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最后的书匾是哪幅

2022-06-16 01:39胡西林
中国收藏 2022年6期
关键词:匾额篆书吴昌硕

胡西林

吴昌硕年至八旬后求其书匾者众,83岁所作尤为多见,所书结字从容,行笔自如,真力弥满,心之画也。《墨饮》即为其中之一。

墨饮即饮墨,缶翁倒装二字,改动宾结构为偏正词组,意思没有变,词语却蕴藉文雅,可见其修辞功力。类似匾文还有如《鞠饮》,鞠即菊,二字通。

“墨饮”事涉一则典故,缶翁简记于跋中:且饮墨瀋一升,宋人语也。

瀋即沈,繁简字之别。在古汉语中,沈有多种读音、多个义项,即使同一读音也有不同义项。比如读s hen(第三声)有三个义项:一为古国名,在今河南境内;一为姓;一为“汁”,作汁解需写繁体即“瀋”。

倘若沈字读第二声,也就是今天的“沉”。它还有一个读音,即tan(第二声),用以状形,深邃貌。

显然,“且饮墨瀋一升”之“瀋”应作汁解,墨瀋就是墨汁。缶翁说此出自宋人语,可能缶翁记忆有误。宋人有与“墨饮”或“饮墨”相关的诗句,如苏东坡《监试呈诸试官》诗:“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黄山谷《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其一:“睥睨纨绔儿,可饮三斗墨”,但是二位句中所涉都是前人故实,也就是说“且饮墨瀋一升”出典不在宋代。

那么出典在何时呢?《隋书·礼仪四》与唐人杜佑《通典·选举二》有载。北齐时选拔官员对应试者的文章及其书写有严格要求和惩罚规定——“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书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容刀”。所谓“文理孟浪”是指文章内容、条理粗疏一无可取,此等应试者不仅会被罚离席,离席时还要取下随身用于装饰的佩刀。

这是原典的用意,显然“饮墨水一升”是罚饮,不是“且饮”,罚饮的原因是惩罚应试者文章与书写太差。可见古代若要做官不容易。

​吴昌硕篆书匾额《墨饮》

​吴昌硕篆书匾额《鞠饮》

吴昌硕制印《且饮墨瀋一升》

有趣的是,这一出典延至后世,竟然被用作衡量一个人文化程度的比喻,诸如“肚子里有无墨水”“胸无点墨”等等均衍生于此。缶翁真高明,在“饮”前置一“且”字,将罚饮变成了劝饮,旧典新用,修辞高手!

他喜欢这个句子,不仅以此作书写匾,还用来刻印赠人,他有一方同文印就是刻赠朝鲜友人闵泳翊的。当然是劝学,但如果“饮”前没有“且”字,那就不是劝学,成了罚学,罚学不符合缶翁性格,也不合其理念,如此这方印就无法赠人,送不出去了!

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中,曾出现一幅吴昌硕“丁卯岁二月”所作横披大字篆书《用拙存吾道》,写得厚实苍劲、纵逸放达。此幅与其说是缶翁援笔作书,不如说是缶翁慨叹艺术人生。一“拙”一“道”,人活百岁终有限,缶翁藉此二字发一声浩叹,耐人咀嚼回味。缶翁老矣,八十又四,书时并不知道大限何日,书后不足十月即归道山,一幅字投下一道长影,何止亮眼,亦烛吾心。

之所以想到缶翁这幅《用拙存吾道》,是因为数年前曾经有人问我,吴昌硕最后的作品是哪一幅?笔者所知有限,无以回答。近日读缶翁匾书,想起这事了。

當然,《用拙存吾道》不是缶翁的最后作品,也不是缶翁最后的篆字匾书。以笔者所见,缶翁一生最后的篆字匾书是作于“丁卯九秋”的《鹤寿千岁》。

“丁卯九秋”也就是1927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之间,所谓“九秋”,泛指秋季,3个月90天是也;且古人诗词中以“九秋”喻“深秋”的比比皆是。这一年的立冬是公历11月8日,缶翁11月2日从孤山西泠印社返回上海。返沪后,有人持《吴让之印存》求跋,缶翁欣然写下极有见地的跋语,其中云:“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邓石如字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圜转,无纤曼之习,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这是他最后为先贤、也是最后为人作跋。

11月26日缶翁绘兰一幅,并题诗云:“兰生空谷无人护,荆棘纵横塞行路。幽芳憔悴风雨中,花神独与山鬼语。紫茎绿叶绝世姿,湘累不咏谁得知?当门欲种恐锄去,王者香贵非其时。案头拾得残纸,信手涂成。丁卯冬大聋”。画后翌日,缶翁即中风不能语,再无握笔;11月29日与世长辞,此幅兰花遂成绝笔。

此幅《鹤寿千岁》作于“丁卯九秋”。缶翁11月2日返沪至11月8日立冬,这期间笔者未见其传世匾额篆书作品。以此估计,此幅《鹤寿千岁》或为缶翁最后的匾额篆书,为日本友人西川先生作,应该是缶翁回到家中不日而书。

缶翁晚年喜以此内容作书,赠人存己,祈福祈寿。浙江博物馆也藏有一幅《鹤寿千岁》,系缶翁83岁所书,两幅相仿,都是浓墨涩笔,写得朴茂苍劲。对于成就如缶翁这样的一代宗师,存世作品多多益善,从微至老,生理生命有艺术生命加持,大写人生矣!然结合内容与书写,我更喜欢《用拙存吾道》。

不知道为什么,甫读缶翁《抱一》匾,记忆中出现了晚明大书家王铎的一幅草书手卷。该卷通卷书写神完气足,纵放无拘;字大字小随情绪落笔,大则放,铿锵激昂,小犹见笔,灵动飞扬;章法变幻仿佛笔为神使,心由鬼差,平面的绫上(卷为绫本)不知维度几何……

吴昌硕篆书匾额《用拙存吾道》

吴昌硕篆书匾额《鹤寿千岁》

吴昌硕篆书匾额《抱一》

为何笔者会“跑偏”这么远呢?因为据该卷上款,1642年王铎流落怀州,受到怀州县宰张培照顾,此卷即书赠这位地方官。张培字抱一,王铎此卷名《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与梦一样,记忆也有逻辑可以解析,逻辑将两个“抱一”在笔者的脑海里形成叠影。

《抱一》作于“丙寅雨水”,也是吴昌硕83岁所书,句出老子《道德经》。缶翁读老子见诸作品者,多年前是其篆刻《道法自然》,石材为一方旧青田封门青。“道”与“自然”都是老子的哲学观念,道指世界的本原,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藉此诠释域中(空间)道、天、地、人的相互关系,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得直白些,道法自然就是道纯任自然。所以,汉时河上公作《老子》注释时,在“道法自然”下作的注语是:“‘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这说的是宇宙间普天之理,是大哲智慧。

“抱一”句出《道德经》二十二章,文极短,字字精义: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借助陈鼓应先生注译,释文如下:

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窪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食多反而迷惑。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

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和自己爭。古人所说的“委曲可以保全”等,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至此,缶翁书“抱一”为匾用心可知。少字匾不好写,“抱一”不仅字少,二字笔划更是悬殊。如何摆布?且看缶翁手段:“抱”“一”与署款题识占幅等分,停匀布局;“抱”字上下一体,弯环舒展,末笔枯涩拖曳,如老藤垂蔓,既韧又韵;最难处理是“一”字,缶翁铆足力量,刚一落笔即回锋,韵味既出,戛然而止。

此幅停匀,“一”字居功!

猜你喜欢
匾额篆书吴昌硕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看见了什么?
用劲刻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