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短视频内容传播风险防控探讨

2022-06-17 23:25刘静
体育时空 2022年10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

刘静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獻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263-03

摘  要  为了更好地避免体育短视频传播风险,本文以体育短视频内容传播相关的风险防控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新媒体时代体育短视频的内容传播特点,其次分析体育短视频在内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法律、安全和舆论风险,最后从细化法律法规、提升平台把关力度、提高行业自律和内容创新的角度对体育短视频的风险防控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体育短视频  体育传播  风险防控

短视频是现阶段网络的最大流量入口,也是碎片化时代的产物,其融入到各个产业中,包括体育内容领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据统计,北京冬奥会体育短视频播放在各个互联网平台已经高达70亿次。易观分析的报道显示,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自身的便利性、互动性以及内容多元性等特点,进而让短视频变成了获取冬奥会信息的主要平台之一(占比37.7%)。随着互联网+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体育粉丝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各平台都加大了体育短视频的布局,例如快手与NBA达成短视频版权的合作。

体育短视频具有制作门槛较低,娱乐化以及商业化的特点,伴随着体育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安全问题纷纷涌现,主要体现在版权侵权、内容违规、导向性不正确等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地进行深入,人民网率先提出了内容风控。在此背景下,加大对体育短视频的内容风控,有利于保障体育内容行业健康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体育短视频的内容传播特征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短视频成为了移动端的新宠儿。短视频就是通过移动端进行拍摄与播放的视频,充分体现出了内容精短、制作简单以及社会功能强的优点。体育与短视频相结合,通过市场的变化、技术的改革以及媒介环境的搭建,进而变成了网络时代的体育传播热点模式。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变成了体育短视频的传播载体,从而更为便利地满足了体育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

体育短视频的内容传播特点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从内容生产模式的角度来看,具有UGC与PGC协同发展的特点[1]。(1)一部分平台坚持以用户生产内容为核心,如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不做中心化生产,不看重选题以及拍摄技巧,偏重于用户积极参与;(2)一部分平台坚持以专业内容为核心,比如咪咕体育、央视频,坚持由专业队伍生产精品体育短视频;(3)另一部分平台兼具以上两类生产模式,如腾讯体育、PP体育、梨视频等平台,由专业编辑与生态创作者协同生产,同时由官方运营对创作者进行指导激励。UGC与PGC协同发展,使体育短视频内容更加多元化丰富。

第二,从体育短视频的内容形式来看,体育短视频形式“碎且短”,内容“小而轻”。碎片化的赛事集锦和精彩片段能够更多吸引泛体育用户,同时满足核心用户第一时间的信息获取需求。碎片化的传播使体育短视频的适用场景更为广泛,符合现代人碎片化的视频观看需求。此外体育短视频的内容大多轻快明了,丰富有趣,使用户在观看过程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感官刺激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第三,从体育短视频的传播角度来看,具有一定快且新的特点。因为相关体育赛事以及话题充分呈现出了时效性。体育类短视频也具有实时更新、热点频出的特点,体育热点在短时间内通过短视频的传播快速发酵,引发广泛讨论,同时新的热点又层出不穷。这一特点在奥运会、世界杯之类的大赛期间表现地尤其突出。

二、体育短视频的内容传播风险类型分析

(一)法律风险:二次创作类体育短视频存在较大的版权风险

绝大部分头部体育赛事官方拥有独播权,各平台通过支付高昂的版权费来获得赛事的直播点播权益,第三方未获许可不得擅自传播。但目前大部分视频网站对体育短视频内容没有严格的版权审核,甚至纵容盗版内容在自己的平台上分发,导致体育短视频侵权现象严重。比如国内拥有NBA比赛视频版权的互联网平台只有腾讯、咪咕、快手(快手只有短视频版权)等少数几家内容平台,但目前在好几个没有购买版权的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却有大量的NBA短视频在播放。这里面不限于来自生态创作者的二创内容,更严重的是有大量的比赛片段回放和碎剪视频,使用户在没有版权的平台上几乎可以没有障碍地看完一场完整的比赛。这部分平台也拥有一套完整的审核机制,但在其机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或者很多时候是平台刻意为之。这时用户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工具把原本侵权的视频有效解决,以此来创作出伪原创的作品,做好标记之后再进行发表。这对斥巨资购买体育版权的平台是巨大的伤害,长此以往会对正版体育赛事IP在国内的发展造成损失。

