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媒体语境中学术期刊编辑的问题意识

2022-06-22 21:55邢娟妮缪心毫
编辑之友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字时代主体性问题意识

邢娟妮 缪心毫

【摘要】当下出版产业融合化、出版载体多样化、出版符号交互化等编辑出版现象纷繁多变,衍生出与此类问题相关的问题群。针对泛媒体语境中现实编辑出版出现的诸种泛化问题,作为编校生长点的“泛”问题意识成为学术期刊编辑需具备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意识。同时,学术期刊编辑除需具备强烈的时间空间化问题意识,跨越式停顿的多声部对话意识,泛中显异、异中蕴别的别异调适意识外,还需建构自身独特的主体性,培养主体立足现实的无意识的深邃调节意识、“泛”中蕴“别”的求异思维意识、切割传承的多维创新意识。

【关键词】泛媒体 数字时代 期刊编辑 问题意识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2)6-081-05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6.013

基金项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21年度编辑学项目(PY2021022);湖北省高等學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1D101)

作者信息:邢娟妮(1980— ),女,陕西合阳人,温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编校与出版、文艺理论与批评;缪心毫(1980— ),男,浙江龙港人,博士,温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温州大学期刊社社长,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编辑出版学。

“人是终极媒介状态,是真正的超媒介。”[1]伴随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技术及神奇数字虚拟元界成为热点趋势,与现实世界,生命主体平行的互联网世界存在第三空间“真实”,即虚拟自我的人成为“两栖人”,我们可在此情境下开展虚拟的编辑出版活动。泛媒体语境中,数媒、人媒、人际传播等传播方式共生杂糅、多元交互的瞬时化、多样化传播样态,传统的口述相传、非物质遗产的印刷技术、以文字为载体的纸媒传播等多维并存、交叉甚或融合,对编辑出版活动的顺利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商业逐利逻辑下,对出版市场利益的追逐,导致编辑出版人对自身身份产生焦虑与担忧。

一、泛媒体语境与问题意识的内涵诠释

“进化的情形,却有两种很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古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2]“新”“旧”的“反复”与“羼杂”即为“泛”。在“泛”语境中,多种媒体传播形态的交织、互补构成张力性结构并存的载体和时代特征的“未定”“将是”等情况的选择性及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是对数字时代媒体多元化的基本认识。泛媒体即多种媒介并存、人人皆媒的多维样态传播媒体。于宏观而言,其以人为中心,实现从社会到个体的全方位渗透,折射出传播载体共创共享的多媒体状况,使人与社会得以全面地“延伸”;于微观而言,新旧媒体、传统与当代媒体在保持各自特色、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或相互并存、叠加、交叉,或淡化、模糊、消解彼此间的界限,实现不同媒体元素的动态和谐及多元化的传播。泛媒体具有分散性、流动性、交互性的特征,形成彼此间如影随形的共生、协作关系,催生新的人媒关系。在“泛”中之“此处”的现实与本然的泛媒体,生成人非自觉行为方式下有选择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的多样媒体选用的时空范围情境,即泛媒体语境。泛媒体语境是具有价值论断的言论在批判变革的基础上存在的多样化、多方式的媒体传播情境。在编辑出版活动中,期刊编辑需厘清泛媒体语境中羼杂的“泛”问题,关注学术期刊编辑需具备的“泛”问题意识,建构编辑主体对象策略,形成别样的学术期刊主体特色。

问题意识,顾名思义,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即主体在认知实践活动中意识到棘手问题时,因产生困惑而能动性地去探究、解决问题,甚或达到创新问题的境界意识。主体需以敏锐的眼光、批判的精神发现存有的问题,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深究,即界定、分析、综合问题,并以合理、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求解、验证问题。在编辑出版活动中,所谓学术期刊编辑的问题意识,即编辑主体面临编辑出版行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时,经洞察、怀疑、深思后,形成认知冲突,但仍困惑不解时出现强烈的探索批判情境或做出发现式创新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编辑主体自觉主动地思考,直至尚待解决的且有科学价值的诸编辑出版问题得以解决。“问题式……隐藏在思想的深处,在思想的深处起作用,往往需要不顾思想的否认和反抗,才能把问题式从思想的深处挖掘出来。”[3](50)数字时代编辑所需具备的以探究问题为主导的自律自为的行为意识,是学术与理论创新的生长点、编辑出版活动创新的内在推动力,蕴蓄着编辑出版活动价值变革的信息能量,是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需具备的不可或缺的问题思维意识。

