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素养融入思政课堂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2-06-20 17:23柳艺
传媒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

柳艺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较少融入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造成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认识与研究不足,也缺乏指导性的网络媒介素养课程教材。本文认为,在今后对大学生开展思政课堂教育中,要主动融入网络媒介素养实践教育。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与研究,积极编撰适合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教材,高校也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介信息的审核与监管。

关键词:思政教育环境论 大学生 网络媒介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信息越来越变得易于获取。因此大学生在网络中获取信息时,就难免面临包括正面的、负面的在内的各种信息的影响。面对海量信息充斥网络的状况,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对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还不够重视,在教学内容中未充分融入相关课程,导致了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不高。因此,有必要探索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加强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成效,促进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我国各大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也紧跟形势,利用各类网络媒介和信息技术来丰富和创新思政课堂教育的形式与内容。除了常规的传统课堂教学外,通过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媒介,高校思政工作者通过校园论坛、微信公众号、校园微博等拓展了思政课堂教育传播的范围,通过剪辑各类思政教学视频、制作各类思政教学课件、应用各类优秀网络媒介资源,提升了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此外,通过微信、QQ等网络通讯媒介,高校思政工作者还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效果。然而,从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来看,当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思政课堂教育中未融入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尽管当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了网络媒介,大学生也普遍具备一定的网络媒介的应用能力,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行为的道德素养及法律意识以及正确使用网络媒介的能力依然较为薄弱,这表现在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事件常常出现“人云亦云”、“群体极化”等现象,缺乏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和批判能力,容易受到西方负面思潮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少有把网络媒介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教育之中,在思政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缺乏对大学生应用网络媒介的意识与行为的教育,这也导致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应用网络媒介的效果。

2.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认识与研究不足。相比较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还显得落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在个别高校中开设了媒介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普及和重视。进入21世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始重视媒介教育的问题,开始联合推动。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并非所有的高校都能重视这一课程,也未能将其列入高校普及性课程,而相关网络媒介素养的课程,就更少了。现实中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大多是通过网络实践获得的。从根本来说,这是我国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认识与研究不足所导致的,缺乏对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未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迫在眉睫。

3.缺乏指导性的网络媒介素养课程教材。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融入网络媒介素养,需要相应的课程教材和研究文献的支持。但是,目前公开发行的媒介素养教材大多数针对新闻传播类院校学生,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尽管也有一些通用性的教材,如《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但其相关媒介素养知识体系较为落后,不能适应当前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媒介环境的变化。此外,通过对中国知网“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的统计,截至2021年底,虽然已有411篇相关文献,但研究成果并不系统,有些研究时间较早,已难以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课程教材的指导性文献。

4.校園网络监管不力降低了网络媒介思政教学的效果。尽管网络媒介的应用使高校课堂思政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创新,但由于各类信息在网络媒介中的传播能力极强,在应用中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负面信息。虽然我国的网络监管很严格,这些年的网络舆论风气也整体保持良好,但也难免有一些监管遗漏的地方。尤其是在校园网络领域,由于一些大学生通过翻墙软件等接触到境外网站,极易接触到西方世界的负面社会思潮。同时由于部分高校网络监管技术力量薄弱,无法对大学生这些网络行为实时监测,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这些负面社会思潮的影响,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思政教学的效果。

网络媒介素养是由英国学者Leavis所提出的媒介素养概念演化而来。网络媒介素养也就是网络用户操作网络基本能力以及网络行为的道德素养,法律觉悟以及正确使用网络媒介的意识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在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融入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益处很多。

1.有助于提升基于网络媒介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成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的应用可以丰富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首先,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媒介可以为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将互联网上一些优质的思政教育素材编辑成课堂思政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播放各类思政教育视频,让大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信息,并且通过网络媒体与大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其次,在思政课堂外,高校思政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建立思政教育类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把思政教育的内容以视频、文字、图片传播给大学生,从而得到大学生的反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显然,上述教学都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网络媒介素养,才能充分地发挥基于网络媒介的高校课堂思政教学的效果,提升高校思政课堂教育的成效。

