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会给农业农村带来什么变化

2022-06-17 00:59
农家参谋 2022年2期
关键词:茶园草莓智慧

更快更可靠,农业物联网升级

5G更快,究竟是怎么个快法?

据了解,5G的网络速度是4G的11.2倍。这意味着农村电商、农业物联网等应用场景可以摆脱带宽的桎梏,需要处理的大量信息数据得以传输。5G的时延可低至4毫秒以下,而人类眨眼的时间为100毫秒。信息传输可以更加及时,“令行禁止”成为可能。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一处淡水鱼塘里,声呐无人艇在水面逡巡,无人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实时传输给了岸边的鱼塘管理者。5G尚未在这里应用时,要想取得这些庞大的数据,只能将无人艇抬到岸上,通过存储设备读取出数据再进行分析。费时费力不说,鱼塘内的鱼一旦有异常,不能及时处理,也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5G具有大宽带、低时延、高可靠、部署灵活等特点,这让渔探仪能够实现实时操控、实时传输。”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魏冰表示,5G的大宽带使得探测设备获取的高清视频可以快速上传下载,帮助判断不同品种鱼类的数量、病害灾害受损情况等,便于养殖户投保和保险公司及时赔付;而低时延可以进行精准流畅地信息交换,增强仪器的可操控性,助力自动巡航、智能投喂。

“有了5G,人在家里,就可以实现异地种植。”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兰玉彬认为,“5G将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智慧农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将被运用到物联网技术中,对农业活动进行跟踪、监测、自动化和分析。”

“这会带来物联网的升级换代。”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农商行业拓展部总经理孙楠说,现在应用在农田上的物联网设施,更多的是采集水、肥、空气质量等容量较小的数据,未来,虫情、冰雹等需要根据视频画面进行判断的数据也能被采集后上传,经过云端“大脑”的运算,将处理结果、操作指令下达到物联网设备中,对病虫害进行针对性地防治。

远程在线,城乡距离进一步缩短

“5G是瞄着工业需求做的技术,反过来首先运用到生活中时,会带来更多新的可能。”魏冰说,以医疗为例,5G的低时延可以让专家远程在场。此前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实施了全国首例5G场景下的远程人体手术,帮助在院患者接受了远在三亚的专家手术治疗。“很多疑难杂症只需要核心专家解決最难解决的那部分,剩余的治疗完全可以由其他医务工作者来承担,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对高水平医务工作者难以长期留驻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而言,将会带来根本改变。”

5G网络高速率的特性,能够支持4K/8K的远程高清会诊和医学影像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共享,并让专家能随时随地开展会诊,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指导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教育方面,5G网络下的远程课堂可以更充分地运用VR、AR等技术,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不再只是学生对着黑板上的屏幕看和听,课堂会更加“鲜活”。“受益于远程课堂的不仅是教育欠发达地区,城里孩子同样可以通过研学基地等去了解一粒小麦、一头小猪的生长过程,更加‘接地气儿’。”魏冰介绍,此外,通过视频监测合理疏导游客、为游客提供更富个性化的体验,都将对包括乡村游在内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享受5G时代的便利需多方努力

关于5G未来在农业农村的应用,业内人士也基本达成了共识:想要真正享受到5G带来的便利,仅靠电信运营商来做远远不够。

“比如要在农机上安装5G传感器,来让机器更智能,就需要对传统农机进行改进,有相应的接口,云端控制平台同样要有接口传递信息,这需要农机生产厂商、农业专家、电信运营商等多方共同探讨,制定新的标准。”孙楠说。

“我们在种植业上所应用的5G技术不是单纯的通信技术,而是技术集成,材料工业、制造业工业也要跟得上。”在中国移动5G农业数字化大会上,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在农业领域推广5G,还需要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在智能装备、标准的集成、数据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

茶园遇上5G

刘生全已经种了38年茶,但在刚建成不久的智慧茶园里,他轻松得有些不习惯。“以前种茶,要时不时巡山看病虫害,现在就在家里等着机器报警。”

刘生全所说的茶园,是2020年5月中国联通与福安农垦集团共同建设的5G农业智慧茶园,他在这里当技术员。该茶园应用了5G、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让农业生产变得“高大上”。