泛媒体语境中的编辑出版活动,面对数字技术构建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沉浸式经济等虚拟系统体系,应具备生活在“第三种世界”活出虚拟自我的编辑出版世界的多异思维。VR、AR、XR、MR等数字技术转型,数字出版等泛媒体现象涌现,信息的传播需依赖不同的媒介材料及媒介载体,如龟甲、兽骨、岩石、丝绸、文字、电子等传播载体材料与图书、报纸、期刊、网络等传播载体形式,被囿于特定时代的有限时空范围内传播,即前现代的口述书刊,现代传统的纸媒书刊、电子书刊,后现代的数字书刊等,同时其相互并存或交叉融合,呈现同质化、相异化的泛媒体样态。在编辑出版历时性时间、共时性空间的泛媒体语境中,编辑“身份的焦虑是一种担忧……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4]“失落的情绪和最原始的自我价值体系与客观世界不断发生碰撞后因持续受挫而形成的否定性的自我压抑”,[5]会泯灭学术期刊编辑的意志,不利于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面对编辑出版行业中学术期刊编辑传统与现代思维碰撞的不同泛化问题,学术期刊编辑不得不清晰地意识到数字时代“泛”问题的严峻性,时刻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实现学术思想与时代现实的紧密结合,使所面临的泛媒体问题迎刃而解,推动编辑出版活动的良性发展。

二、问题的萌生到问题群的衍生:编辑出版活动中的“泛”问题意识

泛媒体语境中,编辑出版行业潜隐的出版主体去中心化、出版海量信息真伪难辨等诸多的“泛”问题日益突显。面对诸多的“泛”问题,学术期刊编辑应以宽广的视野重视其中别样的泛媒体问题,培养自身需具备的强烈的时间空间化问题意识,跨越式停顿的多声部对话意识,泛中显异、异中蕴别的别异调适意识,有效提升自身的编校能力。

(1)基于泛媒体问题的萌生,期刊编辑需具有强烈的时空化问题意识。数字发展时代,编辑出版活动呈现出传播技术、传播主体、传播渠道等传播多元化的“泛”媒体编辑出版现象:编辑主体性在人对“元”世界与“元”文化、媒介与影游、出版理论边界消解论、人性伦理想象论等问题的探讨后,形成前沿的编辑出版理论成果;与VR、AR、XR、MR等数字技术发展相伴出现的各种新学说、新方法,使编辑出版活动步入学理技术工具化之路;传统纸质编校出版模式与现代编校模式冲撞、杂糅;期刊编辑陷入编辑出版行业鲜有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等时间空间化的当下,以及结绳、雕刻、铸印、抄写、印刷、刻录、数字屏显等出版技术并存、影响,甚或融合、消解的编辑出版现象的迷惘与焦虑之中等。可见,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编辑出版活动带来新的挑战,而这些新的挑战又衍生诸多新的问题。如数字技术以显著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对话性,开创了读者无纸时代狂欢化的人人都为编者的空前虚拟繁荣。“这问题式本身是一个答复,但它回答的不再是它自己的问题,即问题式内容包括的问题,而是时代向思想家提出的客观问题。”[3](42)诸多流动变化的编辑出版现象萌生出新的问题,而新的问题又引出与其关联的潜隐问题,形成关联的问题群或问题域,呈现出无限的时间空间化与空间时间化的泛化特征。面对泛媒体问题群或问题域的衍生,学术期刊编辑唯有深刻反思并予一一击破,才能有力把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航向。在时间空间化的当下,在期刊社内,学术期刊编辑唯以问题甚或可能引发的防患于未然的问题群或问题域为中心,具有强烈的时间空间化问题意识,审慎对待出现的各类出版问题,以提升期刊发展的特色质量为精准的切入点,将问题抹灭于萌生状态,推进问题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才可使编辑出版活动获得蓬勃有力的发展。

