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眼中的“清洁美丽世界”
——专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

2022-06-17 05:07屈一平
人民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学家能源

本刊记者 屈一平

“人类命运是共同体,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需求。”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接受《人民周刊》专访,为记者讲述他眼中的“清洁美丽世界”。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

节能减排已成全球共识

请您谈谈怎样理解世界环境日。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令我想起一段往事。

2008年,我应邀到浙江省余姚市参加一个能源与环境方面的论坛,遇到当时东风小学的校长范红月。据范校长介绍,从1992年参与世界环境日活动以来,他们学校的教师便开始自发编写环保教材,分别为1—6年级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内容。随后,我应邀观看了学校教材和相关展览,十分感动。这些年来,几次到浙江参加会议,我都会去学校看他们。

2012年世界环境日前夕,东风小学收到来自联合国的邀请函,学校推荐了一名五年级的女同学,在联合国发表长达20分钟的节能减排演讲,受到各国好评。这个故事从侧面说明,中国的节能环保工作是有群众基础的。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请您谈谈这个主题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在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确定为环境日的主题,目的是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当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重要作用。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相比50年前更加深入。人类命运是共同体,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需求。

2021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AR6),对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危险性、如何应对变化等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所以,“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主题具备全球共同体的含义。应该说,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不是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要求,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国能源需向绿色、低碳转型

您致力于能源与生态文明发展研究数十年,见证了中国能源与生态的变化,您能否谈谈能源革命意味着什么?我国能源结构治理还存在哪些短板?

能源革命意味着,建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中国能源体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包括:能源技术革命是“四个革命”的基础,能源消费革命的目标是节约高效,能源供给革命的目标是绿色、低碳,能源体制革命的目标是“四个革命”得以成功的保障。

中国能源结构目前最大的短板是需要向绿色、低碳转型,我认为重点应该从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从煤炭消耗的四个去向入手,持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战略方针。其一,目前,煤炭消耗约一半比例用于发电,煤电厂普遍存在开工率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无需扩大装机规模的基础上,从洁净、提效方面加强努力,部分煤电厂应该做好灵活性改造工作,应对间歇性新能源调峰,助推可再生能源立项。其二,煤炭消耗的第二个去向是污染大且低效的散烧煤,适宜因地制宜,以各种清洁能源供暖替代散烧煤供暖,这也是“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其三,煤炭消耗的第三个去向是工业用煤,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用煤,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强技术进步。其四,煤炭消耗的第四个去向是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化工产业,目前作为技术储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不应再扩大规模。

另一方面,应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中国可以自己掌控的安全性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不受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影响的能源。第一,作为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存量是丰富的。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技术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太阳能光伏资源等已开发量均只占开发量的1/10。第二,可再生能源具备技术可行性特点。其中,关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使用问题,可以通过储能、调峰等方式解决。第三,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即高成本问题,目前已经得到解决。近20年来,风电和光伏的成本下降了几十倍,经济的可行性被市场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如何理解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步伐的紧迫性?

第一,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是出于中国能源现状使用的考虑。从现状来看,中国能源消耗量居全球第一,如此庞大数量的能源供给如果依靠其他国家提供,显然是不可行的。第二,从能源的安全性来看,能源的独立使用性非常必要。长期以来,化石能源供应是依靠自己提供的,可再生能源供给也要保证清洁、高效利用。第三,能源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出于长远的考量。未来后辈依然需要能源供给,所以在保证现有能源使用清洁、高效利用之外,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提到减碳一定要把握好先立后破这个原则。能源企业如何采取先立后破的工作方法实现“双碳”目标?

例如,电力能源高效输出需要供需平衡,就存在储能的问题。需要先把部分能源储存起来,在缺少太阳能的时候,使用储存的能源补充供给。将储存能源和已有能源结合起来,才能比较稳定地高效输出。

目前,不应盲目关闭一些效率不高的发电厂或者相关企业。首先需要将一个个高效率的发电厂先“立”起来,然后再关闭耗费大量产能的发电厂,做到先立后破。我理解能源企业需要尝试的先立后破工作方法,是在保证能源稳定的前提下,使能源结构逐步走向更优化。

家国情怀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特征

1964年,26岁的杜祥琬从苏联学成回国,被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邓稼先等一起参与氢弹研制。当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起初的理想是从事天文研究,后来却研究起了核物理。”杜祥琬认为,“心里知道所从事的工作,要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结合您的个人经历,您能否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打好能源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科学家最主要的精神是求真务实。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国际,一直以来的科学家精神应该具备求真务实、严谨认真、力求真理的精神。第二,科学家应该具备创新的精神,勇于提出新颖的理论见解,探寻全新的解决路径。第三,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科学家精神具备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家国情怀。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条件艰苦的前提下,中国科技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一系列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几代科学家具备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特征。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是全球化的课题,如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学技术问题不仅仅是中国要解决,而是各国都需要解决的问题,交流是互利的。开展国际间的科学合作,将中国智慧融入全球创新科学,既是时代需要,更是贡献中国智慧、分享中国经验的主要路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科技界应该主动参与,甚至主导全球生态文明的治理,为其他国家和机构层面的“双碳”目标提供良好的工作范本。

猜你喜欢
科学家能源
穿越成为科学家
为何“woman scientist(女科学家)”这个表述甚至会存在?
假如我是科学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最清洁的能源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