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探究

2022-06-18 04:46李玉焕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培养

李玉焕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既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又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德育与法治教育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需要,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文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在小学德育和法制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前言

小学是一个相对初级的教育阶段。在对小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为此,文章从德育与法治等方面对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初等教育德育与法治教育中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加速推进下,2016—2017学年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正式命名为“道德与法制”,小学的扫盲与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显学。学校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从根本上反映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制意识,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将来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又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目前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生命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够坚定,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所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要积极引导,使其走上正确的道路,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念。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策略

1、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法治教育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生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对其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笔者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的缺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又要使他们认识到,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道德的底线。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拾金不昧”的良好习惯,作者在课堂上加入了德育的内容,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拒绝不义之财可以赢得别人的尊敬。

2、为学生树立榜样

乡村小学除了要强化道德、法治,更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教师与父母的角色与作用。只有父母、教師们不踩着法律的底线,用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父母、父母所感染,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作者提出了“别看戏”的建议,以防止父母们发生任何的暴力行为,学生们下课后也要这么做。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都能看到教师和父母这样做,他们会很自然地将父母和教师作为他们的学习楷模。长此以往,学生会尊敬别人、爱人,而家长和教师就是他们的楷模,而父母和老师的榜样力量也在学生心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成长。

3、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以此为依据,大力发展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就要从教材的角度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目标明确,能够用文明的语言和身边的人进行沟通,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能尊敬家长、教师、不取外号、不影响他人休息、不乱碰他人物品等。比如,教师可以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珍视生命”的教学为例,并为学生制订交通法规,目标明确的方式。在实践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录像,使其认识到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此外,在完成这一部分后,老师也会对同学们进行仿真游戏,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交通法规、尊敬交警、不在马路上嬉戏,不吃街边小摊不卫生的食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自卫意识,懂得感恩。

4、用循序渐进的策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采用逐步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使其逐步形成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小学生刚刚进入小学校园时,老师要引导其熟悉校园环境,并在课后进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遵守治安、交通法规、文明礼仪。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内容,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行为能力,从而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此外,老师还应采用欣赏教育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特别是微小的进步,也给予积极的评价,适时地表扬,激励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勤奋,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5、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德育与法治内容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德育法治知识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处不在,而在德育与法治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也能被转换成行动,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德育和法治课程的实施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法治和道德的知识。运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能使学生与法治教育的关系更加紧密,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部编版六年级的《做更好的自己》一课中,老师就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比如:乱扔垃圾、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等不爱卫生的坏习惯。我们如何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让自己在公众面前举止更有礼貌、更有礼貌?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周围人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来了解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并从自己的身上,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逐步形成文明和秩序的良好习惯。

6、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小学时期,并非只有学校一个地方可以养成好的习惯。家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学校仅仅关注于培养好的习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父母的合作。老师要加强与父母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并将学校的状况及时报告给父母。父母和教师要设法纠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不良行为,这样做的作用要比单纯地在学校里养成好的习惯要好得多。比如,在《情亲之爱》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安排一个课外的扩展任务,并让他们的父母来监督他们的学习。老师首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那就是:每天饭后,自己帮忙收拾餐具,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洗脚。家长每天都会对孩子进行监控,并将录像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如有一周,老师会给予口头表扬;老师会为学生颁发证书,并提供一支钢笔或一本作为奖励;老师会为同学们送上一面彩旗,并送上几个铅笔盒子。通过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已经感受到父母的艰辛,有助于他们从小事中培养出好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现实状况,充分发挥小学德育法制课程的作用,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思考、多实践,将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贯彻到实际的行为之中,从而对未来的学生有所裨益,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锋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17(4):74

[2]刘芬.依托《道德与法治》,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人生十六七,2018(1Z):103

[3]马红梅.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好家长,2017(58):16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培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