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彼此融通

2022-06-17 22:59朱以东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运动能力专业技能专业课

朱以东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180-02

摘  要  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效融通近年来引发了较多关注,相关议题也备受中职学校师生的重视。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中职学校体育课与专业课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实践意义,并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需求提出了二者融合推进的思路和建议。期望以此浅薄研究为导引,促进中职体育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深入融合发展。

关键词  体育课  专业课  运动能力  专业技能  趣味性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化,体育课程教学工作日益引发的关注。从本质上来说,体育课既是中职教学和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成果的必要环节,其地位十分重要。另外,体育教学可以与专业课教学形成融通效应,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劳动素质和体育运动素质成长可以产生支撑性作用,其育人功能也不容小觑。从这个维度上看,进一步提高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将其与专业课的教学形成密切交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稳步提高,也可以丰富中职教学工作的内涵,为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中职体育课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现状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专业课是绝对的“主角”,也是备受师生重视的“核心科目”。从现实角度来说,学好专业课,掌握更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从教师角度看,推进以专业课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育人工作,同样是教学的中心任务。正是在过度强调专业课的背景下,中职体育课教学长期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甚至产生了所谓的“鸡肋”论调,即认为体育课不过是职业教育的“边角料”,基本处于被忽视的状态[1]。在陈旧思维的指引下,中职体育课的教学不受重视,教学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少,学生也很难从体育课中学到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有鉴于此,中职日常教学中体育课与专业课的融合机会相对较少,体育课的教学也存在方法单一、策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创新力等突出问题。实际上,体育课与专业课的脱节,使得体育课的地位一直得不到重视,学生无法从体育运动中得到身心发展的“滋养”,而职业技能教学也无法从体育教学中得到更多革新要素,这对于两门课程的同步发展和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从推进职业技能均衡、全面、综合培养的需求入手,科学认知中职体育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融合度不足与协同能力差等问题,将对体育课教学的有效革新产生积极影响,相关问题要引发体育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重视。

二、中职体育课与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地位提升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体育课的地位相对较低,这是由体育科目的属性决定的。在过度强调专业课重要性的背景下,体育教学通常被视为辅助性科目,不仅师资力量配备不足,且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陈旧,无法满足创新性教学需求,更达不到体育科目设置的本来目的。在推进专业课与体育课教学融合的基础上,能够提高体育课的地位,引发师生对体育课的重视,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乐趣、提升运动素质,同时以此反哺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塑造。通过体育课与专业课的融合教学,着力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促进学生体育激情和积极性的调动,这些都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增强对体育课与专业课融合教学的认识,将为体育教学推进提供重要保障。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拓展

体育课是相对动态的科目,对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协作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很明显,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运动素质,也可以提升其心理承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这些都是学生身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的地位,使之与专业课深度交融,可以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拓展,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应用水平。

如在数控专业教学中加入户外的体育运动内容,组织专业竞技和对抗,让学生在有压力的环境下参与比赛,然后争取竞赛的胜利。以压力性的环境来检验学生的数控技能掌握情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应用思维,在实践锤炼和摔打中增强综合素质,这些都是课堂授课无法达到的。为此,要重视体育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并以此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依托,积极推进各项教学工作。

(三)有利于专业协同与均衡育人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社会、产业、企业所需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而随着育人目标和方向的变化,均衡、全面、可持续的理念愈发受到重视,传统的单一技能或单一知识能力的技工、技术人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显著下降。推进专业课与体育课的教学融合,可以着力培育学生的劳动素质、运动能力和职业技能,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远比单纯的“学手艺”、“掌握专业技能”更为重要。

除此之外,体育课与专业课的融合为中职教学的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为专业深度交融创造了良好契机。尤其是通过体育课与专业课协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品质和职业素质,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主义习惯,这些都是均衡化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

三、中职体育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路径及建议

从协同互动的理念入手,探寻体育课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路径,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细化教学举措,推动教学工作取得全面进展。

(一)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教学举措

在中职体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的引导和驱动性作用。要通过课程、教材的创新,提高体育课教学的延展功能,使之在与体育课交融过程中提高“辐射力”,以更好地助力学生的能力成长[2]。如由体育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创编校本课程,将体育游戏、户外竞技与专业课的知识点形成联系,通过运动竞赛的方法对学生前一阶段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考察。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定期以竞争的心态参与到个人荣誉的比拼中,既积攒起了足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增强運动素质、磨砺意志,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此外,要依托本地、本校的特色设计个性化校本与课程,尤其是在体育课中穿插进专业知识和内容,借此提升教学的综合价值,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进步。

(二)组织主题实践活动,提升教学趣味性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看,各类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的必要手段。通过推进专业课与体育课的融合,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依托,将体育游戏、竞赛活动、互动活动、探究项目等方法落实到教学中,可以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吸纳更多专业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如在数控专业的体育课教学中玩“跳格子”游戏,让学生轮流跳过画好的格子,并依照规则看看哪些学生完成的又标准又快速。这类游戏可以锻炼学生手脚并用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灵活度与反应能力。再如,在汽修专业的体育教学开展“轮胎翻滚”小游戏、发动机拆卸计时赛等,将汽车修理相关的轮胎、发动机等元素融入到体育竞技环节中,以比赛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运动素养。

(三)推进模块化教学,提升体育教学灵活度

在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工作中,与专业课的联系十分有限,有些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就是简单的跑跑圈,然后由学生自由活动,趣味性、吸引力严重不足。从推进体育课与专业课有效融合的需求入手,要开展模块化教学,灵活设计体育课时间配比,使之与专业课形成更好的契合,让体育课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如根据汽修专业的课程时间安排,设计体育运动的时间表,让学生有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增强体育教学的随机性和灵活性。比如对于汽修专业考核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强每周一堂的户外体育课或运输健身课,既可以作为奖励,也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同时,这样的模块化设计能够激发起后进生的好胜心与荣誉感,使之更积极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中。另外,要将专业课知识分解、融入到体育课教学中,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掌握更多实践技巧,形成更扎实的基础能力,从而更好地反哺专业技能学习。

(四)围绕专业设计方案,增强融合教学层次性

强化中职体育课与专业课的融合,要围绕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方案,在提升体育教学层次性的同时保持专业课教学的稳定性,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3]。要设计周期性目标,如按照每学期、每月、每周定期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对体育课与专业课融合教学的情况进行考察,找出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促进融合教学的针对性调整。此外,体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密切沟通,制定协同推进方案,勾勒明确的目标,围绕学生的能力弱项和短板开展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在提高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切实增强专业技能水平。要形成层次性的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稳步推进,同时助力专业课教学,实现学生综合技能的不断成长。

四、结语

总之,在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思维认知的改造,确保体育教学取得理念和策略的更新,推进“趣味性”、“人性化”与“差异性”教学,使之更好地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此外,要秉持周期性理念推进体育课与专业课融合教学,以确保学生在提高运动素质基础上增强职业精神与实践能力,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越.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02):145.

[2]罗义献.中职体育课对专业课的影响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0):224-225.

[3]崔甲林.試论中职体育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特色[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73+75.

猜你喜欢
运动能力专业技能专业课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