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诊疗整合一体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作用

2022-06-18 06:37张方方王铭鋆吴志波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评分

张方方,王铭鋆,吴志波

(河南省嵩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南嵩县 471400)

脑梗死作为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多发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言语等功能性障碍,致残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发病初期以闭塞血管再通为主要治疗措施,临床治疗原则以快速患者恢复脑组织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和减少梗死面积为主,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致残率[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由于身体状态原因,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了治疗依从性。有研究发现[2],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升院内护理质量,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多学科诊疗整合一体化护理是当前临床上热门的一种护理方法,是将医学领域中的理论知识与各专科实践经验结合,将患者关注的重点融入护理中,并与周围环境结合对患者进行的一体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为了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嵩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共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学科诊疗整合一体化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存质量及自护能力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嵩县人民医院内科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纳入标准:入选患者需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3]中对病的判定标准,并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脑梗死;初发脑梗死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可接受治疗;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可以完成量表测试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精神障碍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存在表达障碍的患者;语言理解障碍和神志不清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52~78岁,平均(67.01±2.51)岁;平均BMI(24.23±1.65)kg/m2;病程为0.5~3年,平均(1.25±0.36)年。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66.52±2.62)岁;平均BMI(24.01±1.71)kg/m2;病程为0.5~3年,平均(1.34±0.24)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治疗中进行常规护理,其中包括生命体征检测、协助患者接受各项检查、按照医嘱进行各项操作、向患者讲解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和疾病知识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多学科诊疗整合一体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为:(1)建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包括主任医师1名,康复医师1名,神经内科医生1名,心理精神科医生1名和护士2名,由主任医师和康复师搜集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包括人口学资料、病情、诊断以及提出的问题等,由各科医生和科室主任开会研讨制定护理计划,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2)健康教育,提前一周安排教育实践和内容,将参与教育的人数控制在15人以内,具体教育内容包括脑梗死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饮食计划、运动计划以及不良情绪控制方法等,每次30~45min,每周一次;(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之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待了解其真正的心理诉求和负面情绪之后,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疏导,传递给患者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正能量,促进提升患者康复的信息;(4)社会功能训练,结合患者的康复进度,对患者进行记忆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训练,提升其认知的灵活性。其次,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康复座谈会,加深病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为患者建立微信群,在群内鼓励患者积极发言,分享治疗心得,从而提升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与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应用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来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4,5];应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WHO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评价患者护理前与护理3个月后的生存质量,其中包括社会、环境、心理、生理4个维度,应用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6];应用自护能力评分量表(exercise of self care agency,ESCA)对患者护理前与护理3个月后的自护能力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机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方面,总分为172分,患者的分数越高代表自护能力越好[7]。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采取χ²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BI、GCS、NIHSS、WHOQOL-BREF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BI、GCS、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与生存质量对比分析(,分)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与生存质量对比分析(,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BI评分 GCS评分 NIHSS评分 WHOQOL-BREF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38.25±2.15 8.35±1.23 9.25±2.52 35.27±3.83治疗后 52.15±2.24*△ 12.27±0.53*△ 4.31±1.32*△ 54.76±6.85*△对照组 治疗前 38.53±2.65 8.32±1.41 9.36±2.83 35.82±4.06治疗后 45.27±2.36* 10.14±1.24* 6.52±1.37* 43.34±5.67*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对比分析

2组患者护理前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机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方面ESC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机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方面ESC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对比分析(分)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对比分析(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健康知识水平 自我护理机能 自护责任感 自我概念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9.62±6.05 55.27±11.38*△ 12.78±4.52 19.16±8.34*△ 8.27±3.36 16.16±4.15*△ 15.14±4.24 24.22±6.37*△观察组 29.57±6.33 34.24±10.47* 12.85±4.64 15.28±4.61* 8.15±3.24 11.14±5.67* 15.27±4.53 19.21±8.32*组别

3 讨论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现有的护理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越来越多临床学者推荐应用多学科诊疗整合一体化护理模式。多学科诊疗整合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和综合的疾病诊疗服务,为患者在整个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提供综合服务,实现不同部门的无缝衔接,制定科学呼吸计划,提升治疗效果。由于患者在脑梗死发病期间,会出现心理、病理性变化,所以,应用多学科联合护理能够解决以往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医护人员的中心位置,保证诊疗期间护理的科学性和适应性[8]。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护理前QOL-BREF评分与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QOL-BREF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应用多学科诊疗整合一体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这是因为,应用整合多学科诊疗护理之后,能够整合不同科室医生的意见制定一套专业、完整的医疗服务计划,并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护理提供参考,弥补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能够辅助患者治疗,提升治疗效果[9];2组患者护理前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机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方面ESC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机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方面ESC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应用多学科诊疗整合一体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这是因为,通过整合多学科诊疗模式,对患者进行了更细致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而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有研究发现[10],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多学科诊疗整合一体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更高。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评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分级及临床应用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的隐私保护打分系统设计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