(2)针对泛媒体问题的衍生,期刊编辑需具有跨越式停顿的多声部对话意识。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刊社的出版流程、作者的创作方式、编辑的编校加工、读者的阅读习惯等传统的编辑出版范畴悄然发生改变,呈现出多维发展的新泛面貌。在泛媒体语境中,编辑出版行业各类现象的反思性批判是推动编辑出版活动更新的有效力量。在以互联网为介质的泛媒体传播时代,学术研究知识的传播渠道、载体、介质形态的多样性及变革,在增强学术期刊编辑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不得不使学术期刊编辑注重文本与作者、编辑、读者,编辑与作者、读者等不同的相异“他者”进行对话,增强彼此间的多维对话意识,培养跨越式停顿的多声部对话意识。在泛媒体语境中,学术期刊编辑可适时停顿而另辟蹊径,适时对传统编辑出版活动进行反思,即被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境界的思路给予彻底矫正,形成传统与当下对话的多声部张力,“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6]含有问题意识的主体对话需渗入涉及的双声部或多声部对话关系中,即“一切有意义和价值的方面,它都要渗入”。[7]期刊编辑在加工文稿时,于宏观上,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确切诠释;于微观上,参考文献、引文等不同的著录格式;于内容上,字斟句酌、语法多样等;于形式上,表格、图片的编排美观等,皆存有泛化的差异性,为此,针对多声部对话下衍生的新问题或问题群,学术期刊编辑需具有跨越式停顿的多聲部对话意识,于宏观与微观、内容与形式方面综合考量问题的多维性,于差异处跨越式停顿,体悟编辑出版活动中蕴含的多声部对话内蕴,参悟别样化的“泛”问题意识,为编辑出版活动的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同时,学术期刊编辑在解决问题群或问题域的跨越式停顿的基础上,需对作者、文本、读者、现实世界进行理性的创新思考,推动编辑出版活动的跨越式停顿发展。

(3)关于泛媒体问题的差异,期刊编辑需具有泛中显异、异中蕴别的别异调适意识。伴随数字技术及编辑出版实践活动的发展,各种出版新现象、新问题的跃出,甚至泛化问题群或问题域的衍生,使编辑出版行业中呈现形式迥异的各类期刊,如文字时代的纸质期刊、数字时代的电子期刊、虚拟时代的影像期刊等,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产生细微的诸种差异性问题,即泛中显异、异中蕴别的别异性问题。若横纵向比较这种别异性问题,差异性便在诸种质疑比较中形成并集结,于是问题或源于问题的问题群的差异性别样问题就会生发。为此,面对正在历史化、曾在当下化的泛中显异、异中蕴别的“泛”问题,于时空演变的语境中,学术期刊编辑具备的泛中显异、异中蕴别的别异调适意识,对编辑出版活动中出现的合理性、进步性因素需适时调适、传承。在文稿编校中,期刊编辑需以自身所学所感,将文稿立意有欠缺、论述有失严谨等泛中显异、异中蕴别的“泛”问题的隐性知识差错予以消除,对相异的“硬”“软”伤给予深度治愈,达到文稿内容调适后的别样谐和;在吸纳多方知识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调整充实、润色修饰文稿,使文稿在内容上主题鲜明、论证周密,在形式上美观大方、规范协和。泛媒体语境中,学术期刊编辑需瞄准期刊的发展定位,具有洞察辨别力,“认清当前期刊出版活动中存在的唯‘自我意识’与唯‘他者意识’的弊端,对二者给予调适融合,将‘他者意识’内化为‘自我意识’”,[8]对泛中显异、异中蕴别的别异性问题的重叠、交叉给予适时调适,提升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内在修养,适应期刊编辑出版的别异化要求,展现期刊的发展个性与风格,实现编辑出版事业的集成创新与和谐发展。

三、“泛”问题意识于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别样建构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化、理性化、多元化的数字化生存俨然成为社会存在的真实场景。在泛媒体语境中,编辑出版活动呈现多维的“复数现代性”的异质化、“后真相时代”的深伪化等或真实或虚拟的出版场域现象,而学术成果产出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有赖于学术期刊编辑主体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方面的释放、浸润与建构,为此,在编辑出版主客体的交互实践中,学术期刊编辑主体需能动性地参与、满足自身需求与发展的“对象性”的自为存在,实现“在对象性关系和行为中的人的自身结构和规定性、人的‘为我’倾向、人的主动自为性、自律与他律的统一”,[9]即对象主体性的别样建构。作为编辑出版活动的责任者及把关者,学术期刊编辑需以“泛”问题意识别样建构自身的主体性,在自我更新、突破、超越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泛”问题意识,具备无意识的深邃自觉调节意识、立足现实的“泛”中蕴“别”的求异思维意识、切割传承的多维创新意识,破解编辑出版活动中“泛”问题及问题群的困惑,把握符合学术期刊文化引领方向的吉光片羽,有力保障学术话语的良性传播。