2.有助于幫助大学生应用网络媒介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在高校内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使自身知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而其网络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更加有效地自主学习。一方面,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需要大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良好的应用网络媒介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这种能力。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政课堂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可以让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甄别出网络媒介中的负面思潮,抵御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使其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政治立场,更加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因此,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融入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3.有助于大学生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都产生巨大影响。移动互联网中各类网络媒体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从机遇来看,新媒体、自媒体等各类网络媒介的广泛应用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传播渠道、新的传播载体,思政教育的广度和速度都大大提高。从挑战来看,网络媒介的虚拟性也使校园网络舆情更难控制,负面思潮也更容易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造成侵袭。还有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疏远了与老师、同学的距离,对这些学生的思政教育更难开展。当然,从总体来看,网络媒介的广泛应用对于思政教育的机遇是大于挑战的,如果在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融入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应用网络媒介,从而有效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在新时代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对于我国网信事业的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在今后的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效用,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促使大学生在新时代得到知识与素养的全面发展。

1.在思政课堂课程中融入网络媒体素养的教育。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重要阵地在社会。教育部也明确指导高校要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要充分挖掘校内外的资源,帮助大学生进行网络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网络实践中的育人方向。要丰富思政课中的网络媒介教育内容,把网络道德与法律、网络行为管理等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让大学生在网络活动背后看到法律与道德,看到文明与素养。可以让学生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制作思政教学的内容,尝试思政教学与网络媒介的深度融合。二是要利用好校园网络媒介的资源。要利用好高校的公众号、校园网、微博号等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三是要利用好校外的网络媒介资源。要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校外媒体联系,把有一定规模的网络媒体运营人员请进学校介绍网络媒介,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网络媒介,指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同时,也可以加强与网络媒介的合作,建立学校账号,让学生进行运营,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其运作规律,进而更好地运用它。

2.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与研究。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要努力营造思政教育环境,针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困境,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素养的研究,从理论上找出解决困境的办法,同时用理论来指导思政教育中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入。同时,高校思政教师也要积极地实践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提升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与水平。一是要加强对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手段方法、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是要针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三是要主动向国外高校借鉴成功经验,寻找提升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方法。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避免思维僵化,要主动适应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要求,用最新的理论知识来引导他们,用最先进有效的手段来培养他们。高校要把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网络媒介素养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推动系统性的培养工作,培养出一批具有深厚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能力的思政教师,切实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环境,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教育的水平。

3.积极编撰适合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教材。针对当前高校缺乏具有指导性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问题,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抓紧编撰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课程教材。具体来说:第一,以新闻传播类媒介素养课程教材为基础,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邀请相关专家来研讨编写适合大学生通识教育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教材,并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内容。第二,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使用行为、网络媒介道德素养方面的调查,找到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编写相关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第三,加强研究国外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理论文献和课程内容,把国外优秀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加入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课程教材之中。第四,融合案例。高校组织专家在编写网络媒介素养教材时,也要注重融入各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案例,让大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能够有直观的认识。

4.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介信息的审核与监管。除了上述措施外,高校自身也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介信息的审核与监管,借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当代大学生习惯于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校园网络生活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形成也主要是在校园网络生活中。高校要引入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网络信息审核团队,对于各类信息的发布,要落实审核的主体责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网络信息的方向,对于不良思潮、负面言论的信息,要及时进行干预。要通过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进行积极主动的干预与影响,提升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高校也要积极建设思政教育的主题网站、网页、APP,形成校园内思政教育、党建团建等信息的传播链,用适合大学生的分析角度与传播方式,提升校园思政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小普.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特征及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10).

[2]季静.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目标探寻[J].江苏高教,2018(07).

[3]邢瑶.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传媒,2017(06).

[4]罗佳,杨晓博.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报业,2012(10).

[5]夏天静,钱正武.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其提升途径——以常州某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大学生
杨毅帆:返乡大学生的创业足迹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