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发展趋势与新特性分析研究

2022-06-16 09:54杨曜宁
法制博览 2022年17期
关键词:黑灰团伙受害人

杨曜宁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中心,上海 200000

一、电信网络诈骗概述

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的类型有:网络贷款、杀猪盘博彩、刷单返利、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投资、冒充“公检法”机关、推荐股票、虚假购物、假冒熟人、买卖游戏币以及新型的涉疫诈骗。针对这些电信网络诈骗呈现产业化、链条化的特点,各行业联合开展类案攻坚,成功捣毁一大批电信诈骗窝点,抓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使得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杀猪盘博彩等高发类案得到明显遏制。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工作部署,为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给相关行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本文从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类型手法与新特性的发展形势以及治理现状进行剖析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为减少和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提出未来打击治理的方向,本文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浅要剖析,首先进行了总体概述,其次讲述了电信诈骗的历史演变,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类型与诈骗手法,分析了近年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发展形势,简要描述了治理现状,简要提出了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的未来方向,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二、电信网络诈骗历史演变

(一)电信网络诈骗窝点向全球化蔓延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大约是1997年从我国台湾地区兴起,在2003年前后进入大陆东南沿海一带,且发展迅速。在2004年至2009年间,此类犯罪主要形成诈骗窝点与诈骗对象跨地区的“两岸隔岸诈骗”的特点。与此同时,此类犯罪手段逐渐被大陆非法分子吸纳、效仿,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职业犯罪群体逐渐形成。2010年以后,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些诈骗团伙陆续将窝点搬到东南亚各国,尤其近五年来,缅甸北部逐渐成为这些诈骗团伙首选的栖身之地,整个缅北有十几万人从事电信诈骗,诈骗的种类有:冒充公检法机关执法进行诈骗、骗贷、裸聊、刷单返现、投资理财、杀猪盘等,发案率强劲反弹,社会危害不断加剧。

(二)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更新

起初网络社交平台只有基础的聊天功能,遵循传统电信诈骗的套路主要以冒充熟人朋友为主,此时诈骗的钱还得通过线下ATM柜台转账、电汇等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APP经过数次更新,这些APP深度整合新闻、游戏、音视频、购物、支付等功能,挖掘用户需求增加用户黏性,从而诈骗团伙只要一部手机和从“黑灰产业”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就能完成从角色扮演到提款套现。在手段上也不断更新,尤其还会蹭社会热点,利用抗疫救灾献爱心等当成他们实施诈骗的幌子。

(三)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条成熟

电信网络诈骗背后有一片“沃土”,长期发展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黑灰产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黑灰产业”链条也逐渐成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带有集团化特点的网络犯罪生态。网络诈骗的“黑灰产业”链条层级较多且分工作业非常明确:黑客利用非法的技术手段,盗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贩卖给话务组;技术支持团队负责制作木马程序、钓鱼网站等恶意程序,为话务组的诈骗提供后台保障;位于“黑灰产业”顶层的策划团队指使话务组,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向不特定的受害人发送诈骗信息;当话务组通知洗钱组赃款到账后,银行卡商利用虚假身份信息,开通大量银行卡,提供给洗钱组;洗钱组通过网银将账户上的钱快速转移,由取款组在各地的自助机上取出,汇入网络诈骗集团的账户中。而诈骗集团的成员之间以网上联系为主,彼此只用虚拟身份,不掌握彼此真实身份和所在地域,当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团伙被打击,其他上下游团伙都能够迅速从其他渠道找到替补,进行重组继续运作。①《2020网络黑灰产犯罪研究报告》。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链业态图如图1。

图1 电信网络诈骗产业链态

三、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类型与诈骗手法

(一)网络贷款类

诈骗团伙冒充金融、贷款公司人员,对在网络上查询过贷款的特定人群,通过聊天软件向受害人发送贷款APP下载链接,受害人打开链接,就会进入诈骗团伙封装的高仿知名贷款平台。受害人在平台看到贷款金额,让其感觉已经触手可及,当其准备提现时,所谓的“客服”就会提出缴纳一定比例的提现费、缴纳保证金等各种理由让受害人汇款转账,在受害人交过费用后,仍然无法提现,这时诈骗团伙会卷钱失联。

