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告日本:应切实汲取历史教训,勿跟着美国祸害亚太

2022-06-18 14:30
新传奇 2022年21期
关键词:田文雄外交日本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也是日本和平宪法实施75年。然而,今年以来,日本高层借各种外交场合不断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岸田文雄想通过帮助美国建立一个全球反华联盟来与中国较量。在此特殊时刻,中国正告日本“勿引狼入室”。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也是日本和平宪法实施75年。然而,今年以来,日本高层借各种外交场合不断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在中方不断强调“中日应增进了解、加强经贸往来以及共同为维护东亚及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大背景下,日本一些以邻为壑的势力仍在极力推动“厌华反华”情绪。在他们的蛊惑下,“防范中国”已成为“政治正确”。在此特殊时刻,中国发出警告!

加强防卫抗衡中国

近年来,日本政坛保守势力竭力渲染周边安全紧张态势,不断为增强自身防卫制造口实,使得日本军备扩张愈演愈烈。在俄乌冲突升级后,这一态势更为明显。

今年以来,日本政坛升级炒作所谓“中俄威胁论”,强调“日本安全环境愈发严峻,有必要彻底强化防卫实力”。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修改草案的讨论中,有人提议在5年内将防卫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至2%。

4月13日,日本国会参议院通过的自卫队法修正案,就“突发事态时营救在外侨民”修改了向国外派遣自卫队的必要条件,放宽了迅速进行营救的运送条件。此外,日本还修改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运用指南,向乌克兰提供防弹衣、头盔、防护面罩等装备,并使用自卫队飞机运送物资。其名义上是援助乌克兰,实际上是为了突破自卫队行动区域限制。

进入5月,在连续几日的外访活动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不时称“任何地区不允许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尤其是在5月5日,岸田文雄访问英国时,甚至抛出了“明天的东亚可能成为乌克兰”的言论。他试图将欧洲变局与亚太局势进行捆绑,刻意渲染“台海问题”,力图将俄乌冲突话题延伸至亚太区域。借援助乌克兰之名,行提升“防卫力”并抗衡中国之实。

更为赤裸裸的是,2022年版日本《外交蓝皮书》(以下简称外交蓝皮书)称,中国军事崛起势头明显,军费大幅增长,中国军力增强以及中方在东海、南海的活动已引起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强烈担忧。此外,外交蓝皮书还将台湾地区定位为“极为重要的伙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高瑞连说:“日本近期对中国海上活动的戒心增强。特别是中国海军在日本岛屿附近的常规活动,比如辽宁舰航母编队的训练巡航。而日本对台湾问题的兴趣日益增强,也让中国提高了警惕。”

针对日本外交蓝皮书,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说:“日方个别政客无视自身斑斑劣迹,却大肆污蔑抹黑中国,究竟意欲何为,值得高度警惕。”

充斥着针对中国的“小心思”

从更大战略层面而言,岸田政府意欲通过“价值观外交”强化同盟和“准联盟”关系,推进其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构想”,逐步升级日本“自主外交”。

日本外交蓝皮书指出,世界从美国发挥主导力、支撑国际社会稳定与繁荣的时代,正式进入了中美竞争、国家间竞争的时代,冷戰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国力相对下降。尽管外交蓝皮书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的威慑力和应对能力,确保日本的和平与安全”,外界还是从中听到了弦外之音:在美国实力相对衰弱的背景下,日本在国际社会中应更加自主地发挥积极作用。

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岸田政府有意增加了与东南亚国家的互动频率,如与印尼加强了供应链安全、经济安保合作,与泰国达成新的防务协议,与越南确认“两国广泛战略伙伴关系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这些都是岸田政府通过加强与东南亚的政治、经济、安全合作,进一步充实和强化其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支点”的重要体现。

同时,日本也在加强与北约国家的防卫安全合作。4月28日的日德领导人会晤,进一步深化了两国的安保合作;5月4日,日本与意大利确认扩大安保合作,就面向实现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达成共识;5月5日,日本和英国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防务协定——《互惠准入协定》原则上达成共识。该协定一旦签署,就意味着英国的军事力量可触及亚太地区,这势必给亚太安全环境增添更多不稳定因素。

事实表明,在顽固右翼势力的主导下,日本着力推动俄乌冲突“西祸东引”。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制造东亚乱局,为提升自身军事实力背书,完成“修宪”夙愿。

在经济方面,日本也有所动作。5月11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以下简称经济安保法),自2023年起将分阶段实施。

总体来看,经济安保法字里行间充斥着针对中国的“小心思”。比如,该法强调日本将实现重要物资的自主生产和供应来源的多元化,以“消除因过度依赖特定国家而带来的潜在断供风险”,联合美澳等国排挤中国的意图明显。另外,该法所涉的特定专利非公开制度亦旨在提防关键技术流入中国。

与经济安保法形成呼应的是,日本外交蓝皮书列举了日美、日澳、日欧等经济安保合作项目。这表明,日本将进一步深化与所谓“志同道合国家”的经济联系,意图构筑“去中国化”的供应链。

中国正告日本“勿引狼入室”

