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高校推进高质量在线学习的实践特征与路径探索

2022-06-20 15:25林梓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课程设计学习者

摘要:由应急线上教学向高质量在线学习转型,是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分析《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首次提出“高质量在线学习”的背景及相关范例项目的聚焦点,探索推进高质量在线学习的现实路径,并提出精心规划在线课程、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落实在线学习外部保障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在后疫情时代推进高质量的在线学习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地平线报告;高质量在线学习;特征;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12-0103-04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在线学习逐渐从“新鲜”走向“常态”,促进在线学习的升级转型、实现高质量的在线学习是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应有之义。由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以下简称“2021年报告”),首次将“高质量在线学习”纳入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与学的关键技术和实践,并呈现典型案例以分析各国际高校为推进高质量在线学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因此,本文基于2021年报告,探讨首次提出“高质量的在线学习”的背景以及范例项目的实践特征。

● 溯本求源: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在线学习”的背景

1.应急线上教学的问题催生向高质量在线学习的转变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为避免公共危机期间的教育中断,高等教育系统全面启动了在线教学,这次应急线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应急线上教学是一种“别无选择”的、在危机期间使用一切可能的资源以确保“不停学”的教育模式[1],这一在线教学的转变带来了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难题。[2]2021年报告也指出,课程快速转向线上使得高校师生积极性下降、变得沮丧和压力增大,要快速适应这种转变是比较困难的。基于此,今年的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的在线学习,呼吁高校关注在线学习质量,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由紧急在线教学向高质量在线学习的转型升级。

2.在线教学效果的社会质疑倒逼高质量在线学习的探索

在线学习是一种泛在化的、虚拟化的学习方式,教师无法像常态课堂一样对学生施加“监视”与“规训”,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也受到限制,因此这种在物理时空上的异步引发了家校之间的信任考验。2021年报告在经济宏观趋势中指出,有学生和家长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效果进行对比,质疑在线教育模式相较于其成本的价值。如果高校不采取有效措施证实其在线教学的质量,那么入学人数将继续下降。这将导致那些以盈利模式为主的高校收入进一步下降,陷入运营资金不足的金融困境。因此,为维持高等教育的持续性和弹性,高校被迫寻求在线学习质量提升的路径,从而向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证明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实质等效”。由此可以认为,社会对在线学习质量的质疑是促使高等教育积极探索在线学习转型的重要因素。

3.对过分依赖硬技术的反思促进高质量在线学习的发展

近几年,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衍生出“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等流行趋势,为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然而,人们容易满足于技术带来的有益“表象”,产生只要引入技术就能解决教育问题的认知偏差,凸显“技术决定论”或“技术浪漫主义”的倾向。实际上,技术解决方案并不是教育创新,更不能代替基于教育理论的教学设计。[3]新冠疫情期间的“大规模教学实验”也证实了在线学习不是一个单靠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高等教育从过分依赖技术转向关注运用技术的“人”,进而实现对简单模仿线下教学的超越,走向高质量的在线学习。

● 实践特征:高校推进“高质量在线学习”的国际经验

地平线报告的发布者们认为,对于技术的关注,What(实践案例)始终比When(预测时间)更重要。[4]因此,2021年报告既有强有力的数据说明,也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引申。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课程设计

2021年报告将“在线教学”改为“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这一表述上的转变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课程设计理念。此外,报告也强调应当确保教学内容应以学生为中心、与课程学习成果相一致、让所有学习者都能获取并被有效地设计和交付。可见,对于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而言,技术只是基础性的、保障性的,关键在于在线课程是否经过了重新设计和安排,以及是否服务于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这正说明了面向学习者的、系统性的在线课程设计是实现高质量在线学习的关键要素。在范例项目中,康内斯托加学院结合烹饪专业学生技能发展的需求,重新设计了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的在线烹饪课程,开设了一个涵盖13个模块的数字学习模拟;奥本大学注重在线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创建虚拟展览厅使学生和教授在学习和学术上的互动得以进行;鲍登学院的BOLT团队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其课程内容及评估力求反映对学生需求、想法和愿望的考虑。

2.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

新冠疫情迫使教师迅速改变自己所习惯的面对面授课形式,采取完全的在线教学模式。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开展在线教学的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并重构自己的教学理念。2021年报告提及,对于新的在线教学技术方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只有在教师理解为什么和如何使用它们的情况下才会有效。因此,教育實践者对技术的理解与认同是实现技术善用的关键,最终促进在线学习质量的真正提升,故而众多高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予以极大关注。例如,查普曼大学的“hikes”暑期培训课程和德国电子教学组织的“快速入门在线教学课程”都为教师搭建了自我提升的平台,提供了课程设计、教学平台运用、学生学习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此外,这些课程还注重激发教师提升在线教学能力的动机,为其学习结果提供资格认证的平台。它同时强调教师之间学习心得与教学经验的分享,为同行交流、问题研讨等提供了便捷、开放的通道。

3.注重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

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 Resource,简称“OER”)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节约成本,并赋能师生完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5],在保证教育不被中断方面产生着重要作用。此外,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设计也有赖于高质量学习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设计[6],所以在全球疫情环境下开放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优势进一步凸显。为保证教育继续进行、学习资源及时更新以及在线课程有效设计,各高校都提升了对开放教育资源的重视,并搭建了包容性更大的资源获取平台。例如,OneHE的在线教学社区建设资源和佛罗里达大学的自助服务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可以自行根据班级规模、教学目的等进行调整或改编的在线课程设计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随时获取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这些资源不仅使本校或本地区师生受益,还可供其他地区的高校师生免费获取、重复使用,体现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高质量在线学习体验的初衷。

