支持;社区照顾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2 — 0095 — 04

(一)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庞大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城乡严重的分化,就算改革开放后十分重视农村与城市的平衡发展,农村也很难赶上城市的发展的脚步,农村在经济上始终落后于城市,农村青壮年群体为了谋求生计纷纷涌入城市,造成了大规模大范围的人口流动。农村青壮年群体逐年流失,这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严峻以及由此带来的空巢化现象从而使大量农村老人成为留守老人〔1〕。

(二)农村留守老人处境窘迫

中国人口基数大,日益剧增的老年人口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一时间无法拿出足够资金发展机构照顾,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再加上农村老人经济来源少也无法承担高昂的机构费用,因此社区照顾成为农村老年群体的首选〔2〕;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到城市去发展谋生,农村老人留守在家,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再加上当今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家庭逐渐小型化主要以核心家庭为主,农村留守老人在家庭中无法得到足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农村留守老人大量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矾山镇D村和G村为调查地,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社区照顾问题。本研究采用典型入户调查的方法对两村的留守老人情况进行收集,主要调查的对象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一共有67位留守老人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根据所设计的问卷对留守老人的经济物质支持、生活照料支持、精神情感支持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农村留守老人经济物质支持现状

1.经济物质方面正式社会支持不足

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生活水平低下的问题,仅仅靠他们自身并不能完全解决遇到的困境〔3〕。通过调查可知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物质方面来自于政府的支持渠道少且形式单一,政府主要通过养老金给予老人帮助和扶持,提供的援助十分有限,并没有从根本上上改变老人生活状况,很多老人依然觉得生活水平低下。村民XZF表示:“现在的生活与之前有了很大改善哩,政府每个月都会给我发放养老金,基本温饱问题能够维持,但只有一个月只有一百多也不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有限,来自政府、社会救济的人数有限,WTX说:“我们村有很多老人情况其实挺困难的,但是也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救济。”

2.经济物质方面非正式社会支持不足

大部分老人不愿意给子女增加压力,都选择通过自己的劳动所换来的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尽管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但老人的经济物质来自子女的支持还是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老人生活水平和质量,大部分老人的月收入仍然很低。村民HZJ说道:儿女虽然常年在外打工,生活也不是很富裕,我也不愿意给他们增加负担,主要靠自己种菜维持生计,生活勉勉强强也能过;老人在经济方面的支持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养老金,其他途径的支持有限,缺乏来自亲戚、朋友、邻里以及志愿者的支持,从而使得老人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深度和广度不达标,农村留守老人存在大量的经济物质面的需求与现实的状况并不方能满足他们之间的矛盾〔4〕。

(二)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支持现状

1.生活照料方面正式社会支持不足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农村留守老人在生活照料方面的正式社会支持显然是处于低谷,老人对生活照料方面的正式社会支持需求量大,但是现实却无法满足。村民WY说:“我们村村民来自政府、社区照料的人非常少,我们经济收入少,无法承担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高额费用。”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投入的公共资金有限,使得所提供的服务在价格方面并不能被农村留守老人普遍接受,社会服务的福利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生活照料方面非正式社会支持不足

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来自亲戚朋友、邻居支持的人特别少。村民LTC表示:“我们每家都有儿有女的,靠自己子女就足够了,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经常被其他人帮助,会被人瞧不起的”。农村留守老人的自助互助意识还不足,认为接受他们帮助是一件有失尊严的事,从而在心理上排斥他人帮助〔5〕;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志愿者队伍数量少,大部分居民都表示身边几乎没有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帮助,使得农村地区志愿者组织发育不成熟,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支持。

(三)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情感支持现状

1.精神情感方面正式社会支持不足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十分单调、娱乐活动匮乏,政府、社区在农村基础文化设置方面所投入的公共资金不足,使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足够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让他们去娱乐。HZJ说:“村里没得地方供老年人玩,我们也不想这些东西,平时种地都累死咯,有点时间还不如坐一会。”留守老人缺少来自政府、社区等正式的社会支持,导致他们精神情感空虚〔6〕。

2.精神情感方面非正式社会支持不足

农村留守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常年缺乏来自子女的陪伴,老人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双方之间距离的半径正在不断拉大。LTC和ZTK都一致认为:和子女之间越来越没有话题可以交流,子女常常对他们表示不耐烦,不愿意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和子女之间越来越远了。此外,农村留守老人遇到烦心事时绝大多数都选择不与人倾诉,都觉得自己身边的朋友不多,村民XCF说:“一把年纪了,遇到烦心事只能憋在心里,找不到亲戚、朋友、邻居来倾诉,有时候心里真难受。

(一)非正式照顾力量薄弱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孝文化”淡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传统的孝道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忽略,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7〕。农村留守老人的子女大都选择进城务工,常年不在老人身边,与老人距离也较远,一年当中回来次数寥寥无几,与老人缺乏沟通交流。LTC在说道与子女关系的时候就说:“我家那儿子、女儿啊,平时都在外面工作忙活自己的事,哪里能顾得上我啊。”子女对老人的主动关怀意识欠缺,老人来自子女的生活照顾和经济情感方面的支持不足,农村留守老人缺乏来自家人和家庭的支持〔7〕。