笔者近日来到福安智慧茶园看到,100多个摄像头分布其中,有的两人多高,有的藏在茶树之间。它们大部分可以连接到5G网络,是智慧茶园的“耳目”。

“这些是高清摄像头,茶叶上蚊子有几条腿都看得清清楚楚。”中国联通福安智慧茶园项目负责人付玉霞说,通过5G网络,专家在远方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诊断病虫害,并指导生产,农民不用再上山对一棵棵茶树进行排查。

刘生全说,这些田间设备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并自动报警,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中,大幅度减少了农药用量,每亩茶园可年增收300至500元,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效益更难以估量。

病虫害数字监测预警系统只是福安智慧茶园建成的八大系统之一。笔者发现,数据收集、远程操控、精准施策、提质增效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特点,使得种茶越来越不需要“凭经验”“靠感觉”。

“比如,茶园里设置了许多传感器,实时监测不同地块土壤的水、肥、温度等信息,让农户可以有针对性地配好水肥一体溶液。然后,用手机远程操作,智能灌溉系统就可以给茶树浇水施肥。”福安农垦集团副总经理张祖金说。

“一亩地一年节省1000多元人工费呢。过去松土施肥有句顺口溜,‘七(月)挖金,八(月)挖银’,现在是坐在家中就可以‘收金收银’。”刘生全笑着说。

智慧茶园只是福安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县建设项目中的一项内容。张祖金介绍,今年数字农业试点县项目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智慧茶园将扩大到3800亩,并将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大数据平台系统和“星-空-地”遥感监测系统。

“数据将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资源。”张祖金说,数字农业试点县项目完成后,收集的数据将更加全面和精准,不仅能指导生产更加有效,还能预测市场动向,使得种植收益最大化。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让张祖金备受鼓舞。“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投入到智慧农业的资源资金越来越多。数字农业正迎来新发展机遇,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5G云端草莓长啥样

5G时代,长在云端的草莓什么样?口感如何?产量如何?成本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与好奇,笔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农业农村局中关村科普农庄的“空中草莓”连栋温室。

推门而入,门口一块大显示屏实时显示着顶窗、遮阳网、顶被、二层膜、保温被、侧风、补光灯、潮汐灌溉等大棚最新数据状况。

隔着玻璃门,只见一个智能机器人正在自动喷洒水肥,一排排果儿鲜艳的草莓挂在空中,地面宽敞、干净……

想要进入温室,必须要有严格的消毒流程,穿上鞋套,走入封闭式的风淋喷杀室,而后才得入内。

刚入棚内,空气中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一排排的草莓廊架上,果儿鲜红诱人。忍不住摘一颗品尝,香甜软糯,满口留香。“这是香野,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隋珠。”海淀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郑禾介绍道,“5G云端草莓是由北京市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研发,将5G通信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有机标准绿色防控、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多层覆盖保温、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基质加温系统、低温蓄冷育苗应用、喷雾降温系统、植物LED补光、潮汐灌溉技术、营养液回收系统、轴流风机均温系统13项技术集合优化而成。”

“在多项科技技术的加持下,棚内的草莓上市期提前20多天,坐果期延长,亩产可达6000斤,增长20%-50%,亩增收6万余元,提质增效显著。”郑禾补充道。

如何让草莓上市期提前20多天?一是依赖于低温蓄冷育苗技术,它利用高山地区冷凉气候培育出优质草莓苗,提前打破草莓的睡眠期,从而让产果期提前。二是有赖于基质加温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全天候基质的精准控温。三是植物LED补光灯技术,则可有效抑制草莓休眠,促进光合作用,缩短生长周期,提早上市时间。

而坐果期的延长,则依赖于喷雾降温系统和遮阳网等设备,它们为草莓生长后期提供最佳的温度环境。坐果率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来源于温室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轴流风机均温系统的应用,它们为草莓植株提供精准的生长环境、养分、水肥、二氧化碳浓度等。

据悉,这是一种全新的草莓栽培理念,无土栽培,空中种植。它不但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也扩宽了农业生产的应用范围,是对农业多功能性的有益尝试与探索。

5G+智慧农业 打造中国粮仓高产田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2021年12月20日,正值河南省冬小麦浇灌封冻水时节,在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笔者看到不寻常的浇灌方式: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不见农民,只见一根根伸缩式自动喷灌机正给小麦精准地浇灌冬水。