(1)自我更新化:培养学术期刊编辑无意识的深邃调节意识。编辑活动是编辑在传播媒体中以发现、选择、组织、优化精神文化产品为主要职能的对他人作品进行选择与加工的精神劳动。因编辑所学专业、教育背景、自身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不同,会表征出相异的出版问题意识,对编辑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学术期刊编辑应以“无为”的契合式顺应与“有为”的内修自省,提升自我更新的心理调节意识,培养自身无意识的深邃调节意识,以利于编辑工作的良性开展。在泛媒体语境中,数字时代呈现泛媒体杂糅的共时形态,有纸类、有声类、有图类、有视频类等不同的传播工具会引发具有差别性的编辑出版问题,具有模糊性、随机性、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多维特性。一个问题的跃出会衍生出多个问题,形成关联的问题群,而迥异的问题甚至问题群的内容并非简单的肯否定,而是环环相扣甚至杂糅的复杂问题。集成的问题群集,亟须期刊编辑予以合理解决。若这些问题被一一解决击破,会促进编辑出版活动的革新与发展。在编辑加工文稿时,学术期刊编辑需以问题的主义或主义的问题,对文稿的研究对象、论证主题等内容,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思维理念,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在作者“自我”与“他者”思想意识的矛盾中,征求审稿专家或听取同行评议的建议,及时与作者沟通,提升自身对文稿原创性、科学性等内容方面的辨别能力,适时调整修正失之偏颇的论题、观点,完善主体自身的心理结构、内外在素养,发挥自身无意识的深邃调节意识,根据文稿行文不同的语体风格、形式要求适时调适,实现调节后的自我革新,达到最佳问题的解决效果,编校出优质的精品稿件,推动编辑出版活动的有序谐和发展。

(2)自我突破化:培养学术期刊编辑立足现实的“泛”中蕴“别”的求异思维意识。“泛”中蕴“别”的求异思维在某种意义上为逆向思维,是主体排除自身的定势惯性,站在冲突对立的一方或于多方折中的地带,力求符合客观本质目的的别样的思维意识。面对编辑出版问题时,期刊编辑需立足实际,从多维面评估问题,于别异处求得接近出版问题本质的和谐解决认知。伴随计算机、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出现,传统出版业在传播载体、发行渠道等方面因受到冲击而发生突变,使当下出版业呈现出版虚拟智能化、精准化、瞬时化等新面貌。在出版载体海量存储信息虚拟化的当下,面对人们由有限制地读屏读图到无限制地读库的信息流,学术期刊编辑需以“泛”中蕴“别”的求异思维意识,辩证看待出版载体的扩容给人们提供便捷地查找资料的同时,人对其的依赖性及其对人的“奴役”性。伊格尔顿指出,普遍的纯粹统一为人建构的幻象,“差异、多义、异质是……追求的目标”。[10]“泛”中蕴“别”的求异思维意识具有有序的多向性、变通的逆向性、独特的变形性、侧向的延长性等特征,促使人以立体的时空视角多维度地思索问题,是编辑需具备的思维意识之一。如在编校文稿的方式上,从传统编校逐字逐句、每个标点符号的烦琐编校更替为刻画、拓印、活印等技术,到现代便捷的校板核准的语言文字的机械批量复制,再到当代随时可删改的智能的语言符号与图、像、听等非语言符号结合的数字虚拟的“泛”编校问题,编辑需以“泛”中蕴“别”的求异思维意识,在人工编校对文稿思想性、学术性等内容的正确引领下,从刊社实际需求出发,与对语言、格式等规范识别敏感的智能编校相结合,取长补短,实现编校的最优化。可见,学术期刊编辑立足现实的“泛”中蘊“别”的求异思维意识需打破传统惯习,对编辑出版所涉多领域的知识给予综合,从同一角度放射状地沿多维方向利用逆向思维找出内容,从多角度寻求新颖的相异的思维视角,于相异视角下的多元观点的碰撞处提出独特的改进观点,形成有益的引领科学的学术思想,对编辑出版活动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予以一一击破,有效提升编辑出版活动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3)自我超越化:培养学术期刊编辑切割传承的多维创新意识。自我超越化是建立在批判基础上的创新。唯有批判切割、给予超越,才能厘清边界、给予划界、生成新的思想、营造新的营地,然后在与源头相通的前提下进行突变,继而在传承基础上进行超越。编辑出版媒介载体从兽骨、绢帛、陶瓷到纸张等的转换,期刊特色专题栏目的传承等,无不是后学对前学的传承发展与突破超越。伴随数字技术在出版产业引发的存储技术、传播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效用,在数字技术的隐性裹挟下,人们“虔诚”地陷入被其控制的“后真相”多元隐蔽的局面中,相应地,编辑出版活动也面临着诸多复杂且亟须解决的“后真相”真伪难辨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此,学术期刊编辑需开阔视域,熟识“泛”问题的脉络资源,针对在传统期刊的平面线形传播,数字期刊的超链接、可视化、虚拟化、增强化等立体动态传播“泛”问题或问题群,通过向内的自我素养提升、向外的超越自我界限、向他者敞开自我,具备切割传承的多维创新意识,针对诸种泛化问题正视超越前者的存在,并进行停顿、批判、创新式渗透研究,出版发表富有新思路、新策略的学术论文,保障优秀学术成果的创新与传承。

