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教学探究

2022-06-20 15:25张奉霞郎玉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超声波垃圾桶编程

张奉霞 郎玉静

摘要: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利用人工智能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切地说,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本文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在人工智能课堂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的具体做法,希望能为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關键词:计算思维;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12-0073-02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要培养人工智能的专门人才,其核心是通过体验和感受人工智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所在学校自2020年起就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I上未来智造者》系列丛书,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课程内容设计,让学生接受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培养学生编程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步骤

关于计算思维的测评维度,被广泛认可的有问题分解、模型抽象、算法与逻辑、问题评估、总结归纳几个维度。因此,在人工智能课堂中,教师可以参照计算思维的测评维度,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照“问题分析—建构模型—抽象分解—问题建模—编程实现—测试调整—拓展提升”的思路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并在每一步中都渗透计算思维的测评维度。

①问题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模型的体验,从分析中提取有用信息,感受人工智能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②建构模型。在理解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搭建简单的智能系统模型。

③抽象分解。将编程思路细化,形成程序流程图。

④问题建模。进一步细化程序,为每一步找到相应的代码块,形成解决问题的建模能力。

⑤编程实现。利用图形化编程平台,完成程序编写。

⑥测试调整。通过作品分享,发现模型及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调整,完善作品。

⑦拓展提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与开发创新性人工智能作品。

●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实践案例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以《智能垃圾桶》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展开研究。本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搭建智能垃圾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利用“如果…否则…”嵌套侦测语句,控制舵机的动作,实现垃圾桶的智能感应功能。学生在此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完成知识的建构,并通过算法与编程,实现计算思维的培养。

1.感受人工智能

本模块通过生活中垃圾桶常见的问题,如不美观、不卫生、开盖不方便等,引出制作智能感应垃圾桶,然后通过视频以及作品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了解智能科技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体验人工智能

(1)问题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智能垃圾桶的演示视频,思考会用到哪些主要的零件,并明确: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测距范围是0~20厘米,超声波传感器的测距范围是3~400厘米。学生结合实际,得出要用超声波传感器。

另外,智能垃圾桶除了用到超声波传感器,还用到了连杆传动装置。学生对连杆传动结构普遍比较陌生,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作品是如何实现连杆传动的。

(2)建构模型

在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作品模型以及相关资料,初步搭建出作品模型。通过人工智能作品的搭建,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建造能力,同时加深了其对超声波传感器和连杆传动装置的理解和认识。

(3)抽象分解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回顾作品的演示抽象分解程序。当超声波传感器的距离小于10厘米时,则表示有人,垃圾桶盖子打开,否则表示没有人,盖子关闭。学生据此将问题一步步进行拆分,在将问题化大为小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理清编程的思路,并根据对问题的分解,形成流程图。

(4)问题建模

趁着学生思维正活跃,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哪些程序块可以实现这些动作?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化编程知识,可以说出需要用到“如果…否则…”语句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超声波传感器距离小于10厘米,那么垃圾桶打开盖子,否则,盖子关闭。而判断条件即超声波传感器的距离需要用到侦测模块。这里用到的垃圾桶开和关两个动作的编程,则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动作编程的步骤。根据对问题的拆分,为每一小步找到相关的代码块,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并确立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也是对新知识的探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编程实现

编程实现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用代码来实现上述分析的功能。这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主创作,遇到问题再合作探究。学生在编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人工智能知识,而且可以锻炼计算思维。

(6)作品分享、测试调整

该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和程序的展示。通过作品展示,发现模型搭建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连杆传动装置是否合理;通过程序展示,让学生进行人工智能的体验,根据程序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修改、调试,优化程序。同时,学生在展示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经验分享,这样更容易激发其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7)拓展提升、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是创作个性化作品,实现问题解决能力向生活的回归。学生将作品进行优化、创新,培养创新思维,同时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拓展和思维的提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原有作品上进行创新,同时也鼓励学生用所用到的超声波传感器、舵机、连杆传动装置、动作编程等,创作新的作品,实现自己的想法。

● 总结

从实践效果来看,人工智能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忠新,曹杨璐,李盈.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设计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4):17-22.

[2]刘晓玉.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中学信息技术PBL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1):34-36.

猜你喜欢
超声波垃圾桶编程
超声波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观察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玩游戏学编程,Blockly Games上手玩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编程屋完成数百元万天使轮融资
蝙蝠的超声波
学编程,先画画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蝙蝠的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