这是啥高科技?“这叫‘5G+智慧农业’!你往前走,看到信号基站就明白了。”沈家村种粮大户陆爱东指着不远处的一座信号塔向笔者解释道。

原来,2021年年初,河南首座农田5G基站在这里落户,通过5G技术的高带宽、低延时、广接入等特点,将各种先进设备和农业相结合,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便捷、精准且高效。

“总之就是一句话——高标准农田让节水效益明显。”尉氏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股股长刘纪锋说。他介绍,尉氏县耕地面积132万亩,是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国优质农副产品产区。这些年,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目标任务,河南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把更多“望天田”變成了“高产田”,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150斤。目前,河南正在编制新一轮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到2025年,要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并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稳定保障1300亿斤粮食产能,更好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小村用上700M5G “云采摘”助力农产品新鲜上网

“瞧这黄瓜,色泽好脆甜多汁味道鲜,针刺细长还带花,生吃、凉拌、腌制、炒菜,都再好吃不过了……”连日来,河南省辉县常村镇沿西村的蔬菜大棚里热闹异常,主播们轮番上阵推销当地特产。

这几天,新乡移动在沿西村举办“700M5G网络为乡村振兴注智赋能”主题直播活动,移动党员变身网红主播,让新鲜蔬菜通过5G直播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助农主播们通过5G手机带领网友走进常村镇沿西村的绿色蔬菜种植大棚,跟随主播的镜头,网友可以看到大棚内满眼绿意葱茏,生机盎然,菜农们正在忙着黄瓜采摘、整理、装箱和搬运,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大棚内,主播正与菜农进行互动,帮助菜农闫爱春推销黄瓜,说起自己家的黄瓜,闫大哥也从最初的腼腆变得侃侃而谈:“咱村环境好,主要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在品种选择、肥料施用、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让消费者吃的新鲜美味,绿色健康,你瞧这黄瓜,表皮翠绿儿翠绿儿的……”

在大棚旁搭建的直播间里,当地网红也加入到直播的阵营,帮助家乡销售农产品,实现村民增收。

“以前我们村农产品的销售很有局限性,到处联系收购商,现在村里有了5G基站,可以在蔬菜、水果基地大棚里开直播,新鲜看得见,很受观众喜欢,沿西村绿色蔬菜、水果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了,欢迎全国各地客户来电联系收购。”直播间里,沿西村党支部书记张美凤拿着鲜绿的黄瓜开心地说。

2021年,新乡移动在省内率先启动首批700M频段5G基站建设,发挥700MHz广覆盖优势,为沿西村这样有需求的农村热点地区建设5G网络,不断完善乡镇连续覆盖和农村热点覆盖,提升5G在乡村的普惠服务水平。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近日,走进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三溪乡下浓村的赣州绿林湾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只见一座座饲养大棚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只见一头头湖羊耷拉着两只长耳朵,露出一双乌溜溜的黑眼睛,呆萌又可爱。

与传统畜牧业不同,这群湖羊生长在安装了智能化设备的室内环境中,耳朵上还佩戴着一个标记着编号的绿色芯片卡。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绿色卡片是标记湖羊个体身份的耳标,如健康码一样,每个耳标都预装了联通5G芯片,只要扫描耳标,羊的性别、年龄、免疫信息甚至血统信息就能一览无余。

“羊群什么时候接种过哪种疫苗、吃了什么饲料、每天有什么异动,我们扫描耳标就全都能看到。”工作人员告诉笔者,除了被动接收信息,工作人员还能根据耳标中的信息主动在“智慧畜牧”云平台上进行饲料流量、羊舍温度湿度以及氨气浓度的实时调整。据介绍,目前园区中有10%的湖羊佩戴了5G耳标,未来将逐步实现园区内湖羊全覆盖。

近年来,中国联通充分运用5G、物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养殖牧场,构建“一场一码、一畜一标”动态数据库,实现畜牧生产、流通、屠宰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未来不仅能做到湖羊的溯源追踪以及精细化培育、智慧养殖,还将实现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数据共享交换,为湖羊产业发展提供丰富、准确、实时的数据资源。

猜你喜欢
茶园草莓智慧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草莓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