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未被荣誉摧毁的人”

2022-06-22 03:01董洁林
杂文选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居里夫人诺贝尔奖荣誉

董洁林

玛丽·居里夫人是我的偶像,她也是很多理工科学生的偶像。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第一次是物理学奖,第二次是化学奖,这在诺贝尔奖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她家中生活拮据,十七岁就出去做家教赚钱,还寄钱资助在巴黎学医的姐姐。1891年11月,攒足了路费后,玛丽奔赴巴黎,走上了物理学之路。1897年,已经嫁给居里先生的玛丽完成了两个学士学位,第一个女儿也诞生了。在居里先生的鼓励下,她选择了放射性元素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1898年,玛丽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镭”和“钋”。1903年,三十六岁的玛丽和四十四岁的居里先生因研究物质放射性的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先生于1906年因车祸去世。191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因为居里夫人发现镭和钋等元素把化学奖也颁给了她,再次肯定了玛丽的科学贡献。

玛丽一生的成就和荣誉无数。但在读她传记的时候,震撼我心灵的不是她的科学成就和荣誉,而是她对待科学的那颗单纯的心,她是为了科学探索和发现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她的最大享受是思考和宁静。爱因斯坦说她是“唯一未被荣誉摧毁的人”。

居里夫人曾经数年没有工资,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做研究,家里靠着居里先生的工资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当时的女科学家职业出路不好,科学界没有女人的位置。即使在拿了诺贝尔奖后的一段时间里,居里夫人仍然在中学教书。直到她去世,法国科学院也没有接纳这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成为院士。居里夫人深知自己选择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很艰难,她长期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靠的是对科学的热爱和简单的好奇心。

居里夫妇对“科学精神”有自己独特的诠释。1902年,他们在讨论是否为提纯镭元素的方法和制作工艺申请专利时,他们明确知道这些技术很有商业价值,可以赚很多钱。此时的他们非常需要钱,但他们最后仍决定无偿提供提纯技术和工艺,世界各地很多科学家和企业向他们索取制作工艺时,他们都耐心回信、一一相告。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科学精神”。

1921年居里夫人去美国访问,主要议题是去接受美国人民捐赠的一克镭。当时,欧洲刚刚从“一战”中解脱出来,一克镭的价格昂贵,这位“镭元素之母”及其领导的实验室也无经济实力购买,对居里夫人满怀善意的美国人民非常乐意赞助。在参加美国总统出席的捐赠仪式的前夜,居里夫人看见捐赠协议中写明这一克镭是捐给她个人的。她立刻要求将被捐赠对象更改为她所领导的实验室,她不愿意在万一她意外身亡的情况下,这笔财富由她的女儿们继承,因为这样不符合“科学精神”。

在这次旅行中,居里夫人还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美国布法罗自然科学协会给她送来了一幅裱装精美的信件,这是居里先生于二十世纪初寄给他们的详述如何提取镭元素的手写指南,也是科学家无私地向世界传播科学的生动证据。

“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精神”是一种利他的公益精神。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都有很多像居里夫婦这样具有利他主义精神的科学家。正是由于这些极其聪明而又简单纯粹的人,人类才能从众多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文明的物种。面对今天浓重的现实主义味道,以及崇尚丛林社会的潮流,我们需要不断仰望历史上美好的人和事,心怀感激。

【原载《南风窗》】

插图 / 科研吸金 / 佚 名

猜你喜欢
居里夫人诺贝尔奖荣誉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荣誉时刻
居里夫人: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科学奇女居里夫人
荣誉背后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荣誉
搞笑诺贝尔奖