(二)杀猪盘博彩类

诈骗团伙冒充“高富帅”或“白富美”,寻找有交友婚恋需求的单身户以聊天培养感情,引诱其与自己网恋,获取信任后,诱导对方进入诈骗团伙事先设置好的平台,进行投资赌博,随后,诈骗团伙虚构某博彩、赌博网站存在系统漏洞,可用其牟利,而后便以各种借口唆使受害人操作或邀请其他受害人进行投注。而诈骗团伙则后台操控,让投注的受害人看到此方式确实可以赚到钱,在获取受害人的信任后,再诱骗其加大投注,最后实施卷钱诈骗。

(三)刷单返利类

诈骗团伙多以刷单返高额佣金为诱饵,招揽网络兼职刷单的人员,以承诺在特定的网络商城内购买货物刷取消费记录后,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等方式进行诱骗,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诈骗团伙会加大刷单金额,承诺的佣金也会越来越高,诈骗团伙也不会很快兑付本金和佣金,而是哄骗受害人需完成连续任务才能一次性返还,受害人言听计从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支付宝、支付二维码等形式转账到指定的洗钱账户,待受害人完成连续任务后发现诈骗团伙已经将其账号拉至黑名单无法联系。

(四)冒充“公检法”机关类

诈骗团伙冒充电信、公检法人员,利用网络群呼电话,随意拨打手机、固定电话,并留下所谓的公安机关咨询电话让受害人拨打。再以受害人可能涉嫌犯罪,要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为由进行威胁恐吓,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或通过网络电话拨打事主电话,并利用改号软件,设置虚拟号码,使受害人来电显示是公检法等办案部门对外公布的固定电话号码,对受害人进行话术灌输,待取得信任后,谎称涉犯罪活动以需录口供为由,询问受害人银行账户存款情况。最后,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将存款转移到指定的诈骗账户。

四、电信网络诈骗新发展

(一)近年来案例总结

在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启动的“全社会反诈总动员”全国反诈防诈系列宣传启动仪式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36.1万名,有870万名民众得到有效劝阻免于被骗,破获的案件共计32.2万起,涉案金额共冻结及止付了2720余亿元,累计1870余亿元的经济损失得到挽回,捣毁境内诈骗窝点1.1万个,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1.2万个,封堵涉诈域名、网址182万个,很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1]

在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框架下,有关部门和单位着重从源头上打击电信诈骗高发态势,查处相关犯罪嫌疑人16.3万名。尤其是全国开展“断卡”行动以来,共抓捕涉及“两卡”违法犯罪嫌疑人9.9万名,共打掉犯罪团伙5800余个,形成了极其有力的震慑。

针对贷款诈骗、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杀猪盘诈骗等四类案件多发高发的情况,各地公安机关迅速开展类案攻坚,使得刷单诈骗案件占比由年初的25.3%下降至13.8%,其他类型案件也得到明显遏制。

据《上海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2021)》显示,2021年,以上海市为例,上海检察机关受理网络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共22881人计11643件,办案量为2017年以来之最。其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成为网络犯罪占比最高的罪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占比次之,分别为27.4%和16.9%。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参与人数增加,结伙作案趋势明显,平均每件审查起诉案件参与人数从2019年的2.4人增长至3.2人,而后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点打击不断深入,整体受案数量的增速已趋于缓和。①上海检察机关发布2021年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

(二)关于涉疫诈骗的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有不法分子利用民众、企业急需抗疫物资骗取钱财。据公安部国家反诈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涉及案件资金累计超2.73亿元,共计9517起案件。

1.典型案例一:以售卖口罩名义诈骗

深圳警方破获一起涉案资金超200万元为单案值最大的虚假售卖口罩诈骗案件。2020年2月初,吴女士看到黄某在一微信群内发布说有办法购买到医用口罩。同年2月8日,吴女士通过多种转账方式,将310万元用于购买口罩的货款转给黄某,但黄某却一再推拖交货时间。经过吴女士多次的催促,黄某才将部分的订购金额转返,但仍有200余万不肯返还。随后吴女士报案,专案组民警对嫌疑人黄某加强法律攻势。最终,警方将嫌疑人黄某依法刑拘。

