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概观和玉雕艺术风格组成

2022-06-15 16:45麻文生
理财·收藏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玉雕玉石雕刻

麻文生

全球化视野下的今天,世界关注中国文化,玉文化成为不可被忽视的重中之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玉文化的文脉及玉脉,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玉石,作为一种物理材质和文化载体,就玉论玉的探讨略显片面。玉作为一种文化,背后蕴含着道的文化属性。我借本文浅论中国玉文化和玉石雕刻面面观,以飨玉文化同仁的关注和探讨。

中国玉文化历史渊源和概观

众所周知,所谓玉就是漂亮的石头。从远古到今天的发展过程中,玉石被人们赋予了“仁、义、智、勇、洁”的五德之说。玉的五德对应的是玉石的五种特征。古人以君子比玉,把人的品质以玉比之。自古至今,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一向对玉石十分着迷。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在古代认为,礼是各种道德最首要的表现, 乐是一种陶冶身心的东西。礼用以端正外表,乐用以端正内心。由于统治者有意无意地介入,玉石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不只是因为它的德与形,除了形与色,玉本身还能给人充盈的感官之美。玉石那独特的灵气,被认为会给人们带来难以言传的吉瑞与祥和,所以玉在人们生活中的印迹无处不在。近代最好的茶杯、饭碗、筷子等人们可以触及的生活用品都是用玉石做的。此外,中国人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玉石有种神奇的功用。在很多地方,有着这样一种说法:“玉石可作药以治病,亦可辟邪,亦可防尸体腐化。”玉是一种具有灵性的矿物,更大部分作用于修身养性,有一种说法叫“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所以戴的时间越久越好,玉镯一定要戴在左手上,因为左进右出,可以帮助你身体的循环。古人讲佩玉为美。玉埋藏地下几千年或是上亿年,其中含有大量矿物元素,所以人们常说“人养玉,玉养人”。

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好,长期佩玉可以滋润玉,玉的水头也就是折光度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亮。如果人的身体不好,长期佩玉,玉中的矿物元素会慢慢被人体吸收达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镯通常戴左手,因为对心脏有好处。玉为枕而脑聪,古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经常佩戴和使用玉(如玉镯、项链、戒指、玉席、玉枕等),可以起到摩擦皮肤与穴位等作用,对经络、血脉、皮肤等有多种好处,能起到防病治病效果,故将玉器作为护身符,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封建时代,玉文化更是发展到了巅峰,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均对玉表现出了追崇和爱好。该种对玉文化的尊崇形成的原因与我国封建时代主导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封建社会崇尚儒家,儒家以《周礼》《仪礼》《礼记》为内核的“三礼”观念深入人心。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三礼”对人的规范和管制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等,甚至也包含了整个统治阶级的各种礼节和仪式。以《周礼》为例,其中有关玉的论述达上百条之多。《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六瑞”是指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瑞字是指:玉,以玉为信。管中窥豹可见,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中,所谓君臣次序、贵贱等级、长幼辈分、地位高下都可通过玉来表现,竟无一不和玉有密切的关联。

玉文化孕育了璀璨的中国玉雕艺术

查阅历史可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个人、国家、天下都和玉息息相关,所以说和玉打交道让人肃然起敬。放眼全世界,唯有中国考古发掘证明中国文化和玉的关系如此密切,中国的玉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它是七千年的文化积淀。一种材料和它的造型,能在一个国度延伸七千年文明,这种文明是多么巨大、多么了不起!

受中国玉文化的影响和浸染,玉石雕刻和制造在中国存续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产品数量极多。中国对玉石的制作和利用,大概可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按用途分,玉器大致可分为工具与兵器、日用品、祭品、陪葬品、欣赏及饰物六类。

关于玉石的理解,“黄金有价玉无价”应该是出现频次最高的概述。这背后是对玉文化理解不够全面,同时也透视出玉文化本身已经具备了非凡的影响力和魅力。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玉文化的内涵主要是通过玉器来承载。谈及玉器,自然离不开玉石雕刻这一行业和特殊工种,玉石雕刻既可以挖掘出玉石的最大价值,又可以赋予自然天成的玉石以人文内涵。一块天然的玉石材料,加上人类的灵魂,让一块玉石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玉石雕刻者通过为每块天然的玉石附加上人类灵魂的创意和创造,让其变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甚至是无与伦比。准确印证了“玉不琢,不成器”简单且朴素的道理和人文哲思。