体育短视频侵权盗版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2]:(1)受众人员自身缺乏法律意识;(2)我国体育赛事没有相对应的著作权法律进行保护;(3)没有高度重视平台存在的问题。所以,应该及时的完善著作权保护法,以此来满足国际相关需求,重点提出将大型体育赛事视频归纳到视听作品当中,从根本上保护著作权客体,只有这样才可以明确界定体育赛事的网络传播渠道。无版权的各大内容平台也应严格把关,对相关工作进行严格审核,进而打击规避机制的“伪原创”作品[3]。

(二)安全风险:体育短视频传播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安全风险

短视频具有生产成本低,同时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内容安全监管的重灾区。网络短视频迅猛发展的背后,种种行业乱象不容忽视。为提升短视频内容质量,遏制错误虚假有害内容传播蔓延,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自2019年初发布以来,成为各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加强视频内容审核管理的基础性制度文件,其列出21类共100条视频“红线”,对应到体育短视频领域,常见的安全风险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4]。

1.内容质量维度:(1)体育短视频的同质化、同质化体育赛事内容的制作水平低;(2)体育赛事UGC用户的语言攻击与暴力;(3)体育“假新闻”“谣言”“标题党”;(4)专业媒体或自媒体偏激的体育评论等。

2.法律侵权维度:(1)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体育IP赛事活动片段;(2)在未得到PGC版权时转发PGC机构上传的体育作品片段;(3)转发国家尚未批准播映的体育影视剧(网络)片段,以及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的体育节目片段;(4)转发尚未核实是否具有视听新闻节目首发资质的PGC机构上传的体育时政类、新闻短视频节目;(5)偷拍体育比赛相关信息导致泄密等。

3.价值观导向维度:(1)运动员炫耀奢侈生活,宣扬不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体育赛事及活动的过于娱乐化,恶搞、低俗;(3)歪曲贬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4)偷拍隐私外泄,低俗、涉黄,侮辱、诽谤、贬损、恶搞他人等。

(三)舆情风险:体育短视频传播易引发不可控的舆论危机

据调查表示,较为满意的用户肯定会把正能量的信息传播给8个人,但不满意的用户就会将不良的信息传播给20个人。随着5G时代来临,社会群众获得信息的方式偏多,仅仅一个不良的信息,就会在网络上掀起较大的热浪,甚至仅仅用几分钟的时间。

体育类视频具有时效性突出,热点频发,爆发式传播的特点,可能带来舆情危机、不适合大范围传播的体育短视频有可能随着社交媒体在短时间内通过病毒式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造成不可控的后果。另有一些体育评论类视频因为表达了强烈的个人立场,易引发不同球队、不同地域之间球迷的网络骂战,继而有可能产生人身攻击、人肉搜索等违法行为。此外不仅是体育短视频本身,围绕视频本身产生的弹幕、评论、转发、点赞等互动信息中也存在着舆论隐患,通过用户的二次传播也易造成失控局面。

2022年CBA季后赛期间,某视频平台的官方在抖音平台发布了一条辽宁外援莫兰德大帽赵睿的视频,并连续点赞了多条带有地域歧视倾向的评论,引发了广东球迷的极大不满。随后虽然该平台进行了官方道歉,但仍造成了大量用户卸载该视频平台APP以及取关其相关社交媒体账号的不良影响。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内容平台拥有相关赛事资源,对赛事进行宣传时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各支球队都应该尽可能做到不偏不倚,运营人员不可公号私用,不仅没有维护评论区的良好讨论氛围,反而对过激言论进行点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影响,不仅伤害了广东队球迷的感情,也对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体育短视频内容传播风险防控策略

(一)细化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严格打击违法行为

针对短视频产业所面临的各方面安全问题,政府主体通过不断推进法律法规条文的细化以及强化权责认定等方式来遏制危害短视频安全的行为。目前短视频行业以及用户的相关保护条例及准则主要有《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等,为短视频产业筑起一层安全保护屏障[5]。但是针对当前短视频内容生态中的“擦边球”内容,二创侵权内容等,法律予以权责判定的难度较大。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法规条文的制定,细化其中的权责分配以及违法问题界定,坚持依法治理,有效实现宏观法律治理层面的短视频安全保护。

