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生:截瘫人士梦想的"翅膀"

2022-06-18 07:48邓大洪
福利中国 2022年2期
关键词:疗养院唐山市民政

• 本刊记者 邓大洪

杨震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被评为“我为英雄的城市添光彩做贡献”模范人物。唐山市截瘫疗养院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我是唐山大地震当天出生的第一个孩子,父母为我取名震生,代表着震后新生,给人希望;我的愿望是成为截瘫人士梦想的‘翅膀’。”杨震生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生日和名字里面的特殊含义。在他后来的人生历程中,更是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兴趣爱好完全融入到了民政事业,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的满意答卷。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杨震生积极建言献策,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又提出“为养老护理员营造成长空间”的建议。

坚守初心 笃行为“民“

杨震生,河北唐山人,出生于197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当天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在民政系统工作的父母为了纪念这一个特殊的日子,也希望震后唐山能从重大灾难中重获新生,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能为减灾救灾扶危济困奉献爱心,为他取名“震生”。

由于父母均在民政部门工作,杨震生从懂事起,听到的多是民政工作方面的故事,从小耳濡目染了民政人扶危济困的大爱之情,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要为民政事业奋斗终生的种子。

2001年,杨震生如愿以偿地成为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由于我所从事的工作与我的人生目标一致,工作也就成了我的兴趣爱好和最大乐趣。”杨震生从基层工作做起,先后从事人事档案、消防、安全保卫……不管干什么,他都干得很出色,工作之余还争做截瘫伤员身边的志愿者,陪截瘫运动员训练、与他们聊天、帮他们购物……从方方面面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点点滴滴中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杨震生拿出自己1年的工资捐给了灾区。“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幸运儿,我深刻地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刻涵义,面对灾难,帮助他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杨震生工作业绩突出,很得领导赏识。2012年3月,他被任命为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并兼任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当时,除了要筹建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外,还要面对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建院以来最大的工程——消防安全改造工程。他虽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却没有显露出丝毫畏难情绪。

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消防工程改造的时候,杨震生连续四个月加班加点,未休过一天节假日,平均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有时遇到难题深夜睡不着,刚躺下忽然想起一个好点子,他会马上起来安排下去。甚至说梦话时,说的也是工作,以至他夫人心疼而嗔怪地说:“你简直就是‘工作狂’,都快变成‘工作机器’了。”

这段时间,对杨震生来说,身体上承受的劳动强度很大,但心里却特别快乐:“截瘫伤员满意的笑容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褒奖。”

“要说这两年疗养院里的新变化,可是忒大呀!瞅这屋子里,都安了空调,享福多了;床位上装了新窗帘,不仅能遮挡,还能防风……” 在截瘫伤员高清峰及其他截瘫伤员的心里,疗养院就是他们的家,杨震生就是一位年轻慈爱的大家长。

在杨震生的带领下,疗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把伤员当成长辈、亲人一样照顾,谁爱吃猪肉包子,谁阴雨天腰疼……医护人员都了如指掌。

杨震生连续两次获得唐山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市消防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我为英雄的城市添光彩做贡献”模范人物。在2019年4月2日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上,唐山市截瘫疗养院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不忘嘱托 履职尽责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来到唐山市视察,特地到截瘫疗养院视察慰问。“我当时非常激动,没想到总书记能在百忙之中来我院视察,也十分荣幸能够向总书记汇报我们的工作。”“在总书记提到我的名字‘震生’的含义、出生日期和与民政工作的不解之缘的时候,我多年来扎根民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杨震生回忆起当时情景脸上洋溢着喜悦幸福之情。

“你们的事业是最高尚的、最神圣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使杨震生倍受鼓舞。同时,对于总书记提出的“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残疾人事业、医疗卫生健康工作都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靠你们来完成好,要不忘初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殷切嘱托,杨震生倍感责任重大。

针对总书记提出的要把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作为窗口单位展现给世界的指示,杨震生带领全院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完善设施,为休养员创造了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杨震生认为,“要为休养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除了硬件设施外,最为重要的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引导员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立足本职,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中去。唯有这样才能为截瘫伤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018年初,杨震生光荣地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对我来说,这是荣誉,更是一份神圣的责任。”杨震生在一年的履职过程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提升素质。”

他针对民生、养老等方面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切实了解群众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高质量、切实可行的议案建议,以实际行动努力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宗旨。几年来,他参与了几十场次调研活动,提出了《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为革命英烈安寝场所部署礼兵值岗的建议》。

在《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杨震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构建京津冀地区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三地之间的紧密合作;二是发展建立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三是发挥地域优势,分类推进养老机构建设,采用多元化服务和经营方式,创建救助型、消费型、互助型等多种类型的养老模式。

在《关于为革命英烈安寝场所部署礼兵值岗的建议》中,杨震生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在革命英烈安寝场所部署礼兵值岗;二是实行礼兵值岗与换岗制度;三是组织青少年和青年学生观摩革命英烈安寝场所礼兵值岗活动;四是积极倡导入党、入团、入队和青年新婚夫妇献花活动的新风尚。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在近期的调研和实践中,杨震生对加强养老护理人才的培训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要扩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尤其要进一步发展养老护理职业教育;要探索养老护理人才奖励政策,关心支持养老护理员成长,定期组织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比武活动,为他们营造不断成长的空间;要打开养老护理人员的成长晋升通道,使养老护理成为有体面有尊严的职业,使更多年轻人能走进来、留得住。

对于未来,杨震生充满着憧憬,他说:“我将遵照总书记有关社会福利事业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把截瘫伤员当作亲人的思想,立足本职,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为截瘫伤员创造一个更为幸福的乐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猜你喜欢
疗养院唐山市民政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加拿大一疗养院31名老人被饿死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小诗社大作为——唐山市祥富里拾秋诗社活动纪实
“北京通—民政—卡通”开始发放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
《福尔摩斯》
关于加快民政事业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
全国可治病温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