玉石雕刻制品往往和精美绝伦的字眼关联,玉雕艺术往往和玉石雕刻的匠心和灵魂等字眼关联,一件玉石之所以无与伦比,主要依赖于玉石雕刻者具备外行人所不具备的对玉石的解读和创作的想象力。特别是历史上出自玉雕名家的经典玉石雕刻制品,更让人倾心。

玉石雕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它是一门古老又精深的行业,它能给我们所喜爱的玉石赋予魂,让我们所喜爱的玉石具有生命,从死变活,更是能给玉石赋予更高的价值。那么何谓玉雕艺术呢?所謂玉雕艺术,就是利用玉这种特殊的雕刻材料,通过琢、磨等艺术手段,使其呈现为具有特定形态、动作的人或物的形象,借以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的艺术。

影响中国玉雕艺术风格的构成

玉石,在材料上有其特殊性,其材料和颜色的丰富性,是任何材料都比不了的。所以这造就了玉石在创作过程中所占有的优势,有材料才能决定你的工艺,有什么材料才能制造什么工艺。玉雕的工艺没法用到陶瓷上来,陶瓷的工艺也没法用到玉雕上来。在我看来,玉石材料的特性也决定了玉的艺术特色和特点。我工作的地方叫新密,出产一种叫密玉的玉石。密玉颜色丰富,适合创作的题材比较广泛。

一件玉雕艺术品的重要指标是意境,玉雕行业内大多做的是传统工艺,对于意境的关注度或许不太够,谈及玉雕艺术自然绕不开意境,我也希望玉雕行业同仁可以从意境方面多做一些创作和探究。北京曾举办过一个传统工艺的展览,有一件作品叫《姜太公钓鱼》,作者忘记了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愿者上钩”,意思也就是“无所谓”,是否钓到鱼不是他的目的。但是这位艺术家在钩子上钩了一条鲤鱼。是否钓到鱼,又或者是钓到什么鱼,这些都不是他的目的,而是留给观赏者想象的。艺术要给人空间,给人想象,不能赤裸裸的。所以说“姜太公钓鱼”一定要记住后面的一句话“愿者上钩”。姜太公是有境界的,他不会在乎是一条鲤鱼还是草鱼,或者是说是否钓到鱼,这就是艺术。

给欣赏者一些欣赏的空间,不要把话说得那么坦白,我觉得就在这一点上传统工艺和纯艺术是有所差别的。纯艺术做减法,越简单越好;传统工艺做加法,所有漂亮的好东西全放上去,所有自己的绝活全用上去。这个点是我研究出来的工艺之美,也是出发点,我希望在座的朋友们在这个点上做一些思考。如果这点解决了,传统工艺在任何地方都可与纯艺术媲美。

中国玉文化中玉雕作品题材丰富,在众多玉雕题材中我最喜欢宗教类题材的作品。人类生活中,只要有人在就有宗教在,人类从最早产生,面对自然灾害只能靠宗教来自救。每个人心里都有宗教,否则为什么要挂玉佩呢?做玉的对于宗教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在题材上,各位大师可以做一些公共化的、关注人类自然环境的可能会更好一点,这种作品会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

综上,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玉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作为支撑起中国玉文化的玉雕艺术的发展可谓欣欣向荣。但考究玉文化的风格和特质,需要从材料、技艺、造型、意境、题材等五个方面去理解。只有清晰、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国玉文化概观和玉雕艺术风格组成,才能把握好时代的脉络和文化要义。唯有如此,才能缔造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中国玉雕艺术。5338BF7B-1218-464D-B8A0-429F54F716A9

猜你喜欢
玉雕玉石雕刻
《一带一路》 张嘉伟玉雕作品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石之美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二石
雕刻时光
审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