5月下旬,自美国总统拜登宣布访日后,不少外媒持续炒作,称此举意在对抗中国。

对此,5月1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同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举行视频会晤时表示,令人关注和警惕的是,美国领导人还未成行,所谓日美联手对抗中国的论调就已甚嚣尘上,搞得乌烟瘴气。日美是同盟关系,中日则缔结有和平友好条约。日美双边合作不应挑动阵营对抗,更不应损害中方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希望日方汲取历史教训,着眼地区和平稳定,务必谨慎行事,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不要走以邻为壑的歧途。

然而,5月23日,日美首脑会谈却再度炒作“中国威胁论”,污蔑中国在东海等地区实施扩张,对其他国家造成日益增加的经济压力,拜登还宣布启动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岸田文雄趁机向拜登提出加强日本防卫能力的计划,提议日本应获得应对弹道导弹的“反击能力”,并增加国防开支预算。此番言论体现了岸田政府意图成为“遏制中国”的急先锋,进而改变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盘算。6588E762-95A6-490F-8E00-665C647C93CE

拜登和岸田文雄还认为,有必要对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进行改革。拜登声称,一旦改革的目标得以实现,美国将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会谈后,日美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称,双方将确保美国对日本延伸威慑的可靠性和韧性,巩固关于延伸威慑的双边对话机制。

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日美领导人举行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在一系列涉华问题上散布大量消极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恶意攻击中国对外政策。日本作为亚洲一员,本应为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却极力配合美国推进制造割裂对抗的所谓“印太战略”,公然“引狼入室”,严重危害地区和平稳定,也必将损害其自身利益。台湾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和两国间基本信义,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日本在这些问题上挑动是非、寻衅滋事,只会让地区国家进一步看清其制造并升级地区紧张局势、借机扩武强军的危险图谋。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在台湾、钓鱼岛、涉海等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日炒作相关问题抹黑中国形象,干涉中国内政。民进党当局推行“台独”分裂活动,美国等个别国家对此推波助澜,这是当前台海和平稳定面临的最大威胁。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人民负有历史罪责,更应谨言慎行,切实汲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美方的所谓“威慑遏制”政策已经搞乱了欧洲,不应再来祸害亚太。亚太是和平发展的高地,不是地缘政治的决斗场。美日固守冷战思维,拉帮结派搞军事联盟、经济脱钩的小圈子,挑动分裂对抗,其图谋在亚太不受欢迎,更不会得逞。

然而,日本仍未收斂。5月24日下午,日美澳印“四边机制”峰会结束后,岸田文雄在记者会上说:“会议确认,在任何地区都决不允许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特别是在‘印太地区。日美澳印四国会就构筑‘自由开放的印太推进广泛而务实的合作。未来,日本会在安保和防卫领域与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重要伙伴继续强化合作。”

与此同时,日本政客频频发表拥核言论,妄言要同美国核共享。

对此,汪文斌表示,日本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无核武器缔约国,在未能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的同时,长期以核武器受害国自居,唱着推进核裁军、反对核扩散的高调,在实践中却享受着美国的“核保护伞”,现在又纵容国内讨论违反NPT的核共享政策,极其虚伪。近期,日本还公然讨论修改自身承诺的“无核三原则”,甚至在向NPT审议大会提交的最新版国家报告中删除了相关表述,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对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认为,这些迹象表明,中日双边关系未来将面临艰难时期。岸田文雄想通过帮助美国建立一个全球反华联盟来与中国较量,中国对岸田政府的批评也越来越直言不讳,并以严厉的言辞告诫日本不要采取可能使双边关系恶化到无法恢复地步的激进措施,这些措施也会损害日本自身的利益。

中日关系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来临之际,如何妥善处理中日关系是岸田政府面临的主要外交挑战之一。正如2021年10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岸田文雄通话时所说:“当前,中日关系机遇和挑战并存。”

此前,王毅在与林芳正举行视频会晤时提到,当务之急要重点做好三件事情:一要切实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两国关系越复杂、严峻,越要毫不动摇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精神。应彼此树立正确认知,积极开展正面互动;二要充沛两国关系前进动力。经贸合作是双边关系“压舱石”和“推进器”,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日本及世界提供更多机遇。双方应深挖合作潜力,实现更高水平互惠共赢;三要及时排除干扰因素。近期,日方在台湾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消极动向凸显,严重损害双方互信,动摇两国关系根基。日方应遵守两国间基本信义,不让试图破坏中日关系的势力坐大,与中方一道维护好邦交正常化50年来取得的宝贵成果。

另有分析认为,在当前局势下,对中国来说,首先,应充分把握并利用国际战略形势变化之机,加速改善战略与均势格局,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硬核军事实力;其次,应深耕地区外交,拓展欧亚纵深,与周边国家积极沟通、合作,互信共进;再次,在地区合作及区域融合的多边主义潮流中处理中日关系,着眼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体系调整的大变局,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中日韩合作下的区域经济融合与命运共同体建设;最后,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对日开展积极外交。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来提到要“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经验之谈,更是中日关系走向下一个50年的智慧之方。

(《环球》等)6588E762-95A6-490F-8E00-665C647C93CE

猜你喜欢
田文雄外交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探寻日本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