● 推进路径:对我国发展高质量在线学习的启示与借鉴

1.面向学习者,精心设计和系统规划在线课程

可访问性、包容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是在线学习内容、工具、服务和平台有效性应用的关键。[7]然而,无论是疫情初期还是后疫情时代,许多教师沿用以往的课程设计,试图将面对面教学简单地转移到线上,或“在线”将学习内容推送给学生自学,这实际上是以技术的单一性遮蔽了教学的复杂性和可能性。虽然技术的赋能实现了知识的传递和接收,但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生命体验、互动生成、合作交流以及情感联结却被忽略,学习者也无法内化所获取的知识,获得心灵上的滋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将复杂的教育过程简单化,过分依赖技术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从而导致缺乏系统性、精细化的、与学习者需求相匹配的在线课程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知识不再为教育者所专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地位也随之消解,教育关系的重心从“教育者”向“学习者”转移。[8]在线课程设计应当坚守以人为先的信念,充分考虑学习者多样化和灵活性的学习需求。此外,有研究指出,一个完备的高质量在线教学体系需要综合考虑九个维度,包括方式、步调、师生比例、教学法、教师在线角色、学生在线角色、在线交流同步、在线角色评价和反馈来源。[9]因此,高质量的在线学习不能仅依靠“翻转”“录播”“直播”来实现,而要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精心设计和系统规划,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中。

2.关注数字素养,提升师生在线教学及学习能力

在线教学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方法及工具的转变。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理解教育技术如何支持在线学习以及如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结合2021年报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展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一是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将数字素养纳入高校教师基本能力建设,保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常态化与持续性;二是从培训上予以支持,高校可以借助“微证书”项目提高教师培训效率,通过分发“数字徽章”激发其提升自我的动机;三是从文化上予以激励,实践案例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应用指南,高校应当鼓励教师同行之间的实践范例展示、面对面交流和教学研讨。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开放教育资源的广泛使用,促使我们必须致力于解决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公平,否则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只能是徒劳。报告指出,本次新冠疫情使得数字鸿沟进一步凸显,学生在宽带网络接入、电子设备运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高校应尽量降低在线学习的门槛,为缺乏硬件设施的学生提供帮助,保证在基本上网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高质量的在线学习。此外,有学者认为,数字鸿沟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鸿沟”,还包括因信息技术技能或素养差异而造成的“技能鸿沟”。[10]基于此,建议加强在K-12教育阶段和大学一年级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信息素养培训,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在线学习实用指南。

3.提供外部保障,完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开放教育资源作为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资源,能够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习者建构开放的学习空间。[11]在2021年报告提出的六项关键实践和技术中,专家评估结果显示,开放教育资源成本和风险最低,其包容性和公平性也较高。高校可以借助拥有大量专业人才的优势,组建专业化的技术队伍,规范开放教育资源的管理,搭建集资源共享、教学、讨论、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平台,并在师生运用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完善维修。此外,为鼓励教师采用开放教育资源,高校应当提高资源使用的便捷性,可以通过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建立综合目录,为资源检索提供便利。[12]最后,高校还应秉持开放、协作、共享的理念,实现高校之间不同资源的整合和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在线学习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行为、个人偏好等数据都有着泄露的潜在风险,如个人数据在未知情的情况被收集、存储或者用于评估。特别是在引入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技术来提高教学实效后,学生数据泄露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因为这些数据凝聚了权力主体的意志,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所以在隐私权受到潜在侵犯时,师生对新技术的引入接受度将会有所降低,对在线学习的隐私安全有所顾虑。因此,高校应当制定严密的数据保护制度,对数据采集、存储、共享、使用等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使技术更好地赋能在线学习,为在线学习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参考文献:

[1]Bozkurt A, Sharma R C. Emergency remote teaching in a time of global crisis due to Corona Virus pandemic[J].Asi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20,15(01):1-6.

[2]赵立莹,赵忆桐.在线教学效果评价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2):189-194.

[3]丽莎·玛丽·布拉斯科,斯图尔特·哈泽,肖俊洪.自我决定学习教育学与数字媒体网络:引领学生踏上终身学习之旅[J].中国远程教育,2020(03):5-16+50+80.

[4]魏宁.《地平线报告》“了无新意”吗?[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21):23.

[5][7]金慧,王陈欣,罗纯源,等.后疫情时代的高等教育:宏观趋势、关键技术与发展思考——《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解读[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03):3-10.

[6]兰国帅,魏家财,张怡,等.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宏观趋势、关键技术实践和未来发展场景——《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03):15-28.

[8]王学男,杨颖东.技术力量与教育变革的作用机制及未来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21,343(11):1-7.

[9]Barbara Means, Marianne Bakia,and Robert Murphy.Learning Online: What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Whether,When and How[M].New York:Routledge,2014.

[10]王美,隨晓筱.新数字鸿沟: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新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4):97-103.

[11]张琪,谢洵.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教学有效性研究——基于学习者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5):83-91.

[12]邢冠英,陈颖.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20,336(07):58-65.

作者简介:林梓媛,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课程设计学习者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