2.初级群体关系淡漠,邻里互助意识不够

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农村社区也不例外,虽不像城市那般高楼大厦,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在逐步减少〔8〕。从问卷调查可知,大部分的农村留守老人的身边朋友都不多,遇到事情时也不愿意与人倾诉,可以看出,农村留守老人与亲戚、邻居、朋友的关系并不很亲密,WY说:“我都活了大半辈子了,什么朋友不朋友的,我不在意,下地干活的时候能说上话就行。”农村留守老人都处于很狭窄的交友圈子中,彼此之间缺乏交流与倾诉,人与人之间的封闭程度会越来越严重,互助的理念也会越来越淡薄。

3.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数量不达标,实际收效低

农村社区中的志愿者组织发展很不成熟,很少有社区居民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在数量上十分稀缺,无法通过组织的力量来链接资源发展农村社区照顾;缺少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带头模范作用,难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榜样示范,导致社区居民不知道如何通过自身的力量来为老人提供服务,与此同时也使得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帮助缺乏组织性,效益甚微,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志愿者无法为农村社区照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二)正式照顾力量有限

1.经济投入支持不够,缺乏支撑社区照顾模式运行的公共资金

农村社区照顾要获得发展必然少不了政府公共资金的支持,在D村和G村的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中来自政府养老院、敬老院支持的老人数量很少,并且在老年活动室活动的老人数量也很有限,可以看出政府对农村社区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数量少,覆盖面有限。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主要重视城市的发展,相对忽略了农村社会服务建设,一时难以拿出大量的资金发展农村社区照顾,从而使农村留守老人缺乏来自政府的正式支持〔9〕。

2.缺乏专业服务组织的支持,服务的专业性远远不达标

农村社区专业组织孵化速度十分缓慢,在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很大一部分老人都认为身边没有社会团体为老人提供帮助,即使有其提供服务的效果也不明显,在问及身边是否有社会团体为老人提供帮助的时候,XCF就表示:“我咋子从来没看见过什么团体,平时我们老年人谁家有困难大多都是自己想办法,哪里有什么组织团体这么好心的哇。”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经济、生活照料、情感方面的需求不足的问题,单靠社区内部力量有时候很难解决,须通过正式组织的力量为其向社会各界链接资源。

(一)健全正式社会支持体系

1.增加公共资金投入,完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覆盖面明显扩大,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碎片化状态比较明显,城乡、区域之间社会保障待遇悬殊较大,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农村老人本就经济来源不多如果社会保障待遇再不如城市地区,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次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救助,着力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为保障老人最低生活水准发挥托底作用,给予农村老人必要的经济物质支持〔10〕。

2.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加强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清楚看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通过引进社会工作专业,让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为留守老人提供专业支持,一方面他们可以为農村留守老人开展互助活动,让老人在共同活动中互相帮助、共享价值,从而加深对彼此的认识、熟悉,帮助老人建立亲密关系,从而为其提供精神慰藉,减少孤独感;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真实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活照料支持〔11〕。

(二)强化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

1.强化家庭照料功能,注重家庭养老

在老人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中,家庭尤其是家庭成员的支持尤为重要,因此留守老人的子女不仅应该在经济上给予老人更多的物质支持,与此同时也应该在工作期间经常抽空回家看望老人,让老人倾诉的对象,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这不仅是义务也是权利,是父母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而当他们老了更应该承担起赡养义务,让老人在家庭中得到足够多的经济物质支持、精神情感支持以及生活照料支持,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社会得到发展〔12〕。

2.构建同辈群体的情感支持

人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老人觉得身边朋友不多,没有人可以倾诉,因此日常生活也很不丰富。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在社区中经常开展互助活动,让社区成员通过共同活动打破隔阂进行交流,丰富老人日常生活〔13〕;其次应该发展社区老年志愿者组织,定期为一些留守或者是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为他们提供精神安慰、生活照料等支持,而且老年志愿者因为与被照顾的老人的年龄相仿,因此共同语言也比较多,更能完善老人的社交网络,在日常的交往中从而给予留守老人情感上的支持。

3.发展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为发展农村社区照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志愿者组织可以为发展社区照顾搭建平台、链接资源,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非正式照顾,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的闲置资源为留守老人提供既方便灵活又费用低廉的服务,志愿者组织也可以通过组织的力量来寻找政府、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参与发展农村社区照顾。需要对志愿者组织辅以一定的奖励措施(可以利用时间银行的概念),老年志愿者在为其他留守老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养老服务时间储蓄〔14〕。从而充分调动老年志愿者的积极性,在帮助其他人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帮助,充分体现了助人自助。

〔参 考 文 献〕

〔1〕梁欣.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

〔2〕王晓亚.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

〔3〕胡强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4〕CAPLAN,G. Support System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J〕. Lectures on Concept Development,1974.

〔5〕杨帅杰.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

〔6〕贾荟芸.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

〔7〕洪伟强.农村留守老人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8〕郭威.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9〕萧子扬.重视“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的推广〔N〕.中国人口报,2020-03-26(003).

〔10〕李茂松.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3):82-84.

〔11〕顾根根. 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养老的社会工作介入〔D〕.江西财经大学,2019.

〔12〕張岭泉,郝雅奇.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18-20.

〔13〕陈静,江海霞.“互助”与“自助”:老年社会工作视角下“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4).

〔14〕郝亚亚,毕红霞.我国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7,(02).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