要想保障体育短视频有效的发展,平台需要履行相关职责,制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法律,防止出现:(1)偷拍体育比赛相关信息的风险;(2)诽谤、诋毁以及恶搞他人的风险。其次,高度重视对短视频版权保护工作。一方面让用户及时了解版权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创作视频,禁止盗用他人视频,另一方面我国需要强化立法,设置清晰的侵权标准,对体育IP的版权进行有效的保护。体育APP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6],应该高度重视体育的发布内容以及版权问题,及时地解决:(1)没有通过授权自主发布体育版权赛事画面的风险;(2)体育商品营销失信的风险;(3)发布国家没有审核成功的体育影视内容;(4)发布未经核实的体育市政类节目以及新闻短视频节目等。

(二)提升平台把关力度:当好“守门人”,构建多层次审核和监督体系

内容审核工作作为体育短视频风险防控的核心,短视频平台需要发挥自身的价值,有针对性的筛选审核机制,将负面信息实施第一层删除,切记防止曝光出来。此外,平台方需安排专业审核人员对信息进行二次甚至三次筛选与过滤,减轻其对平台内容生态的不良影响。另外,也需要对平台的体育内容生态加大建设和监管,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励平台用户创作精品正能量的体育短视频,避免陷入唯流量论的误区,通过技术手段打压搬运党、标题党的存在,优化体育短视频整体调性。

对于可能存在的体育二创侵权内容,平台应该严格遵守“避风港原则”[7],一旦收到相关信息,需要立刻删除。“避风港原则”最初在美国1998年制定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中提出,原适用于著作权领域的保护。我国将其引进后吸收在国内法,主要体现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网络用户通过采用网络服务进行侵权,权利人有权利让网络服务提供人员实施措施,主要体现在删除、屏蔽以及断开连接。如果平台接收到相关通知之后,需要马上把这一份通知转发给网络用户,再结合相关侵权证据有针对性地采用必要措施,如果没有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相关人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另外,平台应该准确适用“红旗原则”,进行事先合理审查。“红旗原则”最早出现在美国1998年《版权法(修正案)》中,即如果侵犯著作权(主要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就像“红旗”一样飘扬,网络服务提供者就不得视而不见,或以不知道侵权为由来推脱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对于显而易见的体育版权内容搬运盗版行为,平台不应等到权利人告知再删除,而是应进行事先审查,及时清除侵权作品。

(三)提高行业自律和内容创新:精耕优质内容,传递正确价值观

随着短视频的出现,充分体现出了内容为王的趋势,利用流量进行内容的推动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媒体时代短视频运用人员的实际需求。体育短视频内容创作人员需要发挥自身的价值,技术的创新思维,优化与调整体育内容生产模式,防止出现抄袭以及内容低俗化等问题。找准自己的内容定位,进而保障从以量取胜转型成以质取胜,将创新作为关键。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价值观导向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良好的价值观会生成积极向上的内容,相反则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突显得非常关键,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不良风气的出现,还能有效改善体育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困难。不管是短视频平台,还是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只有这样才可以生产出大量正能量的体育短视频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短视频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平台的生态治理与发展速度出现不相适应之处,侵权内容、价值观导向不正确内容的出现不断危害着体育短视频生态安全,对体育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产生阻碍。这需要政府、企业、平台、用户等多元主体不断强化体育短视频安全意识,各方分别在法律、技术、内容、素养等方面不断改进,多层次优化体育短视频产业发展的安全环境,提升體育短视频生态的安全水平。这将为体育短视频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样对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筱楠.5G时代抖音体育短视频传播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1(06):116-117.

[2]杨永立.5G时代体育短视频对体育生活方式培育的价值及优化策略[J].体育科技,2020,41(05):59-61.

[3]蔡平原.抖音体育短视频的传播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1,37(05):44-49.

[4]陈立春,杨怀宇.新媒体时代体育短视频传播内容风险防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08):50-53.

[5]马涛,刘蕊绮.短视频内容产业发展省思:重构、风险与逻辑悖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17-22.

[6]张家伟,杨溢男.体育类自媒体短视频传播内容特征与特色研究——以自媒体“野球帝”为例[J].体育视野,2021(09):32-33.

[7]董媛媛,赵广宇.短视频行业亟须提升安全水平[J].网络传播,2020(04):88-89.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规范高校内控体系加强防范经济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风险防控
层次分析法下对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评价研究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