2.典型案例二:新冠疫苗预约诈骗

2021年1月初,各地陆续组织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不法分子趁机冒充疾控中心发送疫苗接种预约诈骗短信,诱骗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并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获取这些信息后,盗取受害人银行账户钱财。

五、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现状

(一)不同行业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应对手段

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主要内容包括:1.确立了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基本原则;2.完善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基础管理制度;3.支持研发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4.规定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领域涉诈异常情形的监测、识别和处置,规定相应救济渠道等。

自2020年年初,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部署开展新一轮打击治理专项行动以来,公安部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不断强化侦查打击、预警防范、行业监管以及源头的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专项行动。联合电信运营商依托线索快打机制,捣毁境内的诈骗窝点共计1.1万个,抓获的嫌疑人累计6.9万名。

为进一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公安部联合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各项打击措施。工信部部署开展专项治理和联合督导;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专项检查;电信运营商积极履责,堵塞漏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行动,进一步明确法律标准,依法严厉惩治、精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

(二)帮信罪等审判的“黑灰产业”团伙

2019年6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1次会议和2019年9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2]

近年,构成这种犯罪的案例数量增幅明显,以下是几件典型案例:

1.帮犯罪团伙提供虚拟手机号码及验证码服务类

案例一:被告人史某系某大学计算机专业在读研究生,在自创的上海某软件开发公司开发了一款为用户提供虚拟手机号码及验证码服务的APP软件。在明知这些充值付费的用户通过他的平台获取虚拟手机号和验证码、批量注册相关账号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他仍为这些人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利。如有人通过其平台获取的虚拟号码与验证码在商场的平台上大量注册虚拟新用户来获取积分,兑换免费停车时间再去骗取其他人的停车费。从2020年9月至案发,转入其账户的用户充值资金共计300余万元。最后,史某被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

2.帮犯罪团伙开发、维护非法操控的投注平台

案例二:被告人黄某某、邱某某等人是某信息科技公司某平台的项目开发组成员,他们在明知他人利用其平台以后台操控输赢的方式非法占有受骗参赌人员投注的钱款、实施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仍收取共计60余万元的开发、维护费用,为该犯罪团伙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该平台诈骗数额共计50余万元。最后,在2021年8月至12月,某信息科技公司被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罚金20万元,判处黄某某、邱某某等人有期徒刑九个月至十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3.帮犯罪团伙提供支付、转移、结算非法资金的服务

案例三:被告人许某明知他人收购银行卡用于缅甸赌场线上线下收钱实施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将自己开通了U盾并绑定手机号码的中国工商银行卡跟营业执照,以1500元售给犯罪团伙,并额外收取银行卡流水利润,随后指使其他四人办理银行卡交付给犯罪团伙。至案发,此5张卡过卡流水共计4990余万元,最后,被告人许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经典案例。

六、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的未来方向

(一)从事后追溯、事中阻拦,向事前预警转变

在抓事后追溯和事中阻拦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建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有效机制,全面提升预警、预测、预防能力。一是网络平台应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查力度,完善监测平台算法和智能策略;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三是加强管制犯罪工具。

(二)关注主要的“黑灰产业”环节,着重网络生态治理

应该关注主要的“黑灰产业”环节,对电信网络诈骗中主要环节建立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的机制,统一司法标准,及时有效打击犯罪。针对网络犯罪案件呈现产业化、链条化等特点,在注重全面审查的同时,重点聚焦上下游关联犯罪,切断犯罪传播媒介和渠道,坚持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三)加强各部门融合,公安、运营商、银行等行业监管

应该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与法律制度建设,推进国际执法合作。[3]

七、总结

本文描述了电信网络诈骗在历史演变中主要地域与手段两方面的变化,详细阐述了几种常见类型的诈骗手法,分析了近年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新发展趋势,针对这些新诈骗类型,不同行业对电信网络诈骗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为更好地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共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黑灰团伙受害人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抹黑
2018 春季家居新“妆容”
受害人承诺与受害人自冒风险中的刑民关系研究——基于英美法系与德国的比较视角
“团伙”威力强过“团队”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意大利刑法中的受害人同意
镀锡板表面黑灰缺陷成因分析及对涂饰性的影响
团伙侵权中团伙的认定研究
史上最难的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