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m干预模式对急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22-06-18 06:37韩新丽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理胃炎效能

韩新丽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新乡 453000)

急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发病急,主要表现为腹泻、厌食、上腹疼痛、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致脱水、休克、水电解质紊乱等,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由于部分患者缺乏对该疾病的认知,且自护能力较差,未能按医嘱坚持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影响治疗效果[2]。奥瑞姆(orem)干预模式是根据患者自理情况,包括自护能力、自护行为情况等,制定相应护理方案,以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升自我效能感为目的的护理模式[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胃炎患者应用Orem干预模式护理对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1 临床材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的急性胃炎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Orem干预模式的急性胃炎患者40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5.51±8.09)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5.43±8.1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有可比性(P>0.05)。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专家共识》[4]中相关诊断标准;意识、精神及语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护理依从性差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指导用药、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等。告知患者疾病的致病原因,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嘱患者在日后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避免疾病反复发作。连续干预2周。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干预模式护理,连续干预2周。具体如下:(1)完全补偿型:部分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并对其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病因、治疗、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强调遵医嘱的重要性,并要求患者家属给予同步照顾,引导并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及用药习惯等,通过不断加强患者对急性胃炎的认知能力,逐渐提升他们的自护能力,进而改善治疗效果。(2)部分补偿型:对所选取的患者中可自行完成自理活动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自理水平,在护理人员帮助下使患者完成可自理部分。针对无法自理患者予以针对性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发病原因;针对能够完成自理活动的患者,积极鼓励患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患者自理活动的自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完成自理活动相关内容,并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进一步强化自护能力。(3)支持教育:针对自理能力相对较强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着重在安全意识、自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找出在自我护理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不足,并帮助他们纠正行为偏差,引导患者自行完成各项自理活动,做到真正的答疑解惑。此外,护理人员注意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在与患者交流期间常使用安慰性、激励性言语,并向患者讲解以往成功治疗的病例,鼓励患者树立自护能力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1.4 观察指标

(1)遵医行为。干预2周后,采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信效度为0.872)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后遵医行为,量表包含合理营养、服药、适量运动、心理状态、健康行为5个维度,各维度满分10分,分值越高遵医行为越好。(2)自我效能感。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应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5]评估,共包含10个条目,各项采用0~4分评分,总分40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

干预前,2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合理营养、健康行为、服药、适量运动、心理状态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对比分)

表1 2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对比分)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合理营养 健康行为 服药 适量运动 心理状态干预前 观察组 4.62±0.75 4.67±0.69 3.85±0.70 3.71±0.43 3.72±0.35对照组 4.55±0.36 4.85±0.73 3.63±0.52 3.87±0.44 3.85±0.38干预后 观察组 8.27±1.35* 7.55±1.12* 8.44±1.62* 7.55±1.12* 7.45±1.04*对照组 6.35±1.06* 5.35±0.86* 6.02±1.23* 5.37±0.84* 5.46±0.48*

2.2 自我效能

干预前,2组患者GS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GSES评分对比(,分)

表2 2组患者GSES评分对比(,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8.65±0.63 24.47±6.26*△对照组 8.73±1.16 28.91±7.08

3 讨论

研究认为急性胃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与患者饮食不洁、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上多通过口服药物以改善临床症状,但有些患者由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能自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且缺乏医护人员的监督,致使遵医行为较差,导致病情迁延不愈[6,7]。如何提高急性胃炎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是目前医生及患者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给予急性胃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Orem干预模式是指当患者无法实现治疗性自理需求时,护理人员通过指导和教育的形式,鼓励患者自主参与疾病的治疗,减少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是一种协助性或自我照顾的护理模式[8]。本研究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Orem干预模式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急性胃炎患应用Orem干预模式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感。Orem干预模式根据不同患者的自理能力,制定出符合患者现状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完全补偿型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护理人员通过对其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并与家属一起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叮嘱他们遵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升自护能力,改善治疗效果;部分补偿型患者自理能力相对较好,护理人员主要是帮助患者纠正其行为偏差,指导家属做好辅助性护理,逐渐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完成各项自理活动。护理人员对所有患者给予支持教育干预,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疾病的基本认知,对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有积极作用,进而利于提高其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胃炎患者Orem干预模式护理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自理胃炎效能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地方机构改革“+”与“-”——减的是机构,加的是效能
“四问”慢性胃炎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我会“自理”啦
“喵星人”占领名画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