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的教学探索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2022-06-15 05:32陈燕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3期
关键词:卷面实验设计心理学

陈燕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一 问题提出

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实就是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进程[1]。在心理学相关专业的学习框架中,作为专业必修课的实验心理学,在培养学生心理学研究的科学素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作为交叉学科的心理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学生学习越来困难,对该课程存有畏难情绪。梳理以往在该课程中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如下分析:

从教学的理论知识来看,现有授课课时只能完成基本教材中的理论部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无法完成全部教学内容,致使学生对于系统知识难以理解与掌握,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缺乏。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正强化,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从教学的实验内容来看,以往的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性,学生只是按照实验目的和步骤操作一遍,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不高。且按部就班的操作构成不善于利用仪器开发和设计实验,也不善于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验证性的实验方法已经远不能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基于教材内容,多采用讲授的方法或者讨论的方法在教室内完成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传统实验教学则是学生按规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读取数据和得出结论, 对实验质量的评价主要是看结论是否与书本上一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对于实验小组,不同的学生担任任务不同而合作,有的同学在合作中不主动,甚至坐享其成,只关心实验结果,交了实验报告应付完事。

在教学效果上,从历年的卷面考察效果看,反映出学生平时缺乏目标,学习仅限于课堂,且平时学习似乎懂了,可是考试时却不会或回答不到重点,尤其对于实验设计类的题目完成都存有一定的困难。实验学习效果上,学生虽然实验做了许多,但仍不会设计实验。论文的撰写中,经常出现课堂知识与研究脱离,实验设计方法不能灵活运用的情况。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力较差,无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还存在问题。

教学评价缺乏人性化。人性化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的缺少。教学过程中,我们需注意学生实验完成的情况和认真程度,注意平时学生的积累,避免考试的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做法。实验心理学是一个理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科,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实验的操作规范性,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对实验的再思考和分析等都需要纳入实验教学的评价。

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就明确提出“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但是,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培养需求。因此,实验心理学课程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满足教学需要。针对上述实验心理学所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我们立足于时代需求,提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能解决或者部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混合教学模式中的线上教学,我们选择课堂派系统和北京心云天地公司的心理实验教学、心理设计系统。其中课堂派主要用来上传学习资料,收集作业和测试以及考勤等。心云天地的心理实验系统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该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开放式设计方式,通过设置对象呈现的属性及对象之间的连接实现绝大对数的心理研究,便于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另外该系统包含云端设计素材资源库,可异地上传、下载相关实验设计素材,并支持对材料的添加和编辑,大大节约了实验材料的搜寻和编辑时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派独立学习相关文献、视频资料或进行阶段测试,教师亦可以通过该平台反馈学习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心云天地进行实验的操作和联系,甚至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通过反复练习增强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案如下:

二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南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 级的两个平行班,分别为应用心理201 班和应用心理202 班。应用心理201 班共33 人,其中女生27 人,男生6 人;应用心理202 班共33 人,其中女生28 人,男生5 人。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采用心理学中的准实验设计。应用心理201 班为对照组,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应用心理202 班为实验组,采用混合教学方式授课。授课教师为同一人。

2. 研究材料

自出理论测评试卷一份。检测内容包含实验伦理、实验设计、心理物理法等。

目标达成问卷。采用由胡小勇等人对Oishi 和Diener(2001)的目标达成问卷修订的中文版[2]。修订后的中文版目标达成问卷共有4 个条目构成,7 点计分。

3. 研究进程

第一步:准备

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均为方法类课程,表现为学生课程之间成绩的相关性较高。而且,学生在学习实验心理学课程之前已经完成了普通心理学和心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为保证两个平行班的学习基础没有显著性差异,将两个平行班的普通心理学和心理统计学两门可能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两个班级在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的掌握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该课程的第一次授课时,授课老师让两个平行班的学生都给自己拟定一个学习目标,如,期望自己该课程期末成绩能达到多少分。

第二步:开展教学活动

实验心理学课程安排共72 课时,每周两次课,每次两节课。国内实验心理学教材的内容一般分为两大块,前部分为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后半部分是方法在具体领域中的应用,授课内容时均为前半部分内容。

(1)传统教学进程安排如下:

授课内容传承以往的教学模式,72 课时中48课时为理论授课,24 课时为实验操作。理论课均在教室完成,实验操作均在实验室完成。

(2)混合教学进程安排如下:

线上教学:教师授课前,使用课堂派先将本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拆分,并制作成视频、PPT 进行上传。阶段性学习结束后,学生完成课堂派上的练习测试。实验的练习与操作采用北京心云天地的心理实验教学和心理设计系统,学生完成实验后在课堂派上递交实验报告。

线下教师采用课堂派采集学生的出勤率。

第三步:后测

经过同一进度的教学活动后,对两个平行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教学效果评价分为理论考试、实验操作和课堂效果的问卷调查三部分。学生期末成绩满分为100,其中50 分为理论考试得分,50 分为实验操作得分。

按照实验的目的可以将实验类型分为演示型、验证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型、创新型实验[3]。为检测课程学习的效果,检测学生的实验研究素养。由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如文献,实验材料等,三人为一组,自行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设计需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性,设计完成后进行实验操作以获得数据,最终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三 结果

(一) 理论考试成绩的比较结果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期末卷面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t(64)=-2.11,p<0.05,Cohen'sd=-0.52。实验组(M=79.79,SD=8.61)的卷面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M=75.30,M=8.69)。见表1。

表1 两组卷面成绩的比较结果

因为66 个人的卷面成绩均及格,将卷面成绩结果分为优秀(≥85)、良好(84-70)和及格(60-70)三个等级。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个分数段的频次分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2)=6.21,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更多的人处于优秀分数段,更少的人处于及格分数段。见表2。

表2 两组各分数段的比较结果

(二) 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比较结果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验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 验,结 果 发 现,t(64)=-5.23,p<0.001,Cohen'sd=-1.29。实验组(M=91.79,SD=3.96)的卷面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M=86.03,SD=4.90)。见表3。

表3 两组实验成绩的比较结果

因66 个人的卷面成绩均大于80,将实验成绩结果分为优秀(≥90)和良好(89-80) 两个等级。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个分数段的频次分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1)=17.58,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更多的人处于优秀分数段。

表4 两组各分数段的比较结果

(三) 课堂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目标达成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t(64)=-2.72,p<0.01,Cohen'sd=-0.67。实验组的目标达成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两组目标达成的比较结果

四 结语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无论是哪个专业方面的心理学学生都要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应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大量的心理现象必须通过实验来揭示。然而心理学传统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目标、手段和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因此,对心理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有所侧重地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知识获取途径;有指向性地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的掌握,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范式,更夯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此才能满足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基本需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期半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型的教学模式的开展结果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相比,实施了混合教学的实验组,无论是反应理论知识的掌握的卷面成绩,还是反应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的实验成绩都更优秀。这说明,通过混合式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对实验设计的理解和有关技能的掌握更灵活。从目标达成的问卷结果分析也可以发现,实验班更多的同学认为实现了开学初订制的学习目标。在该种模式的教学中,首先,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并能实施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独立从事实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教学为学生目标需求服务; 其次,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功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从以往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5]。而且师生线上线下的沟通方式,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社会距离,实验设计方案的自主选择,可以紧跟社会现实,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实验心理学的兴趣,实现情感教学目标[6]。

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养,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且,混合式的教学过程,通过沟通方式的多样化和沟通频次的增加,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为学生下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7-8]。

猜你喜欢
卷面实验设计心理学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大学专业课平时成绩评定的创新模式
——以卷面加分为例
哪个凉得快?
无字天书
考试分
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