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路

2022-06-17 19:00
农家参谋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

“十四五”开局见到新气象

记者: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2021年交出一份怎样的发展答卷?

楼阳生:2021年,河南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从上半年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到逐步收窄接近。初步预计,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元。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日益高涨,“十四五”迈出了第一步、见到了新气象。

一是战略部署系统架构。河南省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明确“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作出实施“十大战略”、推动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容郑州都市圈、支持洛阳和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等决策部署,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立柱架梁、落子布局。

二是改革开放纵深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县域放权赋能、“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等破题开局。开展全域范围营商环境评价,开放保持良好态势,全年进出口总值有望突破8000亿元。

三是民生保障坚实有力。1.4万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有序实施,城镇新增就业超120万人,新建社区(街道)养老服务设施超1000个,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四是绿色低碳转型加速。黄河流域保护治理扎实推进,丹江口库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

以稳保进、以进促稳

记者:作为人口大省、粮食大省,河南将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楼阳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河南省将把“稳”和“进”有机统一起来,聚焦实施“十大战略”,明确年度目标任务,推出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奋力实现2022年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具体工作中,我们统筹推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稳保进、以进促稳。固根基,就是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等活动,全力稳住经济运行、稳住市场主体、稳住民生底盘、稳住社会大局。扬优势,就是巩固提升已有优势,加快培育新的优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补短板,就是抓住堵点痛点,聚焦“卡脖子”问题集中攻关,不断补链强链延链,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强弱项,就是一手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乡村振兴。

近年来,河南坚定不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2021年,全省上下全力抓好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08.8亿斤,克服土壤偏湿、机械作业难等不利因素,做好秋播秋种,麦播面积与正常年份相当。

2022年,在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上,我们将突出以下方面:一是落实藏粮于地,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两个关键。二是落实藏粮于技,抓好种业振兴和农机装备两个要害。三是推进“三链同构”,抓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个重点。

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

记者: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河南省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有哪些?

楼阳生:我们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成为重要人才中心,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道”。

着力建设一流创新平台。重塑省实验室體系,2021年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和10家省产业研究院、8家省中试基地挂牌运营,2022年将再布局一批省实验室和10家左右省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

着力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郑大、河大“双航母”提质进位,遴选7所高校11个学科培育“双一流”第二梯队,依托现有理工科院校筹建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大学等。

着力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实施大规模常态化招才引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等专项行动,采取针对性邀约、量身定做等方式引进顶尖人才。推动建设一批职业本科大学。

着力创设一流创新制度。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推进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实行“揭榜挂帅”等新兴科研组织方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最优质的竞技场。

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组织专业力量对我省创新生态进行全面评估、全面架构、全面打造,推动政、产、学、研、用主体贯通,人才、金融、土地、数据要素汇聚。

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记者: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河南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确保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

楼阳生:区位交通优越,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互联网时代,开放没有边缘只有节点,内陆省份可以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跳跃式、直联式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我们着力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强省,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发挥更大作用。

以“四条丝绸之路”(空中丝路、路上丝路、网上丝路、海上丝路)融合并进为牵引,打造枢纽经济新优势。我们谋划推进“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重大项目,构建“一枢多支”现代化机场群,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发展壮大周口港、淮滨港。发展壮大航空偏好型、高铁偏好型、陆港偏好型、水港偏好型产业集群。

以深化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深入研究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抓住用好RCEP生效实施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新模式。

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2.0版,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加强综保区、口岸等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放大制度创新溢出效应。780FFBE9-164D-42DE-A2CD-9A6362F3E157

持续开展全域营商环境评价,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行进一扇门、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以“硬措施”托底“软实力”。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相关链接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在我省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宋虎振表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以“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推动共同富裕,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关键抓手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努力在農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奎立表示,我省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确保应纳尽纳,强化精准帮扶,坚持稳慎退出;紧盯政策落实,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增强惠民实效;紧紧抓住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两个增收主渠道,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后,我们更加认识到保护耕地的重大意义,更加感受到耕地保护责任重大,更加坚定了保护耕地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不断提高耕地保护能力和水平,以确保耕地长期稳定不减少为目标,坚决巩固好乱占耕地违法建房治理成果,守牢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建慧说,目前,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正在对耕地“非农化”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改,进一步织密织细织牢耕地保护监管网络,加大耕地保护重大战略意义宣传,进一步夯实耕地保护的群众基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贡献更多自然资源力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处长刘书强表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任重道远,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努力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目标。即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和农业用水量;提升农村环境整治覆盖比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民参与度,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河南提供有力支撑。

省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林业局加快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绿化力度,开展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等增绿行动,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土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不断优化树种结构,展示乡村特色风貌,突出乡土气息韵味。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林果、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推行“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村村差异”的多样化、多元化乡村绿化建设模式。以科学绿化理念指引方向,苦干实干巧干,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贡献林业力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通许县咸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磊说,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找准三个契合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找准党建引领契合点,把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工作抓手,不断提高为民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力落实政策指导,找准乡村宜居契合点,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标准要求,树立文明乡村新风尚,促进“颜值气质”双提升。充分运用区位优势,找准产业振兴契合点,以产业带动促进群众增收。780FFBE9-164D-42DE-A2CD-9A6362F3E157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