“一定的问题产生特定的理论视域,问题式是我们能看见的视阈之光的源泉。”[11]在人网交互的人人数字时代,编辑出版行业出现编辑主体平民化、出版方式多样化、出版作品商品化、出版管理虚拟化等繁杂的编辑出版状态,面对诸种“泛”中蕴“别”的别样现象问题、问题群或问题域的滋生,编辑出版人陷入空前的迷惘焦虑中。伴随编辑出版活动存有的传统与当代视域下的内在冲突与矛盾,面对数字技术时代泛媒体诸多现象“泛”问题的萌生、问题群集的衍生,作为担负学术引领与创新者的学术期刊编辑,需具有强烈的时间空间化问题意识、跨越式停顿的多声部对话意识,及泛中显异、异中蕴别的别异调适意识,体悟主体的自我价值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自身别样的“泛”问题意识,在选用、刊发学术文稿时,注重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让有创新论题的文稿通过媒介载体平台的传播,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在期刊特色发展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还需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关注编辑出版活动中的各种热难点问题,坦然面对编辑出版活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别样实践问题,适时自我更新、突破、超越,培养自身无意识的深邃自觉的调节意识,立足现实的“泛”中蕴“别”的求异思维意识,切割传承的多维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学术理论与实践素养,强化学术期刊自身的特色品牌创建,使编辑出版活动获得深远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 李沁. 沉浸传播的形态特征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2):116-119.

[2]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18.

[3]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 保卫马克思[M]. 顾良,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德波顿. 身份的焦虑[M]. 陈广兴,南治国,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6.

[5] 韩非. 走出焦虑风暴[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6:4.

[6] 巴赫金. 诗学与访谈[M]. 白春仁,顾亚铃,等,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40.

[7] 钱中文. “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J]. 文艺理论研究,1983(4):31-41.

[8] 邢娟妮,李丹. 期刊编辑“看者”视域下的“自我意识”与“他者意识”之维[J]. 编辑之友,2021(9):80-84.

[9] 李德顺.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6-38.

[10] Eagleton TT. he Illusions of Postmodernism[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6: 25.

[11] 张一兵.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42.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in Pan-Media Context: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in Digital Age

XING Juan-ni, MIAO Xin-hao(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 driven by profit-seeking tools in the market and faced with numerous and varied phenomena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such as integration of publishing industry, diversification of publishing carriers, interaction of publishing symbols, etc., there are hidden problems in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industry that can't be underestimated, and even problems related to this problem clusters, which results in unprecedented confusion and anxiety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In view of the proliferation of various problems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in the context of pan-media, the awareness of "pan-problem" as the growing point of academic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awareness for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In the context of pan-media,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not only need to have a strong sense of time spatialization, a multi-voice dialogue consciousness with a leap-forward pause, but also need to construct their own unique subjectivity, cultivate the unconscious deep adjustment consciousness based on reality, the awareness of seeking differences with "difference" in pan-media,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of cutting and inheriting, so as to improve journal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practices,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our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pan-media; digital age; journal editor; problem consciousness; subjectivity

猜你喜欢
数字时代主体性问题意识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