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妈:爱孩子先让自己精彩

2022-06-15 18:50曹宏萍
莫愁·时代人物 2022年6期
关键词:特教自闭症家长

曹宏萍

桐妈带着桐宝阅读

“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喊我桐妈,甚至连我的小女儿都这样叫我。”桐妈本名李茂兰,因为一个名叫“桐宝”的可爱男孩,她成了“桐妈”。

2014年9月17日,是桐妈最刻骨铭心的一天。那天的广州骄阳似火,在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儿子“桐宝”被确诊为自闭症。

其实,早在桐宝1周岁多时的一次体检中,一位相熟的邻居就忍不住提醒桐妈:孩子体检时配合度不高,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父母要多留意。

“当时的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桐宝是有问题的,他那么聪明可爱,1岁就会说词语,且口齿清晰;他的记忆力很好,可以记住许多古诗和儿歌。也许他只是性格高冷而已。”直到桐宝进入幼儿园学习,桐妈才逐渐意识到孩子可能是生病了。

“在幼儿园的两年时间里,桐宝的语言能力发展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吃饭、睡觉都出现了问题,情绪也变得愈发暴躁。当别的小朋友都在学习唱歌、舞蹈、手工的时候,他只会在教室里来回甩手奔跑,嘴里咿咿呜呜发着怪声。”“他明明可以背很多诗歌,但连一句‘我要吃饭’都不会说。”每次肚子饿了只会满地打滚发脾气嘴里喊着“不要左,不要右,不要……”桐妈把桐宝转到了更好的双语幼儿园,在那里,一位有着国外特教机构志愿经历的老师告诉她,桐宝可能患有自闭症,建议尽早专业干预。

全家人从无锡飞往广州求医,桐宝被确诊为自闭症,需终身干预。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桐妈从不相信到反复求医、反复评估、极端痛苦失眠,甚至崩溃到想一了百了。但,熟睡中的桐宝是那么安静香甜,桐妈必须强大,不能被击垮!她开始不知疲倦地学习自闭症的相关知识和特教方法,不断地帮助桐宝补上缺失的能力。两年多后,桐宝停滞的语言开始进步到能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可以玩一些简单游戏了。

为了让桐宝进小学读书,桐妈联合就近的星妈,再说服几个好朋友家庭把他们正常孩子“借”过来,做了一个家庭模拟课堂帮助桐宝提高小学课堂的适应性,一坚持就是一年;同时争取到宽松的融合环境,2016年12月,全家人来到南京寻求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专家柯晓燕的诊断。

“有了详细的诊断报告,我们可以向学校申请陪伴就读,老师们也会对桐宝多些包容和耐心,希望他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顺利地成长。”无数个披星戴月、殚精竭虑的日夜后,2017年9月桐宝终于入学了。

“我认为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最好的接纳状态是:忘了自闭症,但是必须看得见孩子的困难,并不遗余力地学习、帮助他们。同时,调整预期,降低期待,因为他只要能平稳地生活,能和我们和平共存,跟昨天的自己比进步了,就已经是了不起的英雄了。”

桐妈决心成为学习成长型专业父母。“完全匹配自己孩子的特教老师很少,即使存在也是极顶尖的,他们能给到你的时间很少,且需要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因此,父母+特教老师的组合就更为合理。在很多干预成效很好的案例中,父母至少有一个是专业的。”

为了全身心投入对桐宝的干预,桐妈和桐爸做了分工,她退出创业团队,成为一位全职妈妈,桐爸则投入工作为家庭提供物质基础,周末全家一起运动、爬山、逛超市。夫妻俩互相体谅,一起为这个家努力。

桐妈一头扎进各类书籍、讲座、培训中,学习自闭症相关知识、梳理干预架构体系。由于许多课程需要反复听和反复实践才能吸收,关键节点上还需要家庭入户指导吸收专业老师经验,她便通过做志愿者组织家长学习,获得反复学习和线下个别指导的机会……“我们是孩子各个发展阶段的陪跑者,只有不断储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跟上孩子的成长,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

“学习特教方法,是为了用特教方法把普教内容教给孩子,帮他学会生活、学习。”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反复的、琐碎的,比如,在幼儿园桐宝不跟老师做任何手工,普通小朋友这个年龄喜欢玩的剪纸、涂颜色等,桐宝不仅不喜欢甚至畏难、害怕。其实,看似简单的活动背后需要孩子具备执笔写画、操作工具、观察跟随模仿老师等多项综合能力,而桐宝连基本抓握能力都不稳定,更缺乏有目的看的意识,无论老师怎么引导,他都不可能跟着做手工。所以在家庭生活中,桐妈从桐宝感兴趣的水中捞玩具开始,結合各种运动、模仿游戏、家务等,反复训练桐宝的观察能力和手部的使用能力。每一个小小动作的进步,都是桐妈陪着长期训练的结果。

“他是一个不一样的孩子,早期的干预本质上就是颠覆了原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需要特别精细化针对性去提高生活和学习的技能,只有孩子各种能力都提高到和环境勉强匹配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方式才越来越从‘特需’转向‘普通’。”

如今已经读小学五年级的桐宝虽然和同龄孩子相比仍有些差距,但他已经可以独立外出买东西、自己去兴趣班,将在学校发生的趣事讲给父母听,甚至主动关心身边的亲人,父母还能吃到他做的菜……“有一次,我晚上回家后有些头疼,就跟桐宝说:妈妈今天不舒服,不能给你做晚饭了。他没有说话,径直拿来了枕头,并递过一瓶矿泉水。后来还给自己和妹妹煮了一锅汤圆填饱了肚子。要知道,桐宝之前可是个情感发展不足,对父母缺乏依恋,情感表达能力很弱且小手笨得像假的一样的孩子。”

伴随着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桐妈已经成了“身经百战的自闭症家长”。她在抖音和知乎上解答家长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写公众号文章分享自己的经历,越来越多的家长找到了她。咨询的人多了,桐妈有些忙不过来,便开了个班给家长们上课。开始只是做一些公益性质的分享,后来在家长们的要求下设计了一套进阶课程,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在不同阶段该怎样帮助孩子。在桐妈组建的家长学习群里,已经有近百个孩子实现了顺利入学。

桐宝读三年级时,桐妈结束了五年的全职妈妈生活,回到自己的公司。“我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了,这也是我的事业。很多人都会跟我说‘桐妈你太伟大了’,但我想说,其实我并不伟大,我的努力和付出也是为了解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一直以来,桐妈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她说:“父母好,孩子才可能好!爱孩子一定要先让自己精彩!人的一生都要努力地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积极应对。如果我们总是充满怨气,那又凭什么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呢?凭什么让孩子相信生活的美好呢?”

桐妈想告诉所有正面临同样困境的家长:“即使桐宝没有自闭症,生活也未必顺风顺水,会有其他的挑战存在。桐宝的到来确实给家庭带来很大的挑战,但走过苦难,自闭症孩子并没有影响我们家庭的幸福,更没有影响桐妈继续活得精彩强大。家长想要干预孩子,就要先干预自己;想要强大孩子,就要先强大自己。改变孩子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能够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努力针对性干预康复孩子,帮助孩子逐渐成为带着特质的独立的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形态的圆满?”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猜你喜欢
特教自闭症家长
新形势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策略探析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家长错了
国务院: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编辑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